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68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ocx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国布莱尔政府,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

新经济时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与技术、与经济的融合,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的发展。

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成长的新产业。

本文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得出创意产业具有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

文章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发展向分部发展,再至全面发展的过程。

随着集聚发展的成熟,集聚所选择的区位空间和参与集聚的行为主体也日趋多元化。

作者认为,政府的作用也应从直接参与扶持产业发展向培育产业发展环境过渡。

论文分为八章。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章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和发展的归纳分析,作为其后章节的理论铺垫,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产业特征所导致的结果。

第四章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以及目前杭州规划发展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

第五章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空间融合、产业互补、政府驱动三大特征,对于促进杭州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之路,以促使创意产业链的形成。

第七章探讨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

最后,得出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还需在园区的基础上依靠集群发展。

Abstract

Theconceptofcreativeindustriesisaninnovativeacademicandpolicyarea,whichfirstintroducedbyBlairgovernmentUK.Inthemoderntimes,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andwebtechnology,theglobalcreativeindustriesprogressedrapidly.Itemphasizedonthepersonalcreativitywiththeappropriatemarketing,createdsocialwealth,widentheemployment,andthusleadingtoanindustrywelcomedbyeverycountryandcity.Basedonthecomparativeanalysisofcreativeindustriesofmajorcountries,thispaperconcludedthatcreativeindustryhastwospatialmarks:

localizationandconcentration.Inthispaper,creativeindustryofHangzhoui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thestudyofthisobject,threedevelopmentmodelstagesofthisindustrywillbeconcluded,andthedevelopmentprocessofHangzhoucreativeindustry,whichexperiencedfromspontaneousgatheringtoofficialconcentrationandwilltomarket-directedfinally,hasbeenclarified.Withthedevelopmentofcluster,thelocationshavebeenchosenandtheparticipantswhoinvolvedinitarebecomingincreasinglydiversified.Theauthorbelievesthattherolegovernmentplayedshouldchangefromdirectinvolvementinsupportingindustrialdevelopmenttomakinggoodenvironmentforthem.

Thesisisdividedintoeightchapters.ChapterIdealswiththeselectionofthebackground,significanceandresearchframework.ChapterIIgatheredresearchresultsofcreativeindustriesathomeandabroad.ChapterIIIintroducedthebasicconceptsof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andthedevelopmentofinductiveanalysis.Asatheoreticalbackgroundofthefollowingchapters,itcomestoaconclusionthatlocalizationandconcentrationarethedevelopmentresultsofitsindustrialcharacteristics.ChapterVconcludedthethreemajorcharacteristicsofthisindustryinHangzhou,andwhichwillleadtoaninferenceto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urbanfunctionsandindstries.ChapterVIdecidedthat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mustbedevelopbyclustering.ChapterVIIdiscussedthepolicysystem.Finally,theconclusionisthe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yneedstorelyonclusterdevelopmentatthebasisofdevelopmentofthepark.

Keywords:

CreativeIndustry,CultralIndustry,Concentratio

目次

致谢I

摘要II

目次

1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1.1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起1

1.1.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

1.2研究意义4

1.3研究框架和创新点5

1.3.1研究的框架5

1.3.2创新点5

2国内外研究现状6

2.1国外研究现状6

2.2国内研究现状9

3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探讨12

3.1创意产业的概念和行业界定12

3.2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13

3.3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4

3.4创意产业集群16

4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7

4.1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17

4.1.1历史渊源17

4.1.2自发成长阶段17

4.1.3分部发展阶段18

4.1.3全面发展阶段19

4.2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现状19

5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特征23

5.1空间融合特征23

5.2产业互补特征24

5.3政府驱动特征25

5.4从集聚发展到集群化发展25

6集群式发展和创意产业链的形成27

6.1集群式发展的理论依据27

6.1.1产业集群为创意提供条件和动力27

6.1.2.产业集群能解决创意能力与创意产业化能力之间的矛盾28

6.2集群式发展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29

6.2.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29

6.2.2集群式发展能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30

7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31

7.1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31

7.1.1知识产权保护政策31

7.1.2内容生产支持政策32

7.1.3硬件开发扶持政策32

7.1.4人才开发政策33

7.1.5融资促进政策33

7.1.6园区推进政策34

7.2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35

7.2.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

7.2.2建立公共服务平台36

7.2.3加强创意人才教育和培训37

7.2.4加强与院校的合作37

7.3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对策38

7.3.1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38

7.3.2打造“杭州创意”品牌38

7.3.3拓展投融资渠道39

7.3.4繁荣行业会展39

7.3.5建设信息交互平台39

8结语41

参考文献42

作者简历4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著名投资家、“股神”巴菲特声称,目前的金融危机是“经济珍珠港事件”。

甚至有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危机已经发生。

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然影响中国、影响杭州。

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这场金融危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机遇应该远远大于挑战。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这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

这也是加快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使经济增长方式从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增长方式转变为利用人类创造力这一无污染、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从而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增值、自主创新和城市二次创业、城市有机更新和形象重塑等提供发展契机,进而提高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带来的是区域创新和城市发展的巨大积极作用。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1.1.1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起

2008年1月2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了“纽伦港”这样一个新名词,并指出“纽伦港”已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

“纽伦港”是指纽约、伦敦、香港。

《时代》周刊之所以会认为“纽伦港”已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3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度发达。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7.16%,从1980年的953.4亿美元一跃到1998年的387.927亿美元(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5年)。

从各国或地区与城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发展现状(见表1.1)来看,它们在产业年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方面都比各自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要高。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理念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提出,并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手段。

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DP的5%,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约有12万家创意产业公司在“部际商业注册机构”注册,雇用人数达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

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2002年版权产业产值达到1.2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2%。

据统计,到2001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

阿特金森和科特于1998年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

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己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

在东方,新加坡在大胆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姿,其发展策略聚焦于艺术、文化、设计、软件、广告、建筑、产品、媒体等领域,旨在追求卓越水平、推广艺术文化、与世界沟通,并提倡对艺术的全面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其本土的设计师与创意产品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平面设计、动画、时装、美食均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

日本则以动漫产业为创意产业平台,大大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收入。

现在日本动漫作品已经风靡全球,动漫产业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

韩国、中国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制定了支持本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台湾和香港在创意产业方面走在内地之前。

2002年台湾就推出了《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计划,以“产业”结合“空间”的发展战略,选择台湾五个城市的酒厂和仓库,规划成五大创意文化园区(黄淑晶,2005)。

香港贸易发展局2002年推出《香港的创意工业》研究报告,2003年9月香港大学受政府委托,进行《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调查。

(范霞,2006)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也认识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极端重要性,纷纷争装“创意引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之都”,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达96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了全市生产总值的14%。

2006年上海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74.5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6%。

近年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第5位,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深圳提出“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形成,各地的创意产业扶持政策逐步确立,与此同时,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也日渐成熟,创意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7年,创意产业开始了集聚发展之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表1.1各国、地区或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

地区/

城市

产业概念

年份

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例

产业年增长率/

GDP年增长率

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

美国

版权产业

2002年

12540亿美元

12%

3.19%/1.39%

1147万

(8.41%)

英国

创意产业

2002年

809亿英镑

8%

6%/3%

(1997—2003)

180万

(2004年)

加拿大

版权产业

2002年

534.08亿美元

5.38%

90万

澳大利亚

版权产业

1999-2000年

192亿美元

3.3%

5.7%/4.85%

(1996—2000)

34.5万

(3.8%)

新西兰

创意产业

2000-2001年

35.26亿

新西兰币

3.1%

4.9万

(3.6%)

新加坡

创意产业

2000年

50亿美元

3.2%

17.2%/10.5%

(1986—2000)

7.9万

(3.8%)

日本

文化创意产业

2004年

13万亿日元

2.6%

韩国

文化产业

2003年

370亿美元

6%

27.7%/6.1%

中国台湾

文化创意产业

2000年

7020亿台币

5.9%

10.1%

(1998—2000)

33.75万

(3.56%)

中国香港

创意产业

2001年

461.01亿港元

3.8%

(53.%)

伦敦

创意产业

2002年

260亿英镑

--

11.4%

(1995—2000)

52.5万

(资料来源: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创意产业,2005;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2003;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2007)

1.1.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少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缺乏产业链。

很多的园区仅仅是一种产品的集散地,比如影视节目的制作,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

其产品太单一,收入很简单。

实际上,没有产业链的产业园趋于同质化。

二是市场寻求不足。

创意做的很好,但是产品卖不出去。

离市场还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距离的时候,不是去问市场有什么需求,而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先设计出来,并没有考虑产业化的空间有多大。

在这个时候好多企业没有收入,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缺乏品牌。

创意作品做完以后,没有出色的品牌推介,就没有办法进一步推动下游厂商跟进,初创型企业也不可能全部自己来做所有的衍生市场。

缺乏品牌的作品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一般来讲最后都会慢慢的名存实亡。

四是缺乏特色。

众所周知,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动漫基地、传媒基地和影视基地,但是定位雷同,使自身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出来,就缺乏竞争力了。

1.2研究意义

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

目前,国外虽有不少关于创意产业的论著和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但对创意产业范围的明晰界定、发展模式等理论研究,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还没有成熟的定论。

在国内,对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更为缺乏。

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需要集群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而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以形成规模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意产业往往是集聚发展的。

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某些地区(例如在影视艺术基地、科技园,以及艺术院校附近)集聚,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

全球著名的创意产业区,如纽约的SOHO、米兰的秀场(ShowPlace)和日本三岛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无不是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而发展成功的典型例子,成为地区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新动力。

无论是基于对新经济形态的研究,还是服务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实践,理清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进而探寻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杭州为切入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特征,寻找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探讨相应对策,并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完善的外部条件。

1.3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1.3.1研究的框架

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

由于研究对象——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创意产业,故有必要对于相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利于论文的进一步展开。

从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入手,并以此为核心意义贯穿之后的每个章节。

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与发展为源头,得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特性;从杭州城市内部发展的中观尺度,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特征和条件;最后,分技术政策和组织政策两个层面,提出加速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1.3.2创新点

本文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以个人创造力为产业附加值,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为价值实现方式的产业,并着重指出创意产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外在的显著特征,产业门类之间互相交融和衍生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相依存性和渗透性决定了其行业界限的模糊性。

通过对园区和企业的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对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驱动因素的不同总结了三个集聚特征,并对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作了对策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创意产业发展思想的先驱是熊彼得。

他在创新观点中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等形成的创新(JosephSchumpeter,1912)。

而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文化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在早期经济学文献中可以寻得许多对文化产业或文化产品的论述,斯密、马歇尔、凡勃伦、凯恩斯对此都有各自的真知灼见。

文化经济学(CulturalEconomics)这个词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正式出现在期刊上,而且出版了《文化经济学学报》(JournalofCulturalEconomics)。

另一方面,在主流经济学圈子里颇具权威性的《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的分类里,至今文化经济学还没有单独的项目,仅被归于其它专题(OtherSpecialTopics)中。

而创意产业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是近年各国十分重视的前沿领域。

当代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1986)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创意产业理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这个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英国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沿用。

根据这个定义,英国政府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从专利授权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版权(copyright)、专利(patent)、商标(trademark)、设计(design)等四项产业,并由此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JohnHowkins,2003)。

因此,创意产业可界定为“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本质是用创意资本投入把所有产业联系在一起”。

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

他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给我们宽泛地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