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96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docx

与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

2012年与2011年河北省语文学科说明对比变化分析【转载】

 

【引用】千古奇文醒世歌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及应对策略【转载】  

2012-04-0417:

33:

09|  分类:

语文教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及应对策略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试卷都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考查语言知识的积累及其运用的能力;第二部分是“阅读”,考查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能力;第三部分是“写作”,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2011

2010

2009

积累与运用

24

23

20

阅读

阅读古诗词

5

5

 

文言文阅读

14

14

14

议论文阅读

11

 

12

说明文阅读

 

12

9

记叙文阅读

16

16

15

写作

50

50

50

从宏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分值在不断增加,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二是从2010年开始新增了古诗词阅读,分值在5分左右;三是从2010年开始现代文阅读由三篇改为两篇,记叙文为必考,议论文和说明文考其一,减少了学生的负担。

下面我就各知识点详细谈谈各考点的命题走向和应对策略。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分值

2011

语段里考查字音、字形

根据汉字写拼音

2

改错

2

2010

字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字形

改错

3

2009

字音

选择

2

字形

选择

2

从上表中可看出,字音、字形题几乎成了每年的必考题,分值在4分左右,估计今年也不例外,考试形式多为选择、改错、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所考汉字在3500个汉字之内,需要平时积累,尤其注意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和普通话读音差距较大的汉字更要注意。

2、字典、词典的运用

关于字典、词典的使用是在2010年中考说明中首次提出的,但2010年、2011年均未考此题型,因而这应该是我们今年考试的一大重点。

考查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考查,二是和其它知识点相融合。

3、标点符号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分值

2011

标点符号

选择

3

2010

标点符号

选择

3

对于标点的考查,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2011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2010年考查了“某某说”应该如何使用标点。

在2011年个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这样几点:

1、完全引用。

如:

我联想到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不完全引用。

如: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相邻的两个数表概数,不用顿号。

如:

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

4、选择问句只在最后加问号。

如: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

5、有疑问词,但只充当句子成分,句末不用问号。

如: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6、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问。

7、在分总或总分的句子结构中,要用冒号。

如:

证券交易所里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8、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

如: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同学……等。

(省略号用法错误)

今年的考试形式可能为选择,也可能和文言文的断句相结合,如2011年承德卷第12题:

请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4、文学常识

《中考说明》要求掌握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今年新增了“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在2010年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过(2010年第7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11年承德课改卷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而今年考的可能性很大,考查形式可以是选择、填空,也可能是新题型连线题或判断题。

复习时可采用表格比较记忆。

5、名著

对于名著的考查在2009年以对联的形式考过(选取《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

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

),2011年在唐山、承德课改卷上出现过,因而今年考的可能性较大。

考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选择、填空、简答、连线、判断、漫画等。

在考过的题中涉及到了《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所以我们今年要格外注意剩下的《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这五部。

6、默写

此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考试范围包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且越来越趋向于非名句的考查,考查形式趋向于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

现代诗文共四篇,其中2009年考了《春》、2010年考了《沁园春·雪》、2011年承德课改卷考了《乡愁》,只有《济南的冬天》一直没考,应该作为我们复习的重点。

7、病句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病句类型

分值

2011

 

 

 

 

2010

选择有病句的一项

选择

用词重复

3

2009

修改病句

提出修改意见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4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对病句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

其实从2007到2010年都考了病句,2007到2009年都是要求对病句提出修改意见,难度都不大,学生只要认真分析就能得出答案;2010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扩大了病句类型,增加了一些难度。

2011年没有考病句这一项,只在承德课改卷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了。

预计今年对病句的考查形式不会有太大变化,只要复习扎实,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8、修辞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修辞

分值

2011

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拟人、夸张

4

2010

赏析划线句子

夸张

3

2009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拟人

3

从近三年的中考题中可以看出,对于修辞的考查基本上和现代文阅读的赏析题融合在一起,基本上成为一道必考题,预计今年仍会以这种形式为主,当然也不排除其它的方式。

9、词语运用(包括成语)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分值

2011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选择

3

2010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义

4

对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010年在记叙文阅读中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形式出现,2011年则非常明确的列入中考说明,并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形似字,预计今年将会延续这一命题趋势,并侧重于对成语的考查,考查形式可能继续沿用这两年的题型,也可能和现代文阅读的赏析题或病句(用词不当等)相融合。

10、排序

排序题是11年出现的新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

今年的中考,排序应该是一大热点,题型可能是选择或是直接写出调整好的序号两种。

对于此类题型,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我觉得有三点规则是可以遵循的:

一是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总分、分总、总分总,此类题型所给出的句子一般都符合这个原则;二是注意代词,因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它前面,所以含有代词的句子前一般还有其它的句子;三是注意关联词语,很多关联词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11、仿写

此题型近两年都没有出现,只在2009年与名著融合在一起,要求写对联,增加了考查的覆盖面和深度,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预计今年对此题型的考查也会与其它知识点相融合,考查形式应以选择或填空为主。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背诵一些比喻排比句,以便沉着应对中考。

12、口语交际

在近三年的中考题中,只有2011年涉及到了,且与现代文阅读相结合。

预计今年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考查形式会多样化,可能出现在第一部分,也可能和现代文阅读相融合,在备考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复习时注意要全面,不要丢掉知识点,注意此类题的共性:

要有称呼,用语委婉。

我们也可以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练习口语交际题。

13、综合性学习

年份

考查知识点

具体考点

考查形式

分值

2011

综合性学习

说明、归纳图表所反应的主要内容

图表

5

2010

说明、归纳图表所反应的主要内容

漫画

5

2009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

给新闻拟写标题

3

从近三年中考题中可看出,此类题型也渐趋必考题,且分值在加大,考试形式也在多样化,主要题型包括:

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活动的简单方案;根据要求提炼出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设计活动主题语;提出解决的建议等。

所以,今年,我们在备考中应多侧重一下没有考查到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这方面的练习。

关于这一点,语文命题组组长孔令凯在关于2012年中考命题设想会上有这样一段讲话: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增加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分值;2、明确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范围;3、减少现代文阅读的篇数;4、适当增加一些新的题型;5、调整试题的难度、增加区分度;6、改进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命题方式。

从这段讲话中可以看出,今年中考对于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

对于此题型,复习时应注意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生活,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发表见解,实施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新闻评论课,搜集整理一些近期热点话题,设置一些题目,进行训练。

二、古代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内容有五项:

1、理解词义和句意,类似于文言课文的词语解释和翻译,需要我们熟记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划分朗读节奏。

此题难度较小,诗词的朗读规则也很简单,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多为二三或二一二结构;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多为四三或二二三结构。

词的朗读节奏可参照文言文的朗读规律。

3、欣赏词语和句子。

从11年我省中考题和其它省市的考题可看出,此类题型有两个特点:

(1)被赏析的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答题时应注意词语的含义、构成的修辞及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2)被考查的句子,多为名句或有一定特色的句子(如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点明主旨等),答题模式一般为:

翻译句子+修辞或作者情感或主旨+在诗词中的作用。

4、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如:

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2010年河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于此类题,需要我们准确的把握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注意名句或哲理性句子。

复习时可用表格的形式帮学生做这样的知识储备。

类型

标志

内容特点

举例

咏史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等。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判,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赤壁》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景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饮酒》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望岳》《钱塘湖春行》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归园田居》

战争诗(边塞诗)

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

建立功业的渴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

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

《渔家傲·秋思》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报国无门的怨愤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行旅、闺怨诗

 

久宦在外,长期漂泊在外,引起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闺中怀人

 

送别诗(友情、爱情)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后情境的想象

《无题》

5、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此项内容还没有考过,应作为今年复习的重点。

复习时可帮学生建立这样的知识体系:

“赏析句子、体会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应具备的知识储备

语言特色的答题模式: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语言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风格类: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诗人自己的风格:

曹操豪放磅礴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白居易流丽坦畅

高适苍凉悲壮岑参雄奇瑰丽刘禹锡清新豪丽李贺奇诡璀灿

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

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

苏轼豪放旷达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马致远清隽流畅张养浩警辟深远龚自珍清奇瑰丽

体会诗词的写作手法应具备的知识储备:

写作手法

具体内容

举例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

虚实结合

《观沧海》(前六句实写,后四句虚写)

以乐景写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侧面)烘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对比(反衬)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象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间接抒情

因事抒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借景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江春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咏史抒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运用修辞

比喻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对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一语双关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

夸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用典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设问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饮酒》)

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6、此外,还要注意相关的文学常识,主要是有关作者、文体的知识。

这一知识点只在2010年第7题考过,复习时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比较记忆。

7、最后还要注意拓展延伸,这类题型应该是中考的一种发展趋势,它既能考查书本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备考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此类题考查形式多样,如

(1):

请就词中加线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011年河北)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011年滨州《次北固山下》)

三、文言文阅读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考情搜索

分值

实词

填空

2011、2010、2009

2

虚词

选择

2011、2010

2/3

填空

2009

1

翻译

填空

2011、2010、2009

4

归纳内容要点

简答

2011、2009

6/2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答

2009

3

对内容、语言、写法谈见解、体会

简答

2010、2009

5/2

这三年的文言文阅读都是比较阅读,发展过程是:

课内比较——课内课外有一定关系的比较——课内课外毫无关系的比较阅读,可见,文言文阅读越来越趋向于课外文言文阅读,这也符合《中考说明》中提到的“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的要求。

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变化,其中实词、虚词、翻译成了必考题。

复习实词时应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虚词的考查范围是14个,已考过的有“而、以、于、与”,剩下的10个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翻译句子应注意固定句式(如:

……孰与……翻译成:

……比……怎么样)、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状语前置句、省略句等,还要注意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

从近三年的中考题还可看出,对文章语言、写法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一知识点一直未考,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

联系《舜发于畎亩之中》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今年文言文的考查形式估计还会延续去年的模式,即比较阅读,且两篇文章在主题、内容等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

四、议论文阅读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考情搜索

分值

提炼论点

简答

2011

2

论证思路

2011

3

补充论据

2011

3

能否调换位置

2011

3

词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2009

3

论证方法及作用

填空、简答

2009

3

句、段的作用

简答

 

 

文章理解

2009

3

联系现实拓展

2009

3

议论文在选文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和对学生学习生活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方法等各方面的教育。

如2009年的《读书杂谈》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要功利读书;2011年的选文启发学生正确面对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在考查内容上的侧重点有:

对选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对文章主要内容、关键语句、主要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对议论文写作手法的掌握。

在考查形式上,趋向于开放性试题,如给选文补充论据,联系实际对作者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或是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

此外,2011年德州:

第二段划线句(唐朝韩愈诗人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

“----------。

”处,应填下列()A白雪却嫌春色晚B草色遥看近却无C山净江空水见沙D百般红紫斗芳菲

2011年兰州:

请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名言一:

胜不骄,败不馁。

名言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两个题型在近几年其它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说明文阅读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考情搜索

分值

说明对象

简答

 

 

说明顺序、位置调换

2009

3

说明语言

2010

3

筛选、概括重要信息

2009、2010

3

句、段的作用

2010

3

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拓展延伸题

 

 

从近几年中考看,说明文选材主要是贴近生活的科技说明文,尤其是环保类、高科技产品类的文章更多,从考查形式上看,淡化了文体特征,减少了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的考查,更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感悟,阅读文本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品味语言、概括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结构、正确把握文意的能力等内容。

从2010年的《中考说明》开始新增了“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一考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考试形式应以谈收获、感想等发挥性试题为主,如2011年东营的这道题:

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六、记叙文阅读

考查知识点

考查方式

考情搜索

分值

题目的理解

简答

2010

4

整体感知

简答

2009、2011

3、2

表达方式的判断、作用、运用

简答

2009

2

语言赏析

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1

4

赏析句子

2010、2009

3

记叙顺序

简答

2011(插叙)

4

环境描写

简答

2011(自然环境)

3

写作手法

简答

2010(对比、欲扬先抑)

3

思想感情

简答

2009、2010

3、4

句子、段落的作用

简答

2009

4

拓展评价

简答

2008

4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2010

4

人称作用

简答

2010(第一人称的作用)

2

考查人物

 

 

 

记叙线索

 

 

 

概括记叙要素

 

 

 

补写类(如心理描写)

 

 

 

记叙文阅读在选材上,趋向于那些歌颂人性的真、善、美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以简答题为主,今年备考时应注意的考点有:

1、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中药信息;2、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理解中药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5、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现代文阅读的改革是从2010年开始的,在此之前,三种文体都考,从2010年开始改为每年只考两种文体的阅读,其中记叙文是必考的,其它两种选其一,2010年考了说明文,2011年考了议论文,如果这里有规律的话,是不是今年又该说明文了?

这只是猜测,备考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全面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写作

从近几年中考看,作文题目基本稳定在半命题、命题两种形式上,作文题目更适合写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关键词多为真情、感动、温暖、关爱、责任、真诚、瞬间、自我、成长等。

最后,我觉得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应做到五个“注意”,一是注意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发现新题型、新考点、新动态。

比如,2009年《中考说明》中并没有对文言虚词的要求,但试题中却出现了解释“出淤泥而不染”的“而”,2010年就将虚词列入了考查范围。

再如2011年出现了创新题,这应该是今后的一个重点题型,也是考试的发展趋势;二是注意综合,将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这也是中考题型的发展趋势;三是注意复习方法,不要采用题海战术,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比如复习现代文阅读时,我的习惯做法是先讲文体知识、答题技巧,再做练习,并让学生在做完后根据考点自拟题目,当学生能自己给自己出题时,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是注意书写训练,尤其是作文,书写清楚与否,直接影响到成绩的高低。

五是注意点面结合,复习时既要注意重点,又要做到全面具体,以防有所疏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