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53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docx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单元特征】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和介绍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儒学的产生时期。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经过孟子、荀子等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和改造,成为蔚然大宗。

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形成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兴办太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

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明朝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物”和“理”都是“心”中派生出来的,成为理学的旁支—陆王心学。

明清之际,一批新思想家崛起,在继承宋明理学基础上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代科技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成就:

一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是古代文学,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创造出灿烂的精品

【知识网络】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清单】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知识: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知识: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知识:

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知识: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一)背景

1.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

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诸子百家

1.概念:

指在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

(1)道家:

老子、庄子;

(2)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

墨子;(4)法家:

商鞅、韩非子。

(三)历史地位和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儒学勃兴

1.孔子创立儒学

(1)政治思想:

①“仁”为核心;②“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3)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5.道家、法家和墨家

①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a.唯心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c.朴素辩证思想:

万物、社会是运动的,关系是相对的。

②庄子对道家学派的发展

a主张:

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

b.影响:

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韩非子对法家思想的贡献

a贡献:

以法治国,法、权、势相结合;b作用:

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c影响: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④墨子的主张和影响

a主张:

第一,“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第二,“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第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第四,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b影响: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

2.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主要思想主张

(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结果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

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批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应批判。

(4)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5)“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广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二)汉武帝措施

1.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儒家垄断教育;(3)兴办太学,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4.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1.二程主张: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2.朱熹主张:

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张:

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2.王阳明主张: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到明朝开始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制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代背景代表思想主张意义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

思想:

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李贽

(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要点透析】

1.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②目的:

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③性质:

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

④内容:

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2)不同点:

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2.联系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影响思想发展的因素。

(1)发展

a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

b秦灭六国后。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c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对此全面肯定,并加以全面推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影响因素:

a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b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c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d.根植于群众;e.思想家的个人努力。

3.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全面认识

(1)背景:

①汉武帝时期,“无为”思想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土地兼并、边界不宁、王国问题困扰西汉统治,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③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

(2)核心: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4)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5)影响:

①对当时的影响:

对维护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②对历史的影响:

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

把儒家思想神化,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同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2)不同点: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5.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6.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

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

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7.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7)21世纪的今天,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真题再现】

1.(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韩非”“仁义”“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儒家主张“仁义”,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B、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

由此可以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

2.(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

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墨子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

B、C、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A项。

3.(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战国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A、B、C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

D项符合题意。

4.(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法”,强调“法”对国家的重要性。

故正确选项为D项。

5.(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本题是抓住题干中的“狂悖乖谬”“排挤孔子”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李贽自称为异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项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唯物思想,排除。

A项符合题意。

6.(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位心动”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A项主张“仁”,排除。

B、C项主张理学,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D项。

7.(09年福建文综)

材料一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

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⑴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⑵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解析】

(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归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

(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4)解答本题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孔子“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

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2.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5.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