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64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测试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B.垄断组织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B.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C.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D.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3、“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D.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4、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5、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市价,用于公共工程的开支也高达7亿美元。

这说明当时政府(  )

A.坚持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6、胡佛总统在竞选时保证“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的美丽预言被粉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

①在位期间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②采取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

③股票投机过度④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讨论主要是基于(  )

A.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B.苏联实力壮大的威胁

C.经济危机的影响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8、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极力强化联邦政府的职能,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  )

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B.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

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D.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

9、罗斯福在1936年发表讲话称“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  )

①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②遏制了美国国内法西斯势力

③稳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④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强调消费是生产的推动力量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11、“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

”关于罗斯福总统这一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将有利于美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质上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C.这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

D.仍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的游戏规则

12、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

材料主要表明“新政”(  )

A.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B.是罗斯福总统坚信凯恩斯主义的产物

C.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13、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1人”。

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4、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激烈讽刺他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①引发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②其本质目的尚未得到大资产阶级的理解

③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所有利益④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某石油公司制定了“调整经营策略,扩大生产规模”的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他们最有可能实施的措施是(  )

A.实现国有化B.生产社会化

C.生产全球化D.股票分散化

16、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

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17、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18、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D.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19、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  )

A.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B.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

C.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D.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

20、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

“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

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

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总体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

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自由竞争。

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世纪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

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2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完成:

(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1929-1933年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A项错误,不属于共同目的;B项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但与美国凯恩斯主义无关;D项错误,英国不存在经济危机状况。

本题选C项,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句“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符合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这种“排他性”的政策只有C。

4、D

5、B

6、【答案】C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

第二,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展现的是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并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真实体现,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C

8、D

9、C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

材料“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说明凯恩斯提倡消费,这表明消费推动生产,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消费爱国论”无关,故排除;材料未反映提前消费,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减少法院对政府行为的干预,在法官年届70且没有退休的情况下,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时可任命新的法官,以消除新政的阻力;罗斯福改革法院的做法实质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仍未能突破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福利制度在新政期间开始建立的,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制度,此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材料“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说明罗斯福从根本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改革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故A项正确,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4、【答案】A

【解析】从美国大垄断财团批判罗斯福,可知罗斯福新政引发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故①正确;罗斯福新政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是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美国大垄断财团对罗斯福的批判是没有认识到其改革的本质目的,故②正确;罗斯福新政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③错误;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取得了实际效果,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A项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经济的特点,应排除.生产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不是措施,故B项错误.生产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是措施,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股票分散化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增加企业资本,从而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符合题干“调整经营策略,扩大生产规模”,故D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B

【解析】材料“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材料“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所以答案选B,D与材料相悖;AC与材料无关。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苏联趁机大量出口石油,联系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长期优先发展国防重工,对出口石油的依赖必然造成其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失衡,最终因为美国的操作而遭受损失,故A项正确。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可知出现危机的根源在于民众购买力低下,消费缩小。

材料不能说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为扩大消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且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是1973年经济滞胀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民众的购买力无关,故C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民众消费,提高民众购买力,开始建立完善福利制度,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故D项正确。

19、【答案】A

【解析】材料用“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来描述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这反映出西方社会的企业主用“香肠”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以换取“火腿”,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不过是资本家剥削方式调整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项。

B、C、D三项对材料核心意思理解有误。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1970年代,日本和西欧国家对美国采取了严厉的经济抵制措施和政策,故B项正确,A是现象而非本质问题,D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二、非选择题

21.

(1)原因:

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全国铁路网的形成.

(2)“试验”:

罗斯福新政.

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

(3)政策: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特点:

知识经济兴起(或新经济的出现);美国在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条件下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4)借鉴:

重视科技发展;注重体制创新;发展新经济;适时调整政策.

【解析】

(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可以得出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可以得出新兴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以得出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可以得出全国铁路网的形成。

(2)第一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明智试验”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第二小问的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变化是国家干预经济。

(3)第一小问的经济政策,结合克林顿执政时期的政策可知,“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第二小问的特点,结合90年代美国经济状况可知,特点是知识经济兴起(或新经济的出现);美国在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条件下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4)本小问的借鉴,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发展经济时应重视科技发展;注重体制创新;发展新经济;适时调整政策。

22.

(1)发展高科技;协助垄断组织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2)侧重点:

日本侧重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联邦德国侧重对经济进行市场调节。

效果:

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3.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方式:

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