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2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docx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

汉语句法分析

所谓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

1、外面摆着花。

2、外面演着戏。

词类序列相同,都是“处所短语+动词+着+名词”,但是人们明显感到二者不同。

谦虚点儿!

高点儿!

骄傲点儿!

伟大点儿!

团长了!

博士了!

老夫老妻了!

士兵了!

实习生了!

孩子了!

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工具

从句法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这就是句法分析。

一、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原则: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

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主语和述语(即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工人修。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尤其是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越性。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订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三)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

1、不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他昨天从北京来。

2、破坏了句子成分的整体性。

3、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中心词分析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限性呢?

原因是中心词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在分析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析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合理性

从表面上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序列,其实句子或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他刚来。

他刚来

他刚来

刚来

(二)层次分析法的内容

一是切分

一是定性

他死了爷爷。

打死人了。

(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中严格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层层分析。

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在分析中,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张三喝啤酒。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分不能根据语感,因为语感是不可捉摸的,往往会因人而异。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2、也不能根据语音停顿,因为语音停顿跟语法成分的界限不是一一对应的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3、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成分,按照彼此句法规则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的结构体所表示的意义相一致。

我最好的朋友。

我最好的朋友

我最好的朋友

(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1、层次分析法的使用面比较广。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⑤才可以笑几声,⑥所以至今还记得。

2、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

咬死了猎人的狗。

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照片放大了一点。

(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鸡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三、变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

英国语言学家纳斯菲尔德:

“把一个语法形式改变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美国语言学家海里斯“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间的替换。

变换:

不同句式的变换。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我发现藏在草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他发现这颗行星时他是在紫金山天文台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他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我发现他时我是在屋顶上。

我发现的他是在屋顶上。

(二)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各个句法格式,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张三送给了李四那个照相机。

张三把那个照相机送给了李四。

那个照相机被张三送给李四了。

那个照相机张三送给李四了。

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却是相同的——”送”和“给”都是表示含有“给予”意义的转移性行为动作,“张三”是“送”和“给”的施事,“李四”是“送”和“给”的与事,“那个照相机”就是“送”和“给”的受事。

(三)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变换是句式的变换,而不是某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演着京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

门上贴着对联对联贴在门上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打破了张三的杯子把张三的杯子打破了

砸坏了张家的窗户把张家的窗户砸坏了

踢断了桌子的腿儿把桌子的腿儿踢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打伤了鸽子的人是那个人打伤了鸽子

叼走了鸡的黄鼠狼是那只黄鼠狼叼走了鸡

(五)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一些语言现象,但是不能用来解释造成这些语言现象的原因。

外面摆着花。

外面演着戏。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母亲[+直系,-男性,+长辈,+年长]

父亲[+直系,+男性,+长辈,+年长]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吃[+动作,-对象为液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以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

“动词+了+时量+了”(马庆株,1981)

死了三天了。

等了三天了。

学了三天了。

死[+完成-持续]

等[-完成+持续]

学[+完成+持续]

死[+完成-持续]丢塌熄

等[-完成+持续]哭病盼

学[+完成+持续]看听讲

形容词+

(一)点儿(袁毓林,1993)

谦虚一点儿虚心一点儿

大方一点儿灵活一点儿

耐心一点儿主动一点儿

高一点儿!

低一点儿!

粗一点儿!

细一点儿!

骄傲一点儿粗心一点儿

小气一点儿啰嗦一点儿

笨一点儿蠢一点儿

自满点儿冒失点儿

帅一点儿!

高尚一点儿!

出色一点儿!

崇高一点儿!

形容词[+可控,-贬义]

“名词语+了”(邢福义,1984)

你们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别扭啊。

几年不见,你都大姑娘了。

你大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明!

冬天了,得穿件毛衣毛裤了。

“今天星期几了?

“星期四了。

桌子了饭碗了

肥皂了香烟了

黑板了足球了

名词语:

[+系列推移]

“现在到哪儿了?

“南京了”

“现在该轮到谁了?

“王小刚了。

“接下来上哪道菜了?

“松鼠鱼了。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地上蹲着一只狗那只狗蹲在地上

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躺在床上

床前跪着一个人那个人跪在床前

[表示存在,表示静态]

动词[+附着]

五、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

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喝干了酒。

他喝醉了酒。

他喝完了酒。

(一)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吃苹果。

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下列三种句法成分,其语义指向很值得我们考察:

一是补语。

例如: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二是修饰语。

例如:

两位大学的教授

两所大学的教授

两个大学的教授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三是谓语。

我很好。

“你身体怎么样?

“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二)对于句法成分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前指还是后指

今年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过一个会。

今年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今年我和他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

别喝醉了。

我喝醉了。

(三)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形式。

老张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如果是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义方面的分析法,二者互为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