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4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2019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布及破坏的后果。

2.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其全球环境效益,并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森林的作用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阅读教材P26至P28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森林资源概述

(1)森林的重要作用

①经济价值:

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生态价值: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森林减少产生的影响:

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地区

(2)环境效应

①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正误判断:

(1)目前,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唯一一处未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原始森林。

(  )

(2)热带雨林只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  )

(3)热带雨林一旦遭到破坏,既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碳循环,又会影响到水循环。

【提示】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实施。

(2)×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3)√ 由于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CO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O2,一旦雨林遭到毁灭,雨林中所积累的大量碳元素就会转化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作用和蒸腾作用又将水分重新返还大气中,形成云雨,因此热带雨林还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教材整理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阅读教材P28后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脆弱性的表现

(1)土壤贫瘠: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由于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2)养分储存在易遭破坏的植物体: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最容易遭受破坏。

(3)生态难以恢复:

雨林植被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正误判断:

(1)亚马孙热带雨林群落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

(  )

(2)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

【提示】 

(1)√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 亚寒带针叶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较弱,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较慢,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储存在土壤中。

教材整理3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阅读教材P30至P32,完成下列问题:

1.雨林破坏

(1)根本原因:

当地发展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雨林开发(以亚马孙开发计划为例)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4)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正误判断:

(1)亚马孙地区过去长期未被开发是因为巴西政府环境保护意识强。

(  )

(2)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被开辟为大型肉牛牧场后,可以一直经营使用。

(  )

(3)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无关。

(  )

【提示】 

(1)× 亚马孙地区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

(2)× 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这些牧场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降而被废弃。

(3)× 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两者关系密切。

随着亚马孙地区人口增加,雨林被毁面积增加。

教材整理4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阅读教材P34至P35,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的两种前途

2.雨林保护的六大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此外,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正误判断:

(1)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及当地人生活水平来看,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  )

(2)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  )

【提示】 

(1)×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但是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2)√ 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西双版纳这一片的热带雨林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接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探讨:

雨林对当地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提示】 简单地说就是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除海陆间循环活跃外,内陆循环也很活跃。

探讨:

根据材料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具有哪些生态价值?

【提示】 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探讨: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

【提示】 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2016年4月6日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在广东珠海举行。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指出,政府把城市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

据此回答

(1)~

(2)题。

(1)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包括(  )

【导学号:

94880014】

A.提供农林产品

B.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树种要整齐划一

【解析】 第

(1)题,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B、C为生态效益。

(2)题,因地制宜地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

【答案】 

(1)D 

(2)B

2.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

(1)~

(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功能

B.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C.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水循环

D.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等的

(2)图中乙处的作用为(  )

A.“地球之肺”B.“地球之肾”

C.“天然空调”D.天然加湿器

【解析】 第

(1)题,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

甲、乙、丙三个环节不能构成水循环。

(2)题,乙为雨林的蒸腾作用,可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答案】 

(1)B 

(2)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探讨:

土壤中养分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 地表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

探讨:

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主要储存在哪一部分?

储存在该部分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上植被(生物)。

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分解,所释放的养分直接被植被根系吸收以维持植物快速生长。

由于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养分,养分主要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探讨:

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流失主要有哪些途径?

养分流失最多的环节是哪一环节?

【提示】 地表径流带走养分;淋溶作用流失养分。

养分流失最多的环节是淋溶作用。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其脆弱性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3.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

(1)~

(2)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B.B

C.CD.D

(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生物,B表示土壤,C表示供给养分,D表示淋溶作用流失养分;同时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大小,由图可知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是生物。

【答案】 

(1)A 

(2)B

4.亚马孙河流域具有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热带雨林群落。

据此完成

(1)~(3)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密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热带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

(2)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热带雨林群落。

第(3)题,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热带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答案】 

(1)B 

(2)A (3)A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6年9月8日网易消息,据最新的权威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25年中,人类已经破坏了地球荒野面积的十分之一。

1993年以来的人类活动已经造成33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荒野遭到破坏,这一面积相当于两个阿拉斯加的面积之和。

尽管巴西政府降低了森林砍伐率,但亚马孙雨林依旧占据了“灾难性”破坏的三分之一。

探讨:

造成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有农田扩展、牧场开荒、非法森林伐木和矿物开采等。

探讨:

为保护热带雨林,你认为当地巴西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等。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雨林的前途如下图所示

5.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

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伐木与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

C.由毁林到造林D.严禁砍伐森林

【解析】 第

(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变小,这会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

(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1990~2000年亚洲森林面积减小,2000~2010年亚洲森林面积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由毁林到造林。

伐木与深加工、开发矿产资源将导致森林破坏,使得森林面积减少。

严禁砍伐森林不合理也不现实。

【答案】 

(1)D 

(2)C

6.近年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

(1)~

(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可能造成(  )

【导学号:

94880015】

A.全球大气中的CO2含量减少

B.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增多

C.当地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D.当地河流泥沙含量减少

(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采伐与造林相结合 ②大力发展种植业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迁入大量人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

(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可引起全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减少,当地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河流泥沙含量增加等问题。

(2)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根本在于热带雨林的保护,所以应采取:

采伐与造林相结合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

【答案】 

(1)C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结合图回答1~2题。

巴西雨林与环境示意图

1.由图可知,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净化空气 ②涵养水源 ③降低风速 ④吸烟除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4880016】

A.雨林受人类破坏相对较小,繁衍物种最多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植物吸收CO2,放出O2、H2O,说明其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的趋势,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第2题,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由于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答案】 1.A 2.A

对点训练2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雨林中养分储量最大的是(  )

A.生物B.土壤

C.枯枝落叶D.水体

4.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解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极高,每年全球雨林的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但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中,生态脆弱。

【答案】 3.A 4.C

对点训练3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读下图,回答5~6题。

5.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6.下列关于A地区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解析】 第5题,A区域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

第6题,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答案】 5.C 6.A

对点训练4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第三次刚果盆地国家森林管理协会工作会议指出:

各成员国必须制定统一的森林保护标准,保护生态多样性,并进一步号召各成员国人民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共同保护刚果盆地的森林资源。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

【解析】 第7题,本题可用排除法,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而采伐雨林属于破坏性开发。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区别,相对较简单。

【答案】 7.B 8.C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据此回答1~2题。

1.据测算,1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

这体现出的森林的环境功效是(  )

A.涵养水源 B.净化空气

C.稳定大气成分D.维护生物多样性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

A.马来群岛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D.西印度群岛

【解析】 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它体现了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

第2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平原。

【答案】 1.C 2.C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3~4题。

3.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

C.丙甲乙丁D.乙丙甲丁

4.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的机会

D.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严格保护,完全不能开发利用

【解析】 第3题,图中丙甲乙丁的顺序体现了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过程,这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焚烧砍伐森林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耕种,土地肥力耗尽,耕地废弃,次生树种生长。

第4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其可以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答案】 3.C 4.D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

据此回答5~6题。

5.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6.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家人口增长和贫困

B.木材出口,换取外汇

C.出口肉牛,获取经济利益

D.焚林垦荒

【解析】 第5题,根据所学雨林被毁的原因,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与雨林的破坏无直接的必然联系。

第6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B、C、D选项是人类开发导致雨林被毁,属直接原因。

【答案】 5.B 6.A

厄瓜多尔政府已正式启动一项旨在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计划,以避免因开发有环保争议的油田而破坏该国亚马孙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7~8题。

7.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D.过度引水灌溉

8.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寒流的影响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宽广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解析】 第7题,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类型,耕作方法原始,对森林破坏严重。

第8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与地形、洋流、低纬陆地面积有关。

【答案】 7.A 8.D

[能力提升]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9~10题。

9.“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10.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解析】 第9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正确。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

第10题,在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误;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错误。

【答案】 9.C 10.A

11.下图为热带雨林地区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过程,关于图中数字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

B.④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

C.②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

D.③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解析】 迁移农业对雨林造成严重破坏,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壤肥力的减退。

图中数字的含义依次是:

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②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③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④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答案】 A

12.读“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亚马孙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西欧人与巴西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3)1992年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计划和措施。

在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中哪几项会带来经济效益?

【解析】 西欧人与巴西人争论的实质是保护还是开发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来分析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让巴西在保护热带雨林中受益。

【答案】 

(1)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2)发达国家要求保护环境,而发展家要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实质是保护全球生态平衡与谋求目前利益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3)①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②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③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94880036】

材料一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

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

A是________;B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