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03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docx

第11课《老王》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

第11课《老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老王》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感知内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味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传统美德,呼吁同情尊重、平等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导入: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的夫人,本名,著名的家、家、家、。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等,译有《》,著名作品有《》,《》。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年。

这是一篇的散文。

三、预习:

注音

伛()荒僻()攥()塌败()取缔()

骷髅()滞笨()愧怍()惶恐()

四、感知探究

(一)走近老王:

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二)品味老王:

1、对人物典型特征细致刻画的是哪一段?

2、语言鉴赏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请为“老王”写几句颁奖词(墓志铭)――链接: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颁奖词注意点:

A、概括人物主要事迹、精神;B、注意句式、修辞。

 

(三)走近作者:

1、作者及家人是的人,表现在。

2、语言鉴赏

①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3、文章的主旨(写作目的)?

②作者为什么要愧怍?

(自己也不幸,一家人对老王挺好)

③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像“老王”的弱势群体有哪些?

如何帮助他们?

六、小结

课堂检测

一、基础题

(一)《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愧怍()攥()

滞()笨翳()骷髅()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四)填空。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五)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荒僻(pì)B.取谛(dì)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ɡ)D.骷髅(kūlóu)伛(yǔ)

(六)依课文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惭愧

(七)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

①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②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③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④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正确的语序是:

(八)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身边也许会生活着这样一群不幸的人,他们贫穷困苦,他们遭受着各种困难,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人,值得伸出援手的人。

(1)我们很多伟大的诗人对这些不幸的人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请写出两句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的诗句。

(连续的两句)

(2)对这些人,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二、阅读题

(一)

阅读文段,完成5~8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

“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5.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6.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7.“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

比钱更珍贵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

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喂,您站直点儿好不好?

”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

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

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

”一个围着粉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

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

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

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

“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

”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你就认得钱”。

“没钱行吗?

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

”儿媳妇嘟囔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啊”了一声,就什么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

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

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

“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

他守候您两个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

老张苦笑地摇了摇了头。

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

”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

”小伙子憨厚地一笑。

“可奖金补不回来罗!

”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

“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

”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

“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1.文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

第一处是________,

第二处是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的作用:

(1)小伙子脸红了……

(2)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

 (3)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

 3.文中为什么不点出小伙子的姓名?

 4.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比钱更珍贵”,请问比钱更珍贵的是什么?

第11课《老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老王》导学案(教师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内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味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自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传统美德,呼吁同情尊重、平等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感知内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传统美德,呼吁同情尊重、平等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自读课)

【过程摘要】(课件)

一、情境导入:

1、歌曲《爱的奉献》

二、文学常识:

1、图片;2、作家作品;3、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

1、字词积累;2、问题思考。

四、感知探究

(一)走近老王:

1、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A苦——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①从事职业:

三轮车夫(单干)

(1);

②家庭情况:

哥死,侄没出息,没什么亲人

(1);

③身体状况:

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2);

④居住环境:

荒僻小胡同、破落大院,塌败小屋(4)。

B善——忠厚善良、知恩图报

①运冰:

愿意带送,车费减半,冰大价同。

②载人:

载人看病,不要车钱;拿了车钱,不大放心。

③送礼:

去世之前,硬撑上门,送礼致谢。

(二)品味老王:

1、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细致刻画(例第8段)

2、语言鉴赏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前任”,大词小用,简练风趣。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夸张,突出老王身体僵直、行动不便的形态。

3、请为“老王”写几句颁奖词(墓志铭)――链接: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颁奖词注意点:

A、概括人物主要事迹、精神;B、注意句式、修辞。

独眼凄凉,孤苦伶仃,生活悲苦;忠厚老实,坚守善良,知恩图报。

灵魂卑微,心灵纯洁;车夫伟大,人性闪光!

老王——您“王”!

(三)走近作者:

1、作者及家人是的人,表现在。

善:

平等关爱、同情尊重;

①照顾生意;(坐他的车1)

②关心身体;(女儿送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3)

③坚持付费;(付给应得报酬6)

④关心生计;(询问能否维持生活7)

⑤收礼付钱。

(不让老王白送香油鸡蛋14)

 

2、语言鉴赏

①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准确、含蓄,表达我的心酸和感动。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反复,突出强调感激之情。

3、文章的主旨(写作目的)?

①找出最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②作者为什么要愧怍?

(自己也不幸,一家人对老王挺好)

无力真正改变老王境遇;关爱帮助还很不够。

③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

叙述“我”与老王的交往片段;赞美老王的忠厚善良、知恩图报;

表达对老王的同情和愧怍;呼吁同情尊重、平等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关注“老王”:

幸与不幸?

请别冷漠!

――社会弱势群体图片;

2、关注“小王”: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生活

幸与不幸?

拥有请珍惜!

——贫困地区儿童学习条件图片;

幸与不幸?

请别“任性”!

——贫富悬殊儿童生活图片。

3、感悟“老王”:

幸与不幸?

设身处地?

—名人名言,社会现象图片及感悟。

六、小结升华(附仿写练习)

1、结语: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哪怕一抹温暖的微笑,

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份微薄的资助,都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渠道。

2、呼吁:

《爱的奉献》3、致谢,再见。

放学前5分钟安全教育:

交通、防火、矛盾、疾控、锻炼、行为规范……

板书设计:

从事职业

家庭情况照顾生意

身体状况苦关心身体

居住环境老王←→作者:

善坚持付费

冰大价同,车费减半关心生计

不肯收钱,不大放心善收礼付钱

硬撑上门,送礼致谢

人道主义

教学反思

课堂检测

三、基础题

(一)《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答案:

杨绛;钱钟书;默存;《围城》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为方便记忆,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将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整理在一起。

本文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小说《围城》。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愧怍()攥()

滞()笨翳()骷髅()

答案:

yǔzuòzuànzhìyìkūlóu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答案:

1.武(伍)慌(惶)2.辰(晨)带(代)3.证(症)杆(肝)

(四)填空。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答案:

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苦。

(五)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荒僻(pì)B.取谛(dì)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ɡ)D.骷髅(kūlóu)伛(yǔ)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字音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B.“取谛”应为“取缔”,“愧怍(zhà)”应为“愧怍(zuò)”。

(六)依课文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惭愧

答案:

(1)B 

(2)B (3)A (4)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

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可用排除法。

(1)偏僻,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荒僻,指人迹罕至且偏远。

此处应填荒僻。

故选B。

(2)坍塌,崩塌,倒塌。

塌败,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塌败。

故选B。

(3)取缔,命令取消或禁止,多用于书面语。

此处应填取缔。

故选A。

(4)愧怍,指惭愧;羞愧。

此处应填A。

(七)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

①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②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③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④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正确的语序是:

答案:

③①④②

(八)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身边也许会生活着这样一群不幸的人,他们贫穷困苦,他们遭受着各种困难,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人,值得伸出援手的人。

(3)我们很多伟大的诗人对这些不幸的人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请写出两句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的诗句。

(连续的两句)

(4)对这些人,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答案:

(1)例如: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捐款及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战胜苦难。

四、阅读题

(一)

阅读文段,完成5~8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

“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5.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6.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7.“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答案:

5.镶嵌:

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像嵌进门框里。

强笑:

qiǎnɡ 勉强做出笑容。

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对他还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6.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心上不安。

7.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8.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二)

比钱更珍贵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

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喂,您站直点儿好不好?

”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

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

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

”一个围着粉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

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

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

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

“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

”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你就认得钱”。

“没钱行吗?

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

”儿媳妇嘟囔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啊”了一声,就什么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

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

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

“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

他守候您两个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

老张苦笑地摇了摇了头。

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

”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

”小伙子憨厚地一笑。

“可奖金补不回来罗!

”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

“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

”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

“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1.文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

第一处是________,

第二处是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的作用:

(1)小伙子脸红了……

(2)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了个通红。

 (3)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

 3.文中为什么不点出小伙子的姓名?

 4.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比钱更珍贵”,请问比钱更珍贵的是什么?

答案:

1.情节的省略;说话中的停顿  2.

(1)反映了小伙子无意冲撞老人后羞愧不安的心情。

  

(2)描绘出小伙子腼腆、不好意思的样子。

  (3)体现出老张的感激、敬佩之情。

  3.不写更显得自然可信,有助于表现小伙子做好事不张扬的品质。

  4.顺叙  插叙。

  5.比钱更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心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