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0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docx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

2.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

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一致

闭合,不相交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

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3)地形基本部位

图中字母

地形

表示方法

地形特征

说明

A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B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C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D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E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上两山之间的低线处

F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

(4)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山地

密集

高,超过5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稀疏

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坡度平缓

盆地

中间疏,四周密

无限制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稀疏、平直

低,0~200米

平坦广阔

题组一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判断与数据判断

1.(2015·上海地理)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B.陡崖

C.断块山脉D.峡谷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为陡崖,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2.(2014·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图a中等高距是100m,①海拔<100m,②海拔在100m~200m之间;从图b可知“观测点”在甲山西南,且高程是120m。

则符合条件的只有②。

题组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地形特征

3.(2015·山东文综)读“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结合图例,找出原生海岸红杉的分布区域——美国西海岸。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1.(2012·四川文综)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东海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1、图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答案 

(1)海沟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

(2)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

2.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读图,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案 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解析 地形特点的描述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形种类多少、主要地形类型等方面分析;地势的特点主要从高低、起伏、倾斜等方面考虑。

由图中六大山峰的高度和200米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地地形绝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很大。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水库坝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突降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还要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

(1)铁路、公路线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避免跨越河流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2)引水、输油线路

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1)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2)工业区选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聚落分布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题组一 等高线的判读与交通布局

下图是“某区域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甲乙两村之间拟建一条公路,四个选线方案最好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比较四个选线方案交通线路可以发现,②方案路径较短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施工难度较小,工程量小,为最好的选线方案。

题组二 等高线的判读与居民点布局

(2013·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第2题。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处B.b处

C.c处D.d处

答案 A

解析 图中只有a处位于山谷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题组三 等高线的判读与农业布局

(2013·江苏地理)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甲区地形是坡上陡平相间,故其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应是隔坡梯田。

第4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200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C>D>B。

(3)坡的类型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3.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4.地貌类型的判读

(1)海岸线的判读:

海平面的海拔为0米,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2)五大类地形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特征进行判读。

5.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

(n—1)d≤ΔH<(n+1)d。

(4)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

(注: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

(5)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

②例证: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

(6)估算坡度

①应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②计算:

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B.310米

C.360米D.410米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由图名、图例可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布着山峰、河湖、瀑布、桥梁等。

由于图中等高距是100米,由此推断山峰附近第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是500米,向东依次是400米、300米,河流东岸自西向东依次是300米、400米。

1.D 2.C

下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沿图中a~b剖面线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______米(  )

A.199B.299

C.399D.499

4.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______℃(  )

A.0.6B.1.8

C.2.5D.4.6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读图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0米,图中a~b剖面线所经地最高为2500米~2600米,最低为2200米~2300米,根据交叉相减方法即可计算出其相对高度介于200米~400米之间,故其最大可能为399米。

第4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积雪高度大致与2500米等高线重合,即0℃线海拔为2500米,其与c点相对高度差为30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即可计算出c点温度。

1.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等值线是指某一坐标平面上数值相等的点的连线。

常见等值线有等高线、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除常见等值线之外的其他等值线,有的地方称之为“新”等值线。

2.特征

(1)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

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等值线不闭合实际上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

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四周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一、等污染物分布图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冶炼厂所在地的土壤铜含量数值最可能是(  )

A.510B.480

C.330D.280

2.影响图示区域土壤铜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地形

B.河流、距离冶炼厂远近

C.盛行风风向、河流

D.盛行风风向、距离冶炼厂远近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根据题干知该图为土壤中的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由图例知图中居民点、冶炼厂、河流的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

1.B 2.D

二、平均气温日数分布图

(2015·全国文综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4.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影响海冰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盐度。

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

图中四地年均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

甲地位于渤海内部且受陆地影响较小,海水盐度较大,海冰厚度较小。

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大陆性较强,海岸淡水使其盐度较低,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

第4题,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

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其年均温≤-4℃日数值最大,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

三、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图

5.(2014·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 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在描述该区域霾的整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说明差异:

即图示区域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不均,中部(京津唐地区)和西南部平均日数较多;图示区域北部(坝上高原)和东南部(山东丘陵)相对较少;城市多,乡村少。

答题模板

 线状分布特征描述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线状分布应说明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其中等值线分布图常用答题模板为:

(1)多条等值线:

①分布不均衡(总述);②数值变化方向(从……向……增大或减小);③……最高,……最低(极值分布)。

(2)单条等值线:

①走向(与纬线/经线/河流/海岸线或……走向),如果该条等值线弯曲度较大,还应分段描述(如东段……走向,西段……走向);②弯曲变化。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地形剖面图的含义

(1)含义: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意义: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3)比例尺: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

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四步: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

3.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单位:

m)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m~250m之间,B在250m~300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m~300m之间;b在150m~200m之间;c在350m~400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

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凹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3)判定河流流向

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型;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型。

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题组一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014·上海地理)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

m)”,回答1~2题。

1.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B.②和③

C.①和④D.②和④

2.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B.两个岛

C.三个岛D.无岛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结合等高线示意图及AB、MN剖面线地势变化特点知,两剖面线交点为鞍部。

AB线是大致沿山谷到鞍部再到山谷的剖面线,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线,鞍部与山峰相比海拔较低,故选④。

第2题,从等高线示意图可以看出,当该地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该地区150米以下区域被淹没,该地带没有高地出露,故不能形成岛屿。

题组二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Q”一线(  )

A.经过两个鞍部B.最低处海拔为30米

C.c地处谷地之中D.高差最大可达300米

4.在a、b、c、d四地观察(  )

A.a地能看到b地B.b地能看到c地

C.d地能看到c地D.a地能看到d地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数据知,沿“P—Q”一线有一个鞍部;最低处低于30米;c位于山谷之中;高差最大低于300米。

第4题,根据通视条件要求并结合图示信息知,bc之间为凹坡,从b地能看到c地。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1.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判断从甲、乙、丙、丁四个方向看到的景象,分别是(  )

A.②④③①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D.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分布知,该区域东北高、西南低。

依据甲、乙、丙、丁四地位置和地势起伏变化,即可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象。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

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

3.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示范围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为平缓,故其地形主要为丘陵。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故图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根据示坡线与等高线关系知,集水方向①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米)示意图(比例尺1∶10000)”。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结合图示知,①②③都处于盆地峡谷出口处,但只有①河流下游平原面积广大,修建水库可保障耕地灌溉需要。

第5题,比较四村落位置知,乙村落位于河流下游干支流交汇处,平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更利于发展为城市。

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读图,回答6~8题。

6.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  )

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

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

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

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

8.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