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592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Word下载.docx

管理思想注重疏导、调节2、孙子的管理思想

孙子的指挥观点:

指挥的艺术在于造成一往无前、不可阻挡之势。

孙子“小试勒兵”。

3、孔子的管理思想

Word资料

.孔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

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

注重礼治,注重人的自我修养。

统治者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能领导好国家。

4、老子的管理思想

动合无形、无为而治。

老子的管理辩证观:

福祸相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墨子的管理思想

墨子所领导的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生活清苦,纪律严明。

为安定社会,墨家学派的弟子既能出世,又能参加防御战斗。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

6、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主张“崇君尚法”,提倡“法、术、势”相统一的管理思想体系。

韩非子论“大舜事必躬亲”二、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1、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

(1):

政治集团管理思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徳过三皇,功高五帝”创建“皇帝”称号。

定帝位为世袭制,自称始皇帝,代代承袭。

自称朕,以示天下之尊。

规定皇帝方式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参政议事,无决策权,政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对中央制度进行改革,皇帝掌握最高政治,军事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皇帝负责。

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对国家体制进行了深远的改革,其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集权。

把全国分为36郡,后来又陆续增设至40余郡。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国理念,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享有特权,而是加重处罚。

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

(2)经济集权管理思想秦始皇在政治上实施集权管理,在经济上也主张高度统一,高度集权的管理。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府直接控制下的农业管理与赋税管理秦王朝建立后,首先是加强政府对农业与赋税的管理,要求所有田地的主人都必须向政府申报土地拥有数量,履行登记,以便进行管理。

实施高度统一的货币管理、计量管理和交通管理。

其一,统一币制,为适应国家统一疆土扩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确定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名称与单位。

其二,统一度量衡,颁发了统一全国度量衡的诏书,明令废除战国时期流行的名称不同单位互异的各种旧制,一律以秦国在商鞅时期所制定的“斗桶、权衡、丈尺”为全国通用单位,并规定以后使用的各种量具都必须由政府监造或检验合格。

其三,实行车同轨。

(3)文化集权管理思想为了适应政治上、经济上的集权管理,秦始皇在文化思想上也推行集权管理。

①统一文字大篆、小篆、隶书。

②统一思想(4)秦始皇集权管理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废除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在全国范围承认土地私有制,尤其是为治理帝国所创立的许多典章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这些创制很多为后世各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秦始皇实行专制主义统治,毕竟是为其一己之私利,滥用权力,残暴无情,致使仅存15年而亡。

在政治方面实行皇帝独裁、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在经济方面推行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的经济压迫政策,在文化方面进行焚书坑儒。

这是秦王朝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也对以后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秦始皇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

2200多年前的中国,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排除地方专政,统一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的形式与思想一直承袭至今,也以文化的形态被普遍继承到今天中国的企业中。

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除受到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外,也有成长方式与人性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集权式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行政的效率,使组织总体政策高度统一,达到决策执行的高效率与组织的高稳定性。

但相较其优点而言,弊端更为突出,集权的弊端主要是会使决策的质量与速度下降,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降低。

高层脱离了基层,双方沟通需要层层传递,沟通起来不仅缓慢,还可能曲解传达的初衷,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的有效性,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分权可以快速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部门或个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会有更高的工作热情与更智能的应变能力。

我们从现在全球的业务外包热潮中就可以看到分权的优势,因为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分权型组织的结构特点双方即有隶属关系特性,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独立决策与思考权利,又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商业外包形式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借鉴很多经验用在企业管理放权方式上。

集权,抑或分权,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尤其是发展到达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明确一点,放权不是形式上按照地域或按职能等进行划分,或者以是否设立了更多的子部门或管理层级来区分,关键在于决策权是否充分下放,互动是否良性顺畅。

而后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度、文化与监督机制,此时的分权其实更多的是分责与分工。

像放风筝一样的放权,使其能充分应对市场竞争,随风起舞,但同时也必须要设置可以控制或把风筝拉回来的线。

2、汉初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汉高祖刘邦的无为而治

汉文帝刘恒被誉为宽厚、仁慈、节俭的好皇帝。

汉文帝得力于母教,以黄老之道的学术思想治理天下。

奉行老子的“三宝”原则: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登基时命令:

“大赦天下”“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以书信平定安抚北方匈奴、长江以南的南越。

历史评价: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帝位二十二三年间,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约法三章、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经济管理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代“霸王道杂之”,任酷吏,严刑法。

任用桑弘羊主持经济工作,开始控制全国的经济命脉:

统一货币——五铢钱、盐铁专卖、均输:

由官府直接经营工商业、平准:

由官府来平抑物价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民间有声望的儒者60多人对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了检查与批判。

三、盛唐时期的管理思想1、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大力提倡道教,佛教兴盛,使儒、佛、道三家汇合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

公元637年颁布《唐律》、科举制

均田制:

根据不同情况授予农民土地,其中分世业田和口分田,世业田(20%

),永远归本Word资料

.人所有;

口分田(80%),待农民死后归还政府。

实物税代替劳役地租:

受田的男丁,必须交纳租赋和服徭役,不服徭役要交纳实物税。

和籴:

除法定的强制征课外,所有官府与人民之间的交换一律按市场价格以买卖方式进行。

2、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科举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平均每年录取的进士人数较贞观时期增加一倍以上。

进士考诗赋杂文的制度在681年确定下来。

在用人方面,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专制,不以等级为限,提拔重用了一大批能臣。

开辟了武举考试。

四、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两宋理学:

是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后出现的一个新儒家学派。

关注内省功夫,维护历代儒家所提倡的纲常名教。

1、庆历新政

宋仁宗在庆历二三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等人进行变法。

范仲淹等人认为当时最根本的问题吏治问题,只要培养和选拔出贤明能干的官吏,即可化解社会矛盾。

王安石变法:

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生产过少,而农民生产少的原因在于兼并之家的侵蚀和政府徭役过多、没有发展水利。

措施:

理财、催抑兼并2、耶律楚材的管理思想

13世纪辅助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先驱者

提倡采用汉族制度,以儒治国;

清查户口,采行汉人的赋税制度;

确立礼仪制度,是蒙古政权有章可循;

科举取士。

五、晚明时期的管理思想

1、黄宗羲的管理思想——讲究实学

提倡限制君权、提倡工商皆本、复井田、减轻税赋、追求思想自由2、顾炎武的管理思想

在以法制治理国家的同时要加强教化

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六、前清时期的管理思想1、康熙皇帝的管理思想外示儒术,内用佛老

推行“摊丁入亩”、开科取士,开设“博学鸿词科”、令地方官每月聚集公所宣讲训谕十六条,作为百姓生活教育的指标。

以儒学作为政治思想的中心。

安定统一国内局势2、雍正皇帝的管理思想

整顿吏治,肃清贪污;

清查国库亏空;

实行养廉银制度3、乾隆帝的管理思想编纂《四库全书》

第二章道家管理思想第一节道家简说一、道家思想的影响

1、治国: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汉文帝运用老子的“三宝”原则恢复国家元气,开创“文景之治”唐玄宗无为开创“开元盛世”

康熙皇帝尊黄老之学,开创“康乾盛世”

.2、立身处世:

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功成、名遂、身退范蠡退隐

郭子仪“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曾国藩:

“低头一拜图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二、道家思想的特点顺其自然

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语)三、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老子》(《道德经》)庄子:

《庄子》(《南华经》)列子:

《列子》(《冲虚经》)第二节老子的管理思想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关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巫术。

一、道法自然—管理的根本原则老子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

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之德:

“道生之,德蓄之。

”《老子·

51章》

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

老子提出“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叫做“自然无为”。

“德”则是万物体现“道”的自然本性和表现。

当深刻的体悟到道以后,一个人就能学会道中所蕴藏的“德”。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阿斯旺大坝

道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老子说:

“道法自然”。

既然道是宇宙和社会的本原,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人类社会与自然都是按内在的演变规律而自然发展的。

人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按这个规律去办,要合乎自然。

这就是无为。

二、无为而治—管理的基本方法1.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①、反对法令滋彰,反对礼教。

→反对法令滋彰。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绝圣弃知”,“绝仁弃义”.②、“无为”的原则对君主提出了的要求。

儒家:

风行草偃

老子: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并加以比较:

太上不知有之,(最高明的领导是民众知道有领导,但感觉不到他的约束。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一等的领导是得到民众的亲近和称誉。

)其次畏之,(再次一等的领导是被民众畏惧。

)其次侮之。

(最低等次的领导是被民众侮骂。

)③、“无为”以实现的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好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什么都不做吗?

宋徽宗的消极无为

管理者事必躬亲、实现治理是值得提倡的吗?

诸葛亮的亲力亲为

"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无为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通过无为实现有为,是一种管理的艺术。

管理过程:

无为就是顺应客观规律,无为而无不为,上无为而下有为;

领导者品质:

无为就是无私无欲,居下守贱,不自我夸耀,不自以为是;

人和自然的关系:

无为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为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领导者不能事事干预过问,统治过死

领导者要“无为”首先要在企业里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领导者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做到为而不争

领导者要做到大胆放权,举贤任能,通过下属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加深与下级的情感交流)3、管理启示

(1)管理者无为,行“不言”之教

在领导心理学中,人们把呆若“木鸡”的领导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感召力从而使下属产生认同感、遵从感的现象,称之为木鸡效应。

(2)管理者不扰民、不贪功(海尔)(***现代启示:

“上无为,下有为”:

管理者要搞好决策,腾出精力抓大事、要事,并有效授权下属,让他们来做好具体工作。

“无为”思想在管理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验证:

美国贝尔实验室以“无为”思想指导科研;

贝尔实验室负责人陈煜德博士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条幅,上书:

“无为而治”,下边还加有一条英文注释:

“最好的领导人时时不忘帮助下属,但又总不让下属觉得离不开他。

”杰克·

韦尔奇在通用的管理,收获颇丰。

扁平化——从管理机构上体现无为而治扁平化是由杰克?

韦尔奇提出来的,并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

当45岁的杰克?

韦尔奇执掌GE时,这家庞大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

在韦尔奇眼中,“精简、迅捷、自信”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三个必备条件。

韦尔奇大力裁减人员规模构建扁平化结构,重组通用电气,使之能够接受来自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地方的创意,消除了官僚主义,并且使无边界行为成为公司文化中固有的一部分。

所有这一切还同时创造了企业内一种乐于学习的文化,最终足成了通用电气高速发展的奇迹。

)(3)管理者“豫立而不劳”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Word资料

.四邻;

俨兮其若容;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华为的危机感、泰诺的危机处理

管理不可操之过急,要顺势而为,善于疏导,从易处着手,一点一滴改变,一点一滴治理。

君逸臣劳,“自然”运营

管得少不是不管,而要抓住关键。

管理要建立合理预期。

三、有无相生—管理的辩证思维1、福祸相依,清静无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2章》“知常曰明”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2、天下万物,有无相生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40章》

儒家以中庸为德,哲学上主张和谐中庸;

道家以无为为德,哲学思想上主张对立统一。

要求管理者认识和掌握事物矛盾转化的基本趋势,促进矛盾转化取得胜利。

所以他主张弱胜强,柔胜刚,后胜先,下胜上,少胜多,退胜进,让胜争,静胜躁,守胜攻,有德胜无德。

(1)众人知进不知退,知刚不知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守柔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扁鹊见蔡桓公

(3)虚弱自守,不争善胜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

不仅仁慈加于人,而且不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

仁爱加于兵,使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

一是节俭,吝惜;

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chó

uzuò

)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不敢为天下先”:

一是不争,谦让;

二是退守,居下。

学会分享,功成身遂

四、为而不争—管理的策略艺术五、欲望适度—管理者的自我修炼寡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因势利导,舍弃一切过度措施,取消一切不适当政举,去除奢费行径。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统兵者,不穷兵黩武;

善于打仗者,不会被激怒;

善于战敌者,不会与敌对持;

善于用人者,谦下之。

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去奢”思想

管理者的七种品质

“居善地,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处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深沉,施与善于相爱,言谈善于验证,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生效,行动善于待时。

“居善地”:

摆正自己位置,搞好上下级关系;

“从善渊”:

心思要博大深沉;

“与善仁”:

将自己的需要与下属保持一致;

“言善信”:

管理者要讲诚信;

“正善治”:

管理者要正人正己;

“事善能”:

要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下属办事;

“动善时”:

要应时而动,抓住机遇。

无心、无欲、柔软、谦虚、柔弱、质朴、节制

(**老子智慧与企业家成功:

企业家如果将老子的一系列智慧,如致虚守静、祸福倚伏等灌溉心田,那么人生的生活一元必定成功。

企业家如果将老子的另一系列智慧,如无为而治、有无相生、自然而然、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演绎至企业管理,那么人生伟业的另一元也必定成功。

)第三节庄子的管理思想

主要思想:

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

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的心灵净土。

莊子是先秦諸子中的寓言大師:

莊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動物,如:

井底之蛙、涸轍之魚、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神話中的神靈,如:

河伯、山神、雲神等,透過莊子筆下活靈活現的動物或神靈的對話和活動,除了展現多采多姿的故事內容,進而表現莊子以崇尚自然與追求主體精神自由的思想。

一、道通为一:

顺应自然的处世之道

忘我:

梓庆削木为鐻——忘利、忘名、忘身无为而治:

混沌之死

二、物无贵贱:

庄子的辩证观“万物一其,孰短孰长?

”无用之用

宋人不龟手之药

三、法天贵真:

领导者的修养

要求管理者要做到真实可信、具有德行。

《庄子·

天地》: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

大宗师》: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四、外化而内不化:

领导之术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人间世》

第三章儒家管理思想第一节儒家管理思想概述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

1、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早尊儒,早安定;

不尊儒,不安定。

2、有利于个人立身处世

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

“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二、儒家经典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三、儒家管理思想特点

①强烈的伦理色彩②注重和谐的管理理念③积极的入世精神第二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晚年在鲁国编订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弟子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

倡导“有教无类”,为学术平民化的开端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为中心,讲究推己及人,“忠恕而已”。

一、以和为贵-孔子的管理目标

(一)和谐圆通

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对自己没有损害;

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

欲而不贪——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

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

威而不猛——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

孔子的和谐圆通思想与西方追逐利润的经营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二)井然有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和而不同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和”是不同人、不同意见的平衡和谐,追求对立面的协调统一。

“同”是无差别、无原则的绝对等同。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温家宝)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言传的公式。

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会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衡量一个主管的才能应该看他是否能得力地组织大量人员,看他或者她如何最有效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并且使他们齐心协力,协调一致。

作为主管,待人应该真心诚意,如果你要发挥人的作用,钱并不是最有效的工具,你应该把他们融为一家,对待他们象对待你的家人一样。

马云认为没有笑脸的公司是很痛苦的,他最喜欢猪八戒的幽默,他是取经团队的润滑剂,西天取经再累,一笑就过去了。

他认为,一家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公司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是看员工是不是干起活来发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