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01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浙江农林.docx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浙江农林

名词解释(4*4分=16分)

出口-基础模型

将一个区域和城市的产业部门按照是否向城外“出口”产品和劳务而分成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向非基础部门提供需求。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使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出口,以带动其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

区域趋同

即平衡增长理论,随着时间发展,国内的区域收入或生活水平将更为均等化的趋势。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的差异,把产业划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这就是主导产业。

区位商

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核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核心区,一方面从边缘区吸聚生产要素,产出大量的创新(材料、技术、产品等),另一方面,核心区的创新成果又源源不断的从核心区向外扩散,引导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和聚落的转化,从而促进了区域空间系统的发展。

绝对利益学说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下,如果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门化生产,然后彼此通过贸易交换,将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使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

相对利益学说

在两个国家中,即使生产的内容相近,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一个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最利于本国的商品,以这种商品出口换取在本国生产相对不利的商品,将使两国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使两国均能获得“比较利益”。

垂直分工

指某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生产最终制成品的某一中间产品为中心,以另外地区一个或多个最终制成品为核心建立自己的以互补、依附为主要功能的产业结构体系。

水平分工

指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分工,根据各区特点和优势,有些地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为主,有些则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简答题和材料论述题

区域经济增长:

一、为什么中国没有最先出现工业化(李约瑟之谜)

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2、缺乏持续性发展。

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

3、缺乏交流与交通 。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4、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  。

5、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

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

资本要素。

改革开放以后,资本要素对GDP的增长贡献持续增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劳动力要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业人数不断上升,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技术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制度变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制度创新和变革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需求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需求的扩大,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三、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是什么?

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取让一部分地区的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何种开发模式?

并评级是否合理;

先富带后富。

有其合理性存在,先富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和示范作用。

三十多年来,率先富有的地区充分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正因为这种战略思想,导致了内陆地区被严重忽略,投资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远远滞后,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有的人越来越富有,穷的人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更加贫穷。

五、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是粗放式发展还是集约式发展?

并说明理由;

粗放式发展。

理由:

粗放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依托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吸引国际投资流入本国,生产服务于世界市场而非本国市场的产品,从而弥补本国资本投资的不足,促进出口贸易,推动有效需求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是粗放式的表现。

六、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工业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工业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局部地区金融风险显现。

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

3、制造业缺乏新增长点。

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4、我国资本要素相对于其他国家较为匮乏,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尚未完善。

5、我国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十分缺乏。

6、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低。

七、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条件,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等。

有利条件:

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便捷工具。

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条件保障。

我国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三是高素质人才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智慧源泉。

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断的教育发展,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具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社会大众需要什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

四是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

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等改革措施创造了政策支撑条件。

宽容失败、鼓励个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一是创业主体由过去的精英阶层走向普通大众,比如以“新四军”为称的创业阵营,就包括了大学生、回国留学生、大企业的高管和连续创业者、大学和科研院所内开展创业的科研人员,这四路军合在一起,比以往的草根创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是对创业者的服务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发力。

近几年市场体系的发展,新兴了一大批市场化服务机构,提供交流推介、知识产权、投资路演等服务模式,同时又伴随一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融资方式。

在以前,一个创新产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有金融资本介入,而现在,资本介入越来越前移,当一个好的想法刚形成的时候,就开始有投资了,因此,创新发展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三是创业活动由过去的内部组织变为现在的开放协同,现在的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为创业者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使大众创业成为可能。

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其语言、行为、思维以及自身免疫力是没有环境适应能力的,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才能培养他的这些能力。

我国出台这样一个文件,正是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尤其现在,创新要素在全球流动,跨境的创业孵化越来越多,网络化可以将分散各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共同的创业环境。

四是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转向需求导向。

以前是在有了技术之后,再考虑技术的用途,尝试满足一些社会需求。

而现在,是先有什么样的需求,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解决。

措施:

要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与促进创业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

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推进投融资体制、税收、流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打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闸门,对扩大就业起到“推进器”、“容纳器”的作用。

  二是要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三是要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四是搞好创业培训和服务,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跟踪扶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五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努力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比例。

  六是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

加大创业宣传,弘扬正能量。

“三放”,就是要“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放宽约束性政策,实行普惠性政策;放开市场准入,取消行业限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创业创新人才自由流动,让千千万万个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四坚持”,就是要“坚持深化改革、营造创业环境;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创业活力;坚持政策协同、实现落地生根;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出了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等4个方面的举措,促进创业便利化。

二是优化财税政策,提出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等3个方面的举措,强化创业政策扶持。

三是搞活金融市场,提出了优化资本市场、创新银行支持方式、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等3个方面的举措,加快实现便捷融资。

四是扩大创业投资,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实施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等4个方面的举措,助力创业起步成长。

五是发展创业服务,提出了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研究探索创业券和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4个方面的举措,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六是建设双创平台,提出了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用好创业创新技术平台、发展创业创新区域平台等3个方面的举措,为创业创新增强支撑和保障作用。

七是激发创造活力,提出了支持科研人员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境外人才来华创业等3个方面的举措,支持高端人才创业。

八是拓展创业渠道,提出了支持电子商务向基层延伸、支持返乡创业集聚发展、完善基层创业支撑服务等3个方面的举措,支持基层和返乡务工人员创业。

1、加大对现有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2、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鼓励各式各样的创新。

3、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降低市场准入、取消非必要的行业限制。

4、加快社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办社会企业。

区域产业结构:

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及原因

规律: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原因:

1、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从而拉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2、生产率上升率的不均等增长。

3、国际贸易的促动。

二、区域工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及原因;

规律:

从重工业化到高加工度化再到技术集约化。

原因:

1、一个区域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工业化一般都是从资金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开始的。

但随着工业化发展,重工业比重会上升,就出现了重工业化。

2、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会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即“高度加工度化”。

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逐渐发展为技术集约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结构特点及效益如何?

特点:

1、工业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重快轻慢”的格局。

2、工业结构变动呈现高加工化趋势

3、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效益如何:

国有企业效益较好,私营企业效益较低,且近年在全国的排位大幅降低。

4、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及如何推动产业升级;

背景:

浙江产业升级步伐相对缓慢,主导浙江经济的依然是粗放型发展模式。

一是纵向比较,浙江的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缓慢。

二是横向比较,浙江的产业层次和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

如何:

1、推进产业升级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降低经济运行的组织成本和制度成本。

2、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3、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5、如何选择主导产业?

1、前提是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相适应。

2、主导产业部门必须具有收入弹性大的特点。

3、主导产业必须是在生产上比较优势较大的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规模必须足够大。

5、主导产业与区域内其他产业必须有较强的关联性。

6、浙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由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国际、国内分工结构的变化,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

即浙江仍将维持大量的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其在第二产业中的份额将不断缩小。

T产业、电子设备、服装、医药以及电机产业等将成为浙江第二产业部门的主要发展方向。

7、如何加快浙江工业镇向特色小镇的转型?

1、发挥小镇特色,彰显产业特色

2、围绕历史经典产业,培育文化特色

3、注重功能叠加,明确产业定位

4、注重融合发展,实现产镇协同

5、加强工业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指导

6、推进工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突破

7、加快工业特色小镇建设的项目落实

8、加大工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

区域经济关系:

1、核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的普遍适用性;

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理论,是将特定地域空间与社会经济整体系统的运行发展联系起来,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的极化、聚焦、联系、扩散的过程,普遍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核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非均衡作用下,区域经济空间内形成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和受核心支配的外围结构组成的地域空间二元结构。

核心区扩散效应是地域结构变化的主导力量,扩散促进次一级核心区形成,从而构成等级地域结构。

3、垂直分工与核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的联系;

都拥有其中心以及依附的非中心区。

4、生产要素、企业、城镇分布与核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

区域城镇体系是核心区与外围区相互作用的结果。

5、十三五规划时期浙江应采取的空间开发模式;

1、城市发展空间面临紧缩形势,使原有的外延型扩张模式不可持续,所以要着力构建精明增长、紧缩发展的空间开发模式,提高空间的开发效益;

2、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服务型城市经济替代生产型工业经济,中心区位土地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三拆一改”“退二进三”成为空间挖潜的新出路。

6、跨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7、跨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协调等。

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协同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消除区域间隐形壁垒,抓紧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和制度对接。

区域经济治理:

1、为什么区域中需要多级众多政府部门?

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政府监管的空间范围很大,则需要大量的交通成本和信息成本,监管效率很低。

这种监管功能不可能分散在各地,也不可能集中在中央政府,因此,为了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常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设立一个派出机构,由其代表中央政府形式空间范围内的监管功能,这些派出机构就是地方政府。

二、分级管理与垂直管理及其优缺点;

分级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通常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同类型部门的“双重领导”。

优点:

增加发展积极性,推动国家发展;使中央政府领导相对超脱,可以集中思考一些战略性和宏观性的问题。

缺点:

引发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权力分散与责任不明;协商成本高,受阻可能性大。

垂直管理:

直接由省级或中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

优点:

其一,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干扰,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

其二,有利于资源配置。

缺点:

垂直管理不能完全摆脱地方干扰;垂直管理使监督部门减少,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存在架空地方管理,弱化地方政府职能的问题;容易形成不公平效应。

三、仅经济指标评价官员绩效会带来什么问题?

如何矫正?

问题:

1、政府工作人员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的行为就会忽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人民的实际收入、就业比例、住房面积没有切实的增加。

3、盲目出资办企业,以求用大投资换取高增长的“政绩”。

有的地方甚至不择手段,以编造假数字或走私等造反形式来达到目的。

矫正:

1、设立多个评价主体

2、健全政绩评价内容

3、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四、政府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切实采取措施明确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2.明确政府职能,给各个市场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3.大力推进全面、基本的全民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4、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五、政府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

1、加大对现有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2、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鼓励各式各样的创新。

3、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降低市场准入、取消非必要的行业限制。

4、加快社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办社会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