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40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docx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

南京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分类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在古代江西上饶,人们发现一苦泉,其溶质为X,用赤铁矿A冶炼出的金属B放入其中,发现金属B变红,且上述物质与HCl、H2SO4有如下反应和转化关系(其中“—”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物质)。

试回答:

(1)用化学式表示:

苦泉中溶质X是________;C为________;

(2)B和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工业上用A和气体反应冶炼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H2SO4(银白色)金属(或固体)(逐渐变小)表面有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CO+Fe2O3

2Fe+3CO2

【解析】用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A为氧化铁,冶炼出的金属B是铁,红色的金属是铜,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硫酸反应,氧化铁和还原剂反应生成铁,铁与含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可得铜,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与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X为硫酸铜,C为硫酸,D为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2Fe+3CO2;

点睛:

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

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

蓝色的溶液一定是含铜离子等。

 

2.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Fe2O3、CuSO4、NaCl、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D的化学式是_____,红褐色沉淀H的化学式是_____。

(2)a、b、c表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

(3)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无色溶液I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

(4)写出过程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固体粉末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6)固体粉末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原因是_____。

【答案】CuFe(OH)3过滤硫酸根离子钠离子Na2SO4+Ba(OH)2=BaSO4↓+2NaOHCu、Fe2O3、Na2SO4CuSO4溶液C是无色的

【解析】

【分析】

固体粉末A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固体物质B和无色溶液C,硫酸铜显蓝色,则A中不含硫酸铜,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F中含有氢氧根,E是B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所以E中含有氯化铁,铜和氧化铁都难溶于水,所以B中含有氧化铁和铜,D是铜,C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产白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I中一定含有氯化钠,A中含有氧化铁、铜、硫酸钠。

【详解】

(1)E是B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所以E中含有氯化铁,铜和氧化铁都难溶于水,所以B中含有氧化铁和铜,D是铜,固体D的化学式是

;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沉淀H的化学式是

(2)a、b、c表示同一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3)C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产白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硫酸钠,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I是氯化钠,无色溶液I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钠离子。

(4)C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产白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钡,故过程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固体粉末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Fe2O3、Na2SO4。

(6)固体粉末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原因是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而溶液C是无色的。

【点睛】

无色溶液C,则A中不含硫酸铜,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C和氢氧化钡反应会生产白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硫酸钠。

 

3.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分析后作答: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复分解反应BaCl2+H2SO4=2HCl+BaSO4↓补钙剂(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因此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D是氧化钙,E是硫酸,F是盐酸。

【详解】

(1)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D是氧化钙,F是盐酸,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3)E是硫酸,F是盐酸,反应②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

(4)B是碳酸钙,可作补钙剂(合理即可)。

 

4.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CuSO4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KOHKCl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2)由③反应现象可知,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反应的方程式为为BaCl2+Na2CO3==BaCO3↓+2NaCl;(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KOH,可能含有KCl,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考点:

碱和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

 

5.甲。

乙两厂废水共含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四种溶质,甲厂pH<7.先将甲乙两厂废水混合,试着分析如下问题。

(1)甲、乙两厂废水的溶质各是什么?

(2)两厂溶液混合后经检验混合液中pH>7,溶液中不含钙离子;写出两厂废水混合后一定发生的反应并设计实验最终确定两厂混合液中的溶质。

【答案】

(1)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2)HCl+NaOH═NaCl+H2O,Na2CO3+CaCl2=CaCO3↓+2NaCl;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了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甲厂的废水的pH小于7分析甲、乙两厂废水的溶质;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分析回答。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厂pH<7,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应在乙厂的废水中,又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乙厂中不含有氯化钙。

所以,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2)两厂溶液混合后经检验混合液中pH>7,溶液中不含钙离子,说明了稀盐酸、氯化钙完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HCl+NaOH═NaCl+H2O,Na2CO3+CaCl2=CaCO3↓+2NaCl.为了检验混合液中的溶质,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

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为:

(1)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2)HCl+NaOH═NaCl+H2O,Na2CO3+CaCl2=CaCO3↓+2NaCl;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了含有氢氧化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碳、铜、氧气、氧化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用它们进行击鼓传球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最后一位将球投篮.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篮球能从A传到G.其中A在常温下是液体,固体B的俗称为干冰.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碳应放在位置_____上.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3)写出A~G传递过程中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2OCC+CO2

2CO化合2Fe2O3+3C

4Fe+3CO2↑

【解析】

【分析】

A在常温下是液体,固体B的俗称为干冰,因此A是水,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碳反应,则C是碳;碳能够和氧化铁反应,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氧气能和铜,带入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A是水,碳在C位置上。

(2)B和C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CO2

2CO,

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3)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因此只有碳和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2O3+3C

4Fe+3CO2↑。

 

7.现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为两种盐,D俗称为烧碱,E是一种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

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气体E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

(2)A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

(3)写出D→B、C→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B:

____;C转化为A、D:

____。

【答案】灭火CaCO32NaOH+CO2=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A、B、C、D、E五种常见物质,A、B为两种盐,D俗称为烧碱,所以D是氢氧化钠,E是一种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所以E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会转化成B,B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碳酸钠,A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E是二氧化碳,一种常见用途为:

灭火;

(2)A物质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3)D→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C转化为A、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8.下图A—E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之一,横线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A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__,E物质的用途是__________。

(2)E与D作用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B与C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碱或苏打钢铁除锈等置换反应Ba(OH)2+CuSO4=Cu(OH)2↓+BaSO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给出的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确定C是硫酸铜;由A与E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即二氧化碳,推出A和E分别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个,联系题中问题之一是A物质的俗称是什么,硫酸没有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所以先假设A是碳酸钠,则E是硫酸,因为C是硫酸铜,所以D必须是既能跟硫酸又能跟硫酸铜反应的物质,余下的铁和氢氧化钡都可以,这时我们假定D是氢氧化钡,则B是铁,但铁和碳酸钠不能反应,故B不是铁,换成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跟A碳酸钠、E硫酸、C硫酸铜都反应,推断合理,B是氢氧化钡则D就是铁,铁既能跟硫酸又能跟硫酸铜反应,整题推断完成,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钡,C是硫酸铜,D是铁,E是硫酸。

【详解】

由以上分析得出:

(1)A物质的俗称:

是纯碱或苏打,E物质的用途是:

钢铁除锈等。

(2)E与D作用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B与C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CuSO4=Cu(OH)2↓+BaSO4↓。

【点睛】

本题的突破口之一是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确定C是硫酸铜;突破口之二是A与E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即二氧化碳,所以A和E分别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个。

然后通过假设A是碳酸钠或硫酸开始进行推断,合理即可,不合理就是另一个,这样逐个推出。

 

9.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铜、氧化铁、硫酸钠,过滤,

(2)硫酸铜,氯化钠;(3)FeCl3+3NaOH=Fe(OH)3↓+3NaCl

【解析】

固体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说明固体中没有硫酸铜,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加氢氧化钡后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钠,同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固体加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和固体,说明固体中有氧化铁和铜;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1)固体B的成分是铜、氧化铁、硫酸钠,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过滤,过滤能将难溶性与液体分离。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3)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1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斗引流CaCO3、Mg(OH)2NaOH、BaCl2BaCO3MgCl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稀盐酸。

因为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滤渣全部溶解,可判断出滤渣中无硫酸钡沉淀,根据产生无色气体,可判断出含有碳酸钙沉淀,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x,

100:

44=x:

0.44g解得x=1g而滤渣的质量是1.5g,故滤渣a的成分是CaCO3、Mg(OH)2,氢氧化镁沉淀是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的。

向滤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只能是碳酸钡沉淀,可知滤液中含有NaOH、BaCl2,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沉淀中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沉淀,故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镁。

 

11.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

【答案】置换反应CO+CuO

Cu+CO2(合理即可)CH4+2O2

CO2+2H2O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

【详解】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置换反应

(2)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

CO+CuO

Cu+CO2(合理即可)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填:

CH4+2O2

CO2+2H2O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故填:

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点睛】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

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12.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物质A、C、E、H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G都是氧化物,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A+B→C②A+D→E+F↑③C+D→E+G④H+D→E+G⑤E+I→H↓+J↓

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F.

(2)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 (填字母)

A.氧化物B.酸C.碱D.盐

(3)写出与G物质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Mg,H2;

(2)B(3)H2O2;(4)Mg(OH)2+H2SO4=MgSO4+2H2O;

(5)MgSO4+Ba(OH)2=Mg(OH)2↓+BaSO4↓.

【解析】

试题分析:

(1)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所以A不是铝,A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A是镁,A、C、E、H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是氧化物,所以C是氧化镁,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B是氧气,镁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F是氢气,D是盐酸或硫酸,G是氧化物,氧化镁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G是水,H和酸反应会生成E和水,所以H是碱,E是盐,E和I反应会生成沉淀H、J,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E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D是硫酸,E是硫酸镁,H是氢氧化镁,I是氢氧化钡,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在化合物中镁元素常显+2价,硫酸钡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Mg,F是H2;

(2)通过推导可知D是硫酸,属于酸,所以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

B;

(3)通过推导可知G是水,所以与水元素各类相同的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H2O2;

(4)反应④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

(5)反应⑤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MgSO4+Ba(OH)2=Mg(OH)2↓+BaSO4↓.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