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096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

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

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

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你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

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

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

(指名读)

  ③师:

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忆江南》

三、词意解析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

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江南好》教后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特别对于这么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我更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当问我“江花”是否可以理解为江上的浪花时,我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反复读古诗,找出你所理解的依据。

没有想到这位学生读了几遍,就悟出了“江花”并不是浪花,而是江上的开放的花朵。

为此,我庆幸自己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2、桂林山水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清代诗人金武祥曾经写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好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现在我们跟同作者去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板书:

桂林山水)读课题

  师:

桂林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

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我们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

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

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

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

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

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

(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

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

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

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

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

水是怎么清澈?

洞又有多奇特呢?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好的。

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

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

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

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

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

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

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

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

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

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

(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

难怪人们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

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

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

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

CO2水;

(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石灰岩?

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

(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

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

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

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

(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

看动画介绍。

(课件展示5)

  (3)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

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

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

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

对!

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

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

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

(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

(出示课件7,请四名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

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

(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是去这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江总书记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

人们一起读读。

(出示课件8江总书记的话)

  ③我想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

(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

(出示课件9)

  2、总结:

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

我们要进行评比。

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

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静清绿齐秀险

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

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

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

曲折环绕。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明艳昏暗挤压

突兀:

高耸。

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

树木茂盛繁密。

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

窟窿眼儿;

缝儿。

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

(“隙”读xì

,不要读成xī)

  稍微:

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

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也叫钟乳石。

  名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一转

  进: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

水流起头的地方。

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

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

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

金华·

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

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

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段:

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

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

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

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

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

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

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

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

“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

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