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51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译文Word下载.docx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4分

(1)坚守,固守

(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

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18、答案:

2分B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A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被”,B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中“为”是介词,译为“替”“给”。

19、答案:

⑴(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关键词:

焉、……也)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住在这里)(1分)(关键词:

虽然、罢、然)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20、答案:

2分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本题考查文中的细节,要注意上下文意。

21、答案:

2分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本题考查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

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

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

“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

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

杨氏说:

“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

“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

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

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

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

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

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2009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

“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

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

“沈先生无恙乎?

”守不知所对,漫应曰:

“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

“沈先生有牍乎?

”守益愕,复漫应曰:

“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

”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

满。

②铨曹:

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8漫应曰( 

⑵宽备言其状(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五)(17分)⒘(2分)

(1)随便

(2)详细(各1分)

⒙(2分)B

⒚(2分)C

⒛(6分)

(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得分点:

定语后置、疾、摄)

(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比、谒、引)

21.(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一点1分)

(1)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2)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

“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

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一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3)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

“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

”最终服役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

“沈先生好吗?

”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回答道:

“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

“沈先生有书信吗?

”郡守更加吃惊,又随便回答道:

“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

“沈先生是什么人?

”,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

“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

“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

“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

“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

“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

“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和的品质。

(3分)

(五)

17.

(1)交往

(2)到(3)一向(4)调任

18.C

19.

(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致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爱民正直睿智

(1)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

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

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

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

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

"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

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

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僧人们高兴地答应:

“是。

”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2)

(2)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

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

欧阳公呵斥府吏:

“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

”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

陈尧咨虽然怕他,没有硬要他签名,但是委婉地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3)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没有判决的案件有一百多宗。

县民王明与他的同母兄长李通争夺家产多年,王明无法自己判分家产,贫困到了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地步。

欧阳公用一句话做了判决,李通就完全认罪,把属于王明的上万家产全部归还给王明,李通离开公堂后没有一句怨言。

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

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

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

“杀人的就是你。

”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欧阳公就说:

“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

”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

“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

”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

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⑴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⑵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

“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

”相曰:

“如此几何顷乎?

”市令曰:

“三月顷。

”相曰:

“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

“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⑶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⑷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

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

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

秩序。

②庳:

低、矮。

③捆:

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民山果()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素号难治()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议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阁里使高其捆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口口的性格特征。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答:

17.

(1)鼓励

(2)以……为乐(3)左右(指时间)(4)听从什么

18.B

19.

(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

20.自信

21.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

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译文:

(1)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

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

孙叔敖作了三个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导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十分美好,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没有出现。

秋冬两季动员百姓进山采伐林木,春夏两季借助河流涨水运往外地,百姓能够得到自己谋生的门路,都生活得很快乐。

(2)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感到不方便,都放弃自己的生业。

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宰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安定。

”宰相说:

“像这样有多久了呢?

”市令说:

“三个月了。

“不用说了,我现在让市场恢复原状。

”五天后,上朝,孙叔敖向楚庄王说:

“前些日子更改币制,认为旧币轻。

如今管理市场的长官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稳定。

’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

”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而后市场恢复得像原来—样。

(3)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马行,想下命令把车子改高。

宰相说:

“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好。

大王一定要改高车子,我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

”庄王答应了。

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车子。

(4)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

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苟,子何欲?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

“此非人情。

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

“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

“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