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17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docx

中心校文件3号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来集镇中心学校文件

来中心校〔2014〕3号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

为使我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体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教学思想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四条:

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全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

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五条: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六条: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

实行校长、教导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

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

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学校保证每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互评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七条: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导处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八条:

课程计划管理。

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

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九条:

教师配备管理。

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

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条:

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每学期初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科任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

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导处、教研室等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

教学过程管理。

教导处、教研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

教学检查要天天进行,周评月结,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

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保证有效教学时间。

  

第十二条:

教学结果管理。

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

每学期结束时,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

在做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三条:

教学档案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成长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做到有案备查。

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教导主任领导下的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人员,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学籍密码,保存好学生流动手续。

  

第十五条:

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计划与总结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

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十七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

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业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导主任制定,学校教研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位老师。

  

第十八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

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

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

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

计划内容包括:

全册及单元教材分析(课程纲要)、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未设置备课组的小学,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条: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前完成。

计划内容包括:

教材分析(课程纲要)、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

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同级同学科统一的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导处存档。

教学工作总结包括:

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备课  

第二十二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

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

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四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求每周一次,要建立中心发言人说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无条件履行好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的职责。

1、集体备课内容: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

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

“四定”:

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

“四有”:

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

达到“五统一”:

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3、集体备课程序:

(1)分年级(小学各级单班学校按高段、中段、低段)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

(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和学生,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

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五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

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

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六条:

教案的内容包括:

课题、教学目标(导学案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后记等。

  

第二十七条:

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

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要求书写;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

讲评过程包括:

①总体情况分析:

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得失情况。

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

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

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

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后记。

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20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得无教案上课,使用旧教案要有复备痕迹,不得下载照搬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杜绝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

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教学监督机构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

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课堂教学  

第二十九条:

课堂教学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第三十条:

明确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第三十一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认识到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练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要树立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

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效果显著。

  

第三十二条:

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

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智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三条:

建构具体的课堂流程:

“先学、展示、反馈”,流程承载着规律。

教学流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严禁“一言堂”;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四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独学、对学、群学”多种组织形式。

积极开展“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围绕学习小组构建“动车组”系统,同质异组,异质同组,组内结对。

实现“兵教兵、兵练兵”。

第三十五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

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

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六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

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要负责人在课后处理。

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导处同意。

  

第三十七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八条:

遵守教师课堂基本规范。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开启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三十九条: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计划,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导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学校要实行推门课制度,学校领导可以任意时间随堂听课,被听课教师不得临时改变教学内容或拒绝听课。

学校要定期召开全校课堂教学问题研讨会,每位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展示公开课,一般新教师每周一次,老教师每三周一次,上公开课的老师要对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反思总结。

第八章教学反思  

第四十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四十一条:

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问题。

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二条:

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反思的呈现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

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4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或者论文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四十三条: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作业原则上应该“有讲必留,有留必查,有查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第四十四条: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五条:

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

不仅要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

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

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

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六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

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

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一至六年级:

  

(1)语文  

【1-2年级】:

  

①写字作业本(使用铅笔写字教材,按课书写);  

②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扩词训练,按课书写);  

③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④写话本(每单元一次写话训练,内容设计可以课内外相结合,融入童谣创编、看图写话等特色内容,一年级可以尝试用拼音写话)。

  

【3-6年级】:

  

①基础知识作业(三年级使用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训练;四五六年级可使用方格练习本进行生字词语的巩固与积累);  

②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③写字作业(依据写字教材,设钢笔字、毛笔字两类,每周分别不少于1次);  

④课内习作(以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习作训练为内容,一个单元不得少于一次;要求全批、全改;提倡面批、眉批等);  

⑤课外习作与小练笔(整合习作练笔、诗韵课堂、阅读笔记及周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可自行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本班特色,每周至少一次)。

关于作文批改有关符号使用,学校要制定统一规范的要求。

  

(2)数学:

每节课一次课堂作业。

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田字格练习写数,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使用横格小算术本,铅笔书写;三、四、五、六年级的作业用圆珠笔、碳素笔或钢笔书写。

  

(3)英语:

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

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除设必要的书面作业外,倡导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不少于1—2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

  

七至九年级:

  

(1)语文:

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

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10次。

关于作文批改有关符号使用,学校要制定统一规范的要求。

  

(2)数学:

至少每周4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

  

(3)英语:

至少每周3次,听写1次,间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4)物理:

至少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5)化学:

至少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四十七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

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硬性作业要全批全改,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同正文隔一行距离)、眉批、正字、等第(分数)、日期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

作文(习作)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

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

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八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

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

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四十九条:

学校要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用甲乙丙丁四级,其中作文批改原则上按考试分数值评价。

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公布结果。

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实验教学  

第五十条:

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

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0%以上。

  

第五十一条:

课前实验准备。

教师课前要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