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13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第一节中国戏曲Word格式.docx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

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曲牌

宋元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的泛称,曲调各有专名,如《游园》中的[步步娇]、[醉扶归]等。

这些曲牌名或出自歌词或表明原出处,其名称多种多样。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基本定式,可据于填写新词。

板式

中国传统音乐中节拍形式的通称。

其种类有“一板一眼”为2/4拍,“一板三眼”为4/4拍、“有板无眼”为1/4拍等。

一板或一眼都是1拍。

(强拍处击板,称强拍为板,弱拍或次强拍处击板鼓为眼)

一、昆曲

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昆山腔)的得名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它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

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

游园《牡丹亭》选段

[欣赏提示]

《游园》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折。

昆曲舞台演出氛围《游园》、《惊梦》两出。

写南安知府杜宝之女杜丽娘(旦)与侍女(贴)到后花园春游,触景生情,随兴伤春之感,游倦归房,梦中与书生柳梦海在花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佑,后被其母唤声惊醒。

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的摧残。

《游园》曲调优美细腻,委婉动人,被称为昆曲中唱词、音乐、表演皆好的“三好戏“。

二、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据考证,当时还没有“京剧”这个名字,到了“辛亥革命”前后,皮黄腔南下上海演出,为了打广告,便想出了“京戏”之名。

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京剧发展到今天,每个流派都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

京剧流派

1、谭派:

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

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

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

代表人物杨小楼,专演武生。

5、马派:

代表人物马连良。

6、梅派:

代表人物梅兰芳。

工花旦、青衣、刀马旦。

7、尚派:

代表人物尚小云。

四大名旦之一,工青衣、刀马旦。

京剧名剧目

京剧继承了皮黄戏的丰富剧目,不仅有属于二黄系统的二黄、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剧目,而且还包括昆腔、高腔、秦腔、罗罗腔、柳枝腔等声腔剧目。

这类传统剧目,据粗略统计,不下200余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其题材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折子戏、群戏、本戏等。

如《宇宙锋》、《玉堂春》、《群英会》、《挑滑车》、《拾玉镯》、《四进士》、《三岔口》、《空城计》、《霸王别姬》等,数百年来,盛演不绝。

在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又新编、改编、移植了一大批剧目,如《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创作了一批现代戏,如《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 

杜鹃山 

》、《沙家浜》等,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京剧《霸王别姬》

京剧《霸王别姬》写楚汉交战,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心涣散,项羽至乌江,亦自刎。

全剧充满英雄末路之悲哀。

梅兰芳演出此剧,歌舞并重,尤以其中的“舞剑”闻名。

在服装和化妆方面改革也不少。

虞姬的这两段唱,表达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虽见大势已去,但由于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还要做好稳定军心的工作,而且为了不拖霸王的后腿,已下定了自刎的决心。

歌词大意:

虞姬: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

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项羽:

唉!

枪挑汉营数员上将,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

此乃天亡我楚,唉!

非战之罪也。

…虞姬:

适才妾妃正在营外闲步,忽听敌人寨内竟是楚国歌声,不知是何缘故?

项羽:

噢,待孤听来。

众兵:

(楚歌)家中撇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回。

妃子,四面俱是楚国歌声,定是刘邦得了楚地!

孤大势去矣。

此时逐鹿中原,群雄并起;

偶遭不利,也是常情。

稍俟时日,等候江东救兵到来,再与敌人交战,正不知鹿死谁手!

妃子自孤征战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令被胯夫,用十面埋伏,将孤困在垓下,粮草俱尽,又无救兵;

纵然冲出重围,八千子弟兵俱已散尽。

孤日后有何颜面去见江东父老,哎呀!

依孤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

大王!

快将宝剑肠与妾身…..

京剧《空城计》

“三国”戏是京剧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捉放曹》、《铁龙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多数都与诸葛亮有关。

因此,诸葛亮在中国已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其实,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小说家笔下的集中体现。

此曲表现了诸葛亮在危急关头镇定自若的神态。

歌词大意: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评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三、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

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夫妻观灯

1=B

妻: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

火炮哇连天门哪前饶,齐喂却喂却衣喂却,喂却

冤哪家舍呀嗬咳。

妻郎呀!

锣鼓儿闹嘈嘈哇!

花开花谢什么花儿黄,夫兰花儿黄,妻么花儿香?

夫百花香。

妻兰花兰花百花百香,相思调儿调思相,自打自唱自帮腔,

衣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叮当。

喂却喂却衣喂却

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咳。

妻朗呀!

九月里菊花黄哪。

环环子扭夫开门喽妻扭扭子环夫你开门栓妻用手开开

门两扇嗟!

只见当家的转哪转回还哪!

四、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和毛巾的运用。

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

刘海砍樵

1=bB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

女我这里将海哥男哎女好有比呀,

男胡大姐女哎男我的妻呵女哎!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哇。

男走哇罗,女行哪,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

来哎哎。

五、粤剧

中国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

 周总理说过“昆剧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早期的粤剧是没有女艺人演出的,无论是花旦还是小生,都是由男艺人扮演,直到后期才有女艺人在戏班演出。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有不少粤剧爱好者以唱粤曲作为生活嗜好。

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

“末”代表年老角色。

“生”代表男性角色。

“旦”代表女性角色。

“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

“丑”就是滑稽角色。

  

小生          武生         文武生

粤剧《帝女花》为戏曲大师唐涤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词优雅感人,加上他大量采用古典,重视乐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剧本更觉典雅。

故事讲述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选婿,下嫁太仆之子世显,无奈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祯手刃众皇女后自缢。

长平公主未至气绝,被周钟救返藏于家中。

后来清军灭了闯军,于北京立国。

长平公主知悉周钟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钟之女瑞兰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

世显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长平公主,大为惊愕,几番试探下,长平重认世显。

然而此事为清帝知悉,勒令周钟威迫利诱他们一同返宫。

夫妻二人为求清帝善葬崇祯,释放皇弟,遂佯装返宫,并在干清宫前连理树下交拜,然后双双自杀殉国。

长平:

(诗白)倚殿阴森奇树双,世显:

(诗白)明珠万颗映花黄。

长平:

(诗白)如此断肠花烛夜,世显:

(诗白)不须侍女伴身旁。

(长平):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

偷偷看,偷偷望,佢带泪暗悲伤。

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

(世显):

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巷。

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烛夜难为驸马饮砒霜。

(世显):

江山悲灾劫,感先帝恩千丈,与妻双双叩问帝安。

唉,盼得花烛共谐白发,谁个愿看花烛翻血浪。

唉,我误君累你同埋孽网,好应尽礼揖花烛深深拜。

再合卺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赞注驸马在灵台上。

将柳荫当作芙蓉帐,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

地老天荒,情凤永配痴凰,愿与夫婿共拜相交,杯举案。

递过金杯慢咽轻尝,将砒霜带泪放在葡萄上。

合欢与君醉梦乡。

碰杯共到夜台上。

百花冠替代殓妆。

驸马枷坟墓收藏。

相拥抱。

相偎傍。

(合唱):

双枝有树透露帝女香。

帝女花,(长平):

长伴有心郎。

夫妻死去树也同模样。

豫剧

又叫河南梆子,是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

唱腔由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四个腔系组成。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

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常香玉演唱)

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呐!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男嘿嘿。

《花木兰》是建国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

取材于南北朝《木兰词》。

写南北朝时延安人花弧,多病无子。

朝廷征兵,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的选段。

常香玉(1923-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

工青衣、花旦。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常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越剧

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

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了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了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和众多的艺术流派。

代表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宝莲灯》对月思家思何深

想起了家中意中人(啊)。

意中人思也深,两地相思思不(啊)尽。

思不尽对月问,君也问来卿也问。

君问卿可相思(啊)君,卿问君可相思卿。

相思人对相思月,见月如见意中人(啊)。

曾记得与桂英初成(啊)婚,兰闺香暖对红裙。

那珠灯遥遥在前引,伶俐的婢女扶了卿。

[欣赏提示]

川剧之变脸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最初的脸谱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变脸绝技的飞速发展,制作脸谱的材料也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绸缎面料,极大的方便了演员的表演。

变脸手法:

抹脸:

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表演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即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

如果需摇变整张脸,就把油彩涂在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将油彩涂在脸上或鼻子上。

《白蛇传》中的许仙用的就是“抹脸”。

吹脸:

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银粉、墨粉等,装进特定的容器里,表演时,演员只需将脸贴近容器一吹,粉末就会扑在脸上,吹时必须闭眼、闭口、闭气。

《活捉子都》中的吹脸,化妆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已经装好粉末的小盒子,演员只需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就可以趁机将脸贴近盒子。

扯脸:

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剪好的绸子上,然后按顺序贴在脸上,每张脸谱都系有一把丝线,丝线的另一端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在巧妙利落的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望娘滩》的聂龙、《白蛇传》中的钵童都使用的是“扯脸”。

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演员彭泗洪曾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表现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大军退去后的心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