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66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docx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

外科常见疾病防治

主讲内容:

一、外科疾病的概念

二、外科常见疾病

1、急性阑尾炎

2、尿路结石

3、气胸

4、痔疮

5、疖肿

三、常见外伤

1、外伤出血

2、踝关节扭伤

3、急性腰扭伤

4、骨折

5、烧伤(烫伤)

6、犬咬伤(狂犬病)

四、常见皮肤疾病

1、荨麻疹(风疹块)

2、单纯疱疹

3、疥疮

4、癣

5、痤疮

一、外科疾病的概念

外科疾病分类(按病因):

1、损伤:

由暴力与其她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

各种创伤、骨折、烧伤等。

2、感染:

由致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侵袭人体致病。

如阑尾

炎、尿路感染、脓肿、肝包虫病等。

3、畸形:

人体结构的形态异常。

先天畸形,后天畸形。

4、肿瘤:

人体正常细胞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异常增生长出的肿物,有良恶性之分。

5、其它:

肠梗阻、尿路梗阻、尿路结石、胆结石、甲状腺功能亢进、下肢静脉曲张等。

外科一般就是以手术与手法治疗疾病的学科。

内科一般就是以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学科。

二、外科常见疾病

(一)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就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高,占校医院外科住院病种的首位。

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约为2~3:

1。

该病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得当绝大多数可得到治愈。

但由于各种原因拖延诊治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亦可转为慢性阑尾炎。

1、病因:

(1)特殊生理结构导致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在人体的右下腹

部位于回盲部成蚯蚓状,长约5~8cm,直径0、5~0.7cm,有狭窄的管腔,游离端为盲端。

肠道中的食物残渣或粪石异物等进入管腔,致其阻塞,腔内压力增加,血运障碍,致炎症加剧。

(2)胃肠道疾病:

急性肠炎、炎性肠病等。

(3)细菌侵入:

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2、分型(根据病程与病理改变):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轻的,只就是充血水肿,病变可逆转。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不可逆转。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阑尾周围脓肿

3、临床表现

(1)转移性右下腹痛。

先在上腹部与脐周,开始时不重,呈阵发性。

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加重,部位固定。

亦有一开始疼痛就出现在右下腹部。

(2)胃肠道症状。

恶性、呕吐、胃肠道不适、腹泻、纳差等。

(3)全身不适。

乏力、发热等。

(4)右下腹部明显固定的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

(5)化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心粒细胞分类升高。

4、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仅对早期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效。

(2)手术治疗。

操作简易、治疗有效、确保安全、防止并发症。

(3)凡有类似腹痛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切不可服用止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二)尿路结石

泌尿系统的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等部位出现的结石,统称为尿路结石。

就是外科常见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

1。

结石主要原发于肾脏与膀胱。

由于尿路结构的不同,结石在两侧肾脏与输尿管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病人十分痛苦。

1、病因:

已知部分病因,形成机制尚未明了。

(1)生活习惯,代谢因素,水量摄入,职业与生存环境等。

(2)尿液代谢因素,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除增多;尿液偏酸或尿液偏碱PH值改变;尿量减少;尿中抑制形成结晶物质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等。

三聚氰胺。

(3)尿路结构改变。

尿路梗阻时,尿液滞留,利于结石形成。

(4)尿路感染。

(5)长期卧床的病人,特别就是骨折病人血钙尿钙都增高。

2、分类(根据部位):

(1)肾结石

(2)输尿管结石

(3)膀胱结石

(4)尿道结石

3、临床表现:

(1)疼痛:

程度与结石部位、大小、活动与否,有无并发症有关。

在肾内时为上腹部及腰背部钝痛。

在输尿管(有三个狭窄: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越过髂血管处、输尿管的膀胱壁段)时为剧痛,难以忍受,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痛苦呻吟、辗转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疼痛向下腹部及会阴与同侧大腿内侧放射。

这就是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亦就是外科急腹症腹痛最剧烈的病之一。

(2)压(叩)痛:

肾区有叩压痛,背面压痛点有肋脊点与肋腰点,腹面压痛点有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3)血尿:

肉眼或镜下血尿。

(4)其它表现:

伴感染时发热寒战、尿急、尿频、尿痛等。

(5)X线:

腹部平片可见阳性结石约为95%,大狗咬(结石大、活动度小、疼痛轻、破坏大),小狗叫(结石小、活动度大、疼痛剧烈)。

造影个见阴性结石,如尿酸结石、基质结石等。

(6)B超:

见结石或见梗阻积液可间断考虑结石。

4、治疗与预防

(1)结石<0.6cm,可以保守治疗。

结石<0.4cm,可以排出。

饮水利尿,跳跃运动,对症治疗,解痉止痛。

(2)解除病因:

代谢原因,痛风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尿道梗阻,改善尿的ph值,治疗骨折,久病卧床者促其活动等。

(3)纠正梗阻,控制感染。

(4)可用中药“排石汤”等。

(5)体外冲击波或激光碎石。

(6)手术治疗:

各种内镜取石或手术切开取石。

(7)预防:

经常多饮水,多运动。

每天可饮水4000ml以上,保证尿量在2000~3000ml以上。

少食动物蛋白,少食含草酸与钙的食物(菠菜与海带等)。

同时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病,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等)。

(三)气胸(自发性的闭合性气胸)

胸膜破损后,空气进入胸膜腔,集聚造成肺脏被压缩称为气胸。

气胸分三种,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我院收住的多胸膜破损后,空气进入胸膜腔,集聚造成肺脏被压缩,称为气胸。

为自发性的闭合性气胸,好发于瘦长体型的青年男性。

1、病因:

肺大疱与胸膜下微小疱破裂。

2、临床表现:

(1)小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下者,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

(2)大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上者,有胸痛胸闷、气促与呼吸困难的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

一般都就是一侧发病。

(3)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萎缩,胸腔积气或伴少量积液。

3、治疗:

(1)小量气胸,可以不用治疗,只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约1~2周内可自行吸收。

(2)大量气胸则需住院治疗。

穿刺抽气或做胸腔闭式引流,同时促使患侧肺及早膨胀,预防感染。

(3)手术治疗。

(四)痔疮

痔就是直肠黏膜下与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与屈曲而形成的静脉团。

可引起出血,栓塞与脱出。

1、分类(由发病位置不同):

①内痔,在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曲张所致,表面覆盖为黏膜。

②外痔,在齿状线以下由直肠下静脉丛曲张所致,表面覆盖为皮肤。

③混合痔,在齿状线上下由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成团所致,具有以上两者的特性

2、原因并不完全明了,现有两种学说,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

诱因有大便不良习惯如经常性便秘,久坐,久站,腹内压增加,局部感染,长期饮酒与食大量辛辣刺激物可致局部充血。

3、临床表现:

(1)出血:

内痔多见。

饮酒、辛辣刺激食物、便秘可致出血。

(2)肛门周围异物感或不适感。

(3)疼痛:

外痔。

感染时坠胀痛,出血时疼痛(血栓痛)与大便不尽感觉同在。

严重时,嵌顿、水肿、感染、坏死时疼痛剧烈。

(4)瘙痒,直肠粘液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4、治疗:

(1)无症状者,只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常,养成良好大便习惯,即不需要治疗。

(2)药物治疗,口服通便胶囊、槐角丸、麻仁丸润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用痔疮膏、栓局部起润滑、消炎、止痒、止痛作用。

(3)手术治疗。

5、预防:

(1)防止便秘,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时间短,一次性,少用泻药。

(2)多吃蔬菜水果,特别就是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红薯、芹菜、韭菜、香蕉、猕猴桃等。

少喝浓茶与浓咖啡,不过量饮酒。

(3)少久坐、久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做提肛运动。

(五)疖肿

疖就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感染。

1、病因:

就是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人体皮肤通常都有细菌存在,只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致病。

如局部擦伤,不清洁,体弱,营养不良,贫血,或多食糖与脂肪易致。

2、临床表现:

(1)以某个毛囊为中心,红、肿、痛、热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中间处坏死成脓。

可轻可重可在任何一个过程中病变停止。

(2)严重时有全身表现:

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厌食等症状。

(3)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就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疖肿,脓栓可进入内眦静脉与眼睛静脉,到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致脑炎。

3、治疗

(1)休息好,治疗原发病。

(2)局部碘伏消毒,放出中心顶端脓液。

(3)较重时,局部鱼石脂外敷,或理疗、热敷。

(4)形成脓肿时必须切开引流。

(5)对于未成熟的疖,不应任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6)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随意挤压处理。

三、外伤(创伤)

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

机械力、高热、电击等)、化学性(如:

强酸、强碱及糜烂性毒剂等)或生物性(如:

虫、蛇、狂犬的蜇咬等)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

创伤就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生存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疾病。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存与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创伤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逐渐增大。

在日常活动中,在生产劳动中,在交通旅行中,在运动场上……,凡就是人涉及到的任何空间都可能出现受伤。

黄家驷外科学上有报告称,汽车诞生后的一百多年来,全球因车祸伤亡的人数超过了4~5亿。

创伤与年龄无关,多发生在青壮年。

(一)外伤出血:

1、闭合性损伤:

皮肤无裂口的损伤。

如皮下挫伤、脑挫伤、腹腔内脏挫伤等,多由钝力致伤。

紧急治疗以局部冰水或冰块冷敷为主,可止痛止血减少损伤。

其后待其自愈或理疗热敷促其早愈。

2、开放性损伤:

由多种外力致伤因子造成,有皮肤伤口伴出血。

见挫裂伤、切割伤、刺伤等。

治疗时,若创面较小,以止血为主,可直接按压创面出血点,立即送医院。

若较大的外伤,应急时也就是立即止血,保护创面,到医院后,清创缝合,肌注T、A、T,防止各种感染。

3、常用的几种止血方法:

(1)四肢出血用加垫屈肢法止血。

在肘或膝部屈曲侧加垫,用力屈曲,布巾固定。

(2)立即加压包扎创面,抬高患肢。

(3)上肢应用止血带在上臂的上1/3处止血,禁止在上臂中段止血伤及桡神经。

(4)下肢止血带用在大腿的中部。

止血带扎的不宜太紧,以可以摸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存在为宜。

(5)手指及足趾出血可压其根部两侧。

(6)头面部出血,清洁布紧压创面。

(二)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囊与韧带的闭合性损伤,以内翻损伤多见。

就是常见的关节扭伤,由于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上下台阶,或跳跃落下时踩在别人脚上、不平的地面,(行走、跳跃、踩踏落地时受力不平衡)学生在运动中常见踝关节受伤。

表现为局部肿痛、淤血、活动受限、站立及行走时疼痛加剧,关节周围有明显的压痛。

X-线未发现局部有骨折。

处理:

1、立即冷敷,减少血肿形成,可止痛。

2、固定制动(石膏固定或宽胶布固定约4周),充分休息。

3、拆除固定后,功能锻炼。

4、有严重韧带损伤者需要手术治疗。

5、反复扭伤者,可穿高绑鞋保护踝部。

(三)急性腰扭伤

多发生于青壮年,剧烈运动与搬抬重物时易受伤,伤后腰部立刻疼痛,活动受限,严重于卧床不能翻身,咳嗽、说话及腹部用力均可使疼痛加重,次日更重。

站立时腰部僵硬,双手撑腰。

X—线无发现骨质改变,CT未发现椎间盘异常。

 

处理:

1、立即卧硬床休息,可防止加重受伤,减轻疼痛与肌肉痉挛。

休息4周。

    2、局部封闭,每周1次,2~3次应有明显效果。

3、充分休息后,腰背部肌肉锻炼。

不可过早活动,防止成慢性腰损伤。

(四)骨折

1、原因:

各种致伤因子或外伤致骨骼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叫骨折。

按皮肤有无裂伤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2、临床表现:

(1)疼痛、压痛。

(2)肿胀、淤血或出血。

(3)功能障碍。

(4)专有表现: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与骨擦感。

(5)并发症:

休克、内脏伤、血管神经伤等。

3、治疗:

主要了解受伤当时的急救

(1)一般处理:

脱离险境,就地处理,轻柔稳妥,不过多搬动。

(2)创面包扎:

创口包扎,止血(必要时用止血带),防创口感染。

(3)妥善固定:

急救中十分重要,可以避免损伤其它组织、血管、神经、内脏等。

止痛、防止休克。

便于运送。

①下肢骨折必须背病人离开受伤现场。

②颈椎骨折:

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不要改变颈部受伤时的体位,另两人分别托住腰背部,臀部及下肢。

③胸腰椎骨折:

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双手维持脊柱伤后位置。

应平卧硬板床搬运。

④髋及大腿骨折:

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抢救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⑤上肢骨折:

屈肘固定悬于胸前。

⑥下肢骨折:

伸直同对侧固定绑在一起。

⑦固定时应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4)迅速运送。

(五)烧伤

由各种物理化学因子对身体产生的高温伤害叫烧伤。

1、常见原因:

火、热水、蒸汽、酸碱等。

2、临床表现:

同受伤面积与深度及部位有关。

(1)面积:

①十分法,头面积10%,上肢20%,躯干30%,下肢40%。

②手掌法,单手五指并拢,一掌面积为1%。

(2)深度:

①Ⅰ度:

仅伤及表皮。

局部轻度红肿,有疼痛与烧灼感,一周

内可痊愈,不留瘢痕。

②Ⅱ度:

A、浅Ⅱ度:

达真皮浅层,有水泡,创底肿胀发红,剧痛,如不感染,两周可愈,不留瘢痕,仅有短期色素沉着。

B、深Ⅱ度:

伤及真皮深层,水泡小,感觉迟钝,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与并发症,3~4周可痊愈,留有瘢痕,基本保存皮肤功能。

③Ⅲ度: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骨骼等。

(3)全身反应合并发症:

脱水,休克,感染中毒等。

3、治疗(主要讲急救):

(1)立即脱离烧伤源。

(2)轻度时(Ⅰ度与浅Ⅱ度),立即冰冷水浸泡,可以止痛与减轻损伤。

(3)保护创面。

(4)立即送医院。

(六)犬咬伤(狂犬病、恐水症)

狂犬病就是由带狂犬病毒疯狗(或健康狗)咬伤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死亡率极高。

普通狗咬伤多无生命危险。

被狗咬伤后,伤口出血、局部肿胀、疼痛。

狂犬病病程一般分为四期:

潜伏期:

10天至1年以上,多数在30~60天间;前驱期:

一般为3~4天;急性神经症状期:

1~3天,多为狂躁型狂犬病,以亢进表现为主,狂躁不安、恐惧惨叫、恐水怕风、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麻痹期(昏迷死亡期):

6~18小时。

狂犬病就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不论就是对患者本人的肉体折磨,还就是对家属的精神打击都就是巨大的,正如一位国际专家所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其痛苦与死亡率能与狂犬病比拟”。

处理:

1、立即清洗伤口,20%肥皂水冲洗伤口30分钟,边冲洗边挤压伤口,将血从伤口中挤出,冲洗越早越好。

2、用75%的乙醇冲洗伤口,或碘伏消毒创面。

3、亦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

4、伤口敞开,不缝合。

5、清创后,立即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在咬伤当天、以后第3、7、14、30天时共注射5针。

6、若咬伤在头部、颈部、或伤口较大较深时,还需注射抗狂犬疫苗血清。

四、常见皮肤病

(一)寻麻疹(风疹块)

就是皮肤粘膜暂时性水肿,出现红色风团样改变的皮疹。

1、病因:

较多。

(1)食入鱼、虾、蟹、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2)药物,青霉素、黄胺等。

(3)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花草、粉尘、动物羽毛等。

(5)蚊虫叮咬等。

(6)热、冷、日光、风吹刺激等。

(7)精神因素,高度紧张。

2、临床表现:

突发的,很快出现的大小不等的风团疹。

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剧痒及烧灼感或刺痛感。

全身皮肤均可发病,发作时可触及、片状,界限清楚,亦可迅速消失,此起彼落。

一般过程较短,有的数分钟或数小时消退,来去无踪,愈后不留痕迹,有的1~2周痊愈。

严重时,有消化道症状,喉头水肿等。

反复发作持续超过三月以上为慢性荨麻疹。

3、治疗:

(1)脱离过敏源可自愈。

(2)急性发作时可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

(3)寻找过敏源,做脱敏治疗。

(4)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要寻找过敏源,精神要放松,生活要规律,大便要通畅。

(二)单纯疱疹

1、由病毒传染致口角、唇缘、鼻孔等皮肤粘膜处集中的小丘疹,亦可侵犯会阴部。

2、临床表现:

在口唇或嘴角处集簇性疱疹,有灼痒及轻胀感,后迅速变为水疱,疱破后表面糜烂、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瘢痕,1~2周可自愈。

3、治疗:

(1)可自愈,保持局部卫生,不抓挠,防感染。

(2)必要时用抗病毒药。

(三)疥疮

就是由疥虫引起,出现皮肤丘疹及水疱样表现的皮肤病。

1、病因(传染途径):

通过接触传染。

握手、衣服、浴巾、被褥等。

不讲卫生。

2、临床表现:

皮肤散在的丘疹与水疱,可因抓挠感染致小脓疱。

全身均可见,主要在手指缝处。

奇痒,夜间重,剧烈抓挠后感染致化脓,淋巴结肿大。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易在群居人群中流行的特点。

3、治疗:

(1)发病后应同她人隔离。

(2)衣服、床单、被褥应在阳光下暴晒或通过煮沸消毒。

(3)治疗方案:

1硫磺香皂洗澡后,连续涂抹10%硫磺软膏三天。

210%硫磺软膏涂敷全身丘疹水疱处多涂,2次∕天。

3第四天用硫磺香皂洗澡后,穿干净衣服,用干净被褥。

4如未痊愈,可重复治疗。

(四)癣

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

按侵犯部位命名为手癣(鹅掌风)、

足癣(脚气)、甲癣、股癣等。

1、病因(传染途径):

多由接触而传染,浴巾、拖鞋、澡盆,手抓挠而致。

手癣多由用手抓挠足癣引起。

2、临床表现:

(1)水疱型,指间、趾间发生水泡,粟粒样大小,轻微红,水疱成批出现—干涸—脱屑。

(2)擦烂型,潮湿浸渍发白,基底潮红湿润,易伴感染。

(3)鳞屑角化型,有明显皮屑,角质层增厚,皮纹处易发生裂口疼痛。

实际上三种类型经常混合存在或合并细菌感染。

3、治疗:

(1)以外用药为主。

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软膏等。

 (2)讲究卫生,在浴场、游泳池不用共用浴巾、拖鞋等。

 (3)口服抗真菌药,斯皮仁诺(伊曲康唑)、里素劳等,副作用较大。

  (4)勤洗脚,及时擦干。

鞋袜保持卫生干燥,经常更换。

(五)痤疮

就是青春期好发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

常在面部,胸背部也可见,男性多于女性。

1、病因:

(1)青春期雄激素分泌过多。

(2)皮脂腺分泌旺盛。

(3)细菌繁殖,侵蚀毛囊,形成炎症。

2、临床表现:

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多在面部,有黑头与白头两种。

基本对称分布,疏密因人而异。

可演变为丘疹、疖肿、脓疱,愈合后 留有瘢痕。

3、预防:

(1)面部清洁,经常用温水与香皂清洗面部。

(2)少食脂肪与糖。

(3)少用油脂类化妆品。

(4)忌用手挤捏患部。

4、治疗:

现仍无有效治疗办法。

(1)轻度可不治疗,能自愈。

(2)可用复方硫磺皂洗剂。

(3)用雌激素对抗治疗。

(4)用抗生素预防与治疗感染。

(5)其它,如中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