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0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docx

L4主体板模板计算书

附件四:

主体板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邵逸夫医院医技诊疗中心工程工程;属于框剪结构;地上2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

85.00m;标准层层高:

3.60m;总建筑面积:

37210.00平方米;总工期:

680天;施工单位:

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投资建设,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勘察,杭州市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李祖廖担任项目经理,何邦顺担任技术负责人。

模板支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1.00;纵距(m):

1.00;步距(m):

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

3.0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3.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

二级钢HRB335(20MnSi);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

8;每平米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

360.000;

楼板的计算宽度(m):

4.00;楼板的计算厚度(mm):

100.00;

楼板的计算长度(m):

4.50;施工平均温度(℃):

15.000;

4.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80.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0×1.82/6=54cm3;

I=100×1.83/12=48.6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5×0.1×1+0.35×1=2.85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

q2=1×1=1kN/m;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1.2×2.85+1.4×1=4.82kN/m

最大弯矩M=0.1×4.82×0.32=0.043k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43380/54000=0.80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0.803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2.8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2.85×3004/(100×9500×2560000)=0.006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V]=300/250=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06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2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8×8/6=64cm3;

I=6×8×8×8/12=256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5×0.3×0.1=0.7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3=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2)×1×0.3=0.9kN;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q1+q2)=1.2×(0.75+0.105)=1.026kN/m;

集中荷载p=1.4×0.9=1.26kN;

最大弯距M=Pl/4+ql2/8=1.26×1/4+1.026×12/8=0.443kN;

最大支座力N=P/2+ql/2=1.26/2+1.026×1/2=1.143kN;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443×106/64000=6.926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6.926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

Q=1.026×1/2+1.26/2=1.143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T=3×1.143×103/(2×60×80)=0.357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T]=1.4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357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q1+q2=0.855kN/m;

集中荷载p=0.9kN;

最大挠度计算值V=5×0.855×10004/(384×9500×2560000)+900×10003/(48×9500×2560000)=1.229mm;

最大允许挠度[V]=1000/250=4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1.229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4mm,满足要求!

四、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026×1+1.26=2.286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0.77kN.m;

最大变形Vmax=1.967mm;

最大支座力Qmax=8.314kN;

最大应力σ=769528.56/5080=151.482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51.482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1.967mm小于1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314kN;

R<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29×3=0.387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1×1=0.35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0.1×1×1=2.5kN;

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3.237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NQ=(1+2)×1×1=3kN;

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8.085kN;

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8.085kN;

σ----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cm3;

σ--------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0----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下式计算

l0=h+2a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0=h+2a=1.5+2×0.1=1.7m;

L0/i=1700/15.8=108;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3;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8084.76/(0.53×489)=31.195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31.195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八、楼板强度的计算:

1.楼板强度计算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荷载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置Ⅱ级钢筋,每单位长度(m)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As=360mm2,fy=3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b×h=4500mm×100mm,楼板的跨度取4M,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截面有效高度ho=80mm。

按照楼板每8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8天、16天、24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验算楼板混凝土8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4.5m,短边为4m;

q=2×1.2×(0.35+25×0.1)+

1×1.2×(0.387×5×5/4.5/4)+

1.4×(1+2)=11.69kN/m2;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1×11.686=11.686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0.0596×11.69×42=11.143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8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62.4%,C25混凝土强度在8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15.6。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7.488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As×fy/(αl×b×ho×fcm)=360×300/(1×1000×80×7.488)=0.18

计算系数为:

αs=ξ(1-0.5ξ)=0.18×(1-0.5×0.18)=0.164;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αs×α1×b×ho2×fcm=0.164×1×1000×802×7.488×10-6=7.85kN.m;

结论:

由于∑M1=M1=7.85<=Mmax=11.143

所以第8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3.验算楼板混凝土16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4.5m,短边为4m;

q=3×1.2×(0.35+25×0.1)+

2×1.2×(0.387×5×5/4.5/4)+

1.4×(1+2)=15.75kN/m2;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1×15.751=15.751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0.0596×15.75×42=15.02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16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83.21%,C25混凝土强度在16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0.8。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9.968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As×fy/(αl×b×ho×fcm)=360×300/(1×1000×80×9.968)=0.135

计算系数为:

αs=ξ(1-0.5ξ)=0.135×(1-0.5×0.135)=0.126;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2=αs×α1×b×ho2×fcm=0.126×1×1000×802×9.968×10-6=8.031kN.m;

结论:

由于∑M2=∑M1+M2=15.881>Mmax=15.02

所以第16天楼板强度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模板支持可以拆除。

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邵逸夫医院项目部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