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768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公益中学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带答案Word下载.docx

D.红磷---产生白雾---化合反应

10.如图所示,关于呼吸运动时胸廓的体积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图A表示膈肌收缩,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减小,导致吸气

B.图A表示膈肌舒张,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呼气

C.图B表示膈肌舒张,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减小,导致吸气。

D.图B表示膈肌收缩,胸廓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呼气

11.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B.血液C.组织细胞D.心脏

12.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教授团队在高压状态下将CH4“塞进”在C60分子足球烯中(如图所示)。

是人们首次实现了在C60中嵌入有机分子,CH4在分了笼内可自由旋转,足球烯的碳骨架结构也没有

发生明显变形。

该分子登上2019年度C&

EN明星分子榜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B.C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D.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

1

13.NH4C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IO2B.Cl2C.HCID.CO2

14.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A.3:

1:

2B.4:

3C.4:

2D.3:

3

15.科学知识中有径多的“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了和钠离了)核外电子数相等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了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1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式a、

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A.电灯L被短路B.a、d之间某处断路

C.电灯L的灯丝断了D.b、c之间某处断路

18.二氧化硫(SO2)+水(H2O)=亚硫酸(H2SO3)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D.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19.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沉淀ag;

另外一份碳先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产的二氧化碳,将生成的二

氧化碳全部先通过足量灼热的碳层,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bg:

则a和b的关系是(▲)

已知C+CO2

2C0,2C0+O2

2C02

A.a=bB.a>

bC.a=2bD.b=2a

20.如图装置被称为“万能瓶”,用途很多,以下用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病人输氧时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气体从a端通入,以观察氧气流的速度

B.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从a端通入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0分)

21.(6分)

(1)氮元素▲;

2个氢原子▲;

3个二氧化碳分子▲;

硫酸根离子▲;

氯化铝▲。

(2)写出“5NO2”中“2”的含义▲。

22.(6分)利用下面四种途径部可以得到氧气,

(1)与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丙两种途径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甲:

▲;

丙:

(2)有同学认为,乙途径是通过氯酸钾受热分解得到氯化钾和氧气两种物质,丁途径是通过分离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两种物质,他们都属于分解反应。

你认为对吗?

并说出理由▲。

23.(6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人类认识氧气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774年,法国化学

家▲(填“拉瓦锡“或”门捷列夫”)(1分)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要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

(1分)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

1777年,他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氧气”。

已知:

红色粉末是HgO.请写出曲颈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能够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填序号)。

A.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B.生成氧化汞常温下是固态

C.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更充分

D.汞与氧化汞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

24.(8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

(4)右图中哪一幅图最容易成功?

▲,(1分)理由是▲。

(1分)

25.(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10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加拿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伟人的纠错,由一个小丑竖起开幕式上出故障的欢迎柱,和其他三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然后由火炬手手拿点燃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迎柱。

欢迎柱能燃烧的条件是;

①火炬手上点燃的火炬提供的条件▲;

能燃烧的欢迎柱提供了▲;

③另外的一个条件是▲。

(2)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见右图)。

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6.(5分)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

(2)测定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填“A”或“B”)端的液面会下降,原因

是▲(1分)

27.(6分)

(1)现在很多家中都以天然气(CH4)为燃料,其充分和氧气燃烧形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

学方程式为▲。

(2)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化学式为Na2FeO4,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

2Fe

(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则:

①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1分)

②高铁酸钠由钠离子(Na+)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高铁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③在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28.(4分)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相似。

(1)如图甲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小磁针北极指向如图,则螺线管的上端是▲极。

(2)螺线管实际上就是由多个单匝圆形圈组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以看成由每一个单匝圆形通电

线圈的磁场组合而成,现有一单匝圆形通电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则其B端是▲极。

(3)如图丙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有学者认为地磁场是由于地球带电自转形成圆形电流引起的,根

据地磁场的磁极可以判断,则形成圆形电流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那么地球带▲(选填“正”或“负”)电。

29.(4分)漏电保护器

根据安全用电要求,住户家里必须安装如图所示的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其工作原理是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开关控制器连接,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此漏电电流经人体-大地-工作接地,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并未经电流互感器),致使互感器中流入、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一次线圈中产生剩余电流。

因此,便会感应二次线图,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

排除漏电故障后,重新合闸即可恢复供电,为确保使用安全,漏电保护器上设置了试验按钮,需要每月试按一次,如果试验按钮按下漏电保护器无动作,说明洞电保护器需要更换。

(1)如图乙,如果电路中发生漏电,漏电电流为I3,则I1-I2▲I3(>

/<

/=).

(2)如图甲,关于漏电保护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地面上的人触及b线时(单线触电),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触电保护作用。

B.当用户家的电流超过一定值时,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过流保护作用。

C.当火线和零线间电压太高时,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过压保护作用。

D.当站在绝缘物上的带电工作的人两手分别触到b线和d线时(双线触电)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

即有触电保护作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5分)

30.(6分)实验1中的红磷和实验2中的白磷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I.实验1中红磷需要稍过量的作用是▲,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Ⅱ.实验2中先把(含瓶塞、燃烧匙、药品及少量细砂)的集气瓶置于电子天平上称总质量,然后引

燃白碳,反应停止并冷却后,再次称得总质量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的白磷▲(填“一定”或“不一定”)要过量。

31.(8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选用了右图装置。

甲、乙、丙三名同学用所选装置合作实验过程中,橡皮塞突然弹飞,就此异常现象三名同学探究如下:

【问题】为什么橡皮塞会突然弹飞呢?

【查阅资料】

①容器内瞬间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可能导致橡皮塞弹飞。

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猜想】

甲同学:

导气管堵塞或弯折造成。

乙同学:

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

丙同学: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造成。

【分析验证】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弯折的情况;

与实验成功的小组交流,得知各小组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

于是他们否定了

(1)▲同学的猜想。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橡皮塞弹飞的主要原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再加入

(2)▲

▲的反应较剧烈

▲该同学的猜想正确

【交流反思】老师建议他们可以通过改进发生装置的方法,避免橡皮塞弹飞。

请选择你觉得最合适的发生装置▲。

32.(5分)某魔方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等知识后,提出了“魔方充电宝”的构想,如图甲所示。

在“魔方充电宝”内部中心里嵌入导体金属丝,利用小方块转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能并把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魔方充电宝”的工作原理:

(1)利用此装置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制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

录如下: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向下

向右

向左

向上

在上述四次实验中,比较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与▲有关;

比较▲两次实验,可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切剖磁感线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2)在探究中还发现导体AB在磁场中水平向左(或向右)运动速度越大,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

较大,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有关。

(3)魔方转动时小方块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线圈,将魔方连接上灵敏电流计。

慢慢转动,观察

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选填“左右摆动”或“向一侧摆动”)。

这表明该发电机模型

发出的电是▲(选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3.(6分)小李同学组装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试管里装有等量的粉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胶头滴管里装着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盐酸,实验开始时,将滴管中的稀盐酸同时加入到小试管中,发现小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度装置A.明显快于装置B.

(1)写出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小李同学所设计的这个实验,其目的是验证在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

(3)实验过程中,小试管内产生气体能使装置A、B中的色拉油会沿着细长玻璃导管上升。

①红墨水上升速度较快的是装置▲(选填“A”或“B”)(1分)

②你认为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和细长玻璃导管中色拉油上升的体积相等吗?

▲(1分)

四、解答题(34题5分,35题5分,36题5分,共15分)

34.(5分)将27.6克氯酸钾(KCIO3)与2克二氧化锰(MnO2)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含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计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0-16;

C1-35.5;

Mn-55;

K-39)

(1)反应停止时剩余固体的质量。

(2分)

(2)有多少克氯酸钾没有分解。

(3分)

35.(5分)如图所示是马路路口的闯红灯系统,图乙是该系续的简化示意图,当光控开关按收到红光时。

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收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小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下,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

当光控开关未受到红光照射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

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8V,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0.08A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求:

(1)一辆质量为400kg的车闯红灯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恰好是0.08A被拍照。

电磁继电器线圈电

阻是多少?

(2)如果该地段只想监控质量比400kg更大的货车,该如何改进装置?

(写出一种即可)(2分)

36.(5分)新冠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疫情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

(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等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1)过氧乙酸(CH3COO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精确到0.1%)(2分)

(2)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混合使用会得到一种有毒气体X,并生成一种能使无水硫酸

铜变蓝的物质Y.其反应原理为:

NaCIO+2HCI=NaCl+Y+X↑,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6.5克HCI与足量NaClO反应产生X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2.D3.A4.A5.D

6.B7.D8.A9.C10.B

11.C12.C13.A14.A15.B

16.C17.D18.A19.D20.D

21.

(1)氮元素N;

2个氢原子2H;

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硫酸根离子

氯化铝AICI3。

(2)写出“5NO2”中“2”的含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2个碳原子。

22.

(1)甲:

2H2O2

2H2O+O2↑;

2KCLO3

2KCL+3O2↑;

(2)方法丁是工业制取氧气,利用了空气中各气体的浮点不同,为物理变化,而方法乙是化学变化;

故填:

不对。

23.拉瓦锡;

2Hg+O2

2HgO;

A、B、C、D。

24.

(1)3Fe+2O2

Fe3O4。

(2)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4)Ⅱ;

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增大了受热面积及与氧气充分接触,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起引燃作用。

25.

(1)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③与氧气(或空气)。

(2)2Mg+O2

2MgO。

26.

(1)化学;

萌发的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

(2)B;

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降低。

27.

(1)CH4+2O2

CO2+2H2O。

(2)①+6;

②FeO

③NaCL。

28.

(1)N;

(2)S;

(3)相反;

负。

29.=;

A。

30.I.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

4P+5O2

2P2O5。

Ⅱ.不一定。

31.

(1)甲、丙;

(2)不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多

换成一容器大的反应容器,并用长颈漏斗或分离漏斗或注射器等加入液体。

32.

(1)磁场法;

①和④

(2)导体的运动快慢。

(3)左右摆动;

交流电。

33.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反应物接触面积。

(3)①A②相等

34.

(1)20.0g;

(2)3.1g

35.10Ω;

36.

(1)63.2%;

(2)35.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