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77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doc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有什么特点?

答: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其特点是:

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等产量曲线,越远离原点的曲线代表的产量越高;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2、为什么在垄断下没有市场供给曲线?

答:

市场供给曲线即价格和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垄断性的市场条件下,垄断者的产量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而且也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因此,需求的变动可以导致价格改变但产量并不变,也可以导致产量改变而价格并不变,也可以使两者都改变。

所以,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有这样的结论: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从而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

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SMC曲线上大于与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

完全竞争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在不同的价格水平选择相应的最优产量,这一系列的价格和最优产量组合的轨迹,构成了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由于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得到,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4、简述影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方向。

答: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般而言,商品本身价格越高、替代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收入越高、消费者偏越好该商品、消费者预期该商品未来的价格要上涨,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越多,如果互补品的价格越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越少。

5、请说明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分类及各种要素的定义。

答:

(1)劳动: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2)土地:

土地本身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等。

(3)资本:

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

(4)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6、结合图形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答: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这是由于农产品获得丰收,进而农产品供给增多,会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但是由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因此价格下降会减少收益。

如图所示,图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1。

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

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即TR1>TR2。

也就是说,对于像农产品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的下降反而会导致销售收入减少。

Q

Q1

D

P

E1

P1

P2

Q2

A

B

7、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

答: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他们每个人都是市场的价格接收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8、结合图形阐述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答:

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

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d。

如图所示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1。

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

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即TR1>TR2。

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9、结合图形阐述需求富有价格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答:

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

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d。

如图所示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ed>1。

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

于是有:

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且TR1<TR2。

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0、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Ⅱ阶段生产?

答:

在第Ⅰ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这说明:

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或者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Ⅱ阶段。

在第Ⅲ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

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因此,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第Ⅱ阶段。

由此可见,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Ⅰ阶段,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Ⅲ阶段,所以,生产只能在第Ⅱ阶段进行。

在生产的第Ⅱ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于第Ⅰ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在第Ⅱ阶段的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

在第Ⅱ阶段的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11、试分析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答:

一方面,由于在时间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减少,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就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于是可以将工资看成是闲暇的价格,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通过解释闲暇需求曲线向前上斜来进行。

闲暇价格的变动会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对闲暇的需求产生影响。

假定闲暇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他替代商品,因此由于替代效应,闲暇的需求量与闲暇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再从收入效应来看,闲暇价格即工资上升,意味着现在享受相同数量的闲暇,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此时消费者会增加对闲暇商品的购买,因此由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与闲暇的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时候,工资上涨,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随着工资上涨闲暇的需求量会减少,而当工资上涨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工资继续上涨,闲暇的需求量会增加,因此劳动的供给减少。

12、结合图形说明最低限价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答:

最低限价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该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如图所示,开始时,该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若政府实行

最低限价政策,规定该产品的最低价格为P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0大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低限价P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2大于市场需求量Q1,市场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为维持最低限价,政府就应采取相应措施,收购过剩商品。

13、结合图形说明最高限价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答:

最高限价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该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如图所示,开始时,该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若政府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P0,由图可见,最高限价P0小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高限价P0的水平,市场需求量Q2大于市场供给量Q1,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而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或是黑市交易盛行。

为解决商品短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需求量,一般采取配给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式来分配产品。

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14、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

答:

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根据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实现MR=SMC原则的前提下,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即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也可以亏损即π<0,其盈亏状况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当π>0和π=0时,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当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厂商是否应该继续生产这一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认为在π<0即亏损情况下,厂商一定会停产以避免亏损,是错误的判断。

其关键是,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有固定成本。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在短期生产亏损的情况下,如果TR>TVC(即AR>AVC),则厂商就应该继续生产。

这样,总收益在弥补全部总可变成本以后,还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

也就是说,生产比不生产强。

如果TR=TVC(即AR=AVC),则对厂商来说生产与不生产都是一样的结果,即全部固定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

如果TR

因为在TR

综上所述,任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短期生产中都会面临五种典型的情况,第一种情况为π>0,厂商继续生产。

第二种情况为π=0,厂商也继续生产。

第三种情况为π<0,但TR>TVC,则厂商继续生产。

第四种情况为π<0,但TR=TVC,则厂商生产与不生产都一样。

第五种情况为π<0,TR

15、用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则相反,它仅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答:

图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相应的正常物品(即商品1)的需求为x11。

价格P1下降以后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相应的需求量为x12。

即P1下降的总效应为x11x12,且为增加量,故有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然后,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以虚线表示),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而且注意,此时b点的位置一定处于c点的右边。

于是可以得到:

给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与代表P1变化前后的不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不同的)预算线AB、FG分别相切的a、c两点,表示的是替代效应,即替代效应为x11x13,且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和U2分别与两条代表相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预算线FG、AB′相切的c、b两点,表示的是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为x13x12,且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最后,由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分别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所以,正常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一定成反方向变化,由此可知,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6、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有何区别,请从两者的定义以及几何意义这两个方面来谈。

答: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17、请解释什么是机会成本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解释为何收入低,生活没有保障的弱势群体犯罪率比较高。

答: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由于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地位、收入低,生活没有保障,一旦犯罪被抓住,失去的仅仅只有人身自由,犯罪机会成本很低,因此他们更容易犯罪。

如果要降低弱势群体的犯罪率就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犯罪的机会成本,比如提高他们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等等。

18.考虑下表中三个不同企业的长期总成本:

(单位:

元)

产量

1

2

3

4

5

6

7

企业A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企业B

11

24

39

56

75

96

119

企业C

21

34

49

66

85

106

129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2)这三个企业分别处于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阶段,请解释原因。

答:

(1)规模经济:

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

规模不经济:

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2)企业A,属于规模经济,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

企业B,属于规模不经济,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企业C,先后经历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阶段,当产量为3单位时,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

19、什么是价格歧视,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答:

基本条件:

(1)市场的消费者偏好不同,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互相隔离的。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