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36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生活秩序混乱。

颍川儿乃歌:

“颍水清,灌氏宁;

颍水浊,灌氏族。

田蚡:

“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

2、“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

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反叛,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

3、设立刺史: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讲解;

削弱了请候,使他们在实力上不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那么是不是就此能使人们在思想上也跟从于皇帝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一下汉朝初年还面对哪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

汉朝初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土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教师:

对,诸侯王门下的诸子百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诽谤朝政,谩骂汉武帝。

汉武帝会用什么思想主张来治理国家呢?

有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将这些人都杀了,又来一次焚书坑儒?

没有,他实行了“罢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是听从了的建议?

学生;

董仲舒。

能介绍一下董仲舒是什么人,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出示童仲舒人物图像,同学们边听介绍一位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边观看图像

汉武帝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相关史事”,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关史事: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

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式帝的赞赏。

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此时董仲舒已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有所发展,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结合起来,

提出了大一统思想。

为了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此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政治上大统的需要,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教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孔子的儒家学,禁止他各派学说的发展,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我们应怎样评价?

请大家谈谈自已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发表各自的不同看法,

学生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只用儒家思想来实行

统治。

学生2:

它使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了统一。

(归纳总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

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为确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

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天兴盛起来。

教师过渡:

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政治和思想上的措施,他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

三、盐铁专卖

(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阅读)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待市门”

---------《史记·

货殖列传》

(教师和学生一起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弄明白意思后,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人们都弃农经商,会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解:

说得对,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历代皇帝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发展。

都有哪些措施呢?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教师出示“五铢钱”图片,学生观看)

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3: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汉初的休养生息,寞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

汉武帝时期,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的“推恩令”和设置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室江山也迎来了空前的大一统格局。

(四)、课堂练习

1、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

“愿陛下令诸候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D)

A主张推行分封制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2.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C)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3.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B)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文字狱

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

A.长安B.洛阳C.成阳D.开封

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一一太学出现于(C)

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

(五)、板书设计: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2、推恩令

3、设立刺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设立太学

1、发行五铢钱

2、盐铁官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

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

下图人物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

2.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3.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

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A.卫青B.董仲舒C.张骞D.主父偃

4.徐州古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美誉。

它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时属于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

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大问题()

A.独尊儒术B.兴办太学C.实施“推恩令”D.废除丞相

5.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非常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5.“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文景之治”

C.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政治上的大一统

6.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B.刺史C.太尉D.郡守

7.“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8.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9.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由博土任教授,学生称为“博士弟子”。

太学初建时有50位学生,王莽时增至10000人。

如果你是那时的一名“博土弟子”,你将学习到()

A.儒家的经典B.法家治国之道C.墨家的学说D.天文算术之理

10.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11.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中国人喜欢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用创新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推行的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并对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④都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⑤都推崇儒学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

13.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候B.汉文帝时候C.汉景帝时候D.汉武帝时候

1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某校七年级

(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

汉初国策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第二组: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策略?

效果怎样?

第三组:

知识归纳

措施

内 容

作用

政治上

颁布“ ①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 ② ,独尊儒术”

文化上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 ③ ,在地方设官学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汉武帝在位时,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相关措施。

 

活动总结:

(4)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15、

(1)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效果:

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侯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3)①推恩令②罢黜百家③太学

(4)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 

A. 

“中朝”的出现 

B. 

“外朝”的出现 

C. 

刺史的设立 

D. 

推恩令的颁布

2.下面关于西汉皇帝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 

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

3.“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秦始皇统治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期 

汉高祖统治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4.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①③④ 

①② 

①③

6.“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李斯、秦始皇 

董仲舒、汉武帝 

魏征、唐太宗 

寇准、宋真宗

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定都于(  )

洛阳 

长安 

北京 

南京

8.《汉书·

武帝纪》中记载:

“(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措施导致( 

土地兼并严重 

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七国之乱爆发 

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

9.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珍贵文物——素纱衣。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丝织技术( 

秦朝 

汉朝 

西周 

三国时期

10.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秦始皇 

汉武帝 

孝文帝 

唐太宗

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创立中央集权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稳固大一统局面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2.“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这是《汉书·

食货志》描写的汉景帝后期西汉的社会状况。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治国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

13.刘秀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公元前36年 

公元22年 

公元25年 

公元36年

14.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的是( 

A.孔子

B.主父偃

C.张衡

D.董仲舒

1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焚书坑儒”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大兴文字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西汉想统一的愿望 

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17.“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8.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实施关系最密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推恩令” 

连年征战 

开拓西域

19.“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华伦发明麻沸散

20.广告词“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

“两汉”指( 

西汉 

东汉 

西汉 

蜀汉 

蜀汉 

后汉 

后汉 

南汉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史记》

请回答:

(1)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如下图),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又实行了什么措施?

“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的这些措施的作用。

23.阅读下面材料并并回答问题。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夫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三: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哪个朝代________的社会状况?

(2)武帝之前的这段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段统治为________。

(3)为了加强政治方面的统治,武帝接受________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思想上接受________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

为了加强经济方面的统治,他将________ 

和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材料三反映了该朝代在武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