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120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教学设计表格Word下载.doc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从而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第一课时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

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

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3.总结: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4. 

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反复诵读,指导学生读通诗歌,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三、排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美好的童年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

四、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用心品味诗的意境。

五、在诵读中感悟,加深印象。

三、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

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四、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一、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

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可附页)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短文。

牧童舟过安仁

两儿童——聪明、有智慧

弄安然自得

茅屋溪上青草

清平乐·

村居幸福、快乐

     

锄草织鸡笼剥莲蓬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