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34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docx

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资料

2010年1月《影视节目制作技术》考试范围

第一章数字电视摄像机概述

一、数字电视摄像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①灵敏度:

是指在标准摄像状态下,图像信号达到标准输出幅度时,摄像机光圈的数值。

②信噪比:

是指在标准照度(2000lux)下,数字电视摄像机图像的有用信号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用分贝(dB)来表示,信噪比越高越好。

③分解力:

是指数字电视摄像机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包括水平分解力和垂直分解力。

④最低照度:

是指在光圈和增益都开到最大时,摄像机输出标准电平值所需的最低照明强度。

⑤几何失真:

表示重现出来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几何形状的差异,表现为枕形、桶形、菱形等多种失真形式。

⑥重合精度:

三片式数字电视摄像机重现的彩色图像是由红、绿、蓝三个基色图像混配出来的,三者在空间位置和几何位置上必须一致,否则混合出的图像必然有红、绿、蓝等色边出现,即产生重合误差。

误差越小,重合精度越高,性能越好。

⑦动态范围:

是指摄像机输出图像所能表现出来的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比。

⑧量化比特数:

现代数字摄像机的取样一般都符合ITU-R601(即CCIR601)4:

2:

2的取样规格。

就是说,Y(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R-Y(红差)、B-Y(蓝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均为6.75MHz。

量化级可以分为8、10、12、14比特等不同级别。

比特级越大,产生的量化噪声越小。

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概念(P10)

三、特殊用途数字摄像机(了解)

①工业、医疗、显微摄影、图形摄影用数字摄像机

②航空摄像、探测用数字摄像机

③水下数字摄像机

④红外数字摄像机

四、小型数字摄像机CCD的个数和作用

小型数字摄像机一般采用1/3英寸、1/4英寸、1/5英寸,甚至更小的CCD

以索尼公司的DSR-PD100P和DSR-PD150P为例,它们都使用了三块45万像素的微型CCD摄像器件,DSR-PD100P采用了1/4英寸CCD,DSR-PD150P采用了1/3英寸CCD,较之一般专业摄像机采用的2/3英寸CCD小了许多。

五、DV数码摄像机分类及产品

1)按CCD分

①按CCD芯片的尺寸分,分为1/2英寸、1/3英寸、1/4英寸等多种类型。

松下的AG-DVC33MC采用1/4英寸,松下AG-DVC180/180AMC、索尼的DSR-PD190P和HVR-Z1C采用1/3英寸。

②按CCD芯片的数量分,分为单CCD和3CCD两种。

松下的NV-GS15采用单片,松下的AG-DVC33MC和AG-DVC180/180AMC,索尼的DSR-PD190P、HVR-Z1C和HVR-A1C采用3CCD。

2)按存储介质分

①传统的DV磁带

②光盘记录式DV。

如索尼的DCR-DVD803E。

③半导体存储卡记录式DV。

松下的DSR-S100和SDR-S300。

④硬盘记录式DV。

JVC的GZ-MC500.

3)按清晰度等级分

①标准清晰度DV数码摄像机。

松下的AG-DVC33MC、AG-DVC180/180A;索尼的DSR-PD190P。

②高清晰度DV数码摄像机。

索尼的HVR-Z1C和HVR-A1C采用HDV格式,是高清晰度DV数码摄像机。

第二章数字电视摄像机的认识和调整

1、数字电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视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模数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的。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由变焦距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摄像机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如图所示,景物的光信号通过摄像机镜头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处理后记录到磁带上,或直接视频输出,还可以通过寻像器或液晶显示器来观察现实景物或观看重放的电视信号。

 

二、固态传感器

固态传感器是摄像机的心脏部分,目前有两大类:

CCD和CMOS

CCD传感器又叫电荷耦合器,它是一种特殊的固态半导体材料,由大量独立的的感光二极管组成,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卷。

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

数码器件中的多少百万像素,是指CCD上有多少感光元件,代表CCD的解析度。

CCD的尺寸是指CCD器件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有1/5英寸、1/4英寸、1/3英寸、1/2英寸和2/3英寸等不同的规格。

一般来说,尺寸越大,包含的像素越多,清晰度越高,性能也就越好。

在像素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尺寸越大,则显示的图像层次越丰富。

CMO内部基本结构也是由微透镜层、滤镜层、感光层三层组成。

与CCD相比,其内部结构最大的区别就是电路的布置形式。

CMOS的内部电路布置是每个感光二极管都与一个电子信号放大器链接,因此每个感光二极管输出的信号都是经过放大的信号。

而CCD内部电路的布置是,所有感光二极管信号输出端并联以后,统一送到一个放大器进行放大。

三、寻像器的功能作用

它是用来监视摄像机所摄图像的微型监视器,是人机对话的窗口。

专业机多为黑白监视器,用以提高清晰度,减弱对眼睛的伤害。

寻像器的一般功能是:

取景构图、调整焦点、显示机器工作状态以及显示记录后的返送信号。

四、变焦镜头的种类

(1)长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又被称为望远镜头、远摄镜头、窄角镜头等,是指视场角小于40度、焦距大于25mm。

对于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大于25mm的状态下的镜头。

如焦距的值为50mm、75mm、100mm、150mm等时的镜头

(2)标准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又被称为中焦距镜头,是指视场角在40度—60度、焦距为25mm的镜头。

对于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25mm的状态下的镜头。

(3)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又称为短焦距镜头,是指视场角大于60度、焦距小于25mm。

对于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小于25mm的状态下的镜头。

如焦距的值为16mm、12mm、10mm等时的镜头

五、变焦距镜头的基本特性

(1)长焦距镜头

1)视角窄

2)景深小

3)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

4)长焦距镜头有“望远”效果

5)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2)标准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角为人的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因此,利用标准镜头所拍摄到的影像接近人眼正常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能逼真的再现被摄体的形象。

(3)广角镜头

1)视角宽

2)景深大

3)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

4)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

,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并且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近强远弱。

 

变焦种类和特征

透视性

失真

制作中的作用

缺点

广角

夸大前景;增大空间感;加快运动速度

背景

较大

突出冲击效果;减小晃动;纵向和横向方向的清晰范围广;有利于场面和气势的描写

近距离不易拍摄人物的特写

标准

空间比例正常

适合拍摄人物中近景;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气氛

只能中距离拍摄

长焦

压缩空间距离,纵深方向的运动有种减慢感

空间

感较

突出重点部分,使主体分离,虚实结合

远距离拍摄时选择长焦会放大机器的晃动感,跟焦较难控制

 

六、变焦距镜头在画面造型表现上的优势、不足和局限

优势:

(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代替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

(2)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并且还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度的推拉镜头。

(3)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平稳而均匀地变化,如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推或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效果,形成新的画面节奏。

(4)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

不足和局限:

1)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是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视角的变化,这种画面效果不符合真实的人眼观看物体的视觉习惯。

它所形成的画面运动形式不够真实。

2)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一种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

画面中流露出一种技术表现和认为表现的痕迹。

七、变焦距镜头的使用技巧

(1)对变焦距动点、动向、动速的控制

这是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十分重要的一点。

所谓动点是变焦距推拉的启动点的和停止点;动向是变焦距的推拉方向;动速是变焦距的推拉速度。

1)在这三个方面中,动点因素最为重要。

正确控制变焦距动点的基本要求是将变焦距推拉的启动点安排在运动物体动势最大的那个点上,把停止点安排在运动物体动势停止或消失的那个点上,形成一种你动我动、你停我停的镜头运动方式。

2)对变焦距动向的把握主要依据下面三点:

①根据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变焦距的推拉方向。

②根据画面内情绪的要求决定变焦距的推拉方向。

③根据情节对造型的要求决定变焦距的推拉方向。

3)对变焦距动速的把握主要依据下面三点:

①跟据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决定变焦距的推拉速度。

②根据画面内情绪和内容节奏决定变焦距的推拉速度。

③根据对观众视点调度的快慢决定变焦距的推拉速度。

(2)变焦距推拉的起幅和落幅要果断

起幅为运动开始前的固定,落幅为运动结束后的固定。

变焦推的起幅就是推之前不动的画面,变焦推的落幅就是推之后不动的画面。

起幅和落幅的画面长度一般不少于5秒。

(3)不动机位对同一物体单一方向的变焦距推或拉至少要跨一级别。

(4)在电视变焦距镜头的使用过程中通常要注意的问题

1)适当运用支撑物。

2)选择合适的遮光罩

3)慎用滤光镜

4)控制景深

5)保持距离,防止变形。

八、数字电视摄像机的面板简介(P48—P62)

(1)变焦距镜头:

(2)左侧面板

(3)右侧面板

(4)寻像器状态信息

九、三角架的调整和使用

一套完整的三角架支撑系统包括:

托板、云台、把手、三角架、延展器、脚轮等六部分。

三角架的使用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

(1)根据拍摄要求,选择稳固的地点安置三角架

(2)通过三条腿的调节,调整云台的高度,云台大致水平即可

(3)松动云台下的螺栓,轻微转动云台直到水平仪显示水平

(4)检查调整的更部分是否锁牢固

(5)安装摄像机,调整前后位置使其平衡,松动阻尼进行拍摄准备。

注意事项:

养成随松随紧的习惯,避免过松过紧。

每个旋钮松动调整后立刻拧紧,松动时不可完全松到头,能够调整就可,拧紧时也不必使用全部力量,只要适度用力就可。

三角架与摄像机之间还有一个连接装置——托板(又叫连接器)

托板的安装与调整

(1)根据摄像机的体形特征,选择托板安装孔与云台的连接器连接

(2)将连接器一起放置到三角架云台上,适当调整前后的位子,拧紧固定螺栓

(3)推动保险杆时,朝前部拉动锁杆,直至前部安装夹契合到位

摄像机的安装

(1)大拇指后移安全杆,食指扳动锁杆,使前部安装夹复位

(2)将摄像机放到托板上,使托板插脚对准摄像机后面的底座支柱

(3)摄像机底部前端与托板前端部安装夹对齐

(4)向前滑动摄像机,用托板的前部安装夹锁定前部底座支柱,直至契合到位

十、白平衡的调整

(1)调整白平衡的原因

第一:

为了在各种光照下使摄像机都能得到真实的画面,即拍摄空间照明光线的色温不一定是标准的3200K。

第二:

是屏幕色彩艺术表现的需求。

在各种色温条件下,有意识的调整白平衡,获得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画面,这就是屏幕色彩艺术表现的需求。

(2)调整白平衡的原理

调整RGB三通道的放大增益,从而改RGB的混合比例使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白色物体都能在屏幕上显示白色。

(3)调整白平衡的方法

1)选择与环境光相近的滤色片,这一步又叫白平衡的粗调

2)将白色卡片置于拍摄环境中的主体位置

3)调整镜头或机位使白色物充满画面

4)触动自动白平衡开关

5)1—3s内,寻像器内出项OK,收起白色卡片

重要规律

用白色调色板调整,获得真实色调的画面;

用冷色调调色板调整,获得暖色调的画面;

用暖色调调色板调整,获得冷色调的画面

(4)常见错误情况分析

在下列情况下,正确调整白平衡

1)摄像机的开关、状态不允许调整。

如全自动状态、预置状态、彩条等。

2)照度太亮、太暗的警告提示。

太亮是因为手动光圈开得太大,没有选择中性滤色镜或者增益太高;太暗主要是手动光圈开的太小,选择了中性滤色镜或电子快门启用太高。

3)色彩纯而浓。

调整平衡用的物件色彩太浓而且是缺少RGB中的一种,就会出现物体不对的告警提示。

十一、黑压缩与黑扩张

摄像机的左面板上有黑压缩与黑扩张快捷开关,作用就是调整图像暗部的对比度

黑扩张通过只增强暗区中信号来增强视频的暗区,从而使亮暗之间的对比度更加鲜明。

如果拍摄的视频整体明亮单但缺乏对比度,则暗区的增益被压缩,黑压缩可以增加对比度。

菜单里有更大的范围,如JVCGY—HD201EC,黑扩张和黑压缩都有5级可调,即LEVEL1→LEVEL2→LEVEL3→LEVEL4→LEVEL5.

 

第三章数字电视摄像的技巧

一、数字电视摄像的基本要领:

1、固定持机

概念:

固定持机就是指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支撑点上进行拍摄,利用这种持机方式可以获得稳定的电视画面。

最常用的固定持机方式就是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

方法:

(1)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身体和三脚架处于分离状态,不能贴在三脚架或摄像机上,更不能压在摄像机上。

(2)将摄像机放在防震架上,能吸收剧烈的震动,可确保摄像机在不稳定的运动中拍摄到相对稳定的画面。

(3)特殊拍摄时,可将摄像机和特殊的吸附装置连接在一起,它可使摄像机在剧烈颠簸的环境下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画面。

2、徒手持机

概念:

徒手持机是指不借助三脚架、摇臂或减震器等摄像机的固定装置,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的一种持机方式。

方法:

(1)首先要确保身体姿势一直处在放松的状态下,这样能使拍摄维持较长的时间。

(2)拍摄时,如果现场的条件允许,并符合作品情节的要求,要尽量找一些物体作为辅助支撑,如地面、窗台、栏杆、树杈等。

(3)尽量避免那些似站非站,或似蹲非蹲的姿势,否则时间稍长会导致画面的抖动,影像画面的视觉效果。

(4)要注意控制呼吸并把握好屏息的时间。

科学的屏息方法是,先是头部放松,然后深吸气,在慢慢呼出大半,一般大约是4/5,继而屏息,开始拍摄。

3、肩扛持机

概念:

肩扛持机就是将摄像机放置在人的肩部进行拍摄,这种持机方式是获得运动镜头的常用方式。

方法:

(1)将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右手握紧手柄,可进行变焦和录制操作。

(2)左手轻抚遮光罩或寻像器罩,适时调节光圈环、聚焦环以及相关开关的设置。

(3)拍摄时要尽量利用身旁的依靠物,如墙壁、树干等,使摄像机保持相对稳定。

(4)肩扛摄像机进行移动拍摄时,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的以身体运动代替步伐的移动。

二、拍摄的基本要求:

1、稳:

就是要使镜头稳定,消除不必要的晃动,给人以稳定感。

方法:

可以借助三脚架或者其他支撑物进行拍摄或采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2、平:

是指通过寻像器看到的景物,应保证横平竖直,即景物中的水平线应与荧光屏横边框平行,垂直线与竖边框平行。

3、清:

即保证画面的清晰,主要是保证主体物的清晰,而非画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清晰。

4、准:

是指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特定的景物,也就是说,通过拍摄的画面能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创作者所要阐述的内容,具体植被拍摄对象、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焦点变化、光圈调控等都要保证准确。

5、匀:

是指拍摄时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要保持均匀,使画面节奏符合正常视觉规律,不能忽快忽慢,要保证节奏的连续性。

6、真:

是指拍摄景物的色彩、形状、空间透视比例等要真实记录。

三、拍摄规则:

1、画面的方向性

画面方向是画面语言的要素之一,它取决于拍摄的角度和主题的运动或朝向。

方向不变的物体,若拍摄角度不同,画面方向就不同,甚至相反;拍摄方向不变时,主题的运动方向改变也能改变画面的方向。

画面很少没有方向,它与现实的方向关系不大。

画面的方向性包括运动方向、关系方向和视线方向三种。

2、轴线规律

轴线规律,即180度角规律,就是拍摄的过程中,摄像师必须在脑海中设定一条假想线,拍摄时摄像机不能越过这条假想线,即在轴线一侧的180度范围内进行拍摄。

3、人物的视线和动作匹配

视线匹配是指上下镜头中的对话双方的视线方向一致;动作匹配是指上下镜头主体的相关动作保持连贯统一。

四、电视景别:

1、大远景和远景

大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视野深远、宽阔,主要用来表现宏观的地理环境、浩淼的自然风貌和开阔的活动场面。

远景所包含的空间范围要小于大远景,但它也包含了较多的戏剧元素。

2、全景是指能够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3、中景是指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景物较大的局部画面。

4、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较小局部的画面。

5、特写和大特写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若距离更近,则画面包含的空间限于极小的范围,这种景别叫做大特写,如人的手、嘴、眼睛等的大特写,给观众更强的感官刺激。

五、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形成的水平方向关系和垂直高度关系。

1、水平拍摄角度

(1)正面拍摄角度

是摄像机正面对着被摄主体进行构图的拍摄角度,以展现被摄体正面的形态和特征,主体一般处于画面的中心。

(2)侧面拍摄角度

是拍摄主体的正侧面,表现其侧面的轮廓特征

(3)斜侧面拍摄角度

是介于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任一点进行取景,对着被摄主体的斜侧面拍摄。

又分为前斜侧和后斜侧。

(4)背面拍摄角度

是从被摄对象背面取景的角度,此时人物背影轮廓线上升到造型的主要地位。

2、垂直拍摄角度

(1)平拍角度

是从视平线的角度来进行取景的拍摄角度,地平线在画面中间。

(2)仰拍角度

是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自下向上进行取景的拍摄角度,地平线处于画面下部或画面下边框以外。

(3)俯拍角度

是摄像机高于被摄对象自上向下进行取景的拍摄角度,地平线在画面的上部或画面上边框之外。

六、固定摄像:

概念:

固定摄像是指在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方向不变、镜头焦距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拍摄,这里的机位、光轴、焦距三个因素的参数不发生变化是固定摄像的三个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就叫做固定镜头,是一种静态的电视画面造型形式。

拍摄要领:

(1)“稳”字当头

固定摄像拍摄到的画面,不管画面内的景物是否运动,画框的四个边线都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摄像机稍有抖动,就会影响固定镜头的画面质量。

以稳衬动。

(2)静中有动

通过固定摄像拍摄到的画面,由于画框始终不动,容易产生呆板的的感觉,缺乏生动与活力。

因此,在利用这种拍摄手法时,应特别注意捕捉活动因素,调动能够利用的动态元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让固定镜头“活”起来。

(3)精雕细刻

固定镜头不同于运动镜头,它更接近于绘画和摄影。

固定拍摄时,一定要精心的布置构图,注意镜头的艺术性和可视性,固定镜头由于框架的静止和拍摄视点的稳定,构图中细小的毛病都会因稳定时间长而在观众眼中得到放大,甚至会严重影响观众的欣赏情绪。

因此,摄像人员在拍摄固定镜头时,要精雕细刻每个镜头,实现“画面美”。

(4)前后景来助阵

固定镜头如果不注意前景、后景的选择和安排,不注意镜头纵深方向上的人物或物体的调度,就容易造成镜头缺乏空间感。

因而,在选择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提炼纵深方向的线、形、色等造型元素,并注意利用光、影的节奏、间隔和变化,形成带有纵深感的“光空间”。

七、运动摄像:

概念:

运动摄像就是通过移动摄像机的机位,或者变动镜头的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就叫做固定镜头,是一种静态的电视画面造型形式。

拍摄方式:

(1)推摄

概念:

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镜头焦距由短变长,是画框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主体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不断增大,景别由大逐渐变小,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镜头就是推镜头。

造型特点:

它常用来突出主体,精简画面构图;强化重点,强调戏剧效果;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的关系;对事物的表现步步深入,以引起观众注意,具有视觉引导和约束作用;推进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画面的节奏。

(2)拉摄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焦距从长变短,里被摄主体不断远去的拍摄方法,在景别上体现为由小景别逐渐变为大景别。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镜头,成为拉镜头。

造型特点:

在镜头向后运动或拉出的过程中,造成画面框架的向后运动,使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退向远方,画面表现出视点后移,呈现一种较小景别向较大景别连续渐变的过程,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征。

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画面能够容纳的景物越来越多,表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3)摇摄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三脚架上云台、拍摄者自身的人体或者其他固定支撑物,变动摄像机光轴方向的拍摄方式。

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叫做摇镜头。

根据摇摄的方向,可以将摇摄分为水平摇摄、垂直摇摄、倾斜摇摄和环形摇摄等;根据摇摄连续性,还可以将摇摄分为连续摇摄和间歇摇摄。

造型特点:

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在镜头焦距、景深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画面框架发生了以摄像机为中心的“扫描”运动;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

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连贯的部分,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在连续的过程中观看更多的事物。

(4)移摄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或采用肩扛的方式,并随着物体或人体的运动而共同运动的拍摄方式。

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造型特点:

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直接调动观众的参与感,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模仿人的主观视线,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视点不断变化,画面空间完整而连贯;移摄的速度也会影响到节目的节奏。

(5)跟摄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式。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成为跟镜头。

跟镜头大致可以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跟和顶跟四种情况。

造型特点:

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人物或物体)。

由于摄像机运动的速度与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相一致,使得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相对不变,而背景环境却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6)升降

升降拍摄是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或降一边拍摄的拍摄方式。

用这种方法拍到的电视画面叫做升降镜头。

造型特点:

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7)甩

甩是摇的一个特殊情况,特殊在它的运动速度极快,快到画面上什么都看不清楚。

通常是把摄像机放在三脚架上,猛地横摇摄相机,达到甩镜头的效果。

甩镜头通常用在一场的结尾部分,用于专场。

(8)综合运动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在一个镜头之内将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像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拍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做综合运动镜头。

造型特点:

产生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