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45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第五师小学殷盼盼《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师小学

殷盼盼

2016年10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查阅有关1989年1994年美国大地震的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课前谈话,目的是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让他们感受父母之爱。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殷老师,很荣幸能和咱们五一班的同学一起上课。

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父母做的哪一件事或是说的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他们对你深深地爱?

学生畅所欲言。

一、导入

(一)整组导入,奠基情感

1、从刚才的谈话中,殷老师感受到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你们,是啊,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一起来感受一下父母浓浓的爱。

请大家先翻开书第92页,自己先读读单元导读(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2、单元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生回答。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了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课。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带给我们的阴影也是挥之不去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段触目惊心的地震。

(播放地震视频)

2、看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己说看完视频的感受和想法。

3、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多么的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给人类带来了都是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93页,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砸着、颤抖。

指名读,正音,特别注意“砾、颤”两字的读音。

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这两句话都突出了这是一场大地震。

3、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了不起父亲儿子)

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

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

然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伤心绝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指导朗读)

(5)这段通过什么描写体现伟大的父爱?

(板书:

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品味父亲的神态和语言)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

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

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

(引读:

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C、“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仔细品读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的外貌)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

(指生读)

b、师:

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12小时是一个——生接:

白天。

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

黑夜。

再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

白天。

统共是几天几夜呀?

生:

2天1夜。

c、大家想:

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

(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手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

(搬、推、挪、刨等)可是情况紧急,不容过多思考,就一个念头挖下去。

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深沉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

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

(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

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

出示“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

(都表达一个意思)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

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老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

当其他父母上前拉住父亲,劝说他离开时,父亲两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的问:

生:

谁愿意帮助我?

师:

消防队长走过来,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希望了,于是他焦急的问:

生: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

消防队长没有帮助他,警察又走过来,让他马上离开,父亲一心要救儿子,听了这样的话,他简直要崩溃了,他生气的问道:

生: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

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

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塌方、爆炸)师:

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3)出示句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

(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决不放弃?

(生:

不论……)师: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

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男生读

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从未放弃的父亲,女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四、引伸父爱

1、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后,始终定格在我脑海中的画面,播放图片,音乐,师讲述动人故事: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2、挖掘了36个小时的父亲,他在心里会对亲爱的儿子说些什么,互相交流。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

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

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师:

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

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

师:

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写话,阿曼达在废墟之中又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抓住阿曼达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儿子

了不起

七、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坚强的儿子!

这是本文给我们展示的两个人物形象。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做得好的地方有: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案例中的教学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先找出课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以及针对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等重点语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再指导学生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

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

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

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三)重视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同时再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写一些记一记,并对“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挖掘”等生词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理解,可见教师对生字生词教学的重视。

(四)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五)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

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

在发现本教学案例优点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它的一些我自认为的不足之处。

(一)案例中的教学过程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原则

在第一课时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整节课在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地方或某一部分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并且只是讨论而讨论,没有给予学生去亲自进行朗读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完全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违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原则。

本人认为,应该在学生明白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后,立即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并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让学生在具体的朗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实际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设计不符,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原则,还违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例如,在第一课时的环节设计为“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本没有朗读课文的机会,只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课文”的机会。

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我的一步一步的指引下,针对相关的内容和重点语句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并以我的提问和小结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给人以“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原则,还违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活动的原则。

(三)对生字词的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习生字词,我只是让学生去读一读,观察自己易出错的生字,让学生自己去写。

其实应该是我挑几个难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我来范写,学生再去书写,同时我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展示和评价。

以上是本人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反思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案例,我自认为是不太满意的。

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反思中,我在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