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41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发各地文档格式.docx

1、照片内容

垃圾填埋场照片,调查工作相关的照片如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召开会议或领导视察等。

2、照片质量要求

照片拍摄时要突出主体及典型特征,既要有全景照片,又有具体场景照片。

每张照片的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即每英寸300个像素点),大小不低于1M,照片上面能够显示拍摄时间,以JPG或TIF格式存储。

3、照片命名

照片命名格式:

年份—省份—县名—照片内容—照片编号

例如:

2012年县域垃圾填埋场照片命名为:

2012—青海省—某某县—垃圾填埋场-01,02,……。

(六)进行数据汇总和审核,形成2012年度调查数据库,编写2012年度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固体废物专项调查报告及年度工作总结。

六、调查技术路线

(一)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

1、梳理各调查县工业企业名单,确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清单。

2、向产废单位下发调查表格(附表一),调查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并通过现场核查,结合物料衡算或环评及验收文件对填报数据予以复核;

3、对照往年调查数据,分析变化原因。

(二)生活垃圾

1、梳理各县级垃圾填埋场(厂)名单,确定各县级垃圾填埋场(厂)清单。

2、结合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填写《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情况表》(附录4)。

3、结合环境统计数据,并参考所在地城建部门所提供数据,对生活垃圾排放量进行核定。

4、对照往年调查数据,分析变化原因。

附录1、指标解释

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及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其性质分为两种:

(1)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放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

代码

名称

SW01

冶炼废渣

SW07

污泥

SW02

粉煤灰

SW08

放射性废物

SW03

炉渣

SW09

赤泥

SW04

煤矸石

SW10

磷石膏

SW05

尾矿

SW99

其它废物

SW06

脱硫石膏

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酸性或碱性废石是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值小于4或pH值大于10.5者。

冶炼废渣:

指在冶炼生产中产生的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等,不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金属冶炼废物。

粉煤灰:

指从燃煤过程产生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微固体颗粒物,不包括从燃煤设施炉膛排出的灰渣。

主要来自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和其他使用燃煤设施的行业,又称飞灰或烟道灰。

主要从烟道气体收集而得,应与其烟尘去除量基本相等。

炉渣:

指企业燃烧设备从炉膛排出的灰渣,不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

煤矸石:

指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掘进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

主要来自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

尾矿:

指矿山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用成分含量低、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宜进一步分选的固体废物,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矿。

主要来自采矿业。

脱硫石膏:

指废气脱硫的湿式石灰石/石膏法工艺中,吸收剂与烟气中SO2等反应后生成的的副产物。

污泥:

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中排出的、以干泥量计的固体沉淀物。

放射性废物:

指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并其比活度大于2×

104Bq/kg的尾矿砂、废矿石及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指放射性浓度或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规定下限的固体废物)。

赤泥:

指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一般还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

磷石膏:

指在磷酸生产中用硫酸分解磷矿时产生的二水硫酸钙、酸不溶物,未分解磷矿及其他杂质的混合物。

主要来自磷肥制造业。

其他废物:

指除上述10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外的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固体废物,如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砂型等;

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

硅酸盐工业和建材工业的砖、瓦、碎砾、混凝土碎块等。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其中:

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其中:

处置往年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系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

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有:

序号

综合利用方式

1

铺路

9

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

2

建筑材料

10

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3

农肥或土壤改良剂

11

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

4

矿渣棉

12

再生酸或碱

5

铸石

13

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份

6

其它

14

回收催化剂组份

7

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

15

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

8

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

16

其他有效成分回收

3、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往年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量。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量。

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粉煤灰、钢渣、煤矸石、尾矿等的贮存量是指排入灰场、渣场、矸石场、尾矿库等贮存的量。

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指符合环保要求的贮存场,即选址、设计、建设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具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和水体措施的场所和设施。

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方式主要

贮存方式

灰场堆放

渣场堆放

尾矿库堆放

其他贮存(不包括永久性贮存)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工业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工业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中,所消纳固体废物的量。

处置方式如:

填埋、焚烧、专业贮存场(库)封场处理、深层灌注、回填矿井及海洋处置(经海洋管理部门同意投海处置)等。

处置量包括本单位处置或委托给外单位处置的量。

还包括当年处置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置方式

处置方式

围隔堆存(属永久性处置)

填埋

置放于地下或地上(如填埋、填坑、填浜)

特别设计填埋

海洋处置

经海洋管理部门同意的投海处置

埋入海床

焚化

陆上焚化

海上焚化

水泥窑共处置(指在水泥生产工艺中使用工业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作为替代燃料或原料,消纳处理工业固体或液态废物的方式)

固化

其它处置(属于未在上面5种指明的处置作业方式外的处置)

废矿井永久性堆存(包括将容器置于矿井)

土地处理(属于生物降解,适合于液态固废或污泥固废)

地表存放(将液态固废或污泥固废放入坑、氧化塘、池中)

生物处理

物理化学处理

经环保管理部门同意的排入海洋之外的水体(或水域)

其他处理方法

6、处置往年贮存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按照《关于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的作业方式的规定》的要求,处置的上一报告期末企业累计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的量。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倾倒或者丢弃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

倾倒丢弃方式如:

(1)向水体排放的固体废物;

(2)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海洋的滩场和岸坡倾倒、堆放和存贮废物;

(3)利用渗井、渗坑、渗裂隙和溶洞倾倒废物;

(4)向路边、荒地、荒滩倾倒废物;

(5)未经环保部门同意作填坑、填河和土地填埋固体废物;

(6)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堆置的废物;

(7)未经海洋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向海洋倾倒废物;

(8)其他去向不明的废物

(9)深层灌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计算公式是: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其中:

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其中:

处置往年贮存量)

(二)危险废物

1、危险废物产生量。

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实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量。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性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

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部令第1号)填报。

2、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

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中消纳危险废物的量。

包括本单位利用或委托、提供给外单位利用的量。

危险废物的利用方式见下表:

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对往年贮存的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量。

4、危险废物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

指将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运往其它单位进行综合利用的量。

5、危险废物送持证单位综合利用量。

指将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运往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综合利用的量。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相应管理部门审批颁发。

6、危险废物贮存量。

指将危险废物以一定包装方式暂时存放在专设的贮存设施内的量。

专设的贮存设施指对危险废物的包装、选址、设计、安全防护、监测和关闭等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等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具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和水体措施的设施。

7、危险废物处置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危险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危险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中,所消纳危险废物的量。

处置量包括处置本单位或委托给外单位处置的量。

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见下表:

8、危险废物处置往年贮存量。

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对往年贮存的危险废物进行处置的量。

9、危险废物送持证单位处置量。

指将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运往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置的量。

10、危险废物倾倒丢弃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将所产生的危险废物未按规定要求处理处置的量。

11、内部综合利用/处置方式。

填写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代码(如需填报的内部综合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方式超过5种可自行复印表格填写)。

12、内部年综合利用/处置能力。

按内部综合利用/处置方式,填写单位内部每年可以综合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数量。

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方式

说明

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方式

R1

R2

R3

R4

R5

R6

R7

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

R8

回收催化剂组分

R9

R15

其他

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处置方式

D1

D9

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

D10

焚烧

D16

C1

水泥窑共处置

C2

生产建筑材料

C3

清洗(包装容器)。

医疗废物处置方式

Y10

医疗废物焚烧

Y11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

Y12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处理

Y13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处理

Y16

医疗废物其他处置方式

注:

①为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相对应,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方式的代码未连续编号。

②综合利用、处置不包括填坑、填海。

③水泥窑共处置,是指在水泥生产工艺中使用工业废物作为替代燃料或原料,消纳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方式

④生产建筑材料,是指将工业危险废物用于生产砖瓦、建筑骨料、路基材料等建筑材料。

(三)生活垃圾

指考核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厂)垃圾填埋量。

(四)固体废物排放强度。

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

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

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

环境保护部门调查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附录2、县(市)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表

组织机构代码:

□□□□□□□□-□(□□)

填报单位详细名称(公章):

曾用名:

20年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1.法定代表人

2.行政区划代码

□□□□□□

3.详细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乡(镇)

街(村)、门牌号

4.企业地理位置

中心经度中心纬度′″′″

5.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

□□□□-□□□□□□□□联系人:

___________

传真号码:

□□□□□□□□邮政编码:

6.登记注册类型

□□□

(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填相应代码)

7.企业规模

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

8.所属集团公司

1国家电网2华能3大唐4华电

5国电6中电投7中石油8中石化□

9.行业类别

行业名称:

行业代码:

□□□□

10.开业时间

□□□□年□□月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实际

工业固体废物

合计

1#

2#

3#

4#

5#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称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代码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其中:

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处置往年贮存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

危险废物名称

危险废物代码

危险废物产生量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

送外单位综合利用量

其中:

送持证单位综合利用量

危险废物处置量

送外单位处置量

送持证单位处置量

危险废物贮存量

危险废物倾倒丢弃量

内部综合利用/处置方式

-

内部年综合利用/处置能力

附录3、县(市)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表

附录4、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运行情况表

单位名称(公章):

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基本情况

6.建成时间

7.垃圾处理方式

填埋□堆肥□焚烧□其他方式□

运行天数

生活垃圾处理厂(场)累计完成投资

万元

新增固定资产

运行费用

实际处理量

万吨

填埋处理方式(有填埋处理方式的填报)

垃圾填埋场认定级别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设计容量

立方米

已填容量

实际填埋量

渗滤液产生及处理情况(以上三种垃圾处理方式产生量之和)

渗滤液处理方法名称及代码

名称:

代码:

渗滤液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

立方米/日

渗滤液实际处理量

单位负责人:

审核人: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