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32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docx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纲要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第一章学校发展情况回顾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工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首届专科毕业生教育质量评估,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5年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8000多名医药卫生人才,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培等4500多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达到6500多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69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普通医学专科教育为主,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办学格局,教育质量受到各界的肯定。

(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学校逐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加大科研学术成果的奖励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

“十一五”期间,成立中医药、遗传与优生、药物化学三个研究室和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完成研究成果38项,其中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奖39项,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参编教材80多部,两项课题分别被列为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计划项目和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三)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业由2005年的4个专业增至9个,新开设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专业;组建9个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4门,1门省级精品课。

其中,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护理专业为省级教改专业,基础护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成化学生化实验室、护理心理实训室、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医实训室、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口腔实验室九个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扩展到近80家。

形成了覆盖医、护、药、检验等方面科学、合理的综合医疗卫生教育体系。

(四)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引进副高以上职称5人,研究生48人;根据专业和学科建设需要,聘用兼职教授45人、客座教授79人,使全校共有师资达到309人。

与“十五”期间相比,新增教师100多人,硕士以上高学历教师增至57人,占教师总数的25%,其中博士学位2人;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教授、副教授占师资总数的24%,其中教授增至7人,副教授增至49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74人,占师资总数的75.9%。

经过五年发展,学校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期间,有3人获省园丁奖,6人被表彰为市级优秀教师,34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1人被确立为甘肃省“555”人才,2人被授予平凉市“222”人才。

(五)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1.23亿元,用于教学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十一五”末,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1500多万元,新增馆藏图书10万多册。

先后建成临检、口腔、机能等11个现代化实验室和5个微机室,4个语音室。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建成以千兆以太网为骨干,集成电信和教育网2条校园网出口链路,覆盖教学、实验、图书馆、办公楼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网络布局,为大容量的教学科研资源服务、教务管理、数字图书管理和文献检索等基于网络的各项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图书办公楼及2、3号公寓楼后续工程,利用社会力量引资建设了4、5号学生公寓楼,投资近千万修建了体育馆及附属配套工程,先后对校园道路,球类体育场、田径体育场和跑道、足球场外围、主席台及餐饮二段、一段职工宿舍进行了改造,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环境优雅的教育教学环境。

(六)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格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努力优化办学条件,招生专业由“十五”末的4个调整为如今的9个,招生的实际报道人数由2006年的1888人,增加到现在的2259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由“十五”末3100人增加到现在的6500人,在校学生规模翻一番;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实习就业直通车”等有力的就业措施促进了就业率连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从2006年的72.2%提高到2008、2009年的82.59%和88.81%,连续两年居全省同类院校榜首。

(七)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丰富。

学校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作为开展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示素质教育的成果。

2006年成功主办了“华煤杯”全国机器人足球比赛,2008年隆重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典;从08年起,学校还每年举行一届“红五月”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5·12”护士节进行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抓不懈,铸就了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5年间,学生党员比例由0.6%提高到4.7%,1000多名学生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医药系学生张晓在2008年道德模范人物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参加了奥运火炬的传递;医疗系黄宗礼等三名实习生因奋不顾生抢救落水儿童被各大媒体报道;教职工中,3人被评为省级思想政治先进工作。

学校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思政评估,2008年,学校获得“全省文明单位”称号。

(八)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根据学科特点对系部结构进行了重组调整,教学单位由原来的三系调整为现在的三系两部,重新成立了了新一届的教学督导委员会。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两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选拔了43名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中层管理干部到各处室任职。

先后开展了两次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九)办学条件改善任务艰巨。

学校目前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于市级财力有限,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性项目计划又很难把我校列入到全省普通高校系列予以扶持。

新校区自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主要的建设资金均以贷款等方式获得,欠款数额巨大,每年需偿还本息1000万元。

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受到极大制约,与教育部对医学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要求相比,学校的各项指标都存在较大差距,和省内外同类院校相比,差距更大。

急需将学校转入教育厅管辖以获得更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投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十)学校附属医院的问题急待解决。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医学本科院校设置的有关规定,对附属医院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但我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一直没有真正理顺,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实践教学工作得不到保障,临床教学开展困难重重,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十一)师资队伍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是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存在着整体层次不高、人员分布不均、高层次人才紧缺等诸多因素。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校仅有专任教师229人,按照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标准中1︰16的师生比合格标准,尚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近250人;同时,我校专任教师缺乏脱岗到一流医学院校和医院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先进地区院校教师相比,前沿知识掌握有一定差距。

(十二)专业与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与省内外医学院校对比分析。

受投入不够,高水平紧缺人才引进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专业申报困难,学科建设由于教学科研条件简陋导致水平不佳,正使学校原有的竞争力不断流失。

第二部分总体战略

第二章面临的形势

(十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这将为我校扩大交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新机遇。

(十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加快教育发展和医疗体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积极参与东部省(市)高等院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及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办学,主动参与区域经济振兴,以谋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和发展机遇,改变不利的办学环境,将为我校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步开展,农村、社区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培养任务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我校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缩小与先进院校的差距。

(十六)平凉医专是甘肃东部唯一的一所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辐射平凉周边定西、天水、庆阳、陇南五市,人口142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4%。

2005年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隶属教育部后,在国家和省上合理布局医学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提升办学层次,力争在2015年实现向本科院校的跨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天水-关中经济区辐射区域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加快培养医药卫生保障人才,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设。

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陇东,面向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创新办学体制,加强校企(院)合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二战略目标

(十八)加快推进我校“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与办学声誉,把学校建成西部地区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医学科研基地、医药卫生智力储备基地和医学信息中心,努力实现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鼓励个性发展,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与普通医学本科院校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规模控制在800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

1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

——学科建设。

优化学科结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按专业群的方式构建起特色鲜明、具有区域优势、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到2015年,力争校级重点学科达到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专业增加到16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以上。

——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与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

到2015年,师资规模达到45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师资总数的30%以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提高到30%以上;重点引进和培养1-3名省内一流、在本学科领域作较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着力培养5-10名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和5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科学研究。

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校科研项目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切实增强科研创新、成果产出与科技转化能力。

到2015年建成8个校级重点教研室,有1-2个学科基本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的水平;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项左右,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60项左右,在省级及以上课题和奖励中有所突破;校企联合攻关项目达到10项以上;规划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启动奖励计划。

——合作与交流:

积极扩大与高水平大学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友好交流关系,借助国家东部大学对口支援西部大学政策的实施,与1-2所东部高水平大学建立实质合作关系,助推我校内涵建设。

——支撑条件建设。

科学规划校园基础布局,建设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

在“十二五”期间,积极筹措资金,新建2栋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大楼;加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步伐,理顺学校与第一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隶属关系,筹建第二附属医院,建立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基本设施和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符合教育部升本教学评估合格标准的动态要求;强化数字图书资料建设,纸质图书资料2015年达到64万册以上,建成较为完善地支撑学科专业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图书资料体系;校园网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实现网上教学科研交流;规划实施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校园土地达500亩;加快实施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校园管理安全有序,校园基础设施与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党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校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应对复杂局面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培养涌现一批省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和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的精髓建设好,坚持好;积极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形成现代、文明、高雅、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校园。

第四章办学定位和办学规模

一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

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医学教育为主,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一体。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陇东,面向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周边。

专业结构定位:

以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护理专业、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举办其他相关医学类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基层卫生一线、药企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二办学规模

到“十二五”末,全日制普通专科生达到8000人左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册人数达2000人以上。

继续拓宽办学渠道,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增设3-5个新的职业(工种),年计划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800人次以上;抓好农村、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年培训人数达1000人以上;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学习试点工作,计划到“十二五”末自考在册人数达800人以上。

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方联系,主动争取,在联合办学方面做出努力,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拓宽联合办学的途径和范围。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

第五章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

(十九)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自主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在知识培养方面,注重加强学科交流,培养教师教学过程中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渗透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效果;在能力培养方面,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临床课程学习中早期接触临床,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公共课及艺术类选修课等作为强化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二十)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确保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和使用监督,构建人财物向教学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与学生考核的监督与评估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学科建设

(二十一)巩固和加强专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按照“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在巩固和加强医、护、药传统核心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提升口腔、检验、康复、助产建设水平至省内优势专业,从2011年起逐年开设具有行业特色、市场前景的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学、医疗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药物制剂技术7个专业,至2015年使全校的专业数达到16个,重点建设2个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改专业。

力争用5年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临床、中医、药学、护理、检验、医技”和新兴专业的专业群。

(二十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规律,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大投入,逐步提高的办法,重点建设个校级重点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

在大学公共课方面,重点建设数学、计算机、英语,将生物、化学、物理、纳入医药专业基础课予以建设;专业基础学科组建人体解剖学(含组胚)、病理学学科群,生理学、病理生理、药理学学科群,生物、微生物免疫、生化学科群予以重点建设;临床课程实施“校园合作,校企合作”的思路重点建设临床、护理各学科;扶持药学(含物理、化学)各学科和新兴专业群重点建设。

在已有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完善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

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全校50%以上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并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3个。

三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二十三)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新专业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优秀人才为重点,力争每年引进25-30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人才,到“十二五”末,使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5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

18以内。

重点引进培养1-3名省内一流、在本学科领域作较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25名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养80名左右4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骨干,带动学科群的发展,为部分学科冲击省内一流水平创造条件。

——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推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师到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学习等方式,培养5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学校各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学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依托医院、药企、各大研究院所,实施教师对口行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每年参加医疗卫生实践活动,培养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校岗位设置的要求,努力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力争到2015年,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师资总数的30%以上,其中副高职称教师从目前的17.5%提高到30%以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从目前的24%提高到30%以上;教师平均年龄控制在40岁左右,正高职称平均年龄保持在50岁左右,副高职平均年龄保持在40-45岁。

(二十四)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落实干部竞争上岗、干部轮岗制度、目标管理、干部问责等制度,“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干部管理队伍中。

建立一支团结、心齐、风正、劲足的干部队伍,分批选派50名左右中层管理骨干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参观考察,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十五)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根据实验教学需要,每年计划引进5名以上实验技术人员,争取青年实验指导教师3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实验技术人员80%以上具有本科学位。

保证每个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有2人以上,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达到或超过50%。

逐步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二十六)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学生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管理考核,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二十七)扩大实验室面积。

积极筹措资金,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30000平方米左右的医护实训面积和30000平米的药学实验教学面积,调整形成基础医学大楼。

(二十八)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

每年投入200-300万左右元(十二五期间共投入1000-15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00万元,重点建设改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实验室,重点装备口腔、药学、检验、麻醉及影像等专业教学实验室,缩小与省内外医学院校的差距。

(二十九)强化实验室二级管理。

加大系部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将相关实验室归属相应系部管理,加强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的沟通融合,为实验教学和教研教改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三十)附属医院建设。

——理顺学校与第一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隶属关系,通过政府协调,力争在“十二五”中期,完成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筹建第二附属医院。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设第二附属医院,以多元化投资为资金渠道,引进企业股份制管理模式,建成拥有300张病床,以西医为主体,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集医教研为一身,兼有养生保健功能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医院。

——建立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将平凉市周遍的几所条件较好的教学实习医院(如平凉市第二医院、平凉市中医院、静宁县医院、庄浪县医院、庆阳市医院)建成非直属附属医院,经省教育厅、卫生厅评审命名。

发挥非直属医院的临床教学特色优势。

非直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要纳入直属医院教学工作轨道。

——充分发挥直属附属医院的作用。

从2011年起,临床课程教学任务逐渐由第一附属医院相应科室和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附属医院教师教学任务比例将逐年加大。

实行学校临床课教师教学与医疗工作的轮转制度,课余时间在第一附属医院相应科室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水平。

2015年,第二附属医院建成后,临床类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全部由两所附属医院完成。

学校各临床教研室教师全部进入第二附属医院相应科室,建立起一支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的“双师型”临床课教学医疗科研队伍。

(三十一)教学及实习医院及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巩固现有教学、实习医院、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以甘肃为中心,辐射周边省、市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继续向新疆、沿海地区发展实习就业直通车的实习医院,必要时可向国外输送护理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

到2015年,建成比较稳定的有利于临床教学实习的国内教学实习基地90所(新建及淘汰相结合,最后达到固定,每所教学实习医院承担30人左右的实习任务),其中三甲医院15所,三乙医院30所,二甲医院35所。

大型制药企业7家,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部门3所。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二)扩大校园面积,按照“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和学校“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未来5年是学校向本科院校跨越的关键阶段,届时学校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将达到8000人,学校计划投资7000万元以政府协调和征用的形式,新增校园面积258亩,其中学校和一中二部北围墙至滨河路约158亩,以适当的形式划拨一中二部100亩校园。

同时将现在校园租借的104亩土地改为征用,

(三十三)启动校园二期建设,计划资金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2号教学楼项目,多层框架式教学用房,地上主体建筑6层,地下1层,用于教学、信息化教学、学术交流,包括大小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教师临时休息室,各种信息化终端接入端口,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实验、实训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科室设置标准选址新建1栋30000平方米左右,每科包含3-4个示教室的医护实训大楼,按照国内先进医学实验室规范设计、施工,建设1栋30000平米的药学大楼。

将现有的实验楼调整为基础医学大楼。

所有教研室全部进入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进行科研教学活动,满足实验教学、科研等使用要求。

——培训中心大楼,多层框架式结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装备多媒体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用于满足市、县级基层医疗单位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卫生人才的培养。

——学生公寓楼。

按照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学生规模和教育部对学生生活用房的要求,新建5栋单体容量5000平方米学生公寓,合计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综合楼,多层框架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