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72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3 大小:8.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3页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3页
亲,该文档总共2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2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

目 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7.

1.1项目名称 7.

1.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7

1.3项目编制依据 7.

1.4项目概况 9.

1.4.1建设目标 9.

1.4.2建设内容 0

1.4.3建设周期 6

1.4.4投资估算 6

1.5主要结论和建议 16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7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17

2.1.1建设单位 7

2.1.2建设单位职能 17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1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3.1项目背景和依据 19

3.2项目建设目标 0

3.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21

第四章项目需求分析 4

4.1组织结构的需求分析 24

4.2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25

4.3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26

4.3.1对人口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26

4.3.2对房屋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28

4.4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要求 31

4.5对数据交换的需求分析 31

4.6对无线终端系统需求分析 31

4.7对网格化系统需求分析 33

4.7.1数据管理子系统 33

4.7.2日常工作子系统 33

4.7.3考核评估子系统 33

4.7.4研判分析子系统 33

4.7.5民情互动子系统 34

4.7.6事件处理子系统 34

4.7.7数字网格子系统 34

4.7.8用户管理子系统 35

4.8对建设智慧社区的需求分析 35

4.9对呼叫中心系统需求分析 35

4.10对公共服务网站需求分析 36

43

4.11对行政审批系统需求分析 36

4.12对协同办公系统需求分析 36

4.13对政府门户网站集群的需求分析 37

4.14业务量分析 8

4.15性能需求分析 9

第五章项目运行机制体制设计 40

5.1组织机构设计 0

5.1.1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40

5.1.2区县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41

5.1.3乡镇(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41

5.1.4社区(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 42

5.2业务流程设计 2

5.2.1社会管理业务流程 43

5.3事件处置操作手册 44

5.4评价体系建立 5

5.4.1考评三级机制 45

5.4.2考核评价内容 45

5.4.3考核评价机制 46

第六章总体建设方案 7

6.1建设原则和策略 47

6.2总体逻辑结构 8

6.3网络总体设计 0

6.4数据库总体设计 51

6.4.1数据库内容 51

6.4.2数据库结构 52

6.4.3数据采集与整合 52

6.5人口基础数据库 55

6.5.1人口信息统一管理 56

6.5.2人口信息分类 57

6.5.3数据库管理机制及系统功能要求 75

6.6房屋基础数据库 77

6.6.1房屋统一管理 78

6.6.2房屋管理 8

6.6.3房屋分类 8

6.6.4城市部件管理 98

6.7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设计 99

6.7.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100

6.7.2接入管理系统 103

6.7.3交换前置子系统 105

6.7.4交换桥接子系统 106

6.7.5运行监控平台 109

6.7.6系统管理 111

6.8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112

6.8.1地理基础信息子系统 112

6.8.2地理编码子系统 121

6.9标准与规范体系总体设计 132

6.9.1技术标准与规范 133

6.9.2共享管理办法 133

6.9.3运行管理规范 133

第七章应用系统功能建设 134

7.1网格化系统 34

7.1.1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134

7.1.2日常工作子系统 143

7.1.3研判分析子系统 147

7.1.4考核评估子系统 150

7.1.5数字网格管理系统 152

7.1.6事件处理子系统 171

7.1.7民情互动子系统 181

7.1.8用户管理子系统 184

7.2无线终端系统 92

7.2.1信息采集 92

7.2.2矛盾联动化解 193

7.2.3工作日志 1.

94

7.2.4对讲调度 1.

95

7.2.5用户管理 1.

95

7.2.6个人任务 1.

97

7.2.7历史记录 1.

98

7.2.8信息提示 1.

99

7.2.9语音呼叫 2.

00

7.2.10短信呼叫 201

7.2.11拍照录音 202

7.2.12地图查询 202

7.2.13GPS定位 203

7.2.14查询与统计 205

7.2.15视频查看 206

7.2.16打印功能 206

7.3智慧社区 08

7.3.1社区基本情况 208

7.3.2社区家庭与人口 209

7.3.3计生管理 09

7.3.4社区党建 09

7.3.5社区档案 09

7.3.6社区治安 10

7.3.7社区医疗卫生 210

7.3.8社区服务 10

7.3.9研判分析 10

7.3.10社区信息服务网 211

7.4公共服务网站 211

7.4.1社会管理服务先锋 213

7.4.2工作日志 13

7.4.3社会管理服务微博 214

7.4.4公共服务 14

7.4.5生活服务 15

7.4.6供求信息 15

7.4.7民情服务 16

7.5呼叫中心系统 16

7.5.1统一呼叫中心 216

7.5.2统一业务受理 219

7.5.3统一服务调度管理 221

7.5.4领导模块 23

7.5.5综合绩效考核 223

7.6行政审批系统 23

7.6.1项目审批 25

7.6.2任务提醒 25

7.6.3痕迹保留 26

7.6.4文档保护 26

7.6.5工作委托 26

7.6.6企业信息查询 226

7.6.7工作统计 26

7.7协同办公系统 33

7.7.1信息门户 33

7.7.2个人信息 34

7.7.3知识/信息中心 235

7.7.4交流园地 36

7.7.5工作流管理 237

7.7.6公文管理 38

7.7.7档案管理 42

7.8移动办公系统 42

7.8.1通讯录 42

7.8.2短信群发 43

7.8.3公文签批 43

7.8.4公文箱 43

7.8.5工作安排 43

7.8.6公告通知 44

7.8.7移动邮件 44

7.9政府门户网站集群 245

7.9.1门户系统整体功能 245

7.9.2门户系统业务功能 246

7.9.3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 254

7.9.4统一认证的实现 255

7.9.5门户系统接口 257

7.10平台接口系统 58

7.10.1平台内部接口 258

7.10.2平台外部接口 262

第八章项目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278

8.1环境保护 78

8.2消防 78

8.3职业安全卫生 78

8.4节能 79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 280

9.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280

9.2人员配置 82

9.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282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84

10.1第一阶段(2个月) 284

10.2第二阶段(1个月) 284

10.3第三阶段(3个月) 284

10.4第四阶段(1个月) 284

第十一章项目效益与风险分析 286

11.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86

11.1.1社会效益分析 286

11.1.2管理效益分析 287

11.1.3经济效益分析 288

11.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289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XX市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

1.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建设单位:

XX市街道办事处。

负责人:

项目责任人:

1.3项目编制依据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GB/T7929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2GB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3CJJ100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4GB17733.1

地名标牌

5GB/T1852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6CJJ103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7GB/T18726-2002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

8GB/T75-94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9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10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11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12GTB856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13ISO/IEC11801-95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14GBT_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_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5GB/T7026-1986 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

16GB11643-1999 公民身份号码

17GB/T2261-1980 人的性别代码

18GB/T14658-1984 文化程度代码

19GB/T4767-1984 健康状况代码

20GB/T4766-1984 婚姻状况代码

21GB/T6565-1999 职业分类与代码

22GB/T8561-1988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23GB/T4762-1984 政治面貌代码

24GB/T12403-1990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25GB/T12407-1990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26GB/T2260-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7GB/T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28GB/T2659-1994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29GB/T14395-1993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

程管理编码结构规则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的表

30GB/T7408-1994

示法

31GB/T4881-1985

中国语种代码

32GB/T70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33GB/T3469-1983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34GB/T13959-1992 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

35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36GB/T4754-199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37GB/T18298-2001 税务信息分类与代码集

1.4项目概况

1.4.1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以地理信息库为依托,关联人口信息、法人信息、房屋信息、部件信息、目录信息的综合业务库与基础数据库相关联,并关联地图数据库与事件库进行数据对接。

建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可拓展性强、融合性强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已建政府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地形图、视频监控资源等),构建XX市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对人口信息、法人信息、房屋信息、部件信息和目录等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合理划分网格,实现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

实现智能化数字城市共享平台。

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

统一XX市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单元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融合到其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

效的综合服务。

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管理体制,再造管理流程。

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

1.4.2建设内容

“XX市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以管理创新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通过开发部署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信息化,实现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支撑,从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我局综合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4.2.1基础数据库建设人口基础数据库

整合XX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法人、特殊人群、关注人群等数据,实现人口基础信息的采集、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XX市人口按210万人设计,需考虑冗余规模。

房屋基础数据库

整合房屋、出租房、学校、医院、消防重点企业、重点组织、重点场所等,实现房屋基础数据的采集、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XX市房屋基础数据库按9491平方公里设计,需考虑冗余规模。

地图数据库

依托已建的电子地图,按照网格划分,将人口、房屋等信息按照图层加入GIS,可直观展现。

部分城市社区按2.5进行维建模,其他区域地图按照2维建模,需要另外采购地理编码子系统和地理信息支撑平台。

1.4.2.2数据交换平台

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需将公安、民政、工商、计生、司法、人社、教育、税务、卫生、残联等部门业务数据与社会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交换,保证智慧街道综合服务平台上人口基础数据、房屋基础数据等信息的完整率、鲜活率和准确率,并为社会管理类数据交换建立相应的标准与规范。

1.4.2.3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系统

网格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块内容:

1、数据管理子系统

管理辖区内人、地、物、组织等基础信息,主要实现基础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相关管理、服务等应用。

2、日常工作子系统

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所涉及的报表、台帐、文件、资料进行电子化管理,实现上下级流转体系。

对各级社会管理机构提供可自定义的工作台账目录管理功能,实现对队伍的电子化考核,建立客观、便捷的考核管理体系。

3、考核评估子系统

考核评估依据“使用方”制定的考核办法,同时结合系统其它有关数据,对相关组织机构、岗位和区域进行考核评分,以反映各组织机构、岗位、区域工作成绩。

主要指将社会管理考核和平安考核的定量标准,以手工打分和系统自动打分相结合的模式,对本系统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在网上监督和评估。

4、研判分析子系统

通过对辖区基础数据、矛盾纠纷的深度挖掘、分析、研判,对领导动态实时地掌握社会全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

提供一个支持动态多维分析的数据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定义分析、统计,并以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现结果,提供趋势分析功能,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民情互动子系统

准确、及时和完整掌握辖区内民情、民意和民生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多条老百姓与民情互动平台的互动渠道,实现听民意、

解民忧、集民智。

老百姓有问题,可以快速反映给民情互动平台,民情互动子系统及时进行处理调解,解决后反馈给老百姓,达到无障碍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6、事件处理子系统

实现通过门户网站、群众来信来访、基层人员调查收集等多种渠道,记录群众的各方面反应和诉求,并按照职能对事件进行分流,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解决。

该功能全程记录每件事件的受理、处理、办结及反馈评价的全过程,并能及时向群众反馈事件处理情况。

7、数字网格系统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以社会创新管理业务为依托建设而成的信息系统。

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区域内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的直观管理,以及相对应的深入应用,包括人员定位、区域统计、应急指挥和视频监控整合等功能。

8、用户管理子系统

能够针对用户、岗位和部门进行权限分配管理,确保职权清晰、数据安全;同时提供系统日志、属性管理、在线用户管理等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

智慧社区

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化平台,由基层政府组织的力量,整合社区内的社会组织、服务商家,为居民提供标准规范的服务。

同时,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发布各类社区资讯、规章法规等,并鼓励社区内

组建各种民间帮扶组织,如法律援助、助老助残、电脑维修、拼车拼购、娱乐活动等,由社区居民之间的力量也解决老百姓的日常问题。

无线终端系统

实现社情民意快速上报,人、地、物、事、组织信息查询更新、上级任务接收受理、流程事件实时查阅、资料库查询、人员定位等实用型功能。

1.4.2.4公共服务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公共服务网站。

呼叫中心系统

呼叫平台电话计划采用来电统一受理的方式,呼叫中心设置15

个座席,可扩展支持远程座席设置。

通过建设呼叫中心系统,完成将所有服务电话呼叫接入到受理座席,对市民的来电信息分类进行录入,从而实现系统业务呼叫接入受理功能。

呼叫中心系统接入的市民电话呼叫是系统业务信息的主要来源。

呼叫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来电显示、呼叫排队、电话接入、电话

转接、电话呼出、三方通话、专家电话、夜间服务、语音导航、全程录音等功能。

公共服务网站

建设XX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网站,集中展现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各类民众诉求信息、处理状态、反馈评价等,涵盖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类服务内容。

依托公共服务网站的“贴近生活、服务大众”

的特性,通过社区、网格等基层党团组织的力量,在基层社区成立各种帮扶互助组织,尽早在基层社区发现并化解各类民情矛盾和社会问题;依托公共服务网站的平台作用,通过呼叫中心电话接入、短信、QQ、网站BBS、微博、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民情互动平台,在民众、网格队员、服务商家、政府部门之间形成方便快捷的环境与沟通氛围。

1.4.2.5政府协同办公系统

政府协同办公主要包括:

行政审批系统和OA系统两块内容。

行政审批系统

建设市行政审批的数据中心,完成审批公共数据库建设,遵照各审批部门的事项规定和审批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以“统一受理、统一申报、统一监控、统一咨询反馈、统一计费收费、办理限时、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等为建设目标。

OA系统

建设XX全市统一的OA系统;

建立电子化文档的管理、传递和审批,改变传统手工办公模式,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便灵活的交流方式,让员工及单位更具活力;

建立公共信息库和讨论组,共享信息和知识,将所有员工的智慧积累和发扬;

协调和协同工作,让工作组的所有人员都能掌握工作进度,发挥群体工作的威力;

建立个人建立信息和日程管理,协助部门员工工作更出色;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加强部门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建立移动OA系统,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1.4.3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6个月。

1.4.4投资估算

1.5主要结论和建议

本项目需求明确,技术可行,基础环境成熟,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1.1建设单位

XX市街道办事处。

2.1.2建设单位职能

负责项目需求的整理,负责与开发方协调,负责。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受委托研究起草信息化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XX市街道办事处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行业统计及信息发布;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组织对XX市街道办事处信息化重大项目的论证、监督和验收;贯彻国家、省有关信息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信息产品质量和网络服务质量;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参与组织实施重大信息科技攻关,指导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四)会同有关部门汇总、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管理市财政用于扶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配置使用;指导、参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工作。

(五)组织、协调政府信息化建设;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

(六)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培育、规范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对

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通信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七)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组织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和管理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

(八)负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普及工作;指导信息化人才队伍

建设;组织信息科学软课题研究和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联系、指导信息行业社团组织。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背景和依据

XX市按照省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范要求,结合XX市情实际,以解决当前XX市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发达城市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理顺数字信息化在社会管理创新形势下的监督指挥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切实发挥市一级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

围绕建设、管理、创新、高效四个环节,力求在管理精细化上谋突破,在破解难题上谋突破,在便民利民上谋突破,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上谋突破,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是中央全面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特征,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央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

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条件。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管

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周永康同志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手段”,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进一步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

社会管理信息化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方法,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