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71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docx

仓储质量体系审核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审核检查表

编号:

受审核部门:

陪同人员:

审核日期:

第页/共20页

审核准则:

ISO9001,ISO14001,ISO18001、QHSE管理手册

审核员:

徐远飞

条款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查发现

结果

评价

管理

体系

ISO

9001

ISO14001

GB

18001

项目

提问

文件查阅

现场检查

7.1

汽车物流实施的策划

7.1

产品实现

◆产品的过程是否确定?

◆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

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

是否明确了必要的资源?

◆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是否得到了规定?

◆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记录?

◆有哪些过程?

是否充分?

◆有哪些描述过程的文件?

是否充分、适用?

◆没有文件的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是否有文件对资源的提供进行了规定?

 

◆是否有文件对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收准则进行了规定?

◆有哪些记录?

是否适用?

 

 

 

 

◆是否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质量计划?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这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与现有的产品不同),是否编制了质量计划,是如何编制的?

◆质量计划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要求和质量目标。

B)所需的过程及其控制方法。

C)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D)所需提供的资源。

E)验收的准则。

F)验证、确认、监控、检查和试验的方法与要求等。

 

 

◆质量计划内容是否完整?

◆如何实施质量计划?

◆有无对质量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验证?

7.5.1

汽车物流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策划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

 

◆有无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规范、作业指导书等?

◆是否有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

◆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

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

◆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

 

 

◆使用的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是否满足需要?

◆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是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

◆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

 

◆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设备的维修状况如何?

 

 

 

◆是否对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实施了监控活动?

◆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

◆是否对其实施了监控活动?

◆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的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是否设置了监控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

◆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

监控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

◆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和资格?

◆人员是否接受过培训?

◆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产品放行的管理

◆是否规定了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

◆产品放行前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检查?

◆产品交付和交付后的管理

◆公司是如何向用户交付产品并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的?

◆是否有对交付、交付后的活动进行明确规定的文件?

◆公司是否建立了客户服务类的组织机构,人员、资源配备是否合适?

◆服务设施、设备是否适宜?

◆是否建立用户档案,是否向有关部门及时传递顾客对服务要求的信息?

◆交付时有否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能否做到产品交付给顾客时都是完好的?

◆交付、交付后活动的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

◆对运输供应商是否进行了评审?

◆公司是否开展下述活动: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售前、售后服务?

◆是否详细地向顾客提供有关文件,如使用维修说明书等?

◆对顾客的意见是否及时处理?

◆顾客对服务是否满意?

 

◆是否建立了售后服务网点?

运作情况如何?

 

 

 

 

 

 

 

7.5.2

汽车物流服务过程的确认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组织内有哪些特殊过程?

◆是否对特殊过程进行了确认?

确认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是否对确认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再确认?

◆组织内有哪些特殊过程?

◆对特殊过程是否都进行了确认?

A)是否有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的方法和程序,这些文件中是否包含有对特殊过程进行评审和批准的准则以及设备认可、人员检定、过程再确认的要求?

B)对特殊过程的参数是否进行连续的监视并做好记录?

C)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认可?

D)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及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是否经过鉴定并保存有鉴定记录?

E)是否为特殊过程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记录表格?

◆在什么情况下需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发生问题时或过程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

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

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否具有惟一性,并加以记录?

◆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

◆是否在进料接受、生产、安装、交付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

◆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

◆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

◆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是否有效实施?

◆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惟一性标识?

◆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

是否作了记录,是否能够达到追溯的目的?

◆用哪些方法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是否有管理规定?

◆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合适、正确?

◆用标签、印章或区域表示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存放的方式是否能区分不同监视和测量状态的产品?

◆标识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随着检验和试验状态变化而更改标识?

◆是否保护好检验状态标识?

7.5.4

顾客财产

7.5.4

顾客财产

◆是否对顾客的财产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

◆组织里有哪些是顾客的财产?

◆顾客财产是否得到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

◆已经标识的顾客财产是否分类摆放,是否存在混杂的情况?

◆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时,是否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情况时,是如何记录并向顾客报告的?

◆顾客有无意见?

7.5.5

过程服务防护

7.5.5

产品防护

◆是否对产品提供了防护(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是否对产品防护(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作了具体的规定?

◆书面的规定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是有效版本?

◆如何做好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工作(包括包装、搬运、保护等工作)?

 

◆产品包装、防护标志是否充分及适当?

◆有无包装、防护标识(如堆码标识、小心轻放标识等)的规定,是否按规定执行?

◆发货时,是否做好了发货标识?

◆搬运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能否防止产品变质或损坏?

◆是否有搬运的规定和管理办法?

搬运工具、方法、场地是否都适宜?

◆现场搬运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了保证产品不受损伤?

◆危险品的运输是否有特别的规定并按规定实施?

运输单位是否有资格?

 

◆产品的包装管理

◆是否对包装过程、标志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包装使用的材料、标志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包装、标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随机带的文件是否齐全?

◆产品的贮存和保护

◆是否有产品贮存和保护的规定,是否包括防止产品损坏、变质的措施,是否作了恰当的入库验收、保管、出库规定?

贯彻情况如何?

◆是否做到了按规定时间间隔检查产品库存状态(如有规定的话)?

◆贮存库房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宜,安全措施是否适当?

◆仓库贮存的产品是否有保护措施,如防雨、防晒、防霉、防变质等措施,是否进行了适当隔离,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地保护产品质量?

◆有失效期限的物资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危险品的管理是否有特别的规定并按规定实施?

◆仓库是否有区域划分,比如不合格品区域,以防止不同状态物品的混淆?

◆是否采取措施保证产品不损坏、不丢失地安全到达目的地?

向外发货时,是否做好了有关记录?

◆现场账、卡、物是否一致?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4.5.1

监测和测量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识别?

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

◆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

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

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

◆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校准人员有无上岗证?

◆有无校准状态标签?

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不适合贴标签时,如何识别校准状态?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是否规定了防止校准失效的调整方法?

◆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

◆如何按规定调整测试设备,如何防止因调整不当引起校准失效?

◆测试人员有无上岗证?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偏离校准状态时的处理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复评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评定?

◆是否根据评定结果,采取了相应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保管

◆有无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包括工作环境、贮存条件等)?

◆措施是否得到贯彻?

 

◆监视和测量软件的管理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使用前是否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再确认?

7.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6

运行控制

◆是否确定了与重大环境因素、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哪些?

◆与其相关的运行和活动确定了吗?

◆受审核部门与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有哪些?

是如何确定的?

是何时确定的?

◆是否与供方、承包方就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签订协议?

 

◆对确定了的与重大环境因素、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

◆对缺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的运行是否制定和保持了管理程序?

◆组织所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了管理规定?

◆对组织活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是否制定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规定?

◆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设备,是否有日常管理规定?

◆是否有原材料供应的重大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程序?

◆化学品和设备入厂前是否评价?

有无程序?

◆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准则之类的内容?

◆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须监测的内容和控制界限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

◆有关的程序和要求是否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采用何种方式通报?

 

 

 

 

 

 

 

 

◆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员工是否了解运行标准?

◆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执行?

是否超越控制界限?

◆是否按要求记录?

有关的运行记录是否证明其遵守程序?

◆是否向供方和承包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对供方和承包方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是否进行了有效监视?

 

◆噪音管理

◆车间及厂界噪音排放标准是多少?

主要噪声污染源有哪些?

◆噪声防治设施和方法有哪些?

◆有无社区居民投诉?

 

◆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的保管状况怎样?

◆是否按要求使用化学品?

◆使用中是否存在渗漏情况?

◆有无防火、防溢等措施?

◆职业病防治

◆公司哪些活动易诱发职业病?

◆有无职业病防治方法?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污染源及废弃物种类有哪些?

如何控制?

◆确认是否向土地丢弃废弃物,若有,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是否有危险废弃物?

如有,则如何控制?

◆污水管理

◆污水法定排放标准及内部排放标准是多少?

◆污水排放源有哪些?

◆有无工厂内外排水管网图(边界、排放口、最终排入点、地下渗透点等)?

◆废水处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如何?

◆污水中有无法定有害物质?

如有,怎样控制?

◆污水池有无渗漏的可能性?

 

◆废气管理

◆大气污染源(烟、尘排放)有哪些?

◆受审核部门的大气污染源有哪些?

控制情况如何?

◆确认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等是否明确?

◆有无必须申报登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能源、资源管理

◆有无节约能源、资源的规定?

◆采取了哪些节约能源、资源的措施?

7.8

应急准备和响应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中已识别的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哪些?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以往是否发生过?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是否有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依据程序做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

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

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评审、修订的规定

◆什么情况下评审?

◆什么情况下修订?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并适时进行修订?

◆是否对修订的程序进行评审、批准?

◆程序的更改是否有记录?

8.2.3

汽车物流服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策划和实施

◆是否确定了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及标准?

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是否包括影响过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等?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对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的目的的能力进行证实?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频次?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的实施者?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和装置?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需要的文件和记录

◆是否利用监视和测量结果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实施的效果如何?

 

 

 

◆过程能力未达到要求时的处理

◆监视和测量结果未达到要求时,是否采取了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效果如何?

 

8.2.4

汽车物流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有无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规定

◆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

◆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是否规定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对于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组织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进货检验

◆有无进货检查的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对所有进货都进行了检查?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置的,是否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

◆供应商是否按要求提供合格证据?

◆因生产急需而来不及进行进货检验的物资是如何处置的?

对紧急放行的产品是如何标识和记录的?

紧急放行的物资经检验不合格后,是如何追回的?

 

 

◆过程产品检验

◆有无过程检验的规定?

是否规定了检查的项目、地点、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是否存在工序完工检验未完成就转序的情况?

是否规定了例外转序的情况?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最终产品检验

◆是否有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

◆检测设备和工具是否处于有效期内?

◆是否所有的检验完成后才放行产品?

◆检验记录能否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上有无负责产品放行责任人的签名?

◆检验记录的管理

◆是否规定保存周期,存放的地点、条件是否适宜?

◆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检验记录是否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8.3

不合格品、不符合项、事故、事件的控制

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5.3

时间调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谁负责?

谁参加?

哪一级处理?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做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

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

◆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

是否有效实施?

◆顾客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

5.4.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有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了辨识

◆是否按程序要求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

◆是否规定了辨识的范围和对象?

◆是否有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清单?

◆受审核部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有那些?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危险源及其风险的辨识

◆是否规定了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方法?

◆方法是否适宜?

◆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

◆辨识危险源及其应把握的要点

◆是否考虑三种状态?

◆是否考虑三种时态?

◆是否考虑了各种类型的危险情况?

◆是否考虑了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评价

◆有无规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

◆有无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清单?

◆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价和事前评价?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

◆是否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对潜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危险源及其风险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

◆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在制定方针、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

◆哪些重大风险列入目标?

◆其他风险如何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