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459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docx

摄影技术考试范围

光线的种类

室内自然光

直射光

室外自

散色光

人工光

闪光灯(内藏)、影视灯、石英灯、白炽灯、日光灯等

室内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

室外自然光(直射光)

室外自然光(散射光)

室外自然光(散射光)

人工光

人工光

第一章:

摄影用光

1-1,光位照明对摄影曝光的影响

光线对被摄体的照射方向,主要有顺光,侧光,逆光, 顶光等光位;不同光位不仅会从視觉上改变被摄体的形状及与其他陪衬体的关系,而且还会对照相机内自动嚗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顺光

是指光线从镜头的拍摄方向射向被摄体,此时光线亮度最大,而且没有或很少有投影。

缺点:

景物透视感差,反差平淡,缺乏层次。

优点:

自动曝光装置对被摄体正面受光特别适宜,一般能获取既准确的曝光数据。

注意:

若被摄体反光强烈或根本不反光,或者被摄体背景较亮或较暗,则必须注意及时调整曝光补偿。

EV

侧光

光线同镜头拍摄方向成90°直角射向被摄体,从照相机位置上可看到强光和强光所形成的阴影。

缺点:

拍摄风景照片一般不采用这种光位的光线。

优点:

适宜拍摄人像,光影明显,具立体感。

如果阴影和强光分布均匀,侧面光照明对一般不会产生曝光问题。

逆光

光线从景物的背面射来,整个景物大多处于背光状态,只有一个强烈明显的轮廓。

优点:

能最大程度地显示被摄体的外部轮廓,且与背景明显隔开,纵深感强。

注意:

测光时不要让光线直接对准镜头,否责会引起曝光不足。

如果想获得剪影照片,就采用对准被摄体背后的亮区曝光,让背光的被摄体严重曝光不足,剪影变会显得十分鲜明。

顶光

光线从被摄体的顶部投射下来,如:

正午阳光、人物布光发光等。

缺点:

是画面缺少纵深感,拍摄风景照往往缺乏生气。

注意:

顶光照明一般对自动曝光系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因为光线在大部分区域分布均匀。

顺光(正面光)

顺光(正面光)

侧光

侧光

45°侧光

逆光

顶光

1-2,各种光线对摄影的影响

1、室内自然光

注意:

从窗外射进的自然光并不都适合拍照,特别是那些直射的太阳光。

缺点:

光质太硬、亮度过强,难以产生良好的照明效果。

在利用窗外之然光时,最好是选择朝北的窗户,因为从这里射进的自然光线,始终是柔和的天空反射光,光之柔和,光线的亮度变化小,十分有利于人物的造型。

如拍摄现场没有北向的窗户,那就必须等候在没有阳光直射的时候进行拍摄。

注意脸型与窗户光线形成的角度(拍人物)

当光线从侧面射来,人物面颊线条明显,脸颊和额部会产生阴影。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人物北向窗户,以免人物的脸部自曝光不足而变得很暗。

改善:

利用辅助光,被摄者临窗户拍摄时,人物阴阳反差较大。

可以用白卡纸等做成反光板,通过反光板的位置调整来充当人物的辅助光。

注意偏色现象

色温、环境的影响

色温高(低)---偏蓝色(橙红色)

如:

窗外附近有红砖墙(或高大的树),反射进室内的光线就会偏红(或偏绿)--------等。

它们对被摄者的肤色影响较大。

2、背景光

背景光在人像摄影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尤其当背景为素色时,如果没有背景光,人物就像被剪贴在一张有色纸上似的。

缺乏中深感,也没有立体效果。

而且人物的身影受主光的照射而投射到背景上,很难产生浓黑的投影,破坏画面的美感。

使用背景光就可以使人物与背景分开,产生明显的立体效果,背景也显得丰富多彩。

背景光示意图

背景光

3、轮廓光

在拍摄人像照片时,轮廓光能使人物从背景中“跳”出来,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

注意:

轮廓光不能太亮,尤其在拍低调照片时,过亮其结果往往会喧宾夺主,影响主体表现。

轮廓光亦称线条光,照射范围应很小,否则,可能会造成人物粗脖子,大腮帮的缺陷。

拍摄人像,并非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轮廓光,如被摄者头发花白,使用时要慎重。

不要让光线照射到头发上,会产生白发增多现象。

如秃发,更要小心,会产生明显的光斑。

光线与镜头形成逆光位置,以免造成光晕现象,影响照片的质量。

避免方法:

在镜头前加遮光罩,尽量不用低角度拍摄。

轮廓光示意图

轮廓光

轮廓光

4、反射光

1)反光板、反光纸

2)单灯反射

在使用单灯(特别是闪光灯)照明时,如直接照射,会产生耀眼的直射光效果,被坏照片的质感。

如果将灯光先投向被摄者附近的天花板、墙壁或反光板,让光线反射回来照亮被摄体,则光纤线的柔和散漫,克服了单灯直接照明的缺点。

方法:

A、灯头朝上,将光线朝向摄影者与被摄影被摄体之间的天花板上。

优点:

简便快捷,光线均匀。

缺点:

被摄者眼窝处有阴影。

B、将灯头朝天花板上打,用一块白卡纸贴在等头上作为反光板。

优点:

减少了阴影。

缺点:

垂直方向的光略显平淡。

C、利用摄影者身后的墙面,把闪光灯朝后上方闪光。

优点:

光线照射均匀柔和。

缺点:

被摄者眼睛可能没有眼神光。

D、将闪光灯朝被摄者说在的侧面墙闪光。

优点:

布光法类似窗外自然光,全身都能受光。

缺点:

光位太低,拍摄人物易产生恐怖感。

E、被摄者背靠墙角,将灯对两面墙和天花板组成的角落闪光。

优点:

光线柔和,具有较好的立体感。

缺点:

光线略显平淡

注意:

天花板和墙面最好是白色。

1-3人像摄影布光

1、种类:

中心布光、高布光、环形布光、伦勃朗布光、分裂布光、限光布光、散光布光

1)中心布光

优点:

人物的面部均匀受光,阴影全无。

被摄者显得丰满滋润,很适合脸型消瘦者。

缺点:

留神“红眼睛”现象的发生。

光线的高度与被摄者的脸部正好形成平面平射的角度。

示意图

中心布光

中心布光

2)高布光(蝶形布光)

属于正面光的范畴,等位移高。

与人物面部成俯射角度投射,在人物的鼻、腮、颈、眉骨下造成较深暗的投影区,而且会在人物的鼻子下面形成一个蝴蝶似的暗影,称之为“蝶形布光”。

优点:

高布光使被摄者看上去显得消瘦,十分适合脸庞丰满的被摄者。

灯位移高,光源与脸庞成俯射角度投影。

高布光(蝶形布光)

3)环形布光

光线在被摄者的外形四周形成一轮光环。

A、用聚光灯从被摄者的左右后侧向中心照明。

B、光源直接置于被摄者身后,以逆光方式照明。

示意图

被摄者的姿势

A、正面朝向镜头

环形光会使人物四周产生鲜明的轮廓线,突出人物形象。

B、人物的鼻尖与镜头成90°直角,人物呈全侧面。

环形光便会把人物的侧面轮廓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来,对于描述人物的脸部外形特征有积极作用。

4)“伦布朗”布光(小三角形)

被摄者3/4侧面位于照相机前面,主光从看镜头较远的那边脸颊照射

主光照在鼻子上形成的暗影仍从鼻子一直延伸到嘴边,在离镜头较近的一边脸颊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光区。

主光与副光的光比4:

1为宜。

示意图

主光

副光

伦布朗布光

表现男性;能使人物刚毅、坚强的性别得到充分展示。

表现女性;形成一种很忧郁的情调。

5)“分裂”布光(阴阳光)

以人物脸部鼻梁为界,将左右分为受光面和阴影面。

特点:

光影明显,颇具立体感。

示意图

分裂布光

6)“限光”布光(半逆光)

运用半逆光时,除了阴面应由副光补光外,在视线的前方最好也加用一个照度不强的辅助光。

使光影和谐自然,并使眼神有光点,人物看上去炯炯有神。

示意图

“限光”布光

7)“散光”布光(大阳面光)

特点:

使被摄者脸部变宽,适合拍摄脸型瘦削的人。

示意图

60°

“散光”布光

典型布光

1、大平光

这是传统影像最常用的布光方式,一般需要5-6台灯,主灯、辅灯、地灯、顶灯各一台,背景灯一到两台。

然后以被拍摄人物的眼神为测试标准,使所有测试的灯具达到同一数值,这种布光方式使影像光线比较柔和,各处的曝光比较均匀,影像唯美。

典型光位图

照片效果

2、三角光

主灯位于被拍摄人物正上方45°向下打,用相机对着眼睛,其余辅助光源、光比控制要比主灯稍弱。

这样在鼻台两边面颊部位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状,能使鼻梁挺拔。

作用:

使鼻梁挺拔。

典型光位图

照片效果

3、阴阳光

主灯位于被拍摄人物侧面斜上方45度,以鼻粱为界,一面亮,一面暗,此种布光方式更利于刻画人物心情,若主灯位于正上方再调正一点,会在面颊的另一边出现鼻梁的投影,使鼻梁看上去很坚挺,眼神也有力度。

作用:

使鼻梁挺拔,眼神出采。

典型光位图

照片效果

4、修饰光

光位一般在主灯的对角线位置,主要是对整体影像进行一些光比控制、色彩的变化。

灯光要硬一点,使人物与背景脱离,突显出轮廓光。

这样既可以丰富画面,也可以突出层次感。

而如果没有这个光的话,片子就有点死,人物了无生气。

作用:

打亮头发,皮肤线条产生阴影,质感强,人物有立体感。

典型光位图

照片效果

1-4闪光灯的使用及产生的效果

1、闪光灯作近摄光源

1)防止亮度过大。

A、镜头上安装中灰滤光镜。

B、闪光灯前遮以白纱。

C、在被摄体上方摆一张白卡纸,将闪光灯的灯头成45°斜角向白卡纸闪射。

2)防止照明不均。

A、将闪光灯与相机分离。

B、在闪光灯上装上光线散射扩展装置,以扩大照明角度,使整个被摄区都处于均匀照明下。

C、闪光灯不直接对准被摄体照明,而采用反光板反射。

D、安装辅助仰俯接合器,能将闪光灯旋转、仰俯至任何方向、角度。

2、利用闪光灯调节反差

在室外强烈的阳光下拍摄测光或逆光人像时,被摄者受光与阴暗面的明暗反差往往较大,如果按背景曝光,被摄体往往漆黑一团,几乎成剪影;若按阴影处曝光,那么背景就会曝光过度,层次很差,有损画面的完美。

方法:

先确定最佳反差光比,然后测出人物受光处的准确曝光数值,最后以此数值为依据,通过调节闪光灯的亮度来达到预期的光比反差效果。

如:

拍摄逆光人像,光比确定为1:

4,人物受光处的曝光值f/32、1/30秒,只要将光圈定为f/16,闪光灯的亮度即可达到预期的反差效果。

3、用闪光灯模拟自然光照明

用闪光灯模拟自然光照明,最关键的问题是布光必须分清主次,要强弱得当。

在布光时,选择一个指数最大的闪光灯作主光,而用其他指数小的闪光灯或反光板作为环境光进行辅助光照明,这样就能创造一个逼真的自然光环境。

拍摄时,如果遇到厚云遮日,光线变得柔弱无力时,用闪光灯进行辅助照明,常能产生烈日晴空的光照效果。

如:

在原先自然光环境下,测出的曝光值为f/5.6,1/30秒。

如果摄影者拥有闪光指数为24,可将闪光灯放在距离被摄体约2米处,光位最好呈测光或逆光,而此时与闪光灯相匹配的光圈数应为f/11(比当时环境光亮4倍)采用f/11,1/30秒的曝光组合拍摄。

就可得到一张用闪光灯模拟强烈日光照明的照片。

4、哪些情况不宜使用闪光灯

1)拍摄夜景,如遇下雨或下雪(靠近镜头的雨丝和雪花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白斑)

2)镜头和被摄体之间存在着某些中介(窗纱、蒸汽等)

3)拍摄油画或浮雕作品时,因直射的闪光会冲淡作品的质感。

4)不要使用闪光灯拍摄电视画面,结果屏幕一片反白,图像全无。

5)拍摄书画展览,在镜框玻璃上会产生反光,影响影像清晰度。

6)被摄者身后有玻璃窗、橱窗、镜子、瓷砖墙等,背景物体会产生强反光,影响画面效果。

7)拍摄花卉,忌用闪光灯作正面照射,会使花朵显得无生气。

8)夜间较暗室内拍摄喷水池或流动的水景,就会将水景凝固或稠胶状,失去了流动感。

9)观看表演、比赛,用闪光灯会刺激演员、运动员的眼睛。

10)在剧场中拍摄舞台剧照,如使用闪光灯会干扰演员和观众,舞台气氛会被消弱。

5、单灯与多灯闪光照明

在较深暗的环境中如使用单灯闪光,得到的照片总会显得反差过强,层次不足。

要想获取理想的拍摄效果,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摄影时再配用反光板,做辅助照明。

示意图

注意:

1、反光板不要距离被摄体过近,负责容易产生过强的反光,使光线的主次失调,立体减弱。

2、反光板的位置应适当抬高,特别是拍摄人像,位置太低,反光就会产生脚光的效果,产生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主光与辅光之间的亮度比决定被摄体的用光效果。

如:

拍摄高调照片,亮度比就要小。

拍摄低调照片,亮度比就要高。

多盏闪光灯照明的曝光量的测定

闪光灯指数与摄距、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

闪光灯指数/摄距=光圈系数

条件:

二盏指数24的闪光灯,设置2:

1的光比。

1、先设置好主灯。

如:

闪光灯指数24,光圈设定f/8,24/8=3,则灯距为3米。

2、决定辅助闪光灯的效果与强度。

如:

取得2:

1的光比效果,辅助光的光圈需要设定为f/5.6,24/5.6=4.5,这便是辅助灯到被摄体的距离。

计算闪光灯组指数公式:

N总=N*

6、夜间摄影怎样用好闪光灯

“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

如:

闪光灯指数24,摄距3.5米,则镜头光圈值24/3.5=6.86,则镜头光圈值f/5.6为宜。

摄影构图

第二章:

摄影构图

2-1摄影构图的形式

1,井字形构图

把画面的长、宽各分成三等份,把相交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井字形,被摄主体被安置在交叉点上。

优点:

这种形式的构图,画面显得庄重而不呆板。

构图示意图

井字形构图

井字形构图

2、正三角形构图

优点:

给人稳固,安定的感觉。

作用:

表达安宁、庄重、肃穆的气氛。

缺点:

有对称的意味存在,不容易构成灵活、流畅的画面。

构图示意图

正三角形构图

3、倒三角形构图

优点:

具有明快、暴露、舒畅、跳跃的视觉感。

处理:

在它的左右两边,最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以打破左右两边的平衡,使画面生动起来。

构图示意图

倒三角形构图

4、斜三角形构图

优点:

显示出生动、灵活的趋势。

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既呼应又通畅,动感和方向性很强。

构图示意图

斜三角形构图

5、垂直式构图

是由垂直线条组成的,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高大、巍峨、富有气势。

构图示意图

垂直式构图

6、斜线式构图

用斜线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前进和变化

优点:

能使画面产生动感。

作用:

动感的程度,与斜线形成的角度有关,角度大于30度的表示前进,角度更大表示运动加速;若大于45度,则表示下倾,而不是前进。

构图示意图

斜线式构图

7、水平式构图

优点:

常能给人一种宁静,舒坦的感觉。

作用:

用于表现自然风光,可使景色显得更辽阔、宽广。

构图示意图

水平式构图

8、曲线式构图

优点:

被人们认为是线条中最美的形式;拍涛涛的江河,潺潺的小溪,蜿蜒的乡村小径时,常用这种曲线式构图。

构图示意图

曲线式构图

曲线式

摄影构图注意问题:

1、画面摆得太满

缺点:

初学者在构图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的剪裁,如扩印,要小于底片画面,出现残缺的现象。

2、地平线倾斜

缺点:

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让画相倾斜的方法,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去平衡,视觉不舒服。

3、头撞南墙

缺点:

拍摄侧面人像或有前进趋势的动作,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有一定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之感,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

缺点:

出现烟囱长在肩膀上,头上冒出大树杈等情况,破坏了人物形象。

5、落格:

当人物与高大的衬景合影时,顾竟不顾人,一味抬高镜头,结果,衬景拍全,可人物在画面上只剩半个身子,视觉不舒服。

6、画面分割:

地平线的位置,置于画面正中,画面被一分为二,缺乏视觉美。

7、喧宾夺主:

过多地表现陪衬体,使主体处于次要的地位。

8、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没有突出主体,造成画面无主次,少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拍摄众人合影,人物眼神方向较乱,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神情气氛。

10、画面影调,色调结构失衡。

画面影调、色调失衡,影响视觉效果。

2-2拍摄角度的变化对作品的影响

1、平拍:

优点:

稳定、庄重。

2、仰拍

特点:

使被摄体产生一种崇高和稳重感。

3、俯拍

特点:

改变透视效果,使景色的纵深感会随视点的升高而减弱,到达垂直时消失。

示意图

2-3如何处理前景

概念:

位于主体之前的景物称前景。

作用:

1,利用前景,能有效地传递画面的信息,明确主体所处的位置和体积的大小。

2,利用前景,还能为照片制造景域的纵深感。

3,利用前景,能装饰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4,利用前景,能巧妙地给画面设置框架,引导观者的视线投向主体。

(窗口;门廊)

注意:

前景的选择,色泽宜深不宜淡,形状宜简不宜繁。

将前景处理成剪影,往往是明智之举。

前景

前景

前景

前景

前景

2-4.怎样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纵深感只是人眼所产生的一种错觉,并非真正存在,但是这种错觉却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方法:

(1)拍摄时采用短焦距的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比一般镜头更能接近主体,在比例上使主体的前后景物的距离拉长,近处的景物显得很大,远处的景物变得很小,近大远小的透视感便得到了强化。

广角镜头视角宽广,可将更远处的景物也一并收入画面,营造一种景域深广的纵深效果。

(2)利用空气透视来强化纵深感

摄影时给镜头装上雾镜,并有意在景中纳入一些色泽深暗的景物,使远处的景色变得更浅淡,纵深感得到加强。

(3)利用色彩效果来强化纵深感

靠向红色一端的色彩(暖色)在视觉上有前冲感。

靠向蓝色色彩(冷色)在视觉上有后退感。

用短焦距的广角镜头来强化纵深感

用空气透视来强化纵深感

主体的位置由被摄体自身的特点及作者的创意决定,并没有死板的概念。

1,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央

优点:

对表现圆形的主体很合适。

缺点:

使构图显得呆板,主体小时容易被衬景“淹没”

2,将主体安排在画面正中略高的位置,也能引人注目,人们观察习惯首先投向略高于画面几何中心的位置上。

3,三分法(图2)

优点:

主体安排在其中的一条垂直线上,其视觉察效果很舒适,画面即不呆板,主体又很突出。

夜间摄影构图

1.黑暗中常常无法仔细观察到景物的具体细节,盲目性很大,所以极易造成构图失误。

2.景物在照片上的显现与照明光源的远近有关

距离近,影像突出;距离远,景物暗淡。

3.光照不足,在画面上可能会消失,光照充足,在画面上明显。

注意:

(1)不要(被摄者)与树杈,路标,电线杆等物体靠得过近,一旦闪光灯闪亮,那些物体就会很显然的呈现在人物的脑袋,肩膀上,影响画面的构图美。

(2)人物应尽量避开具有明显水平线的物体(江岸的栏杆,有横条装饰线条的建筑物等)很容易把水平线对歪斜了。

(3)人物身后不要有表面光洁的物体(不锈钢装饰,瓷砖,发生反射光,破坏画面的美观)

(4)在夜间街道上拍摄,注意突然闯入画面的光线(行驶车的车灯)。

如何获得设想构图、曝光

(1)人物准确曝光,通过调节光圈

如:

闪光灯指数为24,闪光灯距离人物3米,24/3=f/8光圈值

2.如:

人物与衬景同时保留,则通过延长快门速度的方法来予以补救。

如上:

f/8不变,用1/4或更低的速度,控制环境光曝光。

如何对焦:

被摄者手持手电,或用白手绢或手纸放在额头上,使对焦焦距在黑白分界处聚焦。

夜景摄影曝光时间参考表以GB21(ASA100)为例

第三章:

彩色摄影

3-1色温变化时对色彩摄影的影响

1.色温:

是指光源中所含色光的成分。

光线中所含的黄、橙、红色成分多,色温就低。

光线中所含的蓝色成分多,色温就高。

色温偏低:

色彩偏橙红色色温偏高:

色彩偏蓝色

日光型彩色胶卷;正常色温(5400K左右)晴天中午时分的光线色温

阴天光线的色温偏高(7500K左右)色温偏高,如不采取一些的校正措施,色彩会显现地偏蓝色。

人造光源:

闪光灯色温5600K

强光灯色温3400K

碘钨灯色温3200K

普通家用灯色温,随灯瓦数低而色温也低,一般2900K

改变色温:

色温低:

可在镜头前加上浅蓝色的校正色温滤光镜。

色温高:

可在镜头前加上天光镜或琥珀色滤光镜,总之色温的变化影响色彩。

2.色彩的作用

在彩色照片上,色彩是一种主要的构图因素,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观众视线,左右着作品的表达。

①可以营造作品的趣味中心

如在一片色彩平淡的光线中加入一个色彩鲜艳的景物(红,黄,橙色),那明丽的色彩就会显得更加突出,从而成为照片的趣味中心。

②可以制造纵深感

如,黄,红,橙的暖色有向前突出的倾向

绿,蓝,灰的冷色有向后退缩的特性

不同色彩的并置并存,还可以相互衬托,两色之间的亮度差越大,效果愈明显。

摄影中:

有意识地安排冷暖色的调和或对比,就能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成功地显现三度空间的效果。

③具有很强的情感性

如红,黄等颜色是人想到烈火、太阳,给人积极、跃动、温暖的感受。

蓝、绿、深褐与黑夜、寒冷相连,会给人恬静、冷峻、萧瑟的感受。

④具有重量感

浅淡的颜色给人轻快、飘逸之感。

深浓的颜色给人沉重、稳妥之感。

⑤具有膨胀与收缩的感觉

大小相同的物件,浅色的面积要大于深色的面积。

暖色属于膨胀色,冷色属于收缩色。

⑥具有艳丽与素雅之分

艳丽与动态、欢快的感情关系密切;

素雅与静态、阴郁的感情紧密相连。

⑦色彩饱和度与亮度的作用

亮度是关键,不论是什么颜色,亮度高,即使饱和度低也能给人艳丽的感觉。

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则给人素雅的感觉。

3.如何使彩色照片色彩明艳

1)拍摄时,在镜头上加装遮光罩(防止天空、地面或水面的反射杂散光进入镜头)使色彩淡白。

2)时间选择

旭日初升的清晨和夕阳西坠的傍晚;光彩照射角度低,光质柔和,色温偏低,色调偏暖,景色有一种淡淡的橙红色,显得格外瑰丽动人。

正午时分,阳光会使画面的色彩减弱,应尽量避免在正午时拍摄

3)曝光一定要准确

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显得灰暗

曝光过量,会使强光区域的色彩减弱

一般采用轻微的曝光过度(比正常放大半档光圈,可使照片获得色彩明艳的效果。

4)合理使用滤光镜

一般使用偏振镜,使蓝天更蓝,景物色彩更饱和纯正。

5)选择合适的胶卷

彩色胶卷的色彩还原能力都有所差异,有的偏暖色,有的偏冷色,柯达彩卷偏暖色,突显红色,对肤色还原效果很好。

富士彩卷偏冷色,对绿色表现最佳。

3-2如何处理照片的偏色

1.彩色照片偏色原因;

一类是在拍摄时造成的,另一类是后期印放过程中造成的

1)偏蓝色

①胶卷过期,或保存不当(在高温或潮湿处)。

②摄影现场紫外线太强,或色温偏高(阴雨天,海滨,高原,开阔地)。

③日光下使用灯光型彩色胶卷拍摄未加校正滤光镜。

④曝光不足。

2)偏红色

①朝阳初升或夕阳西坠(阳光中红色辐射线占主导地位)雷登82A

②在阳光直射下装卸胶卷,或胶卷盒密封性能差,造成漏光结果。

3)偏绿色

①主要是曝光时间过长,超过胶卷规定的曝光时间。

②胶卷存放时,接触到有害气体(涂有甲醛的家具)

③镜头上装有绿色滤镜。

4)偏黄色

①日光型胶卷在灯光下使用,未加滤光镜。

②紫外线滤光镜的作用(拍摄现场不存在强烈紫外线)。

1.拍摄人物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让人物直接受强烈的阳光的照射。

若让人物正面受到阳光照射,其脸部的曝光必然过度,肤色会显得苍白。

理想的采光方法;应让人物背向阳光呈逆光或半逆光照明,再用一些辅助光(反光板或若闪光)适当提高人物脸部的亮度。

2)要注意色温的变化

如阴天,天空中散射的蓝紫光就会占据多数,色温会提高,照片偏蓝色,应在镜头前套上一枚橙红色的色温校正滤光镜,以降低色温。

3)要提高防紫外线的影响

如;海滨、雪原、高山地区;有大量的紫外线存在,拍摄时要在镜头上加装紫外线滤光镜,否则,人像就会偏蓝现象。

4)留神环境色的影响

人物与环境景物距离过近,景物的反光色就会映照到人物的身上,会影响人物正常的肤色。

3-3曝光对彩色摄影的影响

1.在彩色摄影中,彩色艳丽的画面效果,往往是摄影者追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