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17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伯里克利改革:

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手工业者及中下层自由民的支持下,伯里克利开始进行改革,雅典的公民大会在他的推动下,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官吏向所有阶层开放。

第二,剥夺战神山元老院的权力,使之分别归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第三,用抽签办法选举五百人会议议员,并给予每个议员生活津贴。

第四,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

第五,设立护法官。

护法官为七名,任期一年,他们的职权是维护已经制定的法律的尊严,监督和制止各种违反现行法律的动议和提案。

第六,公民大会经常化

6.理念论: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

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

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

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

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

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7.《理想国》: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认为国家起源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政治的目的是正义,主张哲学家治国,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公产、公妻制。

理想国的正义(分工模式):

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8.哲学王:

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学说,是指由哲学家或最有学问的人担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是他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他认为哲学家治国是高超的智慧、完美的德行、真实的知识和最高权力的统一,将“哲学王”看成是城邦的拯救者。

他的哲学王思想存在很大的空想性,是难以实现的。

9.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治》,他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政体的区分主要看最高治权由谁掌握和政体为谁服务,认为理想城邦是由中产阶级组成的中间形式的共和政体,认为法治是最好的统治,主张依法行政。

10.混合政体:

混合政体来源于古代希腊,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

这种理论认为:

①如果政治权利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②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另一部分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

混合政体理论侧重阶级之间的抗衡,或者说以阶级为基础的势力平衡。

11.自然法

西塞罗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学说,他认为自然法来源于自然所赋予人类的理性,与自然理性相通的法就是自然法。

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目的是在人类社会实现理性、正义和神意,人人都要遵守自然法。

阿奎那继承了西塞罗关于自然法的学说,认为自然法的第一命令是趋善避恶,但他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自然法要服从永恒法。

格老修斯是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学第一人,认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命令,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

12.斯多葛学派

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而生活。

他们宣传宗教信仰,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政治上主要提出了自然法思想、人的精神自由思想、人人平等思想。

13.神学政治论:

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关于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阿奎那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并在这一基础上论证教权高于俗权。

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在坚持教权高于俗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

同时,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法的方面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14.《自由大宪章》:

是1215年6月15日,诸侯在骑士与市民的支持下强迫国王签署的。

大宪章在确定教会、贵族的各项自由权利的同时,也确认了包括自由市民,农民在内的英国人所享有的一些自由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

大宪章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第一个限制王权的宪法性文件,它开创了英国以至西方依法限制王权的传统。

15.文艺复兴运动:

13世纪末14世纪初发起于意大利,15世纪开始波及欧洲,16世纪达到鼎盛阶段。

代表人物有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但丁、拉斐尔等,人文主义是该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宗教和等级主义束缚,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基本思想是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神的绝对权威。

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6.因信称义:

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学说的核心,是他的新教神学区别于传统的天主教神学的关键所在。

其核心是信仰得救,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是教徒得救的唯一途径,该学说重建了宗教和信仰的内在性统治,不仅否定了教会的救赎理论,还否定了教阶制度,沉重打击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确立了以个人为本位的宗教信仰。

17.主权论:

布丹认为国家主权是指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一种绝对的永恒的权利,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

他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分开来的基本标志。

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

主权应包括立法权、任命官吏权等九项内容,其中他特别强调立法权的重要地位,认为这是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

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他又提出绝对不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主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与另一方签订的契约的限制。

18.启蒙运动:

是发生在18世纪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狄德罗、洛克、霍布斯等人,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博爱、平等,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反对封建统治和贵族特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矛头是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19.社会契约论:

是17、18世纪大部分思想家如洛克、卢梭等用以解释国家和法律起源的理论,用社会契约说明国家的起源与本质,人们通过制定契约成立国家,在订立契约时交出自己所有的权利,而获取契约自由,将国家的法律看做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产生的,国家法律是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权利形成的公共意志。

20.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是在十八世纪由卢梭提出的。

在卢梭看来,国家是因为人民一起缔结契约而产生的,公民把自己的权利交出来,因此,国家的权利是属于人民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并为“公意”所指导,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能被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国家主权是通过立法权来体现的,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就要求国家的立法权要属于人民,这就是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是现代民主理论诞生的标志,为现代国家提倡民主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21.政体三要素:

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三要素。

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据此提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完善了“三权分立”思想。

其后,美国的潘恩、杰斐逊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现代意义上的政体三要素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其中,立法权是指制定或修订法律,行政权是指执行国家的意志,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司法权是指惩罚罪犯或裁决私人讼争。

实行三权分立最典型的国家是美国。

22.洛克:

出生于1632年,死于1704年,是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用社会契约论说明国家的起源,抨击君权神授的观点,提出人权理论和政教分离学说,认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应该分离,把政体分为民主制、寡头制、君主制和混合政体,推崇君主立宪制,而且,政府必须实行法治。

23.卢梭:

出生于1712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人民主权思想的倡导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著有《社会契约论》等,系统地提出了平等思想,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独特的社会契约论和“公意”学说,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剥夺和个人与整体的统一,提出人民主权理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24.三权分立:

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行政、立法两权分立,后被孟德斯鸠诠释成三权分立的形式,他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要由不同的机构或团体来行使,同时互相监督、互相制衡,它完善了洛克的分权理论,超越了单纯的阶级分权、组成混合政府的局限性,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25.《论法的精神》:

由孟德斯鸠所著,发表于1748年。

该书内容广泛,包括了政治理论、法律理论、经济理论等多项内容,认为法的精神是法律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提出了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政体和政体原则是影响法律的重要因素,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完善了洛克的分权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26.法治(洛克):

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

洛克认为根据政府权力的性质和目的,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即政府只能以正式公布和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进行统治。

只有实行法治,政府的权力才会受到限制,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专制政体与自由根本对立,因此,洛克极力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不仅反对暴君的专制,而且反对“贤君”的专制。

他还认为,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有法可依,人人平等,分权是实现法治原则的根本保证。

27.自然权利(斯宾诺莎):

17世纪欧洲大陆思想家斯宾诺莎提出自然权力观。

他认为,自然权利是每个人为保存其自身本性而具有的、随心所欲地使用其自身权力的自由;

为保存其自身本性,就是说,其自身的生命;

这种自由也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28.空想社会主义:

欧洲19世纪有影响的政治思想,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设想了理想社会制度。

他们试图取消资产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私有制,建立理想化的社会。

但他们都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途径来实现,主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和平改造,以过渡到理想社会。

29.边沁:

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30.宗教改革(路德):

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1.乌托邦(莫尔):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32.但丁: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是标志着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开端的历史人物,作品《神曲》,对教会的激烈批判精神,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政治思想核心为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

33.百科全书派: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等,主要思想:

哲学上表现为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用功利学说阐述国家和法律基础;

倡导人的各项基本自由;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思想局限于认为人们财产上的平等和政治权利上的不平等是合理的。

34.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共和制理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君主统治之道。

35 

分权制衡:

分权学说古已有之,近代洛克首倡权力分立的理论,为促进政治自由目标的实现,孟德斯鸠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学说。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分权,他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

二是制衡,也即要求三权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

分权制衡的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

美国宪法是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简答与论述。

1、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整体主义国家观。

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二)关注政体形式,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三)世俗性

(四)对城邦本源的研究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五)伦理政治观。

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2.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德行进行任务与荣誉的分配,意味着各尽其性,不僭越,意味着一种秩序,一个城邦公民做出符合他身份飞贡献,享受符合他身份的荣誉等。

柏拉图按照人的本性将公民划分为金、银、铜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有相应的工作和可以享受的荣誉,每个公民在自己的本位上各尽其职,坚守自己的职责,僭越将受到惩罚,这就是正义。

3.简评柏拉图的《理想国》。

《理想国》是柏拉图早年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是他为即将衰亡的奴隶制国家构设的一种理想国度。

对城邦的社会改造:

人有知识就是美德。

在哲学家和军人内,要废除私有财产。

理想城邦最重要的基础是三个等级不能乱动。

要求解放不是为了人的平等,是为了城邦。

重视教育,理想城邦需要理想公民。

同时有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由哲学家治国,因为哲学家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道德和绝对的权力相结合。

总之,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以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等级森严,冷酷无情的独裁的人治国家,他把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狭隘主张夸大为维护整个城邦利益的普遍原他所谓的理想国也只能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4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1)城邦的本质是:

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

起源:

家庭——村庄——部落——城邦的自然演化

2)个人和城邦的关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指城邦公民。

人的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良好的道德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3)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公民的本质:

指能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

享有自由平等的人。

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5.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上的地位?

第一、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为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对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范畴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第二、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虽然没有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精神,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因素。

他也批判了柏拉图关于少数优秀的哲学家治国的主张和反对法治主张人治的思想,为民主和法治作出了有力的辩护,因而成为西方较为开放、进步和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

6.罗马法对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影响。

(1)阐述法律和权利的关系,法律的目的是确定权利,保护权利,权利是为法律所确定和保护的利益。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权利”的概念首先形成于罗马法,中世纪罗马法复兴后,西方人发展了“权利”的内涵,并将其领域由私法引申到公法,从而给政治观念和政治理论带来了重大的变革,近代思想家由“权利”发展到“人权”,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础。

(2)阐述自然法和法律的关系,自然法是理想的法或法的理想,它高于现实法律,现实法律应引以为标范和依据,现实法律的制定必须遵循自然法,自然法引入罗马法,成为一种推动罗马法朝平等化合人道化方向改革的进步因素。

(3)权利思维方式的形成。

统治者的权力必须有权利的依据,只有以权利为基础的权力才是合法的。

这种思维方式成为西方政治学的特点之一。

7.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他认为上帝根据人类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本性创造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这两个国家在现实中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由基督教徒组成,其他人构成世人之城;

两个国家的权力是不同的,其统治方式也不相同,上帝之城依靠上帝至高至善的权威进行统治,世人之城依靠人们的力量进行统治,一切现存的权威都是上帝所指定的;

世人之城追求尘世的和平,上帝之城追求上帝的和平,上帝高于一切。

意义:

在论证上帝之城的优越性时同时论证了教会高于国家,从神学角度研究国家,将政治哲学融入神学体系中,认为教权高于王权,使之成为中世纪教权论者的重要思想资源,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8.罗马与希腊政治思想的区别?

(1)①古希腊城邦政治下,人口有限,注重集体民主政治参与,国家主人翁

意识强。

政治思想家多是集体主义者,政治思想关注公共政治生活的

民主,关注整个城邦的善和正义原则。

②古罗马疆域辽阔,人口膨胀,个人与政治生活疏远。

政治丝线开始注

重个人。

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完善纯洁健康,追求个人精神自由,法

律上平等。

(2)①古希腊政治思想着力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繁荣,不断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完善。

②古罗马政治思想重点转移到立法上来。

只求法律制度的完善,通过论证制

定解释法律使帝国统治合法化。

(3)①罗马时代基督教宗教神学政治思想异军突出,成为罗马政治思想中重要部分。

这也是希腊政治思想中没有的。

(4)①古希腊思想家追求纯粹单一的民主政体,强调民主。

②罗马政治思想对希腊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借鉴和发展,试图用几种政体的完

美结合的混合政体克服单一整体的极端化,民主与专制结合,侧向与专制。

(5)①古希腊思想家强调教育的作用,强调知识及是美德,用教育教化民众。

②古罗马则强调法律的约束作用。

用法律统治民众。

9.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体理论

(1)阿奎那基本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

他认为统治者被授予权柄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谋求私利,而是让他们谋求自己治理的区域的公共幸福。

他区分了正义的政体和非正义的政体。

如果一个自由的人的社会是在为公众幸福的统治者治理之下,这种政体就是正义的。

相反的,如果那个社会的一切设施服从于统治者的私利而不是服从于公共福利,这就是政治上的倒行逆施,是非正义的。

(2)阿奎那根据统治者是有许多人还是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来担任分了六种不同的政体。

正义统治包括:

个人担任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制、少数人担任统治者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民主政体。

相对应的非正义统治包括:

暴君制、寡头政体和暴民整体。

其中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制是最坏的政体。

(3)阿奎那认为在符合正义原则的前提下,统治者的人数越少越好。

首先,凡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体的,就比多样体更容易产生统一。

其次,自然始终以最完善的方式进行活动,最接近自然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其三,经验证明,凡多数人统治的城市和省份,常常由于相互倾轧、不断纷争而陷于分裂。

因此,有一个国王执政是最好的政体,同理,有一个暴君执政的政体是最坏的政体。

(4)他还认为无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甚至共和制都有蜕变为暴君制的可能。

但要防止暴君制的出现,应当实行君主制。

(5)阿奎那强调教权至上论,世俗权利服从宗教权利。

因为即使是最好的政体,也只能保证社会的成员达到世俗的目的。

但教权至上并不意味着可以免去世俗君主的责任。

世俗君主的责任在于专心致志的领导他所支配的社会走向幸福生活。

第一,必须维护它所统治的社会的安定;

第二,必须保证不让任何事情来破坏这样建立起来的安宁;

第三,必须殚精竭虑不断扩大这种福利

 

10.文艺复兴时期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奴大量涌入城市,并未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场手工业也便随即产生,严重冲击了当时的行会制度。

(2)教会势力的衰弱:

中世纪末期最重要的发展是:

封建制度渐趋消逝,随之而起的是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专制;

(3)社会等级秩序的改变:

城市的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都市商人。

(4)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

15、16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文化革命、思想革命。

这场革命的最初表现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运动(现实背景):

在德国,文艺复兴染上了宗教色彩,结果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改革运动更加准确地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早期无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11.路德的政治思想

1.路德宗教改革的主旨

(1)政教分离

(2)否认教权之至尊(3)上帝之下,所以嫉妒教徒平等(4)教徒可以直接于上帝交流,不需要任何中介(5)尊重《圣经》

2.国家论

(1)神的国家。

信仰的世界,绝对自由,不得有阶级观念

(2)世俗的国家(3)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