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564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

“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

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

(2分)

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①石砫:

地名,宣抚使:

当地土司。

②邓坎:

地名。

③南川路:

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

“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

“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

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

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

为什么。

④有子:

孔子的学生。

1.“即疑有子之言支离”句中“疑”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请简要概括文中是如何表现陆九渊自幼好学的?

(2分)

3.陆九渊的读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游,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

“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1.“其家素贱”句中“素”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请简要詹鼎的求学之路不顺畅的原因?

(2分)

3.文中是表现表现詹鼎爱好学习的?

(2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

表兄。

②句读:

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

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1.“取而疾走”句中“疾”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陈际泰面对父亲的态度,仍坚持求学之路的结果是什么?

(2分)

3.陈际泰的求学对你有何启示?

(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

(张)溥①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张溥:

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朝晚期文学家。

1.“日沃汤数次”句中“汤”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张溥为什么“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分)

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中是如何表现张溥“嗜学”的?

(2分)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西湖游记

余至湖①上,寓辋川四可楼②已半月。

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

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

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③,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选自邵长蘅《青门旅稿》卷四)

【注释】①湖:

西湖。

②辋(wǎng)川:

作者族兄邵远平(号戒庵)的别墅名。

四可楼:

辋川别墅中的楼名。

③溶漾:

波光浮动的样子。

1.文中“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中“寓”的意思是。

(1分)

2.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夏天“未能往”的原因。

(2分)

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八、(2018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宝山游记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

保绪故好奇,与予善。

是月既望①,遂相携观月于海塘②。

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镜,予大乐之。

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

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③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

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④也。

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

【注释】①望:

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日”。

②海塘:

为阻挡海潮而修筑的堤岸。

③第:

但,只。

④不遽出:

不骤然引起。

1.文中“与予善”中“善”的意思是。

(1分)

2.请说说作者和友人在宝山所游览的景点。

(2分)

3.请概括太阳升起的过程。

(2分)

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十五日,舟人尽出所载,始能挽舟过滩,然须修治,遂易船,离新滩,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

肩舆①游玉虚洞。

去江岸五里许,隔一溪,所谓香溪也。

源出昭君村,水味美,录于《水品》,色碧如黛。

呼小舟以渡,过溪,又里余,洞门小才袤②丈。

既入,则极大可容数百人,宏敞壮丽,如入大宫殿中。

有石成幢盖幡旗③、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属,千状万态,莫不逼真。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肩舆:

轿子,此处作动词用,乘着轿子。

②袤:

长度,特指南北距离的长度。

③幢盖:

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

幡旗:

旗帜。

1.文中“呼小舟以渡”中“呼”的意思是。

(1分)

2.作者坐船而不坐轿子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陆游眼里的玉虚洞。

(2分)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游黄山记

至天都侧,从流石①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②,石崖侧削则援崖③。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④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

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⑤,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⑥。

【注释】①流石:

流动的石头,这里是指铺着流动石头的山路。

②历块:

越过石块。

③侧削:

陡峭。

援崖:

攀援山崖。

④澄源:

人名。

⑤壁起:

像墙壁那样直立。

⑥独莲花与抗耳:

只有莲花峰与它对当。

意思是,只有莲花峰能与天都峰比高,其余诸峰都不可比。

1.文中“从流石蛇行而上”中“从”的意思是。

(1分)

2.请概括“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时,澄源帮“我”的步骤。

(2分)

3.选文记叙了作者游黄山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2分)

 

十一、文言文阅读。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

捽搏挽裂④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⑤也。

注:

①貙(chū):

兽名。

②罴(pí):

兽名。

③罂(yīng):

瓦罐。

④捽(zuó)搏挽裂:

揪住,撕裂。

⑤食:

食物。

1.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发人立

B.为鹿鸣以惑其类为坛而盟

C.虎亦亡去且秦灭韩亡魏

D.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下列各选项,与“发火而射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辍耕之垄上

B.楚人怜之

C.肉食者谋之

D.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句子。

(2分)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4.从这则寓言故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分)

十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者。

靖郭君谓谒者曰:

“毋为客通②。

”齐人有请见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

过三言,臣请烹③。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靖郭君曰:

“请闻其说”。

客曰:

“君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

君失齐,虽隆薛城④至于天,犹⑤无益也。

”靖郭君曰:

“善。

”乃辍,不城薛。

(《韩非子·说林下》)

注:

①靖郭君:

本名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孟尝君田文的父亲②通:

通报。

③烹:

指烹杀之刑。

④薛城:

靖郭君田婴的封邑。

⑤犹:

还,仍。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靖郭君谓谒者曰     太守自谓也

B. 过三言,臣请烹  及鲁肃过浔阳

C.靖郭君因见之见渔人

D.乃辍,不城薛    辍耕之垄上

2.下列选项中的“之”,与“靖郭君因见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无丝竹之乱耳

C.马之千里者           

D.又数刀毙之

3.翻译句子。

(2分)

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

4.概括“门客”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分)

十三、文言文阅读。

(10分)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①,谓周君曰:

“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②诸侯,不可不察也。

譬之如张罗者③,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

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

君必施于今之穷士④,不必且为大人⑤者,故能得欲矣。

(《战国策·东周》)

注:

①周:

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

②事:

侍奉。

③张罗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④穷士:

贫困之士,寒士。

⑤大人:

指成大器的人。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杜赫欲重景翠于周从民欲也

B.不可不察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大人轻君轻寡人与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欲重景翠于周”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 所恶有甚于死者 

C.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翻译句子。

(2分)

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杜赫是怎样成功说服周君?

(2分)

十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绍圣元年①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②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④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⑤,有悬水⑥百仞,山八九折⑦,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

①绍圣元年:

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②幼子过:

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③汤池:

即汤泉。

④殆:

大概,恐怕。

⑤少北:

稍向北。

⑥悬水:

瀑布。

⑦折:

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循山而东洞庭之东江水西

B.折处辄为潭造饮辄尽

C.度数谷孤不度德量力

D.复与过饮酒非复吴下阿蒙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为宫室、器皿……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

(3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

(10分)

巨洋水①出朱虚县②泰山北,过其县西,泰山,即东小泰山也。

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

袁宏③谓之巨昧,王韶之以为巨蔑,亦或曰朐瀰,皆一水也,而广其目焉。

其水北流,径朱虚县故城西。

汉惠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④。

《地理风俗记》⑤曰:

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

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言朱虚。

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

岘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

丹、凡字相类,音从字变也。

《水经注·卷二十六》

注:

①巨洋水:

即《国语》所谓具水矣。

②朱虚县:

中国古代县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朐县临朐镇东南25公里城头。

③袁宏:

东晋中叶史学家。

④侯国位于帝国,王国,公国之下。

往往附属于帝国或公国。

⑤《地理风俗记》:

汉代应劭撰,清朝王谟辑。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亦或曰朐瀰或异二者之为

B.径朱虚县故城西故渔者歌曰

C.名为破车   名之者谁

D.音从字变也从此替爷征

2.下列各选项,与“ 而广其目焉 ”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B.佣者笑而应曰

C. 而形貌昳丽

D.与臣而将四矣

3.翻译句子。

(2分)

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而广其目焉”的原因。

(2分)

十六、文言文阅读。

(10分)

初六日,晨餐后,作二诗别郑、杨诸君。

郑君复强少留,以一诗酬赠焉。

遂下山,西南一里入大道,东南一里过南溪桥。

南溪之由高峙桥东,有水自西南直上逼西麓,绕山东北入漓①去,石梁②跨其上,即所谓南溪也。

白龙洞在山椒③。

累级④而上,洞门高涨,西向临溪,两石倒悬洞口,岂即所谓白龙者耶?

洞下广列崇殿,仰望不知为洞。

内有自然之龛⑤,置千手观音。

前临殿室之上,环瞻洞顶,为此洞最胜处。

注:

①漓:

漓江。

②石梁:

石桥。

③山椒:

山顶。

④:

沿着层层台阶。

⑤龛: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西向临溪便扶向路

B.洞下广列崇殿请广于君

C.置千手观音或置酒而招之

D.环瞻洞顶环堵萧然

2.下列各选项,与“为此洞最胜处”中的“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中轩敞者为舱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山峦为晴雪所洗

3.翻译句子。

(2分)

绕山东北入漓去,石梁跨其上,即所谓南溪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沿途所经之地有哪些特点?

(2分)

十七、文言文阅读。

(10分)

胡仲尧,洪州奉新人。

累世聚居,至数百口。

构①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②,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南唐李煜时尝授寺丞。

雍熙二年,诏旌其门闾。

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尧发廪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

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

五年,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③。

召见仲容④,特授试校书郎⑤,赐袍笏犀带,又以御书赐之。

(选自《宋史·二百一十五》)

注:

①构:

建造。

②厨廪:

厨:

厨房。

廪:

粮仓。

③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

④仲容:

胡仲尧的弟弟。

⑤试校书郎:

官职名称。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延四方游学之士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又以私财造南津桥造饮辄尽

C.除本州助教攘除奸凶

D.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下列各选项,与“以延四方游学之士”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扶苏以数谏故

D.不敢出一言以复

3.翻译句子。

(2分)

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4.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胡仲尧为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3分)

十八、文言文阅读。

(10分)

业兴①好坟籍②,鸠集不已,手自补治,躬加题帖,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渊博。

性豪侠,重意气。

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③。

与其好合④,倾身无吝⑤。

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

性又躁隘⑥,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

每语人云:

“但道我好,虽知妄言,故胜道恶。

”务进忌前,不顾后患,时人以此恶之。

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选自《魏书·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

①业兴:

人名,李业兴。

②坟籍:

古代典籍。

③容匿:

收留藏匿。

④好合:

情投意合。

⑤吝:

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过分爱惜。

⑥躁隘:

急躁偏狭。

1.下列各选项,与“其家所有,垂将万卷”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真无马邪

B.门人弟子填其室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其恕乎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业兴好坟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手自补治,躬加题帖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其家所有,垂将万卷上使外将兵

D.每语人云此中人语云

3.翻译句子。

(2分)

但道我好,虽知妄言,故胜道恶。

4.你认为李业兴是怎样的人?

(2分)

十九、文言文阅读。

(10分)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①之野,鹿裘带索②,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乐,何也?

”对曰:

“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③。

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④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孔子曰:

“善乎!

能自宽⑤者也。

(选自《列子·天瑞》)

注:

①郕: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范县一带。

②鹿裘带索:

形容衣着粗陋,多指隐士之服。

③贵:

尊贵。

④终:

最终。

⑤宽:

宽慰。

1.下列各选项,与“鼓琴而歌”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广起,夺而杀尉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鼓琴而歌公将鼓之。

B.故以男为贵既克,公问其故。

C.贫者士之常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翻译句子。

(2分)

先生所以乐,何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荣启期“乐”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二十、文言文阅读。

(10分)

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倓然①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

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

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②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③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④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

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

其霸⑤也,宜哉!

非幸也,数也。

(选自《荀子·仲尼》,略有删改)

注:

①倓(tán)然:

形容安然不疑。

②高、国:

高氏、国氏,是齐国两大贵族,世代都是齐国的上卿,地位十分尊贵。

③书社: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个里,每个里分别立社。

把社内人口登录在簿册上,称为书社,因而“书社”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与土地。

④秩秩:

秩序。

⑤霸王:

称霸。

1.下列各选项,与“夫孰能亡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借旁近与之

B.公将驰之

C.余闻之也久

D.于厅事之东北角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天下之大知也孰为汝多知乎

B.安忘其怒,出忘其雠安求其能千里也

C.则莫之能亡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D.非幸也,数也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句子。

(2分)

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4.作者认为齐桓公不能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一、1.(1分)担忧,担心

2.(2分)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读书不能不背诵。

【解析】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可从他的话语中得出,“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中得出答案。

3.(2分)总体特点是“勤学”,具体表现为“勤记”和“勤思”。

【解析】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原文的内容读懂,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读懂题干要求进行解答。

例如本题抓住“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博闻强志”“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这几个关键性的句子,进行归纳概括,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二、1.(1分)征讨

2.(2分)连破七寨的事迹

【解析】由“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可概括得出答案。

3.(2分)勇敢机智,不慕荣利的人,射艺高超、文武兼备的女英雄。

【解析】阅读选段,从“连破七寨,大败贼众”,见其勇敢;从“贼平,良玉不言功”,见其不慕荣利;从“为人饶胆智,善骑射”,见其胆智,武艺高超;“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见其儒将风采。

【参考译文】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

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

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

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

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

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同时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

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

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三、1.(1分)怀疑

2.(2分)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看见解者的解说,忽然大有省悟。

【解析】阅读全文,根据“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伊川之言,奚为④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即可。

3.(2分)读书要善于发问,要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