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16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docx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

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利用对策

林燕金黄雄峰钟秋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indications)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性质的商业标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商业价值。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等部门多次强调开展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重要性,旨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为手段,以发展农产品品牌为重点,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制度,规范程序,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地理标志是“兴农”的助推器,是“土特产”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农民富裕的“摇钱树”。

由此可见,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果品地理标志是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果农收入的重要途径。

我国通过商标法律以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方式保护果品地理标志,这也是国际上保护农业地理标志的一种主要方式。

对名特优果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国际上发展果业的通行做法。

果品地理标志保护是一个新领域。

福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水果资源丰富,果品质量优良,享誉全国甚至国际的果品甚多。

但对果品地理标志问题的研究甚少,实践状况也不理想。

1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

1.1地理标志果品

地理标志果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特色和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果品。

由于地理标志果品从一开始就与原产地联系起来,以原产地命名,因此,它可以将特色果品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植方法,与众不同的质量和人文底蕴,连同果品一同推向市场,从而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福建省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孕育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果品。

这些特色鲜明的区域果品,在使用过程中知名度和竞争力自然提升,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加以专门的保护。

如果不加以保护,假冒或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就可能鱼目混珠,损害消费者和该地区的利益;而一些具有悠久栽培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产品,也有可能因为栽培杂化而导致消亡。

福建省继建瓯锥栗后,永春芦柑、尤溪金柑、天宝香蕉、云霄枇杷、永泰李干、莆田枇杷、莆田桂圆等7个果品及其加工品相继成功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表1),与茶类并列位居福建地理标志产品前列。

除了已经获得标志的8个果品外,度尾文旦柚、建阳桔柚等多项果品有望在近期通过审批,成为地理标志果品。

与工业产品相比,由于受到销售额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效益更难以得到体现。

因此,对这些质量特点鲜明、优于同类果品的“土特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仅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更关系到所在区域能否凭借这道“护身符”发展起特色果业,提升果品附加值,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当地果农的收入。

2004年,建瓯锥栗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成功,产品销量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深加工企业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12家。

目前,建瓯锥栗的栽培面积达2.8万hm2,分别占全国、全省种植面积的70%和80%以上,年产量2.85万t,仅鲜果产值就可达1.6亿元。

锥栗产业正成为建瓯农产品中的一道“招牌菜”,也带动了建瓯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农业的发展。

永春芦柑凭其悠久的栽培历史、鲜艳的外观、优良的品质,于2005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国内外市场销量屡创新高,2006年全县芦柑采摘面积1万hm2,总产量24.3万t,增产增收明显。

1.2  果品地理标志商标

商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利器,是经营者的一面旗帜。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商标大量集中在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农业是商标使用相对薄弱的行业。

农业要步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运用商标策略,引领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历史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地理范围,又是不可再生的,当地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开发,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册商标。

福建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地方申请地理标志商标,目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总数达44件,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邻省浙江;福建省自首件果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和琯溪蜜柚”核准注册至今,果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11件(表2)。

其中“平和琯溪蜜柚”还获得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通过国家标准的实施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这些果品为许多大中城市的消费者所认识,品质得到认同,知名度提高了,市场需求扩大了。

平和琯溪蜜柚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前种植面积仅为0.87万hm2,注册后种植面积翻了几番,产量大幅提升。

在2007年生产季节,有60多家永春芦柑生产、经销单位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注册使用永春芦柑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首批订购的专用标志达320万枚。

通过使用专用标志,进一步提升永春芦柑品牌价值,对促进果农、果商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存在问题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但有的县市政府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地理标志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使得名优产品走不出去。

福建省许多名闻遐迩的果品都具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征,如莆田荔枝、福州橄榄、古田水蜜桃等,然而这些名优果品均未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

在已申报的果品中,大多数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不够,如永泰李干目前仍以零售为主,大规模的生产、销售较少,出口甚少,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张名片,抓住契机,大力发展。

2福建省果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

福建虽然属于沿海省份,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等产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中,而全省60多个县市中还有3/4与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等产品无缘,应该而且可以围绕特色农产品做好品牌文章。

要促进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不仅要加大工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而且要对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保护。

因此,在工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山区农业县市重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福建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32个产品多数来自山区县,果品则基本上来自山区县,因此,印好这张“区域名片”,可以让这些县、甚至村镇的“土特产”,走出山区,走进国际大市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这对于那些特色果品,乃至其所处的偏远地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当地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2.1是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的客观需要

WTO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将地理标志列入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此举引起国际贸易界的广泛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实施地理标记注册认证工作。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及WTO成员国,在WTO多边贸易规则中,如果本国名优果品未得到地理标记保护,其他国家也就没有对此保护的义务,所以,必须遵守协定中有关地理标识的规定。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也是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国内,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也日益提高,与其被动适应规则,不如主动利用规则。

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地理标志保护实际上已成为产品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护照”,走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通关入境、市场准入将更加便捷。

2.2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

首先,地理标志直接为果农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帮助果农致富。

泉州市永春芦柑获得保护后,平均单价从2004年的每公斤1.4元提高到2006年的2.5元,增长78.6%,果农获利明显。

南平市建瓯锥栗2006年栽培面积达2.8万hm2,年产量2.6万t,已成为全市五大产业之一。

其次,地理标志制度是提高果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标志保护果品不仅可以提高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永春芦柑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国外市场销量屡创新高,出口9.2万t(占全国芦柑出口总量的60%以上),产品除出口东南亚外,开始销往荷兰、比利时、伊朗、沙特、孟加拉国等国,成为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

地理标志的运用提高了福建省果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标的营利性使得各地逐渐形成了“公司+农户+商标”等多种农业经营模式,使分散的农户形成集体优势,促进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2.3是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现实要求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在保护植物原品种、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福建省福鼎市十分重视福鼎四季柚的提纯复壮工作,确保新植的苗木品质不退化,使具有200多年栽培历史的福鼎四季柚保持了传统的特点,在提高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对保护我国植物原品种做出贡献。

  地理标志保护还有保护民俗、发展旅游等作用。

地理标志果品的生产和发展,带动和促进了观光果园等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的发展,传播和保护了优秀的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

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鼎四季柚”为背景的诗歌、歌曲、题词、文章、民间故事丰富多彩,仅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发行的《仙柚传奇》一书,就收集了四季柚在福鼎的传奇故事30余篇。

3福建省果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利用对策

3.1继续开展果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主体是地方政府,而不是企业或个人。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属于公权、公法范畴,属于该地区全体生产者的知识产权,不能为个体所拥有。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组织申请、实施保护责无旁贷。

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在全省大力宣传地理标志保护果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把本地区符合条件的特色果品加以挖掘,让更多的“区域名片”印出来,发出去,保护好,并通过科技的力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2强化地理标志果品的市场监督与管理

为保证已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果品的品质信誉,切实保护本地区果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各级农业等职能部门要及时制定地理标志果品标准和生产规模,引导果农严格按照特定的生产规程生产地理标志果品,开展地理标志产地条件的评价和相关果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并指导商标注册人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行为。

地理标志是一种质量标志,关系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区域范围的产品,对于专用标志的使用要严格规范,为保证使用地理标志的果品达到特定的标准,应建立一套监控机制,定期监控使用地理标志的果品,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果品,才能使用地理标志,才能受到保护。

对于假冒行为,要依法予以坚决打击。

3.3以地理标志果品带动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

目前,福建省一些获得地理标记保护的果品已经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闽台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福建省水果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更多名特优果品将带着“地理标志”这张名片走出地方,迈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这些地理标志果品在获得提升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区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产业链已延伸到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所以,应重点扶持一批从事特色果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特色果品转化增值,也促进地理标志果品效益辐射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