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68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docx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问题解答

《传播学》(第3版)中的

概念、问题与解答

———————————————————————————

教材: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教参:

1.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美]赛佛林、坦卡特著,《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塞伦·麦克莱著,《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美]斯蒂芬·李特约翰著,《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鲁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富媒体,穷民主》,谢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英]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昆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著,《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王怡红张跃宏刘逎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内容简介和声明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展示了世界传播学的学术前沿成果,也有中国传播学界和作者的最新思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作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用书。

声明

《传播学》多媒体课件及其内容的版权归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作者邵培仁共同所有,任何个人和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均不得侵犯知识产权。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传播学是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和“通行证”。

因此,不论是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还是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文秘专业等,都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律,知道如何运用传播学的原理与知识指导各种传播活动,知道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知道如何避免信息伤害和信息污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绪论

学习要点:

了解传播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宗旨,把握传播的本质和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知道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掌握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框架,熟悉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初步认识与了解传播学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

1.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

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思考题: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现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也是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

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4.传播学与宣传学、新闻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

这种“血缘”关系,曾使人误以为“传播学就是宣传学”。

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可以混同。

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将那些具有说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

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传播学引进中国的初期,“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而大众传播学就是广义新闻学”的观点曾产生过十分广泛的影响。

的确,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

一般认为:

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总之,两者既有相通性,又有不同点。

5.媒介地理学能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些什么样的新内容?

媒介地理学能给传播学研究提供的新内容主要有:

关注和重视特定地域产生的特定媒介形态和传播行为,及其相同媒介形态中呈现出的不同地理样本和地理形势,认同和理解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的不同传播特点,以及不同区域受众对媒介内容会有不同的地理“看”法。

借助于大众媒介和传播科技,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可以更真切地呈现出来,而传播学研究中的信息盆地、文化沙漠、知识鸿沟、传播屏障、信息污染和知识风暴等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到分析和解释。

6.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

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7.分析专向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

运用专向方法研究传播问题,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是,它能够有效地照亮自己理论视野内的一切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构成形貌。

但是,它显然也存在着定向、盲区和排它的局限性,即一种方法只适宜从一个特定角度而排斥从其他角度去考虑和分析传播现象,因而往往会造成观照、审视上的盲区和分析、阐释上的局限。

解决的办法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特征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8.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定量方法,它与思辨性定性方法相比,有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通过数据和数理统计对传播现象进行精确化研究;二是对传播过程进行随机性定量描述;三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四是依据一整套严格周密的操作程序,即首先建立研究假设,接着确定实验手段,然后收集各种数据,接着再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验证假设,形成研究成果。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学习要点:

了解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知识根源和历史脉络,知道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和当代传播研究现状,熟悉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和传播学基本成熟的主要标准,了解关于传播学分支研究和本土研究的学术争鸣情况及其正确观点,掌握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1.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Comte,1798一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大力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对美国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曾产生过影响。

2.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Tarde,1843一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从许多创新扩散的研究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塔尔德的身影和学术渗透力。

3.爱弥尔·涂尔干

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研究中观察、解释的方法和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的示范,对后来传播理论中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和结构功能论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乔格·齐穆尔

乔格·齐穆尔(GeorgeSimmel,1858—1918)是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

虽然他并未建立起一个社会学的“学派”,但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5.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杜威一生写了30多本书和800多篇论文,传播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次要的小题目。

但是,他毕竟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基础”,并直接影响他的三个追随者——库利、帕克和米德的学术研究。

6.查尔斯·库利

查尔斯·库利(CharlesCooley,1864—1929)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

是第一个为解释传播媒介如何改变行为和文化做出了成功尝试的人,也是第一个为探索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付出辛勤努力的人。

7.罗伯特·帕克

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1864—1944)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

因为,他既“深远地影响了实证社会学的方向”,又最先对报纸内容、读者与所有权结构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实证分析,开创了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等四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

8.乔治·赫伯特·米德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是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

米德的研究推动了人际传播对个人社会化的研究和语言符号与意义关系的研究,他对人的自我内部沟通的分析,对于内向传播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9.哈罗德·拉斯韦尔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1902----1977)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够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拉斯韦尔一生勤勉耕耘,著术甚丰,共发表了60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宣传学和传播学等许多领域。

但是,他的许多传播学成果并不为人所了解,一般人只是从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文中的“一句话”、“三功能”来认定他在传播学中的创始人地位。

10.库尔特·勒温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又译为卢因,1890---1947)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勒温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7年,勒温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中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

11.卡尔·霍夫兰

卡尔·霍夫兰(CarlHovland,1912—1961)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霍夫兰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如说服研究)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他的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

1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F.Lzarsfeld,1901—1976)是著名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既是一系列重要传播理论(如意见领袖、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的开拓者,又是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13.沃尔特•李普曼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也是美国最伟大的专栏作家,在传播史上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他也不适应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或理论视野,但他是在宣传、舆论、议程设置研究过程中的一个起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

14.威尔伯·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1907一1987)是著名传播学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理论问题,而更在于他使梦想成真,为传播学勾画出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推动它破门而出,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

他是传播学科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

思考题:

1.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传播学现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国,受到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成了一门真正的“世界性学问”。

它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

(1)传播学具有某种优越性。

优胜劣汰。

传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其在知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极易流传和扩散。

(2)传播学具有某种适应性。

适者生存。

这种适应性和本土化,使传播极易冲破民族文化的防线,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3)传播学具有某种伸缩性。

以屈求伸。

这种伸缩性和灵活性,使十分保守、封闭的国家都有传播学的生存、发展空间。

正因为传播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所以才在世界各国生根、开花、结果。

2.在传播学研究的欧洲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

有奥古斯特·孔德、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爱弥尔·涂尔干、乔格·齐穆尔等四位学者。

3.在传播学研究的美国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

有约翰·杜威、查尔斯·库利、罗伯特·帕克、乔治·赫伯特·米德等四位学者。

4.传播学的创始人是哪几位学者?

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勒温、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沃尔特•李普曼等五位学者。

5.李普曼在传播研究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李普曼与拉斯韦尔是同一类的学者,而且他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

他在《舆论学》一书中表达了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

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

他认为在舆论过程中“刻板模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大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社会舆论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6.为什么说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施拉姆是以宏观的视野和体系化的观念来研究传播现象、整合研究成果,并把这一研究领域看作是永久居留地,辛勤耕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施拉姆一生共撰写和主编了29本书,约500多万字。

其代表性著作《大众传播》的出版则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传播学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理论问题,而更在于他使梦想成真,为传播学勾画出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推动它破门而出,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

一句话,他是传播学科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

7.传播学有哪些发展趋势?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有:

(1)科学化趋势;

(2)融合化趋势;(3)鲜活化趋势;(4)操作化趋势;(5)分支化趋势;(6)本土化趋势。

8.传播学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播学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探索传播规律的态势;二是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三是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9.传播学本土化趋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

如果传播学不同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吻合,不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生长出来,不与所在国家传播实践相结合并为其服务,而只是简单地贩卖和照搬,那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甚至反对。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

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大众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因此,中国传播学只有针对中国国情,联系传播实际,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中吸取营养;适应中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受众的心理态势、意识取向等条件,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真正融人中国的主流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才能参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与国外学者平等对话的地位与权利,并为国际传播学术作出贡献。

第二章传播

学习要点:

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掌握传播在组织和社会层面的功能以及传播者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重要概念:

1.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又叫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I)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其内容及文本所包含的是思虑,传播媒介是精神化学器官透过大脑来处理的想法。

3.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交往、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打电话、发传真、电子信件、短信、微博、微信等。

4.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组织传播的目的就在于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磨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

5.大众传播

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大众传播要真正取得效果必须以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作为补充。

6.全球传播

全球传播是囊括了个体、群体、组织、公众、政府以及信息传播机构等传播的一系列价值、态度、意见、信息与数据的集合,包含了更为多元的对象以及更为复杂的跨文化关系。

7.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8.阳光模式

阳光模式是指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所抽象出来的,通过信息交换中心(如电信局或网站等)连接各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创造、分享、互动的结构形式。

9.整体互动模式

整体互动模式是指对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人类重要传播系统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整体的综合的呈现与描述,它包括构成传播活动的四大圈成因素,即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因素和干扰因素。

10.传播功能

传播功能是指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

11.传播原则

传播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传播规律和一定的传播目的,对传播者、守门人和管理者提出的在传播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既是人们对传播规律和目的正确认识的结果,又是对人类传播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对于这一定义应从四方面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2.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看,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有:

(1)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而那些没有发生、也不引进传播革命的地方,其人种的生存与发展则受到限制和威胁,甚至面临灭亡和绝种。

(2)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成正比例关系。

(3)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4)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于是,小国文化将首先消融在邻近的发达大国的文化洪流之中,进一步的竞争将会逐步形成几块区域文化。

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研究。

3.在当今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当今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注意:

(1)跨国界的传播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载着其自身国家印象,成为国家的代言人;

(2)全球传播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效的传播总是建立在彼此全面、正确的了解基础上;(3)信息流通不平衡,媒介地理不平坦,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信息交流中是不对等的;(4)西方媒介强国对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构成威胁,具有破坏性;(5)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方式。

4.优秀传播模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常具有下列五种功能:

(1)构造功能;

(2)解释功能;(3)引导功能;(4)简化功能;(5)预示功能。

5.研究和运用传播模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和运用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1)审查批判的原则;

(2)服从事实的原则;(3)有用有利的原则。

6.传播在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功能分别有哪些?

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组织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就叫组织功能。

它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传播是一种社会需要、社会进程和社会现象,因而也必须具有社会的功能。

传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

7.制定传播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主要有以下四条:

(1)依据传播的规律;

(2)依据传播的目的;(3)吸取和总结传播的经验和教训;(4)审视和研究传播媒介与受众。

8.传播活动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成功而有效的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和坚持以下六条原则:

(1)可信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3)有序性原则;(4)协同性原则;(5)适时性原则;(6)适量性原则。

第三章传播者

学习要点:

掌握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