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018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docx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校校行..

 

 

————————————————————————————————作者:

————————————————————————————————日期: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

努力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新局面

--水流中心小学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

西安市灞桥区水流中心小学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西安东郊渭河南岸,学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随着撤点并校,学校辖区内有水流村、深渡村、草店村、兴南村4个村共计33个村民小组,覆盖人口14000余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1087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980平方米。

目前,有教学班12个,学生530名,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辍学率为0。

教职工33人。

专任教师30人,大专以上学历2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近年来,我校各项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继续深化学校内部机构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狠抓工作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西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安市一级小学”、“西安市文明单位”、“西安市体育达标工作先进学校”、“区教育教学目标评估优秀单位”、“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试验优秀试点单位”、“灞桥区青年文明号”、“灞桥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灞桥区现代远程教育暨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灞桥区园林式单位”、“灞桥区教育教学目标评估合格单位”。

我校以德育为抓手,通过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富有实效的德育手段,形式多样的德育途径,积极引导学生“立德、博学、敬业、创新”,形成了“严细、文明、求实、向上”的校风。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能认真贯彻新课改实施方案的精神,以课改工作为核心,树立一切工作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校领导到教师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通过我校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健全组织,落实管理体制,并创造条件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保障。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及总务主任等为主要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宏观把握,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及评价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又成立了课改工作小组,由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骨干教师为成员。

课改领导小组会同工作小组集思广益,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水流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学校实验组织制度,学校对实验的政策保证和经费保证的相关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课改工作奖罚制度;制定了各小组工作职责,课改工作做到有明确目标,有具体措施,有责任落实。

2、研究制定并修改了《水流中心小学课改方案》等一系列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制度、方案,制度的完善,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标准,学校的管理有了章法;另一方面,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通过家长会、广播、板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理念的宣传,使家长们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使家长对课程改革产生共识,对课程改革的实验给予关注、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

3、大力投入,奠定基础。

2006年,根据撤点并校的精神,我校先后投资近240多万元新建了北综合楼、学生餐厅、和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重新修建了学前院教室;刷新了校园内所有建筑设施;改善了部室条件,建成了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大厅、装有40台电脑的微机室、48座标准化语音座和多媒体教室、先进设备的电教室、形体室等高档次部室学校、建设电子备课室,开通校校通等,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电子备课,使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对我校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本学期,学校在上级部门的资助下,投资1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硬化。

栽种了各种花草,种植了各种风景树,使校园生机勃勃;其次,我还添置了两台34寸彩电、2台29寸彩电、10台21寸彩电、一套高级音响、15台录音机、2台幻灯机、10幅屏幕及各类教学光盘、影碟、录像带、磁带等教学软件设备,还投安装成了现代农村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大大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学习,为课改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为了更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

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参加专家讲座,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不断为新课标的理念框架添入自身教学实践的砖瓦。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

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

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

教师教学立足课堂而不局限课堂,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为切实推进我校课改工作,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出了《水流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水流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制度》、培训和各种研修的计划,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形式有:

(1)、专题讲座。

根据教学需求,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培训。

如《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

(2)、做好带头示范作用,教学能手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扶,共同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3)、案例培训。

借鉴资料中的案例或本校教师的教学例案让教师理解和模仿,来掌握教学中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教法。

(4)、录相培训。

每月有计划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碟,听专家讲座,听全国特级教师新课改录相课,并写出听课心得。

(5)、电脑培训。

对教师分层次进行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培训。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2、我校切实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人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节高水平的研讨课,举办一次专题报告。

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经验交流等形式,真正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通过评选“校级教学能手”、校级“学科带头人”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又先后承接了区及教研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和省级教育科研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数与代数基本范式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并且都全部完成教研工作,形成最终教研成果,其中区级科研课题小组的成果获区级二等奖。

2008年9月,我校有区级课题“新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要求每个人都制定与学校课题相关的子课题,大大调动了教师撰写论文和自我反思的积极性。

先后有7为教师参加区北片赛教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2位参加了区级赛教。

今年在区教学能手的选拔中我校又有5为教师参加了区北片赛教,其中杨宁波被选上参加区级赛教。

有12位教师成功地为全办教师进行了公开课活动。

2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市区上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精细管理,重务实,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

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教育每一位学生徳、智、体等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保证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

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师不缺课,学生上课不缺人,保证各课程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层层管理,让“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抓质量”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校长、副校长分别蹲点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教导主任三、四年级,亲自抓教学。

经常深入班级、师生中间,做好思想教育和宣传鼓励工作,激发了广大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校长、副校长坚持深入一线听课每学期不少30节,教导主任不少于40节。

摆脱了不必要的应酬和一般性事务活动,常常深入教学一线,扎扎实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一线教师共同克服困难。

大大增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和实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尤其是在毕业班工作方面,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学工作会,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4、重视集体备课。

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

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把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

另外,根据中心校工作安排,在全办的语文数学学科中,实行全办教师集体分单元,分节次备课。

彻底减轻教师负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充分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评价方式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保障。

1)、注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我校用发展的理念评价学生已有两年多的尝试,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育能力等方面,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

2)、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质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和顺应发展趋势等优点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

我们探索口语评价、作业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手册》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口语评价。

要求教师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打动学生、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如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

“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说的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恰当而富有个性的评价让学生既听到了老师的肯定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生诚然接受。

老师们经常采用的口语评价有赞赏式、包容式、推进式、挑战式。

②作业评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只满足传统的批改方式上,应融入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方法,注重其发展性评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

在我们的评价尝试中,把质性的评价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这样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a师生互动,评价堂上作业。

课堂上的作业,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能及时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对堂上作业进行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讨解题方法的积极性。

可以是教师直接评价。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

如:

“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

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则用发展性语言评价。

如:

“我相信你再想一会,定会想出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题你一定能做对”等。

也可以学生自评,再同桌互评。

些比较基础的堂上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

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还可采用小组互相评价。

对于堂上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再由老师进一步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

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b巧用评语,评价课后作业。

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不再只是简单地打“√”、“×”,而是出现以前没有的新的符号。

如低年级老师的批阅符号中有:

“”、“”、“”、“优”;中高老师的批阅符号中有“”、“”、“”、“”等,其中每一中符号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表示学生写得好,“”表示学生的作业面整洁,没有折角现象。

“”表示这节课你掌握得非常好,“”表示学生这次的作业比上一次的好,“

”表示这次的作业没有进步。

这些符号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用心,有些时候还加一些评语,如“你最近怎么粗心了”,“认真点儿”,“整齐点,你会更棒的”,“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

作业有创新内容的,贴朵小红花等。

每次学生拿到这样的作业都非常高兴和自豪。

3)、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标中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学校领导和教师是评价主体,家长也是评价主体,就连学生本人也是评价主体,所有相关人员,都要通过评价对照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完善自己,提示、建议别人,从而实现了评价角色的互换。

在学生评价中,既有老师、学校的评价,又有家长、学生自己和同伴的评价;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评价也是由老师、学生自己、小组共同参与的,因此在各种评价中我们力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全面、更立体。

6、学校与社区、村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渠道,通过把家长、村民请进来,以及提对学校提建议等等,来支持课改工作;另外,学校也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对村组以及村民提供条件,主动传播现代农业知识,让村民从远程教育卫星上获得最新的农业知识以及农业产业的调整,为促进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最后,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召开会议,与家长一起管理学生,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课程改革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学生自主性等特点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的目标在弥补传统学科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不足,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

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初步的成效,如《走进大自然》、《家乡的持产》、《关注身边的食品安全》、《我们学种菜》、《中华古诗诵读》等课题的实践活动,创造并积累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本土化经验。

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达成共识:

第一,主要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各块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切入点,通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融合起来。

其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采用弹性课时。

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上,坚持“扶”“放”相结合的原则。

六、变化: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师生正在发生一些令人可喜的变化。

1、教师与课改同成长。

初期,教师对新理念理解不够深刻,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认为课堂热热闹闹就是课改,课堂教学不够扎实,课堂教学表演的成分较多,花架子太多。

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和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加上区教育局及区进修学校一些领导及专家的到我校听课后的反馈,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更趋理性、更趋成熟,具体体现在:

⑴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激励手段的运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⑵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⑶关注学科知识间的整合。

教师不再只是关注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

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更加密切,有时教师会因为一个问题而请教不同学科的教师,听取不同学科教师的意见,而这在课改以前是很少见的。

⑷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加强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结合学校、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2、学生在课改中受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学生是课改的最大受益者。

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的民主平等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发言十分积极踊跃,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⑵学生自信心得以增强。

教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能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原先班级中那些胆小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

⑶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加强。

由于老师平时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往。

⑷学生学会评价。

教师平时重视学生议价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对自己评价,对教师评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

不足之处: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全校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步。

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学科性质特点和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达成尚存在一定差距,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不灵活,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和应变调控能力不强。

2、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试体系尚需更健全和进一步完善;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具、挂图等课程资源缺乏。

3、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待加强。

我校组织了一些教师定期进行教研和培训活动,但取得效果大多不佳。

不能引起教师心灵的震颤,不能激发教师的主动反思,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今后课改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学习新修改的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征,拓展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确立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意识。

2、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要下大力气搞,扎扎实实搞,确确实实使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起到推进教师自身发展,调动教师教改积极性以及最终推进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3、研究课堂提高效益。

推进课改,关键要落实在课堂,提高质量,同样也要落实在课堂。

4、考试评价引导激励。

我们要积极探索并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学”、以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潜能的“评教”、以有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多元化的“评校”等发展性评价体系,突破课改的瓶颈。

5、打造特色追求卓越。

打造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无论在教学管理上,还是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上,只要能在其中某一个有所突破,有独到之处,就可以形成学校特色。

我们将高高举起教育现代化这面旗帜,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再创新的辉煌,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水流中心小学

2009年5月7日

 

以人为本,精细管理

努力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新局面

--水流中心小学课改“校校行”工作汇报

 

2009年5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