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09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承台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灰白色

散粒结构、松散

0.4-2.90

4

④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松散、粒状变晶

0.5-10.30

5

⑤微风化花岗混合岩

粗粒等粒变晶,块状

8.00

⑶地下水情况

根据钻探揭露,在地下25.50m深度范围内存在二个含水层组。

(1)①杂填土层的孔隙及裂隙中存在地表水沿裂隙垂直渗透的下渗水,属上层滞水。

(2)②层亚粘土(粉质粘土)的裂隙中存在少量的裂隙水。

(3)强风化花岗混合岩中的孔隙水。

初见水位在现地面以下4.5m,稳定水位在地面以下1.50-2.00m左右。

⑷水文气象

本工程所在地蚌埠市属热带高压季风气候区,是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段,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降雨丰沛集中,年季度变化大,年平均降水日为105日。

年平均降水量为905mm。

龙子湖之水源于东西芦山,由南向北经数条大沟汇入龙子湖。

向北流至郑家渡口进入淮河,平均水深2米,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常水位为17.5米,历史最大洪水位为21.27米,防洪设计水位为19米。

蚌埠市多年平均温度15.1℃,极端最高气温44.5℃,极端最低气温-19.4℃,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⑸水、电、交通、通讯条件

水:

生产区前沿东海大道有自来水管道并留有阀门,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

现场用水可直接从龙湖中抽取。

电:

由业主提供至现场大桥两端配电房,再接至现场。

交通:

本工程对外交通极为方便。

通讯:

该区域有程控电话网,无线电通讯良好,通讯服务系统完善。

主要生产管理人员配置移动电话通信。

四、施工总体部署

1、根据龙湖大桥总体进度安排,承(桥)台工程5月份开工,9月30日前完成。

 

2、组织机构

3、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施工方案

龙湖大桥共有承(桥)台34座,主要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形式。

具体工程量见下表:

截面尺寸

砼方量(m3)

钢筋数量(T)

砼强度等级

0(19)

35.6×

3.6×

3.255

223.7×

12.0621×

C30

1(18)

5.4×

116.64×

9.0798×

2(17)

3(16)

4(15)

5(14)

6(13)

6.5×

2.5

211.25×

14.9146×

7(12)

8(11)

35.1×

570.4×

37.7499×

9(10)

24.0×

373.5×

30.2621×

1、基坑开挖

先用全站仪根据测量控制网,测放出承台中心点及纵横轴线,根据各承台的埋置深度及土质类型确定开挖轮廓线,基坑底宽按承台尺寸加2×

1.2m,因基坑边坡为亚粘土,并且有动荷载,故边坡的坡度采用1:

1。

中联第一次全部开挖到16.0m高程,边联第一次开挖至15.5m高程。

待人工挖孔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次开挖。

使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并用自卸车运至弃土场,边坡及死角部位以人工配合修整,为防止基底土体被挠动,底部预留20cm,待基坑四周开挖20cm(深)×

30cm(宽)的排水沟,在基坑的对角各挖深0.8m的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水排积水的工作完成后,再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并整平。

桥台部分采用直接开挖的方式开挖。

2、垫层施工

定出各墩中心点及纵横轴线,用钢筋标出,放出承台边线,垫层宽按承台边线加2×

0.1m。

然后浇筑10cm素混凝土(C10)垫层。

施工过程中要振捣密实整平,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标高。

3、桩头清理

人工将桩顶混凝土浮浆凿除,并将钢筋主筋调成喇叭状,桩头留至比承台底面高出6cm。

如发现桩头有不合格混凝土,除凿除外,并用标号高一级混凝土补齐。

桩头清理后即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桩基进行静载、大应变、低应变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安装模板

安装前重新准确测定中心和纵横轴线,定出四角准确位置,将纵横轴线及边线用墨线分别弹在垫层上。

本桥承台模板全部采用组拼方便、加固简单,并且刚度好,可周转多次使用的钢框竹胶板1.22×

2.44×

1.5cm,钢框采用L50×

5间距为50cm角钢焊成。

为保证模板刚度,采用Φ48钢管作水平、垂直围檩,利用Φ14对销螺栓与承台钢筋焊接加固模板。

在绑扎钢筋前,对模板拼缝用玻璃胶进行填塞,垫层接缝进行封堵,确保混凝土浇筑不漏浆,然后模板面层刷机油作脱模剂。

5、绑扎钢筋

在基坑验收合格后,进行钢筋施工:

①所有钢筋严格按设计规格、型号采购,进场后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焊接钢筋使用的焊剂必须严格符合规范要求,试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施焊,制作过程中取样频率严格按规范要求。

③钢筋在加工场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尺寸、根数成批制作,挂牌堆放。

④绑扎前预先标出定位筋位置。

⑤桩顶锚固筋与墩台基础锚固筋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牢固。

⑥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多于50%,并错开布置。

⑦承台上下层支撑钢筋按设计焊接牢固。

⑧在钢筋与垫层间设置保护层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⑨精确定出墩身的插筋位置和高度,并用槽钢点焊固定牢固。

6、混凝土施工

6、1原材料选择

A、水泥:

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安定

性等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B、砂子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含泥量小于2%;

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的二级料,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小于3%。

存放场地设置砼地坪,保证材料清洁。

C、掺入的粉煤灰及减水剂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对每一进场批进行复试。

D、控制砼坍落度,水灰比不超过0.6,减少砼收缩。

E、加入砼内的块石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Ⅰ、石块的厚度不小于150mm,用量不超过砼体积的15%-25%。

Ⅱ、石块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

Ⅲ、石块强度不低于30Mpa。

6、2混凝土的拌制

①、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经监理批准的设计配合比。

②、混凝土拌制前,应对骨料进行含水量试验,计算并出具施工配合比。

③、混凝土拌制时,为保证配合比准确,所有材料均按质量比配料,并经常检查各种仪器,使其准确无误,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④、拌和机出料时,应经常对均匀性进行检查,确保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

⑤、拌和机出料和入仓前,应按规范对坍落度进行抽查

6、3混凝土运输

①、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能力要满足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混凝土运输工作不间断,使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坍落度。

本项目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运输时间严格控制在60min以内。

②、泵车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立即用压力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泵送间歇时间严格控制15min以内。

③、泵送时,受料斗内必须有足够的砼,以防吸入空气,产生堵塞。

④、用搅拌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途中以2-4/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的几何容量的确2/3。

⑤、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

确有必要时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6、4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各种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各种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②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③8#,9#,10#,11#承台混凝土体积较大,根据浇筑强度计算(计算结果附后)砼可按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处振毕,徐徐提出振动棒。

每一振动部位均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平坦、泛浆。

⑤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现象,均匀的填充模板,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保证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抹平,等凝浆后再进行第二遍并压光。

⑥浇筑时严格控制砼表面高程和平整度,特别是墩身外模的底部,必须用三米靠尺进行控制。

6、5混凝土养生

承台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终凝后,用薄膜覆盖承台顶部,并加盖两层草袋覆盖养生14天,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强度达10Mpa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同时在承台两侧对称回填土,后夯实,避免其长期裸露。

6、6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

本桥承台混凝土体积均较大,厚度为2-2.5m,其中8#、9#、10#、11#承台混凝土均为500m3左右,泵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重点。

⑴裂缝的主要成因分析:

①温度产生应力的作用

温度应力是砼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及降温时体积收缩,砼受基础的约束或内部温度场的非线性约束产生的应力,在砼浇筑的早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其温度不断上升、体积膨胀,接近底部的砼受到约束,因而产生压应力,但由于早期砼的弹性模量不大,所以产生的压应力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砼表面的散热作用,砼很快由温升转为温降,砼由膨胀转为收缩。

虽然温升总值和温降总值相差不大,但温降时砼的弹性模量比温升时大的多,因而砼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很快抵消温升时产生的压应力,出现净拉应力;

最大拉应力值超出了砼的抗拉强度,将导致砼开裂。

因此减小水泥用量,控制砼总的温升对减小温度应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②砼自身体积变形和干缩变形作用产生的应力的作用

我公司与科研单位对大体积砼由于自身变形产生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砼强度等级C30),研究时以砼自身体积变形和干缩变形分为100×

10-6,150×

10-6,300×

10-6,600×

10-6四种情况进行分析表明:

砼自身体积变形和干缩变形越大,产生的拉应力也越大,因此设法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是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⑵根据本桥实际情况,拟采取以下措施。

①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值:

砼配合比将根据具体材料的规格、品质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施工中准确计量各种组成材料,并合理振捣砼,以保证它的密实性。

A、水泥:

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必须经安定性等试验以后才能使用。

石子选用连续级配的二级料,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小于1%。

C、掺入适量粉煤灰及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

②由于8#-11#承台体积较大,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拟在混凝土中分埋设石块:

Ⅰ、选用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块,按承台体积的15%-25%埋设。

Ⅱ、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Ⅳ、石块保持干净,埋设进入混凝土一半。

均匀分布埋设,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00mm,并不得接触钢筋。

③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④降低砼入模温度

A、施工拌和用水,采用地下水拌制砼,降低砼入模温度。

B、定时检测砼出机口温度、入模温度及浇筑完毕时温度。

⑤用“二次”法施工工艺,提高砼极限拉伸强度,消除砼收缩裂缝

A、二次振捣法:

增强砼密实性,可以消除沉降及收缩裂缝。

B、二次压光法:

排除砼表面过多的泌水、浮浆,可以消除墩顶砼表面产生早期收缩裂缝。

⑥掺入适量微膨胀剂,补偿和抵消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影响。

⑦加强温度测量和早期养护推迟拆模时间。

A、加强砼内部的温度测量,为砼内外温度全过程变化提供可靠的预防措施和依据。

a、温度预测:

在承台砼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砼试配条件,应对施工阶段承台的浇筑块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校核,确定施工阶段承台砼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措施,制定温控技术措施。

b、温控现场监测

砼浇筑过程中应进行砼浇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还应进行升降温、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监测,及时获得反映承台砼内部温度变化的实际情报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的效果,实行情报化施工。

B、加强砼的早期养护。

刚浇筑完的砼要及早用塑料簿膜覆盖,防止表面过早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

薄膜之上再覆盖2~3层草袋,同时延长拆模时间,控制砼内外温差。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特别是表面裂缝,主要是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的。

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

表面易散热,故温度较低,内部不易放热温度较高,出现表面收缩而内部膨胀的现象,表面收缩受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

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延长养护时间,缓慢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小温度应力。

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不宜过早拆模,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同时在承台两侧对称回填土,分层夯实,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⑦混凝土浇筑强度计算

Ⅰ泵车数量

N=qn/(qmax×

η)=8.7/(125×

0.5)=0.14

qn=Qn/S初=114.8/13=8.7m3/h

Qn=Q总/(2.5/0.5)=570.375/(2.5/0.5)=114.8m3

N—泵车数量,台

qn—每层混凝土浇筑量,m3/h

qmax—混凝土泵车的最大排量,m3/h

η—泵车作业效率,取0.5

Qn—每层混凝土数量,m3

Q总—承台混凝土总量,570.375m3

S初—混凝土初凝时间,13h

取1台

Ⅱ搅拌运输车数量

n1=qm×

(60l/v+t)/60Q=50×

(60×

23/30+15)/60×

6=8

qm=qmax×

η×

a=125×

0.5×

0.8=50m3/h

qm—泵车的计划排量,m3/h

Q—搅拌车容量,m3

v—搅拌车的车速,取30Km/h

l—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往返距离,取23Km

t—因故造成停工的时间,取15min

a—配管条件系数,取0.8

取8台

Ⅲ每层砼浇筑强度计算

S浇=Qn/qm=114.08/50=2.2h

S浇<

S初=13h

能满足浇筑要求。

⑧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

Ⅰ混凝土拌和温度计算

Tb=[a×

(ts×

Ws+tg×

Wg+tc×

Wc)+b×

tW×

WW+b×

(Ps×

Ws×

ts+Pg×

Wg×

tg)-B×

Ws+Pg×

Wg)]/[a×

(Wc+Ws+Wg)+b×

Wg)]=[0.92×

(32×

317+32×

757+32×

1090)+4.19×

20×

180+4.19×

(0.05×

757×

32+0.05×

1090×

32)-0×

(5×

757+5×

1090)]/[0.92×

(180+757+1090)+4.19×

757+0.05×

1090)]=40.49℃

Tb—混凝土拌和温度,℃

Ws、Wg、Wc—水泥、砂、石的干燥质量,Kg,分别为317、757、1090

WW—拌和加水的质量,180Kg

Ps、Pg—砂、石的含水率,5%

ts、tg、tc、tW—水泥、砂、石、水进入拌和机时的温度,℃,分别为32、32、32、20

a—水泥及骨料的比热,KJ/Kg×

K,取0.92

b、B—水泥的比热及溶解热,℃,当骨料温度>

℃时,b=4.19、B=0

Ⅱ混凝土运输至成型的温度损失

Ts=(at+0.032n)(T0-Td)=(0.1×

1+0.032×

3)×

(40.49-32)=1.66℃

a—温度损失系数,用搅拌运输车为0.1,

t—混凝土运输至成型时间60×

23/30+15=61min=1h

n—混凝土倒运次数,3次

T0—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倾出的温度,40.49℃

Td—搅拌棚内温度,32℃

Ⅲ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时间(d)

T(t)

εy(t)

Ty(t)

E(t)

ΔT

σ

23.4

0.12×

10-4

1.2

0.49×

104

25.3

-0.18

30.78

0.17×

1.7

0.71×

30.72

-0.32

36.24

0.22×

2.2

0.91×

34.86

-0.46

40.24

0.26×

2.6

1.09×

37.93

-0.60

7

45.46

0.36×

3.6

1.40×

42.41

-0.87

10

49.22

4.9

1.78×

46.22

-1.20

14-180

51.8

0.64×

10-4

6.4

2.15×

49.44

-1.55

T(t)=mc×

(1-e-mt)/(c×

ρ)=317×

377×

(1-e-0.3×

t)/(0.96×

2400)

=51.87×

t)

εy(t)=ε0y×

(1-e-0.01t)×

M1×

M2×

…Mn

=3.24×

10-4×

M6×

1.0×

1.35×

1.42×

1.18×

1.08×

0.7

=5.54×

M6

Ty(t)=εy(t)/a=5.54×

M6/1.0×

10-5=55.4×

E(t)=Ec(1-e-0.09t)=3.0×

104×

(1-e-0.09t)

ΔT=T0+2/3T(t)+Ty(t)-Th

σ=-E(t)×

ΔT×

S(t)×

R/(1-v)

T(t)—浇完一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升温值,℃;

mc—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Q—水泥水化热量,J/kg,可由表9-85查得;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取0.92~1.00,取0.96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e—常数,为2.718;

m—与水泥品种,浇捣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为0.2~0.4;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天数,d;

ε0y—标准状态下的最终收缩值(即极限收缩值),取3.24×

10-4;

M1、M2、M3、…Mn—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按表9-86取用;

Ty(t)—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负号表示降温;

ε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

10-5;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弹性模量,MPa;

计算温度应力时,一般取平均值;

Ec—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MPa;

可近似取28d的弹性模量,按表9-87取用;

σ—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MPa;

△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如为负则为降温;

T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Th—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

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3~0.5;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1;

当为可滑动垫层时,R=0;

一般

基地取0.25~0.50;

υ—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15~0.20。

Rl—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0Mpa

σ(14)=1.55<

Rl=2.0

K=Rl/σ(14)=2.0/1.55=1.29>

1.15

能满足抗裂要求,但在施工时必须加强覆盖养生。

六、进度计划(见附表)

七、资源配置计划

1、劳动力计划

承台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时间

2003年

工种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管理人员

35

砼工

40

50

60

钢筋工

80

木工

其它

20

合计

195

215

255

2、设备、材料需用计划

项目

设备、材料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钢管

T

100

扣件

万支

2.5

模板

m2

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