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18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docx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

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考评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适应新常态下医院质量管理的需要,加快科技兴院进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2030”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指引,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全县实行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医院质量管理办法》、等级医院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科室等设置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包括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药学、后勤、财务、消防安全、医德医风及劳动纪律等多方面的考核标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形成常态化、持续性的监管、监督、考核、反馈、改进提高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争取在2—3年内实现科室标准化及质量强院目标。

三、工作内容

1、健全医疗管理组织,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切实可行的医疗业务规划和计划,健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方案及考核标准。

2、加强病案管理,院、科两级成立质控管理小组,按照质量标准严格进行质控,减少乙级病历,杜绝丙级病历,保证病历按时完成及时归档。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登记本,对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对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未及时会诊、分析、上报、抢救的按制度严肃处理。

4、加强医务人员“三基”培训,严格“三基”理论考试和各项技术操作,特别是急救技术和急、危重病的抢救标准及成功标准。

加强各项工作制度、职责和流程的学习。

5、加强急、门诊管理,畅通绿色通道,规范“120”管理,加强急危重病人管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6、实施临床科室病种质量管理,以科室为单位,采取自学或讨论的形式,对本科常见病种,根据省卫生厅下发的《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疾病诊疗指南》和第八版本科教材,围绕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药品选择和应用的理论依据,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学习,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

7、执行首诊负责制。

加强对急、危重病人的集中收治、重点管理、做到“五及时”即:

上报及时、会诊及时、告知及时、文书记录及时。

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人人熟练掌握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标准、抢救程序、成功标准。

8、加强药事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重点加强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管理和辅助用药管理,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9、严格输血管理,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考核标准及反馈体系。

执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审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输血后核对制度。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份输血的管理办法,保障成份输血达90%以上。

加强输血病历管理,认真记录输血病程,做到“一输三单”入病历。

10、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针对科室/分院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院、科二级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情况由医务科在院周会上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

3、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4、科室主任/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各科室/分院制订医疗服务质量目标管理,定期自查、层层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

县医疗集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计划

附件2:

县医疗集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附件1

县医疗集团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计划

一、 目标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二、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2、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

 

3、逐步建立和完善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

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三、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医嘱制度 

⑸会诊制度

⑹值班及交班制度 

⑺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⑻医疗纠纷、事故报告制度

⑼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⑽首诊医师负责制 

3、医技科室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

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

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

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反馈。

科室应根据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2)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六、逐步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

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附件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集团内部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坚持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集团内部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集团内部各科室/分院、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用于集团内部和科室/分院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

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四、处理程序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科室/分院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奖励机制

1、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议决议为准。

2、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3、每个季度以科室/分院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报告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