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28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5-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分类对比分析与分类汇编-近8年中档题.doc

解答题1

1.实数的运算

知识点(次数)

年份(题号)

19(17题)

18(18题)

17(17题)

16(17题)

15(17题)

14(14题)

13(14题)

12(13题)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8次)

0次幂(8次)

绝对值(正有理数、负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7次)

二次根式(4次)

负指数幂(5次)

必考知识和方法: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零次幂、二次根式化简、负指数幂

【2019年17题】计算:

.

【2018年18题】计算:

4sin45°+(π-2)0-+.

【2017年17题】计算:

【2016年17题】计算:

.

【2015年17题】计算:

【2014年14题】计算:

【2013年14题】计算:

【2012年13题】计算:

èø

2.不等式(组)的求解

必考知识和方法: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写出特殊解-°

【2019年18题】解不等式组:

【2018年19题】解不等式组:

【2017年18题】解不等式组:

【2016年18题】解不等式组:

【2015年19题】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非负整数解。

【2014年15题】解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13年15题】解不等式组:

【2012年14题】解不等式组:

ç÷-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

年份(题号)

19(19题)

18(20题)

17(21题)

16(20题)

14(17题)

13(18题)

给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1)给参数的关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1)证明有两实根

(1)证明有两实根

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求参数的取值

有实根且参数为正整数,求参数的值,并解方程

(2)有两相等的实数根,写参数的值,求方程组的解

(2)一根<1,求参数

(1)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2)任写参数的值,求方程组的解

(2)两实数根都是整数,求参数

(1)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2)参数为正整数,根是整数求参数

必考考点和方法:

根据判别式的值判断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方程根的情况列方程或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参数的值再解方程-°-ç÷

【2013年18题】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的值。

【2016年20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m的值,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2019年19题】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且m为正整数,求m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

【2014年17题】已知关于的方程.

(1)求证:

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的值.

【2017年21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

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一个根小于1,求k的取值范围.

【2018年20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1=0.

(1)当b=a+2时,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2)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a,b的值,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4.四边形中的证明与计算

知识点及出现次数

年份

19(20题)

18(21题)

17(22题)

16(23题)

15(22题)

14(19题)

13(19题)

12(19题)

题目背景

菱形背景下的证明和求线段的长度

四边形背景下菱形的判定和求线段的长度

四边形背景下菱形的判定和求线段的长度;

四边形中的线段关系和计算(和三角形计算有关)

平行四边形背景下矩形的判定和角平分线的证明

平行四边形背景下菱形的判定和求线段的长度

平行四边形背景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求线段的长度;

四边形中的求线段长度和求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相关)

平行线的性质(6次)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次)

角平分线(5次)

勾股定理(5次)

解直角三角形(5次)

菱形的性质(4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次)

菱形的判定(3次)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3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次)

三角形内角和(2次)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次)

线段中点(2次)

平行线的判定(1次)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次)

矩形的判定(1次)

矩形的性质(1次)

求三角形面积(1次)

必考考点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

【2019年20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在AB,AD上,BE=DF,连接EF.

(1)求证:

AC⊥EF;

(2)延长E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交AC于点O,

若BD=4,tanG=,求AO的长.

知识点:

菱形的性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方法:

(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B=AD,AC⊥BD,OB=OD,得出AB:

BE=AD:

DF,证

出EF∥BD即可得出结论;

(2)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ADO,由三角函数得出tanG=tan∠ADO,得出OA=OD,由BD=4,得出OD=2,得出OA=1.

【2018年21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

(1)求证: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B=,BD=2,求OE的长.

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量代换;等角对等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判定;菱形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

方法:

(1)先判断出∠OAB=∠DCA,进而判断出∠DAC=∠DAC,得出CD=AD=AB,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OE=OA=OC,再求出OB=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即可得出结论.

【2017年22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为一条对角线,AD∥BC,AD=2BC,∠ABD=90°,E为AD的中点,连接BE.

(1)求证:

四边形BCDE为菱形;

(2)连接AC,若AC平分∠BAD,BC=1,求AC的长.

知识点:

线段中点定义;等量代换;平行四边形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菱形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解直角三角形;菱形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

方法:

(1)由DE=BC,DE∥BC,推出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E=DE即可解决问题;

(2)在Rt△ADC中只要证明∠ADC=60°,AD=2即可解决问题

【2016年23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

(1)求证:

BM=MN;

(2)∠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

知识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量代换;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内角和;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方法:

(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A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BM=AC,由此即可证明.

(2)首先证明∠BMN=90°,根据BN2=BM2+MN2即可解决问题.

【2015年22题】 在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

(1)求证:

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CF=3,BF=4,DF=5,求证:

AF平分∠DAB.

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量代换;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

方法: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与CD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BFD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可得答案;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A=∠F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AF=∠DFA,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答案.

【2014年19题】如图,在中,AE平分∠BAD,交BC于点E,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与BF交于点P,连接EF,PD.

(1)求证: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若AB=4,AD=6,∠ABC=60°,求tan∠ADP的值.

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等量代换;等角对等边;菱形判定;菱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

方法:

(1)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BE,AB=AF,AF=BE,从而证明四边形ABEF是菱形;

(2)作PH⊥AD于H,根据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AB=4,得到AB=AF=4,∠ABF=∠ADB=30°,AP⊥BF,从而得到PH=,DH=5,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013年19题】如图,在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CF.

(1)求证: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6,∠B=60°,求DE的长.

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中点定义;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方法:

(1)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推知AD∥BC,且AD=BC;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推知四边形CEDF的对边平行且相等(DF=CE,且DF∥CE),即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构造含30度角的直角△DCH和直角△DHE.通过解直角△DCH和在直角△DHE中运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ED的长度.

【2012年19题】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求的长和四边形的面积.

知识点:

解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对顶角相等;求三角形面积;求四边形面积

方法:

作DH⊥CE交AC于点H,解等腰Rt△DEH,得DH长,再解含30°的Rt△DCH得CD长。

再有对顶角相等及题设条件解等腰Rt△ABE,得到AE的长,将四边形面积转化为△ACD和△ABC的面积和即可。

5.圆的有关证明和计算

知识点及使用次数

年份

19(22题)

18(22题)

17(24题)

16(25题)

15(24题)

14(21题)

13(20题)

12(20题)

直接用圆的定义

切线的性质(7次)

垂径定理(5次)

解直角三角形(含三角函数)(5次)

勾股定理(4次)

相似(4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次)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2次)

平行线的判定(2次)

弧弦圆心角关系定理(2次)

切线的判定(2次)

切线长定理(2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次)

平行线的性质(1次)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次)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次)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次)

角平分线(1次)

必考知识及方法:

圆的定义、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常用辅助线的添加、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特殊三角形(等腰、等边、直角)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019年22题】在平面内,给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A,B,C,如图所示.点O到点A,B,C的距离均等于a(a为常数),到点O的距离等于a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的平分线交图形G于点D,连接AD,CD.

(1)求证:

AD=CD;

(2)过点D作DEBA,垂足为E,作DFBC,垂足为F,延长DF交图形G于点M,连接CM.若AD=CM,求直线DE与图形G的公共点个数.

知识点:

圆的定义、三角形外接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切线的判定

方法:

1.根据题中语句能准确画出图形G即△ABC的外接圆,再用圆周角、弧、弦的关系得出结论;

2.能根据题中条件猜测并用垂径定理证明BC是直径,再判定DE是圆的切线。

【2018年22题】如图,AB是⊙O的直径,过⊙O外一点P作⊙O的两条切线PC,PD,切点分别为C,D,连接OP,CD.

(1)求证:

OP⊥CD;

(2)连接AD,BC,若∠DAB=50°,∠CBA=70°,OA=2,求OP的长.

知识点:

切线长定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方法:

1.方法一:

直接用切线长定理和垂径定理得出结论;方法二:

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得出;

2.能用圆内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等边三角形OCD,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2017年24题】如图,AB是⊙O的一条弦,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C⊥OA于点C,过点B作⊙O的切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

DB=DE;

(2)若AB=12,BD=5,求⊙O的半径.

知识点:

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方法:

1.能用切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得到角相等,再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边相等;

2.关键在于会常用辅助线的添加,并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半径。

也可用相似三角形得出对应的比例式求解。

【2016年25题】如图,AB为⊙O的直径,F为弦AC的中点,连接OF并延长交AC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

AC∥DE;

(2)连接CD,若OA=AE=a,写出求四边形ACDE面积的思路.

知识点:

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方法:

1.能用垂径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分析出两直线平行;

2.能猜测出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会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会利用特殊三角形解决问题。

【2015年24题】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BM,弦CD∥BM,交AB于点F,且DA=DC,连接AC,AD,延长AD交BM于点E.

(1)求证:

△ACD是等边三角形;

(2)连接OE,若DE=2,求OE的长.

知识点:

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方法:

1.能用垂径定理及切线的性质分析出弦相等,从而证出等边三角形;

2.能做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

【2014年21题】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弧AB的中点,⊙O的切线BD交AC的延长线于点D,E是OB的中点,CE的延长线交切线BD于点F,AF交⊙O于点H,连接BH.

(1)求证:

AC=CD;

(2)若OB=2,求BH的长.

知识点:

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方法:

1.能正确作出常用辅助线OC,并能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出OC⊥AB,能由切线的性质得出BD⊥AB,从而得到OC∥BD,再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AC=CD;

2.能判定出其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能发现其中的双垂直模型,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

【2013年20题】如图,AB是⊙O的直径,PA,PC分别与⊙O相切于点A,C,PC交AB的延长线于点D,DE⊥PO交PO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

∠EPD=∠EDO

(2)若PC=6,tan∠PDA=,求OE的长。

知识点:

切线长定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方法:

1.根据切线长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可直接得出结论;

2.能根据题意做出常用辅助线OC,能由给出的正切值求出CD=4,由第一问的结论证出△OED∽△DEP,由相似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OE长。

【2012年20题】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BE.

(1)求证:

BE与⊙O相切;

(2)连结AD并延长交BE于点F,若OB=9,,求BF的长.

知识点:

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

方法:

1.能根据要证明的结论做出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对应角相等,从而证出相切。

2.能根据条件想到用三角形相似来求,由此想到辅助线的构造方法,再用三角函数求出相应的线段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

6.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年份(题号)

19(25题)

18(23题)

17(23题)

16(21题)

15(23题)

12(17题)

题目类型

整点类

整点类

数形结合不等式及取值范围类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

线段倍分关系类

面积类

函数类型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考察内容

画函数图象(2次)

找特殊点(与坐标轴交点、临界点)(5次)

求解析式(4次)

求点的坐标(3次)

整点问题(2次)

求参数的取值(2次)

一次函数中与图象的关系(1次)

求线段的长(1次)

比较函数值大小(1次)

三角形的面积(1次)

解法

数形结合(6次)

分类讨论(4次)

待定系数法(4次)

方程组(1次)

特殊与一般(1次)

解不等式(1次)

相似(1次)

拆分(1次)

必考知识点和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由线段之间的关系求系数的取值、由面积得线段长,由线段长得点的坐标,利用交点坐标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正确画出函数图象、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2019年2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直线,直线分别交于点A,B,直线与直线交于点.

(1)求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

(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

①当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方法:

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能分析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中与图象的关系、和直线上的点比较找整点、分类讨论

【2018年23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x>0)的图象G经过点A(4,1),直线l:

y=+b与图象G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

(1)求k的值;

(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图象G在点A,B之间的部分与线段OA,OC,BC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①当b=﹣1时,直接写出区域W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W内恰有4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b的取值范围.

方法:

待定系数法、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及坐标轴的交点、通过比较分析整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2017年23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x>0)的图象与直线y=x-2交于点

A(3,m).

(1)求k,m的值;

(2)已知点P(n,n)(n>0),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直线y=x-2于点M,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N.

①当n=1时,判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PN≥PM,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用点的坐标求线段长、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2016年21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点A(-6,0)的直线与直线;y=2x相交于点B(m,4)。

(1)求直线的表达式;

(2)过动点P(n,0)且垂于x轴的直线与的交点分别为C,D,当点C位于点D上方时,写出n的取值范围。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数形结合、由交点坐标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

【2015年23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的一个交点为P(2,m),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

(1)求m的值;

(2)若PA=2AB,求k的值.

方法:

由点在曲线上求点的坐标、由线段之间的倍数关系求系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2012年17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为.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若是轴上一点,且满足的面积是4,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由面积得线段长、由线段长得点的坐标、数形结合

7.其他考点

【2019年23题】小云想用7天的时间背诵若干首诗词,背诵计划如下:

①将诗词分成4组,第i组有首,i=1,2,3,4;

②对于第i组诗词,第i天背诵第一遍,第()天背诵第二遍,第()天背诵第三遍,三遍后完成背诵,其它天无需背诵,1,2,3,4;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