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44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

第一章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认识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

(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4)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1)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领的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特点。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

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由两条途径实现,一条是有声的言教,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1)计划性与准备性

(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

(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角色改变技术

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

其中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的班级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2)教学反馈技术

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各个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

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

教师的监控过程是从其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反馈技术实现的。

(3)现场指导技术

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第二章

1.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3.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4.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5.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6.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7.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教育培养

1.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1)胆汁质:

特点是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他们心里活动的准确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

这种人的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易适应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

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转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

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3)粘液质:

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

这种人常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注意稳定且难转移。

给人的外表敢接为态度持重,沉着稳健,不爱空泛的清谈。

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因循守旧,不宜合作。

适合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

(4)抑郁质:

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

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优柔寡断,面对为先常常恐惧退缩。

这种人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心体验则相当强烈。

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

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

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的某些要素的偏爱。

2、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

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

3、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

认知、情感、意动三个方面。

3.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前提。

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扬长策略,即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和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补短策略,即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和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加以弥补。

4.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1)自学能力

(2)表达能力(3)操作能力(4)适应能力(5)创造能力

5.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善于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的品质。

(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3)气质与职业指导相结合。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6.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

(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人格

(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

(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7.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教育培养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教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应该传授知识和能力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应多用启发式,减少注入式;在考试考查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勤奋。

(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

设计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统。

第三章

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2.简述学习的类型

3.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4.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特点

5.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

6.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

7学习的实质

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2.简述学习的类型

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②技能的学习。

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3.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保持阶段(4)回忆阶段(5)概括阶段(6)动作(作业)阶段7、反馈阶段

4.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特点

控制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概括了这四个子过程的基本成分:

1)注意过程调解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2)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3)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4)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5.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

(1)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3)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4)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5)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6.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

(1)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实质: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材料本身的影响,又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客观条件,后者为主观条件。

4、认知同化理论

7学习的实质答:

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发生相对一直变化的过程。

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

2、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的见诸行为,有的见诸思维。

3、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学习的变化都以为着学习的存在。

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类和动物也在学习。

第四章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2.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

3.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5.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7.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动机,二者是辩证的关系。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总一致。

总之,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2.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发展性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3.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都是有三种因素造成的。

1、动机2、期望3、诱因。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1、原因的划分,维纳认为外原因仅仅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他提出了一个与前任不同的三个维度八种原因特性的归因模式。

2、原因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

韦纳在1986年的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

3、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4、归因训练思想。

期望变化和稳定性维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行为结果之后,期望变化收到知觉到的原因的稳定性影响。

5、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要从三个维度六个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三个维度:

稳定性、原因源和可控性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动机的形成是指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把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本身的需要,转化为对待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即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形成既受制于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受制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

(1)年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世界观的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正确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动机。

(2)志向水平。

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这个目标是学生自己设立的学习标准,并以此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

志向水平是个人的主观估计,它可能高于个人的实际水平,也可能低于个人的实际水平。

(3)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是学习动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先决条件。

能力水平高,其学习动机往往也高;反之,能力水平低,其学习动机的强度也往往较弱。

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客观因素

(1)家庭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和愿望。

 温特保特姆曾采用谈话法询问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另一方面测验其子女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愿望。

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的成就愿望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强。

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愈高,子女的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也愈高。

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往往鼓励子女探索新事物,尤其希望他们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

相反,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喜欢子女围在自己的身边,限制他们的自由。

因此,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平也高;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平也低。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原有的低级的学习动机得到完善和升华,使已经形成的正确动机更加巩固和深化。

因此,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动机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之外,社会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文学等随时随地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远大而高尚的学习动机。

最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虽有其共同的特点,但由于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且在智力、品德等方面都有差异,因而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者应该区别对待。

7.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景。

因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愿望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让学生在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效果不断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

(四)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得以提升的,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校中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的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

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矫正。

第五章

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3、试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4、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1)学习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2)学习迁移使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是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的调节人的心理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

(3)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1)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特征

(2)原有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特征

(3)原有认知结构的可稳定性特征

3.试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条件)

(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元认知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

4、定势的作用5、学习情境的多样性是提高迁移效率的重要手段

4.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原则。

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

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基础。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有利于迁移的实现。

第六章

1.教师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2.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4.试述促进知识感知的策略

5.试述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1.教师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答:

要想在直观过程获取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想要有效的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指的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

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是重要的要素,使他们充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2)差异律。

指的是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的加大对象的差异,在知识层次本身,应合理的安排新旧知识,使得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

指的是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比较容易感知。

(4)组合律。

指的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延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构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感知。

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

2.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5、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答:

1、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2、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3、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4、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5、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6、教师的教学方法。

4.试述促进知识感知的策略

答: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2、词与形象的配合。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试述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的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第七章

1.简述记忆的实质

2.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记忆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试述记忆中避免提取失败的对策

1.简述记忆的实质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会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2.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逻辑记忆能力较强:

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选择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知的新知识经验进行记忆;能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己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经过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的、完整的储存起来。

(二)具备多种记忆品质: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的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

(三)掌握多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

3.记忆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视觉编码:

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2)听觉编码:

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3)语义编码:

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归类进行记忆,而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

4.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

(1)识记的目的性于主动性;

(2)材料的数量与性质;(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4)组块化;(5)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5.试述记忆中避免提取失败的对策

(1)及时复习:

在教学中应遵循“及时复习”原则,遗忘开始的一般标志是识记的精确性降低,相似、相近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中容易发生混淆,有时也表现为智能再认而不能回忆,这些表明遗忘开始了,巩固复习必须在这些现象发生以前及时进行。

在教学中还应该遵循“间隔复习”的原则。

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长些,间隔的时间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学也要遵循“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材料经常进行复习。

(2)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②单纯重复阅读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③整体复习和部分复习。

(3)加强复习:

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愈快。

必要时采取“过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

第八章

1.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

2.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3.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

4.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

(1)心智技能不同于程序性知识。

心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识经验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类专门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是解决心智活动的定向一句,而不是心智活动本身。

心智活动不仅需要程序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会的动觉经验。

(2)心智技能不同于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区别于操作活动,表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a.对象具有观念性;b.执行具有内潜性;c.结构具有简缩性

(3)心智技能不同于习惯性为。

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心智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2.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资源管理策略的实质是指从事认知活动的主体努力监控和调节认知情境,从而使认知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策略。

1求助策略:

调节社会环境以促进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元认知活动的一种外显表现。

2时间管理策略:

没有时间意思,需要教师不断的题型才能形成最初的时间管理技能。

3情感策略:

学生为了更好的完成认知任务而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一种有意识的觉知。

4环境资源策略:

学生意识到,此时心里烦躁不适合做一些精细的操作活动,而更适合做一些大肌肉的活动。

5意志策略:

学生易分心,注意力很不稳定。

3.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自我调节学习。

1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2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A重视培养情绪识别能力.b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c促进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

(1)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