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91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docx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重点内容解析

第一章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

核素:

即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为一种核素。

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的原子是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同质异能素: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核的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互称同质异能素,如99Tc和99mTc。

基本衰变类型:

衰变;–衰变;+衰变;电子俘获;衰变

衰变:

本质是氦原子核

衰变: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电子俘获

衰变:

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

衰变规律

定义:

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

N=N0e-λt

衰变常数:

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数值越大衰变越快(衰变速度取决于衰变常数)。

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

半衰期:

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T1/2=0.693/λ

湮灭辐射:

正电子与物质的电子结合,电荷消失,两电子质量转化为两个能量相等各为511KeV,方向相反光子。

湮灭辐射:

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称之

第三章

动态显像:

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阳性显像:

热区显像,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如心肌梗死灶显像、亲肿瘤显像、放射免疫显像等。

负荷显像:

介入显像,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

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

(1)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可用于定量分析

(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4)安全、无创

(5)核素显像的不足之处(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

第七章

当量剂量国际制单位是希沃特(Sv)

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

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研究对象为个体。

随机效应:

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的限值

外照防护的措施:

时间、距离、设置屏障

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低于400MBq(30毫距)方可出院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摄131碘试验临床意义:

甲亢的诊断和治疗:

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且患者可见摄131I高峰提前的现象。

甲状腺静态显像剂:

高锝酸盐,131I,123I

131I半衰期较长,射线能量较高,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异位甲状腺或甲状腺癌转移灶。

临床上常规使用高锝酸盐进行甲状腺显像。

(问答)甲状腺(静态)显像的适应症(书74)

(1)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状态

(2)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3)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的判定

(4)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

(5)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及其功能的估计

(6)甲亢131I治疗前估算甲状腺的关系

(7)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8)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显像

结节类型

常见疾病

恶变概率

“热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先天一叶缺如的功能代偿

1%

“冷结节”(结节几无显像剂分布)

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囊性变,大多数甲状腺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或钙化

20%(单发结节)

0~18%(多发结节)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Plummer病)本病早期的影像表现为单个“热结节”伴正常甲状腺组织不同程度的显像剂摄取减低,随着病情进展,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可完全被抑制,影像表现为孤立的“热结节”。

冷(凉)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癌,,局部组织功能降低,组织分化不良,囊性变,钙化等都表现为显像剂分布稀释缺损区。

在冷结节中约45%~50%为良性囊性病变。

第9章心血管系统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显现剂:

99mTc-MIBI

显像方法: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图像分析:

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

(靶心图:

短轴断层影像)

心肌代谢显像

显像剂及方法:

葡萄糖代谢显像。

图像分析:

血流-代谢显像异常图像有两种:

灌注-代谢不匹配、灌注-代谢匹配。

心肌显像临床应用(问答)

(1)冠心病心肌缺血:

1、心肌缺血的诊断2、冠心病危险度分级3、冠心病的预测4、冠心病治疗疗效的评价。

(2)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2、急性胸痛的评估3、指导溶栓治疗4、早期估计预后。

(3)存活心肌的判断:

1、疗效预测2、预后估计。

心血池与心脏功能显像

图像分析:

局部室壁运动分为正常、运动减低、无运动和反运动。

反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第十章

最常用显像剂:

18F-FDG

肿瘤显像适应证(11选8)

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检测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肿瘤治疗后残余与治疗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

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

不明原因发热、副癌综合征、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患者的肿瘤检测

指导放疗计划,提供有关肿瘤生物靶容积的信息

指导临床选择有价值的活检部位或介入治疗定位

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

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及生物学特征评价

SUV:

标准化摄取值,描述的是PPG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摄取情况,SUV越高,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在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结节上有重要价值。

异常图像恶性肿瘤:

黏液腺癌、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高分化肝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及高级别前列腺癌

第十二章

骨显像的显像剂:

99mTc-MDP

骨静态显像的异常图像(一定考):

(1)放射性异常浓聚:

表现为病灶部位显像剂的浓聚明显高于正常骨骼,呈放射性“热区”,见于恶性肿瘤、创伤及炎性病变。

(2)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明显降低或缺失,呈放射性“冷区”,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性肿瘤。

(3)超级骨显像:

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仅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

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

(不考大题就可能考名解)

(4)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

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的“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通常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多见于不愈合的骨折、骨巨细胞瘤。

(5)骨外异常放射性分布:

一些骨骼以外的软组织病变有时也可摄取显像剂,如局部组织坏死、骨化性肌炎等。

亲骨性肿瘤:

最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称为亲骨性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较X线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转移病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形成典型的“炸面圈”样改变,此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代谢性骨病:

是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及身形营养不了综合征等。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呈“双轨征”。

第13章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影像分析:

交叉小脑失联络征是异常显像最常见,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大脑各皮质之间,以及大脑与基底节和丘脑之间也存在失联络征,常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第14章呼吸系统

肺灌注影像

适应证: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判断,结合肺通气图像及下肢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第十五章

肾小球滤过型肾动态显像剂:

99mTc-DTPA

肾动态现象的临床应用(问答):

(1)判断肾实质功能

(2)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呋塞米(速尿)

(3)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卡托普利

(4)移植肾的监测

(5)其他方面应用(随便选一个)

肾血管疾病时,主要用于评价患侧肾功能。

用于判断创伤对肾血流和功能造成的损害,敏感地探测肾外包膜或输尿管破裂出现的尿瘘,平价治疗效果及随访预后。

肾图:

P203

(1)正常肾图:

a段:

静脉注射后10秒左右,肾图呈急速上升的一段曲线,时间约为30秒,此段的放射性计数为60%来自身外血管床,10%来自肾血管床,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动脉的血流灌注量,又成为血管段。

b段:

是继a段之后逐渐斜行上升的曲线,通常2-4分钟达到高峰,此段曲线的上升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功能有关。

c段:

系继b段之后的下降段曲线,曲线初始部分下降较快,其斜率与b段上升斜率相近,反映肾排出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尿路通畅程度和尿流量有关。

因尿流量的多少受肾有效血浆流量、肾小管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此在尿路通常的情况下,c段能反映肾血流量和肾功能。

(2)异常肾图类型

1)急剧上升型:

曲线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至检查结束也未见下降的c段。

出现在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同时出现在双侧者,多见于急性肾性肾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障碍。

 

2)低水平延长线型:

曲线a段明显降低,b、c段融合呈一水平线。

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以及急性肾前行肾衰竭;偶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当梗阻原因解除后肾图可很快恢复正常。

第17章消化系统

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常显像多位于右下腹,且和胃影同时显现。

唾液腺显像

异常显像两侧唾液腺摄取底下:

见于干燥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临床应用;新生儿胆道疾病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

第十九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特点:

靶向性、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高吸收剂量

传能线密度LET:

是选择或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指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

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第一类是放射射线的核素:

最常用的是131I

第二类是粒子发射体

第三类核素通过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

第二十章

甲亢治疗方法的选择(问答,优缺点)

(1)131I治疗(优缺点):

131I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和快速简便,既无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和疗程长的缺点,又避免了潜在的手术并发症。

131I治疗甲亢一次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妊娠和哺乳的患者禁用131I治疗。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被广泛应用于甲亢初期的治疗。

停药后复发率高,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致粒细胞缺乏症

(3)手术治疗:

外科甲状腺切除有超过85%的甲亢患者达到了永久性治愈。

缺点是可能发生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瘢痕影响美观,可导致甲减,部分患者可能导致甲亢复发。

(4)治疗方法的选择:

甲亢治疗要考虑年龄、甲状腺大小、病情加重、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是否在妊娠或哺乳期,以及治疗费用、患者意愿、医疗条件等因素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GD可选择上述3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治疗,TA和TMNG可选择手术或131I治疗。

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证:

GD、TMNG、TA

131I治疗甲亢的禁忌证:

妊娠和哺乳的甲亢患者,计划在4—6月内怀孕的患者(不能遵守和执行辐射防护规定的患者)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类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

Tg和TgAb测定:

TgAb:

甲癌是否复发的指标

DTC患者手术切除时,当Tg水平升高,提示DTC复发或体内存在DTC转移灶

1.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

2.衰变:

本质是氦原子核

3.衰变:

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衰变:

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

5.当量剂量国际制单位是希沃特(Sv)

6.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低于400MBq(30毫距)方可出院

7.131I半衰期较长,射线能量较高,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异位甲状腺或甲状腺癌转移灶。

甲状腺摄131碘试验临床意义:

甲亢的诊断和治疗:

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且患者可见摄131I高峰提前的现象。

甲状腺静态显像剂:

高锝酸盐,131I,123I

8.临床上常规使用高锝酸盐进行甲状腺显像。

9.甲状腺(静态)显像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显像

10.图像分析:

局部室壁运动分为正常、运动减低、无运动和反运动。

反运动又称矛盾运动,11.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12.肿瘤显像最常用显像剂:

18F-FDG

13.异常图像恶性肿瘤:

黏液腺癌、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高分化肝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及高级别前列腺癌

14.骨显像的显像剂:

99mTc-MDP

15.肾小球滤过型肾动态显像剂:

99mTc-DTPA

16.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常显像多位于右下腹,且和胃影同时显现。

17.唾液腺显像:

异常显像两侧唾液腺摄取底下:

见于干燥综合征。

18.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临床应用;新生儿胆道疾病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

19.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特点:

靶向性、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高吸收剂量

20.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第一类是发射射线的核素,最常用的是131I

2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类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

22.DTC患者手术切除时,当Tg水平升高,提示DTC复发或体内存在DTC转移灶

23.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Plummer病)本病早期的影像表现为单个“热结节”伴正常甲状腺组织不同程度的显像剂摄取减低,随着病情进展,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可完全被抑制,影像表现为孤立的“热结节”。

24.冷(凉)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甲状腺癌,,局部组织功能降低,组织分化不良,囊性变,钙化等都表现为显像剂分布稀释缺损区。

在冷结节中约45%~50%为良性囊性病变。

25.肺灌注影像

适应证: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判断,结合肺通气图像及下肢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6.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值

27.外照防护的措施:

时间、距离、设置屏障

核医学:

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学科。

(主要特点:

分子、靶向)

放射性活度: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

单位:

贝克Bq

影响甲状腺测量因素:

T3、T4;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监测:

Tg、TgAb;

对甲亢治疗预后影响:

TRAb、TPOAb

甲状腺显像剂:

99mTcO4、131I;

在甲状腺转移灶和异位甲状腺癌只能用131I

静态显像:

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相对稳定时进行的显像

阴性显像:

又称冷区显像,显像剂被正常细胞摄取,病变细胞摄取减低或不摄取,在影像上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

照射量:

国际制单位c/kg(库仑/千克)。

表现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线的多少。

吸收剂量:

国际制单位Gy(戈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