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228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docx

语文长春版第八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word教学设计2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

小陶中心小学冯秀景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李白。

简介李白。

他曾写过一首诗叫《赠汪伦》,谁会背的?

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因为一首《赠汪伦》而流传千古。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他和另一位诗人之间的友情,他就是——孟浩然。

简介孟浩然。

师: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同学们静静的听。

2、师: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

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

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

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

“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

”“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

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

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与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注意“陵”字的书写,并正确断句。

二、解题。

1、师:

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广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师:

黄鹤楼知道吗?

说说看;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3、师:

有同学查到广陵的资料吗?

(指名交流资料)

4、师:

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

(出示地图)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有了这些资料,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三、理解诗意。

(一)引导自学

1、师:

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自己先放声多读几遍。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老师看到大家读的有滋有味的,那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

指名读,齐读。

3、看来大家读的不错。

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同学们能否读懂诗句的意思?

现在,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

(1)自由地朗读古诗,并结合课文注释插图,读懂诗意。

(2)把学习中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并与同桌讨论交流。

师:

同学们都清楚友情提示的要求了吗?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汇报。

1、师: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汇报之前老师想提个建议:

汇报的同学先读古诗,再说诗意。

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看你画的问号在他的回答中能得到答案吗?

(指3名学生回答)

师:

李白为了这次送别还写了一首诗《五言诗》,相信大家读完这首诗会对此次送别有更深刻的体会。

师范读,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江下行李白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把他抄写在书的空白处,他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今天所学的这首古诗。

这是李白在和孟浩然分别一年之后,独自走在江边,忆起故人而写的。

是什么样的情谊,让他在分别一年之后,还念念不忘呢?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品读这首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理解前两句诗。

师: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看你从中能体会到些什么?

(故人)是啊,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常的深厚。

带着体会再读这两句。

师;烟花三月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烟花三月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生:

(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

师:

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

师:

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在这美好的三月,诗人会与好友做些什么呢?

是啊,在这阳春三月,作者本该和好友赏花饮酒,去野外踏青。

可现在孟浩然却要走了,李白的心情会怎样呢?

(你有过和好朋友分别的经历吗?

)指名说一说。

读出你的伤感。

李白想到好友即将分离,他再也无心观赏身边这三月的美景,请伤感地读——

扬州的三月也许和这儿一样美,一样迷人,可是两个好朋友却不能相聚,李白想到这儿,心情更加沉重,再读——

3、理解后两句诗。

师:

真是一对情深意重的朋友。

李白凝望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只看见了滚滚的长江水,此时李白不禁的想起两句诗——读后两句

师: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带着你的体会读这两句。

师: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长江作为重要的运输河道,正是最为繁忙的时刻,江上来往的船只,没有上千,也有数百。

可是作者在诗中却写“孤帆”“唯见”,他是不是写错了呢?

(板书“孤帆、唯见”)

师:

是呀,尽管周围喧嚣繁华,在李白心里,却只挂念着孟浩然,在他眼里,也只看到载着孟浩然的那艘船。

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了,船头上的人影渐渐模糊,李白只见到这一幅画面——读后两句。

孟浩然的船走得更远了,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李白心中仍激荡着这句诗——

孟浩然的船再也看不见了,可李白仍然站在江边,久久地凝望着船远去的方向,他眼前只定格在这幅画面上——

纵使江上千帆竞秀,百舸争流,可李白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好友孟浩然,眼里也只有载着友人的船只,所以他才会写道——

4.写话练习,升华情感

望着眼前奔腾汹涌的江水,李白的心被带去了远方。

他此时最想说什么呢?

同样,坐在帆船上离岸边越去越远的孟浩然,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请大家拿起笔来,一、二两组同学当李白,三、四两组同学当孟浩然,写一写他们此时的心里话。

(提示:

因为年龄关系,他们之间互称“孟兄”、“贤弟”。

配乐,生写话,师巡视。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见证他们之间的友情吧!

指名交流。

(交替回答)

师:

那滚滚的长江水不正象征着他们深厚的友情吗?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首诗送给孟浩然。

师:

是啊!

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师:

女同学站起来送送孟浩然,齐读。

(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读)(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学你们来送送。

(这是豪壮的相送)大家一起来送送孟浩然!

同学们读的多么投入啊,会背的请站起来,不会背的拿着书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三、作业

师:

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把《山中送别》这首诗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能把它积累下来。

一起来读一读。

希望同学们课下,能继续积累送别诗。

有的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去学习,如果没有注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释,这样就能读懂了。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

孤帆唯见

 

四年级上册语文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反思提高课教案

 

三工镇中心学校

任秀丽

2010年11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