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69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会热胀冷缩等现象。

④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现在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多而不同的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⑥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原子的特点:

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物质的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结构→性质。

但化学性质一样,如:

燃烧后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原子质量一般在

10-26千克数量级,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7、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如: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即生成新的物质。

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9、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思考:

(1)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吗?

(2)“一滴水中含有几亿个水分子。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

(2)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发原子核)

(4)波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最近接原子本质结构)

★2、原子结构:

质子(带正电):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夸克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3、元素:

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②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①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②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化学分析、杀灭细菌等。

5、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涵义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为原子

组成

物质

金属单质:

Mg等

稀有气体:

He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

C、Si等

离子化合物:

NaCl等……

非金属单质:

O2、H2等……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的种类

①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金属元素---铁、铜、铝…数量最多

②元素的类型非金属元素---氧、氢、碳…

稀有气体---氦、氖、氩…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③元素名称的由来:

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

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

④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⑤元素存在形态:

………单质(游离态)与化合物(化合态)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游离态)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态)

★注意点:

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

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

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注意: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金刚石和石墨

2、元素的分布

①元素在地壳的分布:

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O>

Si>

Al>

Fe>

Ca

②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0.94%)……N>

O

③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O>

H>

Cl

④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C>

H

⑤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⑥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⑦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有利有弊:

对人体有害;

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思考:

评判下列说法。

(1)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

①书写规则:

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②熟记下表中元素名称和符号

1

2

He

4

3

Li

7

Be

9

5

B

11

6

C

12

N

14

8

16

F

19

10

Ne

20

Na

23

Mg

24

13

Al

27

Si

28

15

P

31

S

32

17

35.5

18

Ar

40

K

39

25

Mn

55

26

Fe

56

29

Cu

64

30

Zn

65

47

Ag

108

53

I

127

★2、元素符号的含义:

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以N(氮)、C(碳)为例:

①表示一种元素;

“N”表示氮元素,“C”表示碳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N”表示一个氮原子,“C”表示一个碳原子

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符号都可表示一种物质。

“C”还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He”可以表示氦气,“Cu”可以表示铜

3、元素周期表

①纵行为族: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②横行为周期:

共七个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并且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④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

⑤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4、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启示:

①对复习的现象要寻找规律;

②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③要尊重事实、善于思考;

④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表述复杂的问题。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

①通过实验来确定的,不是能凭空想像。

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

②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3、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硫S、磷P、(木炭、焦炭、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炭黑C;

金属:

铁Fe、铜Cu、水银Hg

★②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

双原子分子:

氧气O2、氢气H2、氯Cl2、氮气N2、碘I2;

多原子分子:

臭氧O3。

4、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正左负右;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氧元素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元素显负价,氧写在右边;

读法:

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

MgO、CuO、CO2、SO2、Fe3O4、P2O5、MnO2

氧化物: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②氢元素与其它元素组合,氢元素显正价,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

某化氢-------氢化物

H2O、HCl、H2S。

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气)、CH4(甲烷)

③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显正价,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金属左,非金属右。

某化某

氯化钠NaCl,硫化亚铁FeS,

★④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酸某”

硫酸铜CuSO4,硝酸锌Zn(NO3),碳酸钠Na2CO3,

5、化学式所传递的信息:

以“CO2”为例。

①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

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⑤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表示碳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

⑥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⑦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表示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2=3:

⑧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27.3%,72.7%

6、离子的符号

(1)离子符号的表示:

①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Mg2+、Al3+、Fe3+、Fe2+

②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铵根离子NH4+ 碳酸根离子CO32-

原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

离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性

(2)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离子名称

离子符号

所带电荷数

氢氧根离子

OH-

-1

硫酸根离子

SO42-

-2

硝酸根离子

NO3-

碳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氢根离子

HCO3-

铵根离子

NH4+

+1

亚硫酸根离子

SO32-

磷酸根离子

PO43-

-3

氯酸根离子

ClO3-

高锰酸根离子

MnO4-

7、化合价

(1)化合价的含义:

各种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都有固定的化合数目,用化合价表示这种性质。

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即化合价是在化合时体现出来的。

②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3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带“+”、“-”的小数字表示。

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④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此来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通常氧是—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氢钾钠银铵+1价,钙镁钡锌铜为+2价,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四六硫,单质元素为零价。

(3)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①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②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2-1+1-2-1-1-2-1-1

SO4OHNH4CO3NO3ClO3SO3MnO4HCO3

硫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硝酸根氯酸根亚硫酸根高锰酸根碳酸氢根

(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A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2价。

B在化合物中,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

C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和金属结合形成化合物时显负价、与氧元素结合时显正价。

D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因为没有化合。

(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

E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SO2;

CO2

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5)元素化合价的应用

①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价;

原则: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

①标准: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标准=1.661×

10-27千克)

②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④“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例: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

2=74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

2+32+16×

4=98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

以AxBy为例

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xa+yb

②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x:

y

③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

B元素质量=xa:

yb

④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元素的质量分数A%=—————100%

⑤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A的质量m(A)=m(AxOy)×

A%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2.1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比):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一种是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用途: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4)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含量不多,但它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①固态(干冰)可作制冷剂;

②工业原料;

③灭火;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2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反应物

反应

现象

空气中

淡蓝色火焰

氧化、自然

生锈(Fe2O3)

燃烧、发出红光

氧气中(点燃)

蓝紫色火焰

冒白烟

火星四射

发出白光

产物

SO2

P2O5

Fe3O4

★3、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1)燃烧: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果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2)缓慢氧化:

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作用、金属生锈、食物腐败。

而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三个制取反应+二类实验装置+二种收集方法

①制取反应方程式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②制取装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直接反应型

③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

(1)本身质量;

(2)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b)跟氧气充分接触。

(2)灭火方法: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b)跟氧气隔绝。

(c)移出可燃物(釜底抽薪)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第一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

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

第三步: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四步: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五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六步:

将导管从水槽中离开水面。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收集方法:

a.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

a.用排水集气法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

b.用向上排空气法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放置方法:

盖玻璃片并正放(依据: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A+BC(多变一)原子利用率100%,绿色化学首选。

(2)分解反应:

AB+C(一变多)单质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

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C)和氧气(O2),条件是点燃,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1:

1,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8:

3:

11。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