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97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ocx

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成果附件

项目名称:

香蕉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项目简介:

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在鲜果贸易中排名第一。

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消费量在全球排名第一。

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无法进行杂交育种,导致高产优质主栽品种缺乏,同时还存在种苗繁殖效率低、生产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因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在科技项目支持下,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科技攻关,历经20多年,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研究成果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

创新点1.创新利用收集的种质资源,选育出桂蕉6号、巴西蕉2个香蕉主栽品种和广粉1号等6个特色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香蕉种植面积80%,显著提高我国香蕉产业的良种覆盖率。

创新利用收集的302份核心种质资源,其中引自澳大利亚的GB6—3和Nanicao两份种质材料,经过多代组培纯化和连续继代诱变培养,选育出桂蕉6号和巴西蕉两个优良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分别比威廉斯品种高14.3%和12。

9%,推广面积占全国75%;从核心种质资源中选育出6个特色新品种,推广面积约占全国5%,其中广粉1号和金粉1号占全国粉蕉面积90%。

创新点2:

国内首创了香蕉组培苗“袋培养"、“暗培养”和病毒检测三项核心技术,优化组培快繁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种苗繁殖效率2000倍,构建国际领先的香蕉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培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蕉生物技术产业,建成世界最大的组培苗生产基地,占全国组培苗市场70%。

袋培养技术简化了组培苗生产全过程,使各生产环节效率倍增;暗培养技术采用自然弱光,使空间利用率提高3倍,省电约0.01度/株;组培苗病毒检测技术及时淘汰带病毒的组培快繁种芽,使发病率由92.5%降至1%以下;通过种芽遴选、培养基配方优化、增殖代数限制、培养温度调控、变异芽和变异苗筛除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组培快繁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质量。

创新点3。

研发了香蕉防寒关键技术,实现香蕉种植区域北移,研发病虫害防控、高效施肥、果实养护和保鲜贮运核心技术,并集成无伤采收等配套技术,创建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使国产蕉自给率达到96%。

抗寒技术使冬季寒害发生时,寒害发生率由96%降至5.7%,促进植蕉区安全北扩,收获期提早60-65天;高效施肥技术实现节水40%,节省劳力40%,节省化肥48公斤/亩;保鲜贮运技术延长保鲜期40天,延长货架期3天,减少采后损失25%;果实养护技术和无伤采收技术显著改善香蕉品质,减少损伤,节省劳力,使优质果率提高到90%。

选育的新品种累计推广7419万亩,占我国香蕉面积80%;建成世界最大的香蕉组培苗生产基地,累计推广组培苗24亿株,市场占有率70%,并远销东盟多国;建立了全产业链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使全国香蕉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307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646万亩,单产从980公斤/亩提高到2248公斤/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

2倍,国产香蕉自给率由86%提高到96%;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实现综合产值2186亿元,近三年新增利润281亿元.项目实施期间,获省部级奖励1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专利10件,制定香蕉生产标准6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86篇。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排名

单位名称

创新推广贡献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本项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1。

主持本项目的相关研究课题,负责组织实施和执行;

2。

主持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选育出“巴西蕉”主栽品种,并通过组培苗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

3。

主持开展香蕉香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功能基因研究,为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4.主持香蕉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香蕉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其中花果综合养护技术和采收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果实商品价值,减少机械损伤,提高果实品质;

5。

主持开展香蕉组织化、产业化研究,并率先全国建立一批行业组织,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经营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全面升级。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项目参与单位,在项目开展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工厂化关键技术的改进优化、香蕉寒害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推广应用的各项研究中,负责制定总体及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全面实施。

1.开展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金粉1号、银粉1号,并获审定.

2。

创新升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香蕉组培工厂化技术体系,年产能达8328。

3万株。

3。

研究集成和应用桂蕉6号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

创新和运行“组培公司+育苗基地+示范基地+种植户(公司)”的推广模式,实现了项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对今后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苗扩大应用、栽培水平和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5。

创新方航综合新技术应用于广西香蕉的防寒越冬、灾后生产恢复和产期调节,促进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对香蕉栽培制度的革新、产业的升级,对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做出突出的贡献.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本项目参加单位,负责项目的新品种选育、香蕉组培苗快速繁殖、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等研究及推广,对本项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1、主持了本项目的部分相关研究课题,负责组织实施和执行;

2、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并开展香蕉的选育种工作,选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粉1号粉蕉'、‘大丰1号香蕉’等香蕉新品种;

3、独创了聚丙烯薄膜为包装容器的“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目前我国所有组培厂家广泛应用,对种苗生产节本快繁作出了巨大贡献;

4、建立了组培厂,年生产香蕉组培苗近1000万株,并开展香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有香蕉当年种当年收技术,香蕉低压喷灌技术,香蕉间套种技术的研究等;

5、建立了”香蕉科研单位+组培厂家+假植育苗户+蕉农”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有效解决香蕉良种选育、种苗生产、香蕉栽培等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华南农业大学

项目参加单位,负责项目香蕉病毒病及贮运保鲜技术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为香蕉病毒检测体系的建立和贮运保鲜技术的产业化做出创造性贡献。

1。

对香蕉病毒病害的病原和株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揭示香蕉束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香蕉线条病毒种类和优势株系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高效、稳定、灵敏和实用性强三种病毒的一次性检测试剂盒和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在我国试管苗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2.建立香蕉贮运保鲜技术体系为我国香蕉果实保鲜技术的进步做出突出重要贡献。

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项目的参加单位,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节水节肥技术研发与示范、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1。

主持认定新品种巴贝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保护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1689-2009”,撰写《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离体快繁技术规程》、《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等;

3、开展香蕉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主持“香蕉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

“儋州综合试验站”,主编《香蕉周年生产技术》;

4、为农业部撰写《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研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香蕉区域布局规划》,为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

项目参加单位,在项目开展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工厂化关键技术的改进优化、开展香蕉寒害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推广应用的各项研究中,负责制定总体及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全面实施。

1.应用芽变育种方法,育成综合性状优良、优势突出的优质高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金粉1号、银粉1号,并获审定。

2。

创新升级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香蕉组培工厂化技术体系,年产能达8328。

3万株。

3。

创新和运行“组培公司+育苗基地+示范基地+种植户(公司)”的推广模式,实现了项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对今后的香蕉品种选育、组培苗扩大应用、栽培水平和效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主持香蕉防寒研究与创新,集成为综合新技术应用于广西香蕉的防寒越冬、灾后生产恢复和产期调节,提高香蕉的抗寒水平。

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项目参加单位,主要开展香蕉香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功能基因研究,为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参与种苗繁育技术的创新,为香蕉组培苗技术推广与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参与单位,负责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对本项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

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作为本项目主要参与单位之一,承担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高原山地香蕉栽培岗位"与“红河综合试验站"任务,负责高原山地香蕉标准化、轻简化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集成、研发和应用推广任务,对高原山地香蕉栽培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1.集成和研发了一套山地香蕉轻简化栽培与无伤采收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山地香蕉水肥一体化、茎杆实用固体缓释肥“钉子肥”和无伤采收等轻简化技术;

开展项目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为综合栽培技术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历经20多年,选育出巴西蕉、桂蕉6号2个主栽品种和广粉1号等6个特色品种;在南宁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香蕉组培苗生产基地,年推广组培苗1。

2亿株;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等产蕉区推广一套全产业链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显著提高国产香蕉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1995—2015年间,项目选育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419万亩,约占我国香蕉种植面积80%,其中巴西蕉和桂蕉6号约占75%;累计推广种苗24亿株,占全国香蕉种苗市场70%;项目使全国香蕉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307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646万亩,单产从980公斤/亩提高到2248公斤/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国产香蕉自给率由86%提高到96%;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等级

主要获奖人

授奖单位

香蕉组培苗技术产业化及推广

2006.04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

特等奖

刘康德、曲军远、符书贤、张锡炎、陈业渊

海南省人民政府

香蕉优质高产技术集成与推广

2009.12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

特等奖

陈业渊、林电、魏守兴、张欣、谢艺贤

海南省人民政府

优质高效香蕉新品种组培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2004。

08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一等奖

杨护、许林兵、黄秉智、梁镜财、叶春海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

香蕉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技术研究

2009.12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金志强、徐碧玉、刘菊华、张建斌、杨小亮

海南省人民政府

香蕉新品种桂蕉6号的选育与产业化

2012。

12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林贵美、邹瑜、李小泉、牟海飞、李朝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黄瓜花叶病毒引致的香蕉花叶病研究

2001.04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李华平,范怀忠,高乔婉,肖火根,张曙光

广东省人民政府

香蕉优良品种‘巴西种’引进试验与在海南推广应用

2001。

01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

二等奖

张锡炎、严速亮、符书贤、李智敏、符悦冠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评审委员会

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与评价标准技术体系建设

2007。

03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陈业渊、刘国道、李开绵、尹俊梅、王祝年

海南省人民政府

广粉1号粉蕉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2011。

08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二等奖

黄秉智、许林兵、杨护、刘绍钦、魏岳荣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

香蕉防寒及其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4.01

广西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牟海飞、吴代东、韦绍龙、许秋生、邹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应用聚丙烯薄膜袋作组织培养包装容器的组织培养方法

中国

ZL95114206.2

2000.07。

07

5796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许林兵,杨护,徐少峰,曾惜水,黄秉智

未缴费失效专利

发明专利

香蕉组织培养的暗培养方法

中国

ZL201210248030。

5

2014。

07.09

1438460

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

林贵美,邹瑜,李小泉,牟海飞,叶翠娟,韩晓华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香蕉贮运保鲜方法

中国

ZL00114144.9

2002.11.06

95463

华南农业大学

陈维信、苏美霞、吴振先、朱剑云、唐超汉、颜景贵

未缴费失效专利

发明专利

香蕉果实特异高效表达的启动子及其植物表达载体

中国

ZL200410092468。

4

2006.10。

11

28794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徐碧玉,金志强,刘歌,刘菊华

未缴费失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高效香蕉离体快繁新方法

中国

ZL200610142661.3

2009.02。

25

47335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张建斌,徐碧玉,金志强,杨小亮,贾彩红,刘菊华,王家保,谭光兰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防治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农药

中国

ZL200710166606.2

2012。

12.19

110455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张欣、谢艺贤、张辉强、蒲金基、漆艳香

未缴费失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山地香蕉生产中的无伤处理方法

中国

ZL201310119402.9

2014。

04。

16

1385359

河口云山农业科技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尹可锁、常仕代、李迅东、陈伟强、郑毅、王良岗、代兴洪

有效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适用于在香蕉假茎施用固体肥的打孔工具

中国

ZL201220518301.X

2013。

04。

10

2832172

河口云山农业科技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尹可锁、常仕代、陈伟强、郑毅、吴家强、李迅东

未缴费失效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香蕉包装前的清洗保鲜处理移动平台

中国

ZL201420233687。

9

2014.09.03

37854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河口云山农业科技公司

尹可锁、常仕代、李迅东、段玉云、杨韶松、陈涛、郭志祥、陶祥、番华彩、代兴洪

有效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香蕉无伤采收及水肥灌溉的设施

中国

ZL201320171254.0

2013。

08.28

313065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河口云山农业科技公司

尹可锁、常仕代、李迅东、陈伟强、郑毅、李福忠、杨韶松

未缴费失效专利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排名

姓名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1

张锡炎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项目主持人。

1.主持香蕉优良品种“新巴西”的试验与示范,选育并推广“巴西蕉"新品种.(创新点1)

3.参与组培苗繁育技术创新,及组培苗技术的产业化及推广(创新点2)

4.主持香蕉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创新点3)

5。

主持香蕉产业升级技术与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建立一批行业组织(创新点3)

2.

邹瑜

研究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

主持“金粉1号”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使金粉1号成为粉蕉的主栽品种之一(创新点1)

2。

参与香蕉新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银粉1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工作,实现了桂蕉6号品种的产业化,成为我国香蕉产业的主栽品种之一(创新点1)

3.参与开展香蕉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并参与建立了一套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为香蕉组培苗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新点2)

4.参与开展香蕉防寒及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参与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显著提高香蕉防寒水平及栽培管理水平(创新点3)

3

黄秉智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1主持选育广粉1号、大丰1号香蕉新品种(创新点1)

2。

参与研发聚丙烯薄膜为包装容器的“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目前我国所有组培厂家广泛应用,参与建立组培厂,年生产香蕉组培苗近1000万株,对种苗生产节本快繁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点2)

3。

建立了”香蕉科研单位+组培厂家+假植育苗户+蕉农"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有效解决香蕉良种选育、种苗生产、香蕉栽培等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

1999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4

李小泉

副研究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主持选育广粉1号、大丰1号香蕉新品种(创新点1)

2。

参与研发聚丙烯薄膜为包装容器的“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目前我国所有组培厂家广泛应用,参与建立组培厂,年生产香蕉组培苗近1000万株,对种苗生产节本快繁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点2)

3。

建立了"香蕉科研单位+组培厂家+假植育苗户+蕉农"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有效解决香蕉良种选育、种苗生产、香蕉栽培等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

5

金志强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1.主持开展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技术研究,为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做出突出贡献,并为香蕉新品种选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创新点1)

2。

参与香蕉组培快繁技术创新,为香蕉种苗的推广应用做出贡献(创新点2)

6

李华平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主持香蕉病毒病研究,首次建立香蕉病毒检测体系,开发出了BBTV、CMV、BSV三种病毒的一次性检测试剂盒,实现了香蕉种苗病毒快速检测并首次获得了抗黄瓜花叶病的转基因香蕉植株(创新点1,2)

7

魏守兴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主持认定新品种巴贝多,参与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保护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1689—2009”,参与巴西蕉品种及关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创新点1);

2、主持农业部“香蕉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

“儋州综合试验站”,参与香蕉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为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做出突出贡献(创新点3);

3、为农业部撰写《香蕉区域布局规划》,为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新点5)

8

许林兵

研究员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

1。

参与选育广粉1号、大丰1号香蕉新品种(创新点1)

2.主持研发聚丙烯薄膜为包装容器的“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目前我国所有组培厂家广泛应用,参与建立组培厂,年生产香蕉组培苗近1000万株,对种苗生产节本快繁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点2)

3。

参与建立了"香蕉科研单位+组培厂家+假植育苗户+蕉农"紧密合作的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有效解决香蕉良种选育、种苗生产、香蕉栽培等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

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五)

9

林贵美

研究员

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

1。

主持香蕉新品种“桂蕉6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工作,实现了桂蕉6号品种的产业化,成为我国香蕉产业的主栽品种之一;参与“桂蕉1号”“银粉1号”“金粉1号”新品种的选育。

(创新点1)

2.主持开展香蕉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并建立了一套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为香蕉组培苗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新点2)

3。

主持开展香蕉防寒及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参与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显著提高香蕉防寒水平及栽培管理水平(创新点3)

10

陈维信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主持研发出香蕉采后处理与贮运保鲜技术,发明专利《香蕉贮运保鲜方法》于2002年11月6日获授权,国内外发表与香蕉采后保鲜论文4篇

2012年

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1

牟海飞

副研究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

参与香蕉新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银粉1号”“金粉1号”选育与推广应用工作(创新点1)

2.参与开展香蕉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并参与建立了一套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为香蕉组培苗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新点2)

2.主持开展香蕉防寒及产期调节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参与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显著提高香蕉防寒水平及栽培管理水平(创新点3)

12

谢艺贤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1。

参与开展香蕉黑心病研究、褐缘黑斑病、黑星病等病害研究(创新点3)

2。

参与香蕉优质高产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创新点3)

13

杨护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1。

参与广粉1号、大丰1号香蕉新品种的选育(创新点1)

2.参与研发“瓶改袋”组培快繁专利技术及组培苗的推广应用工作(创新点2)

1999年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14

陈业渊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主持开展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保护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2003DIA3N022),制定行业标准“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1689-2009”(创新点1);

2、开展香蕉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主编《香蕉周年生产技术》(创新点3);

3、为农业部撰写《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研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中的《香蕉区域布局规划》,为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新点5).

15

李迅东

副研究员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1.参与开展果实养护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推动果实养护技术在云南的应用(创新点3)

2.云南开展索道采收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山地索道采收技术的推广做出贡献(创新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