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24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表

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时间:

2011

课题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修改意见

课题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

2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

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

(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修改意见

课题

30.电脑住宅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

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修改意见

课题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

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

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

字、词典。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

请举手。

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2.产生了什么疑问?

分别抽说。

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

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

奇怪!

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

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

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出示课件,师讲解。

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

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

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

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

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

(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

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

血缘关系。

如:

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

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

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

逐渐增多

  鸟翼:

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

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

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

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修改意见

课题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2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

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

(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

如“庞大家族:

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

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

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

(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

(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

逐句讨论,每句意思。

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

达成共识。

)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

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

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

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

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

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

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修改意见

课题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

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

(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

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

更鲜美

  C.营养:

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

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修改意见

课题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

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

(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

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

更鲜美

  C.营养:

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

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修改意见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时

5课时

人教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一次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想象训练,具体要求如下:

口语交际:

在20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介绍,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

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奇思妙想展开讨论。

习作: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

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到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

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

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

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

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

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

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

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

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

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