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75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docx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

德鲁克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式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及睿智的才思,使其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

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园地。

在此领域,他成就卓著。

他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先驱,是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

几年前曾读过一次,最近作为一个管理者细细研读,又有新的体会。

同时将其中的经典语句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1、“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那些“心中无数决心大”的誓师大会表面上是轰轰烈烈,但从本质上看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却没有任何帮助。

2、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速度上,“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

3、“……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

“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上成果的决策。

4、“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

5、“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

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动作不灵: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

6、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可以学会的。

7、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

8、要做到卓有成效,仅靠天资聪明、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不够的。

要使你的工作卓有成效,还必须要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一般来说,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想像力丰富,并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准。

但是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像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

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9、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10、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

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11、的确,谁也不知道一位知识工作者在想什么。

然而,思考确是他的本分,他既然是在思考,他就是在工作。

12、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

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13、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而且,他不能只顾到他的产品本身的效用。

14、在一个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15、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

衡量知识工作者主要应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简。

16、在今天最普通的机构中,不论是企业机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还是医疗机构中,到底有多少人必须做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决策?

要知道所谓的知识权威,实际上与职位权威同样是合法的。

基于知识权威所做的决策,与高级管理层所做的决策具有相同实质。

17、理者的时间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18、管理者往往被迫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时候,管理者才算有效。

19、对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属,而是其它部门的人,即所谓“旁系人士”或是管理者本人的上司。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与这些主主动接触,不能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

20、最后,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具体地说,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处。

21、这种外部环境是真正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却不是能从组织的内部有效控制的,充其量也必须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成果。

22、所以,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他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

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23、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人才来达成绩效。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24、但是,这种精而后博的人与通才不同。

通才也和天才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应该努力的是,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高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25、卓有成效对我来说起码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当管理顾问其实就是做智囊,别无任何权力,但管理顾问却必须有效,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第二,最有效的管理顾问也得仰仗委托机构的内部人士来合作完成工作。

2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人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

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换句话说,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27、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

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

“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他们知道:

要事第一。

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

28、身为管理者,不管他是不是经理人,总有许多时间耗用于毫无贡献的工作上。

大量时间都不可避免地浪费了。

而且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

29、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都有很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

表面上看起来,每件事似乎都非办不可,但实际上地毫无意义。

30、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

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31、知识工作者要想取得成果和绩效,就必须着眼于整个组织的成果和绩效。

换句话说,他还得匀出时间来,将目光由自己的工作转到成果上;由他的专业转到外部世界,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有绩效可言。

32、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实际可掌握的时间少。

身为管理者,也因此更应该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并且更应该妥善运用那剩下来可自由支配的少量时间了。

33、在我认识的许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人做决策很快,也有人比较慢。

但是,不管他们决策的速度快慢,只要是遇到人事问题,他们总是决定得很慢,而且常常需要经过多次考虑,才能最后定案。

34、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

”这句谚语,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能量守恒定律”。

意思就是说:

一件工作,用“脚”的时间越少(体力劳动),则需用“头”的时间肯定越多(脑力劳动)。

35、有效的管理者懂得有系统及诚恳地问他的下属:

“请你想想看,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

”问这样的问题,而且问得对方敢说真心话,才是有效管理者的特色。

36、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人总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

纵然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许多不必要的和非生产性的工作。

37、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

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38、所谓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

我们开会时就不能工作,工作时就不能开会,谁也不能同时又开会又工作。

39、原则上,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

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

40、一位管理者的职位越高,其不能自行支配的时间也一定越多。

组织的规模越大,其用于维系组织运行,而非用于发挥组织功能及生产的时间也一定越多。

41、因此,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

他知道他需要集中整块时间,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

所以,时间管理的最后一步,应该是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

集中自己的时间,集中的“方法”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时间如何用法。

许多人把次要的工作集中起来办理,因而匀出一段整块时间来。

但这要的方法并无太大的作用。

42、有效地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他常自问:

“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

”他强调的是责任。

43、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

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44、可是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

他们耿耿于怀的是:

所服务的组织和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他们抱怨自己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结果。

45、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

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46、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了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

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47、管理者如果不自问“我可以做出什么贡献”,他在工作中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甚至可能把目标搞错而且特别容易对“贡献”一词只有狭义的理解。

48、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以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如果在成效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么机构就会衰败甚至垮台。

49、当然,直接成果应该是最重要的。

50、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最大的动力,因为人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

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将眼光放得更远,这样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准。

51、一个人如果要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

他们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他们的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

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法来提供这些贡献?

52、在一个组织中,自认为有管理天赋的管理者,往往并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

53、有效的人际关系,有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而着眼于贡献,正可满足这些条件:

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仅靠上对下的单向关系,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

54、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由下属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会出乎主管的意料之外。

换言之,主管和下属者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极不相同。

下属越是能干,就越愿意自己承担责任,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看到的客观现实、机会和需要,也越与他们的主管不同。

下属的结论和主管的期望往往是明显对立的。

55、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

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惟一目的。

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我们地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