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395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积累与运用专题及参考答案记叙文阅读

专题记叙文阅读

类型1叙事散文:

成长故事

一、(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

我微笑着说:

“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

”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

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烟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

”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衣情里没有恶意。

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

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

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

我说,“是吗?

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腊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

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因,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国”,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ー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

”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腊梅花去!

(10)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騰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

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11)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12)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

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儿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4分)

“我”自称患有咽炎,,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腊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

[答案](4分)

(1)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

(2)“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我”自称患有咽炎在文章的第③段。

学生寻梅在⑥⑦段,那么第1空格的内容就是④⑤段,从“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可知我们的师生对话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如何治咽炎。

第2空也是我与学生最后一次交往,从课文中不难找到,那就是放学后的踏雪访梅。

2.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3分)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

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答题时,首先要弄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孩子是花”可见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说明运用修辞的作用。

美丽的花可见作者的喜爱,把它比作孩子,突出孩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孩子的喜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3分)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答案]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

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重音朗读的理由,就是要理解“彼此”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答题时,首先分析“彼此”所指代的对象,即我和孩子们;其次要分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阐明用“彼此”的作用,突出老师与孩子们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3分)

[答案]

(1)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3)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4)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含义深刻;(5)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中的腊梅花贯穿全文,开头看到腊梅花引起回忆,文中腊梅花能治咽炎,学生找花,增进了师生的信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可见腊梅花是事件的线索。

“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腊梅花的芬芳正是孩子美好的心灵的写照,经历了爱的熏陶,孩子们在感受温暖与信任的同时,内心发生转变,腊梅花成了师生感情的纽带。

文章标题“芬芳的腊梅花”,自然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蜡梅花为何芬芳,让读者猜想,形成悬念。

腊梅花是治咽炎的,所以学生会去找,因此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温暖的师生情。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

[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ー个爱”字。

(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2分)

[答案]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甲]文中的“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她笑了”可以看出神态描写。

[解析]此题考查描写手法。

要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及其特点,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有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描写,题干要求找出共同的描写方法,因此要阅读两个选段找出相同之处。

观察[甲]会发现文中的“抹、贴、按、写”等动词,阅读[乙]文中的“迎、敲、笑”等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

另外[甲]文中的人小胖的“仔细”抹字的形态;[乙]文中的“老师的笑”可以看出神态描写。

最后综合回答即可。

(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4分)

[答案][甲]段:

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乙]段:

“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都是孩子,其行为也是本色的外在体现,要理解人物的行为,就要从人物的所处的年龄和环境去分析。

小胖是一个“恨错了”的捣蛋鬼,把恨变爱,说明内心思想的转变,其原因是接受了我,师生感情深厚;“我”用石板迎,用狡猾的眼光察觉,可见,我调皮,“知道老师不会存心打他”,可见对老师的理解。

(二)(2019·广东)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

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

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

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

”“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

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

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

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

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

”“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

”我接着问。

“多了。

”他说。

“多了,那好呀!

”我说。

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

“不知道给谁少算了。

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

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

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

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

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

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

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油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答案]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和事等。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文章围绕“小油灯”,一共写了三个人,第④⑤段写母亲在油灯下做针线活,“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第⑥⑦段写父亲在油灯下算账,为多出的2角钱而发愁,父亲认为“不知道给谁算少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从父亲的语言中,可见其心地善良,做事认真、公道的性格。

第⑧段写一个外表丑而内心美的女同学把自己的油灯借给自己用,而在“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作用。

①本文的题目是“灯如红豆”,在第二段作者写了城市夜晚的灯光,即景生情,由城市灯光联想到童年、少年时用过的油灯,而且,想起时“有时会掉下眼泪来”,可见小油灯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②作者看城市夜晚迷人的灯光,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自己的小油灯,引出对“小油灯”的回忆,突出了往事的难忘和对自己影响。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2分)

[答案]

(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

(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

(1)“把手里的的东西一扔”通过“扔”字,写出母亲的手被扎伤后的本能反应,母亲没有喊叫,而是通过“用左手攥住右手的食指”的方法来止痛,可见母亲的忍受力。

(2)“我”看到母亲的手被针扎伤,心里非常难过,想抱住母亲,给她以安慰,通过一个“搂住”的动作,写出“我”对母亲重视和爱护。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5分)

[答案]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

结构清晰,叙事集中。

③“红豆”寄托相思,“红豆如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①从出处角度分析:

“灯如红豆”花用了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诗句。

带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②从结构角度分析:

文章围绕“油灯”把童年、少年时期的三件事串联在一起,层次分明。

③从主题或情感角度分析:

王维的《相思》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

作者借用“红豆”这一相思果,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怀念。

(三)(2019·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雨天的狂欢李成

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

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

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

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

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

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

那么是什么时候呢?

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

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

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

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

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

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

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

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

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

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

我们换个地方玩吧!

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

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

哦,这是个好地方!

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

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

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

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

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

有人说:

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

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

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

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

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

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

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小孩子们在公房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大孩子们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厘清文章思路,锁定相关语段及关键句进行概括。

解答时,只要锁定“雨天”“我们”“开心的事儿”这些关键词并通读全文,捕捉与此相关的句段,然后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

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不同意删去。

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段的作用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观点:

不同意删去。

然后具体说明理由:

因为选文第②段画线处表面上看,是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这样说明,理由就已经很充分,没有必要再过分渲染、夸大。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4分)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

“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

(为什么是“不自觉地”?

你如何理解?

[答案]

(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下说“果然”。

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的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只要依据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提示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揣摩,即可得出答案。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4分)

[答案]①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②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要从文章所写内容入手,加以分析理解,如从文中第③-⑤的描写中,“狂欢”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表现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而且还表现出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如果只是单纯从孩子这一方去理解,答案就不完整了。

型2叙事散文:

人物风采

(一)(2019·孝感)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宣传单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

“俺的奖金!

”(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体现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

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

”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要求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埋弧焊等操作经验。

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

”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

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时认识同乡的妻子,结婚有了女儿后,便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

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

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

工作尽管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

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

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

王可较幸运,他不懂数控技术,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

但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