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6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docx

诗歌鉴赏专题整理

2019年诗歌鉴赏专题整理

第1点,关注标题,以标题切入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诗题往往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题目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诗歌的纲,是诗歌的眼睛。

诗歌标题的作用:

1.题目揭示内容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题目表露情感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

孤雁(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zēnɡ):

短箭;缴(zhuó):

系箭的丝绳。

【解读】标题点出所咏之物,一“孤”字含感情色彩。

全诗以“孤雁”自喻,抒发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

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

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

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

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

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

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

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

“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

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

“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

“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

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

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

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

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

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

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

“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

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低”字,一个“冷”字。

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

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

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

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

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

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3.题目暗示题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2点,关注作者,了解重要作者的语言风格,情感思想

1.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

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

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

2.曹操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

情感深沉,慷慨悲凉。

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

思想积极质朴刚健(建安风骨)

3.陶渊明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

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

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

关键词:

田园生活平淡自然简洁含蓄

4.王勃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5.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

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6.孟浩然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

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

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7.王昌龄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

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

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8.王维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

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苏轼评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纲选其《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6首。

9.李白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

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关键词:

雄奇奔放清新自然浪漫主义

10.高适以边塞诗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

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

大纲选其《别董大》1首。

11.刘长卿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

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关键词:

隐逸之情清雅洗练

12.杜甫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

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

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

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关键词:

爱国诗史沉郁顿挫

13.岑参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

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

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关键词:

激昂慷慨奇峻壮阔

14.张继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

大纲选其《枫桥夜泊》1首写苏州景物颇有特色.

15.韦应物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

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

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又含蓄地流露出待渡者的怅惘心情,颇耐寻味。

关键词:

简淡秀朗意境高远

16.孟郊其诗多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形成瘦硬奇警的风格,“郊寒岛瘦”。

大纲选其《游子吟》1首,写的平易自然,意味深隽。

17.韩愈其诗力求新奇,境界壮阔,以文为诗,自成一家,但过分避熟求生,不免流于险怪。

大纲选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首。

18.刘禹锡诗文俱工,自成一家。

他仿效民歌体,独创竹枝词诗体。

竹枝词具有健康开朗的情调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唐诗中别开生面,别具风格。

大纲选其《竹枝词》(其一)《秋词》(其一)《望洞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其一)《乌衣巷》7首。

19.白居易其诗以政治讽喻诗为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语言优美而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大纲选其《观刈麦》《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琵琶行》4首。

20.元缜前期诗作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后期则多写身边琐事,意义不大。

大纲选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首,反映其对白居易的深厚友情,以哀景抒哀情,景语即情语。

21.贾岛其诗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也有个别清新动人的小诗。

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

大纲选其《寻隐者不遇》1首。

22.李贺其诗多诉说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愤懑,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用词瑰丽,色彩浓艳,独树一帜,称为长吉体。

由于生活面狭窄和过于追求新奇险怪,许多诗歌也不免流于晦涩,往往有奇句而欠缺完整的形象、意境和脉络。

大纲选其《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2首。

关键词:

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用词瑰丽

23.杜牧其诗多指陈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在晚唐轻浮艳丽的诗坛上独树一帜。

大纲选其《清明》《山行》《江南春》《过华清宫》(其一)《泊秦淮》《赤壁》《秋夕》7首。

24.李商隐其爱情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

大纲选其《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锦瑟》4首。

25.温庭筠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善于创造意境,表现情思。

其诗风格高昂,笔力雄健;其词内容多为闺怨之情,风格柔靡,手法多变,为花间派创始人。

大纲选其诗《商山早行》1首,词《忆江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首。

26.李煜其词前期多反映宫廷生活;后期多怀念往昔,吟叹身世,艺术成就极高。

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内心情感,语言明净自然,形象鲜明,扩展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大纲选其《浪淘沙》《相见欢》《虞美人》3首。

关键词:

亡国之恨明净自然白描手法

27.范仲淹其词仅五首传世,以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领域。

大纲选其《渔家傲》1首。

28.晏殊追踪西昆体,主要表现闲适享乐生活的乐趣,偶尔也流露出寂寞空虚之感,风格清新婉丽。

大纲选其《浣溪沙》1首。

29.王安石其诗文雄健(刚劲)峭拔。

其诗遒劲清新,小诗情韵深婉;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

大纲选其《桂枝香金陵怀古》1首。

30.苏轼诗于晚唐后另辟蹊径,世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题材广泛,境界阔大。

其农村词风格清新。

大纲选其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4首,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念奴骄;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5首。

31.秦观婉约派主要词人,艺术成就较高。

其词多写个人身世羁旅行役及男女情爱,善于通过凄迷景色和婉转语调,表达感伤情绪,格调轻柔曼丽。

大纲所选《鹊桥仙》1首与其他词相比,思想较为积极。

32.周邦彦诗作内容较空虚,不外闺情羁愁之类,格律法度极为精审,语句雕琢工巧,喜化用前人诗句,长调尤善铺叙。

大纲选其词《苏遮幕》1首。

33.李清照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风格婉约而兼有爽朗豪放。

大纲选其诗《夏日绝句》1首,词《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3首。

关键词:

离情别绪家国之思婉约自然

34.陆游诗词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愤恨心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意明快;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和风俗人情的作品清新俊逸,别具风采。

词以沉郁雄放为主要特色兼又柔婉清逸的情趣。

大纲选其诗《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5首。

关键词:

抗敌御侮沉着雄放柔婉精巧

35.范成大晚年擅长写田园生活景象,不少篇章把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田园诗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

使金途中曾写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反映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渴望光复的心情,谴责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爱国感情极为真挚。

大纲选其《夏日田园杂兴》1首。

关键词:

田园风光揭露剥削渴望光复

36.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大纲选其《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首。

关键词:

活泼清新明白自然

37.辛弃疾主要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境界雄奇阔大,感情热烈奔放。

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词清新婉丽,韵味深长。

大纲选其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首。

关键词:

悲壮豪迈雄奇阔大摇曳多姿

第3点,关注关键字,关键句

第4点,关注特殊意象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

“杨柳”:

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

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1:

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

张谓《早梅》诗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

“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

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

“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2)杨亿《少年游》: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

(3)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

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

(4)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

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

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5)梅花的耐旱力相当强,畏涝,喜日晒,忘荫蔽。

所以梅花永远站在高处,面向太阳,迎接光明。

《红梅赞》便是因之而来。

(6)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

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3:

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例5: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

刘禹锡: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例2:

李山浦: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例3: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例4: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例5: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莲

⊙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1: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

“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2: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