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90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20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8页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 第9讲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文言文阅读

第9讲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一)咏雪(刘义庆)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古今异义

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子侄辈,家里年轻的一代人

今义:

儿子和女儿

文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诗文

今义:

文章的义理、内容

撒盐空中差可拟

古义:

相比

今义:

设计、打算、模仿等

虚词

俄而雪骤

与“俄”构成“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课文在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公欣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屏人曰(《隆中对》)

C.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D.俄而雪骤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解析:

A.……的样子/连词,表转折;B.凭借/于是;C.如/你;D.不久,一会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气氛.

B.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解析:

C项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二)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前往,到

与人期行

古义:

约定

今义:

日期或量词

相委而去

古义:

丢下、舍弃

今义:

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等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回头看

今义:

照顾

一词多义

日中不至

太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词类活用

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虚词

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

下车引之

代词,代元方

【课文在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元方入门不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出师表》)B.待君久不至,已去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C.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太丘舍去舍其文轩(《公输》)

(解析:

A.回头看/拜访;B.已经/停止,放弃;C.才/竟然;D.舍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

跟人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三)《论语》十二章(《论语》)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愉悦

十有五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泛指多次,虚数今义:

数词,三

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义:

冷水今义:

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动词,知道,领悟

为人谋而不忠乎

动词,替

可以为师矣

动词,成为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饭

 

虚词

 

人不知而不愠∕不义而富且贵∕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连词,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其不善者而改之

连词,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连词,表递进

曲肱而枕之

连词,表修饰

【课文在线】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用“/”标出下面句中最明显的停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B.为人谋而不忠乎(作为)

C.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解析:

B项中的“为”是“替”的意思.)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

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5.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是谈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

B.“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

A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

(四)虽有嘉肴(《礼记》)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兑命》曰

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

主旨

不知其善也

古义:

好处

今义:

善良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

困难

自强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自我勉励

今义:

自己努力奋进

然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一件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一词多义

弗学

学习

学学半

第一个意思是“教”,第二个意思是“学习”

虚词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课文在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不知其旨也(甘美)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C.然后能自强(勉强)D.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解析:

C项中“强”是“勉励”的意思.)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C.然后/能自强也D.不知/其善也

(解析:

B项应划分为“教/然后知困”.)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可以为师矣   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十有五而志于学

(解析:

A.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许可;C.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

困难或疲乏;D.古义:

通“又”,今义:

与“无”相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B.【甲】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C.【乙】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是谈学习态度的.

D.【甲】文把饮食之味美比作知道知识的好处,【乙】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要以人为镜,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解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五)河中石兽(纪昀)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古今异义

物理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物理学,一门学科

阅十余岁

古义:

经过,过了  

今义:

阅读

是非木杮

古义:

这 

今义:

对,正确

但知其一

古义:

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 

众服为确论

动词,是

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暴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洪水

虚词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指石兽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介词,在

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

【课文在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棹数小舟       居数月(《塞翁失马》)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C.遂反溯流逆上矣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D.至石之半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解析:

A.均表概数;B.介词,被/动词,成为;C.反而/反省;D.到/副词,最.)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寻找石头,本来就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

除了根据“物理”判断之外,更应该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的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六)智子疑邻(《韩非子》)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词类活用

其家甚智其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天雨墙坏

读yù,名词作动词,下雨

虚词

其子曰

代词,他的

其①家甚智其②子

①代指“富人家”;②“他的”

邻人之父

结构助词,的

而疑邻人之父

连词,表转折 

暮而果大亡其财

连词,表修饰

【课文在线】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宋有富人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B.而疑邻人之父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C.其子曰愿借子杀之(《公输》)D.其邻人之父亦云对子骂父(《陈太丘与友期》)

(解析:

A.指财产多;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儿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D.对老者的尊称/父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

A.天雨墙坏B.暮而果大亡其财C.其家甚智其子D.近塞上之人

(解析:

A.名词作动词,下雨;B.晚上;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D.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隔壁那个老人(偷了财物).

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示例:

不能依据远近亲疏来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

(七)塞翁失马(《淮南子》)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

古义:

逃跑

今义:

死亡

居一年

古义:

经过

今义:

居住,居所

十九

死者十九

古义: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今义:

数词

一词多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动词,带领

必将有盗

副词,将要

词类活用

近塞上之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虚词

马无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

连词,表顺承

近塞上之人/独以跛之故

助词,的

人皆吊之

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课文在线】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擅长)B.家富良马(富裕)

C.堕而折其髀(大腿)D.父子相保(保全)

(解析:

“富”是“多”的意思.)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此独以跛之故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近塞之人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必将有盗(《智子疑邻》)

D.此何遽不为福乎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解析:

A.因为/用;B.助词,的;C.带领/将要;D.是/替,给)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2)此何遽不为福乎?

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寓意:

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或情况下会相互转换.

启示:

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能认识到:

在福中不得意忘形,在祸中不垂头丧气.

七年级(下册)

(八)伤仲永(王安石)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日扳仲永

通“攀”,牵,引

词类活用

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宾客

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作动词,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形容词作动词,哀伤,叹惜

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

代词,这,此

今义:

判断动词

固众人

古义:

本来

今义:

坚固

文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文采和道理

今义:

文章内容和语句的条理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

有的人

今义:

或者,或许

稍稍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众人

泯然众人矣

古义:

常人

今义:

许多人,大家

一词多义

并自为其名

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虚词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舅家见之

环谒于邑人

忽啼求之

代词,它,指书写工具

借旁近与之

代词,他,指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

结构助词,的

卒之为众人

助词,不译

【课文在线】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余闻之也/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世隶耕 __属于_  

(2)贤于材人远矣 ___比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B.借旁近与之与蒙论议

C.邑人奇之忘路之远近D.于舅家见之于厅事之东北角

(解析:

A.代词,代指仲永缩写的诗/代指这件事;B.给/和;C.代词,指这件事;D.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得为众人而已耶?

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九)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语气词

古今异义

博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的一种

往事

见往事耳

古义:

指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

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虚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拿

见往事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