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67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docx

完整wor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速记

地理知识速记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位于 北 半球、 东 半球。

 

②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 北温 带,小部分在 热 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

 亚 洲东部、 太平 洋西岸,海陆兼备。

 

(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

的优越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 北回归线 穿过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 寒 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

的优越性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与海外各国进行交往

③西部内陆地区可以通过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交往,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2.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

最南

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

最东

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

最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2)中国东西时间差异及南北气候差异

差异

表现

原因

东西时

间差异

中国领土从西向东跨经度约62度,分别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相差5个时区。

东西两端的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产生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南北气

候差异

中国南北跨纬度近50°,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

纬度因素导致南北热量差异显著,引起南北气候差异

(3)陆地面积:

约 960 万千米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3位。

 

(4)海洋大国

①大陆海岸线:

长达1.8万多千米。

②临海:

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 黄 海、 东 海和南海。

 

③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为 海南岛 。

 

④领海:

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中国四海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

的界线

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连线

黄海与东海

的界线

长江口北侧的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的济州岛连线

东海与南海

的界线

台湾海峡的南部出口(广东省与福建省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台湾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提示: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台湾岛东部直接濒临太平洋。

3.众多的邻国

(1)陆地国界线漫长:

达2.2万多千米。

(2)中国的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陆上邻国

(14个)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

国家(6个)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既陆上相邻

又海岸相邻

朝鲜、越南

(1)图解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2)歌谣记忆中国的邻国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尼不缅老南。

隔海相望有六国,印尼马文菲日韩。

注:

14个陆上邻国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与我国有两段不连续国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邻国,与我国有三段不连续疆界;老挝是东南亚唯一内陆国。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中,日本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

东北三省

A 黑龙江 省、吉林省、B 辽宁 省 

北部边疆

C 内蒙古 自治区 

黄河

中下游

河北省、D 河南 省、山西省、E 山东 省和北京市、R 天津 市 

长江中下

游地区

F 湖北 省、湖南省、G江西省、安徽省、H 江苏 省、浙江省和S 上海 市 

南部沿海

T 香港 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I 广西壮族 自治区、广东省、J 福建 省、台湾省、K 海南 省 

西南地区

L 西藏 自治区、重庆市、M 云南 省、贵州省、N 四川 省 

西北地区

O 陕西 省、甘肃省、P 青海 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Q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2.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上海市

 沪或申  

上海

(2)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历史名称作简称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山西省  

太原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山东省

 济南  

河南省

 豫  

郑州

 广东省  

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湖北省

 武汉  

重庆市

 渝  

重庆

 海南省  

海口

(3)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安徽省  

合肥

福建省

 闽  

福州

江西省

 南昌  

湖南省

 湘  

长沙

(4)其他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取前三个字,还有部分取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中的一个字。

3.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1)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海南 省;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内蒙古 自治区;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黑龙江 省;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海南 省。

 

(2)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广东省。

(3)全部处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海南省、 香港 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 省。

 

(4)邻国最多(8个)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相邻省区最多(8个)的是 内蒙古 自治区、陕西省。

 

(5)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陆地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澳门 特别行政区。

 

(6)同时濒临黄海、渤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辽宁省 、 山东省 。

 

(7)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北向南):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台、琼,共14个。

(8)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逆时针方向):

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共9个。

(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云南 省。

 

(10)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重庆市,面积最小的直辖市是 上海 市。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1.人口数量

(1)2010年,中国总人口为 13.7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广东 省,其次是山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澳门 特别行政区。

 

2.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 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

 医疗卫生 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迅速

 增长 。

 

3.人口分布

(1)界线:

黑龙江省的 黑河 —云南省 腾冲 一线为界。

 

(2)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线

东南地区

黑河—腾冲线

西北地区

面积

 小 (约43%) 

大(约57%)

人口数量

多(约94%)

 少 (约6%) 

人口密度

 大  

人口分布差异原因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平原 、盆地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 汉族 地区 

 干旱荒漠 地区; 山地 、高原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 少数民族 地区 

4.人口政策:

实行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 数量 ,提高人口 质量 ,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1.五十六个民族

56个民族

民族

构成

 汉 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 

少数民族 55 个,人口较少,人口总数约占8.5% 

少数

民族

人口最多

 壮 族,约1700万 

人口很少

(仅几千人)

 珞巴 族、赫哲族等 

民族

地位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 平等 的地位 

2.中国的民族分布

(1)民族分布特点:

“ 大散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

 

(2)分布地区: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 东部和中部 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 和东北部地区。

 

(3)杂居的意义: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 交往 与 合作 ,为各民族共同 繁荣 提供了有利条件。

 

3.独特的民族风情

(1)泼水节是云南 傣 族人民的重大节日。

 

(2)那达慕大会是 蒙古 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3)风雨桥是 侗 族的一种独特建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1.山脉纵横交织

(1)东西走向:

靠北的一列:

 天山 —阴山;中间的一列:

 昆仑山 —秦岭;靠南的一列:

 南岭 。

 

(2)南北走向:

 贺兰山 、六盘山和横断山区中的一些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侧的一列: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

 长白山 —武夷山等;东侧的一列:

 台湾山脉 。

 

(4)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 山脉。

位于中国与 尼泊尔 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2.地形复杂多样

(1)中国的高原

中国的高原面积广大,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最为著名。

这四大高原各具特色,地貌各异。

高原名称

主要特点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世界最高和我国最大的高原,被称为“ 世界屋脊 ” 

内蒙古

高原

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黄土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 黄土 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石灰岩 分布广泛 

(2)中国的盆地

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

其中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面积较大,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盆地。

盆地名称

主要特点

塔里木盆地

沙漠广布,边缘有绿洲,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

沙漠广布,边缘有绿洲,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素有“ 聚宝盆 ”之称,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

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气候温暖湿润

吐鲁番盆地

盆地中的 艾丁湖 湖底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的最低处 

四大盆地之最

(3)中国的平原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三大平原。

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零星分布的平原,如成都平原、河套平原等。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开发程度较高,既是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平原名称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中国最大的平原, 黑土 面积广大,沼泽广布 

华北平原

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呈带状分布,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 

(4)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山脉作为主要地形区分界线

(1)山脉作为一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界线

(2)山脉作为一些地形区的界线

山脉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雪峰山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山脉

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秦岭

黄土高原

汉中谷地

祁连山

河西走廊

柴达木盆地

3.山区面积广大

(1)概念:

 山地 、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

 

(2)比重: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 ,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不利:

地面较为崎岖, 交通 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

 

②有利:

在农业多种经营、 生态旅游 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 种植业。

4.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地形及分界线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阶梯界线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 盆地  

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多在500米以下

 平原 、丘陵 

(2)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 降水 。

 

②河流流向: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 东 流。

 

③交通:

沟通 东西 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④水能: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 水能 。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①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季节

分布特点

重要地点

冬季

南北气温差异 大 ,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 秦岭—淮河线 ,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最低气温在 漠河  

夏季

 南北气温都较高  

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最低气温在 青藏 高原 

②温度带

A.划分: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 活动积温 为主要指标,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B.分布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黑龙江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 平原的大部分、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

豆、甜菜等

暖温带

 华北 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 黄土 高原的大

部分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

亚热带

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一年两熟

到三熟

水稻、油

菜、茶叶等

热带

滇、粤、台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等

高原

气候区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年一熟

青稞、豌豆、小麦

(2)降水

①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A.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递减。

 

B.时间分配规律:

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夏 季。

 

②干湿地区

A.划分:

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 降水量 和 蒸发量 有关。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

 

B.分布及天然植被

干湿

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

地区

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

森林草原

半干旱

地区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

地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草

原、荒漠

(1)东北三江平原降水不足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

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天山属于半干旱区,主要原因是处于西风带,大西洋水汽遇天山抬升,迎风坡降水多。

(3)气候类型

A.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 温度带 和 干湿地区 ;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B.气候类型的分布

①为 热带季风 气候,②为 亚热带季风 气候,③为 温带季风 气候,④为 温带大陆性 气候,⑤为 高山高原 气候。

 

C.影响:

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的气候特征:

一是气候 复杂多样 ,二是 季风气候 

显著。

 

我国为什么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①划分依据:

受 夏季风 的影响是否明显。

 

②分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

 

(3)冬、夏季风的比较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大陆内部

海洋

太平洋

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4)夏季风的影响

①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

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②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随着夏季风的推进,从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

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锋面雨带位置

4~5月

东南沿海一带

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7~8月

华北、东北地区(此时江淮伏旱)

9月

由北向南撤退

10月

退出我国大陆

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③旱涝灾害:

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推进迟缓,则易造成“ 南涝北旱 ”;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推进迅速,易造成“ 北涝南旱 ”。

 

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

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

夏季风不稳定,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等

(5)大陆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 较大 ,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3.多特殊天气

特殊天气

发生时间

天气特征

主要影响地区

寒潮

冬半年

急剧 降温  、霜冻、大风,有时伴随雨雪天气 

大部分地区

梅雨

夏初

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等

 江淮 流域 

台风

 7~8  

月最多

狂风、暴雨

东南沿海省区

沙尘暴

春季

空气中尘土、沙粒较多,空气能见度较低

 北方 地区 

和 西北  

地区

4.多气象灾害

(1)种类:

 洪涝 、干旱、寒潮、 梅雨 、台风、 沙尘暴 等。

 

(2)洪涝:

多出现在 夏、秋 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3) 干旱 :

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

(1)概念:

最终流入 海洋 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 外流区 ;最终没有流入 海洋 的河流为内流河,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 内流区 。

 

(2)河流分布

① 黑龙江 ,② 松花江 ,③ 辽河 ,④ 黄河 ,⑤ 淮河 ,⑥ 长江 ,⑦ 珠江 ,⑧ 澜沧江  

流入

太平洋

外流河

⑨ 怒江 ,⑩ 雅鲁藏布江  

流入印度洋

 额尔齐斯河  

流入北冰洋

 塔里木河  

内流河

 京杭运河  

人工运河

(3)水文特征

①季风影响下的特征

    季风

比较项目    

夏季风

冬季风

水位

 高  

水量

 小  

汛期/枯水期

 汛期  

 枯水期  

降水

 多  

②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河流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

冰期

秦岭—淮河

线以南

 丰富  

 小  

秦岭—淮河

线以北

不大

 较短  

 有  

③内流河水文特征

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大部分属于 季节性 河流。

 

④主要河流:

受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我国外流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 太平 洋。

额尔齐斯河注入 北冰 洋。

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注入 印度 洋。

 塔里木河 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2.滚滚长江

(1)概况

①发源地:

青藏高原 唐古拉 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②注入海洋:

 东 海。

 

③长度:

 6300 多千米,是中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④流域面积:

 180 多万千米2,是中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⑤年径流量:

约 10000 亿米3,是中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⑥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 、川或蜀、 藏 、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或申。

 

⑦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 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⑧主要支流与湖泊

A.支流

北岸: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汉江。

 

南岸:

乌江、 湘江 、赣江。

 

B.湖泊: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⑨河段划分

源头

湖北 宜昌 

江西 湖口 

入海口

⑩各河段水文特征

A.上游:

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 水能资源 

丰富。

 

B.中游:

流速慢,多支流,曲流多,荆江河段有“ 九曲回肠 ”之称。

 

C.下游:

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2)利用与开发

①“水能宝库”:

水能资源集中在 上游 河段,最大水利枢纽是三峡。

 

②“ 黄金水道 ”: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3.滔滔黄河

(1)概况

①发源地: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山 北麓。

 

②注入海洋:

 渤海 。

 

③长度:

 5464 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④流域面积:

 75 万千米2。

 

⑤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 渭河 、 汾河 。

 

⑥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上、中游分界点是 河口 ,中、下游分界点是 桃花峪 。

 

⑦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 、川或蜀、甘或陇、宁、 内蒙古 、晋、陕或秦、豫、鲁。

 

⑧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 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华北平原。

 

⑨各河段水文特征

上游:

河水清浅,落差大, 水能 资源丰富。

 

中游:

落差大,流经 黄土 高原,河流含沙量 大 。

 

下游:

流经 华北 平原,落差急剧减小,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形成“ 地上河 ”。

 

(2)黄河的忧患、治理与开发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草地退化、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河堤决口,“ 地上河 ”、凌汛 

治理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

开展 水土保持 工作,大力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加固大堤,打坝淤地,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关键是 治沙   

开发

发电、灌溉、防洪、供水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1.什么是自然资源

(1)概念:

存在于 自然界 、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种类: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