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37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1224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部分:

认识典型的变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铁钉生锈、肥皂去污等。

第三部分:

认识物质的种类。

通过探究纸花变色的奥秘来认识三类物质——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第四部分:

了解洗涤用品去污的道理。

《蜡烛的变化》是第一课:

让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二、三、四课则从铁钉生锈、纸花变色、污物除去的现象来全面认识“物质在变化”的事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技能,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又会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和便于准备的物质。

学生可以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课时课题《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科学知识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材分析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变化多种多样,小苗出土,叶子变色,小狗长大,这些都是动植物的变化。

本节课研究的是动植物以外的“物质世界”中的相关知识,选取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物质变化的对象。

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材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蜡烛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然后分别预测蜡烛在加热时、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进而引起学生对物质究竟能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认知需要,为下一步的实验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

课文首先安排了“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

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的观察实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

“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温度降低时,又会从液体变成固体”的现象,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第一种类型。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的观察上。

教材第30页上安排了三个实验:

观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等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上述现象的产生说明蜡烛燃烧后变成了另外一些物质,这也是物质变化的第二种类型。

最后对比蜡烛加热和燃烧时发生变化的区别,告诉学生:

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

另一类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第三部分:

学生自愿选择喜欢的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教材第31页上的。

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交流汇报中,对物质的各种变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编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多媒体、魔术、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扎实做好两种变化的实验,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二课时:

拓展认识生活中的其他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试管夹,搪瓷杯,小铁盒,小刀等。

自选材料:

吸管,白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纸杯。

教师准备材料:

白滤纸,碱面水,紫甘蓝水,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使用教材的构想

首先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图例和提示去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归纳和分类。

进而真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

其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小组活动,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因此分为2课时。

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进行探究。

教学流程:

探究;

“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的问题

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

一、魔术引入

设计意图:

魔术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激发探究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师: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

喜欢

刘谦靠的是手快,老师靠的是科学,现在给你们露一手,想看吗?

生;

掌声

师演示:

出示滤纸,这是一张滤纸,它是什么形状/?

圆形

师演示折叠8层,现在是什么形状?

学生:

长条

对折成花瓣,现在是什么形状?

一朵小花

师;

出示碱水;

这是什么颜色的液体?

学生;

无色透明的。

用试管滴几滴在白花上,猜猜看花的颜色会变吗?

不会

确实没变

师出示紫甘蓝溶液:

这是紫甘蓝溶液,什么颜色?

紫色

师;

我滴几滴到白花上,猜猜看花的颜色会变吗?

要变,是什么颜色?

会,紫色

师演示你们猜对了吗/?

请看:

花变成绿色(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

为什么白花滴上紫色就成了绿色?

生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

为什么变化?

是两种液体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就变化了。

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

物质的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

(出示蜡烛,板:

蜡烛的)

揭示课题:

蜡烛的变化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有了问题,探究的目标才明确,让学生敢于提问)

1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关于蜡烛的变化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1蜡烛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2蜡烛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化?

学生3蜡烛的变化有几种?

学生4蜡烛的变化分为几类

学生5蜡烛变化后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6蜡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对问题进行归纳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研究的问题,使问题的质量更高,使学生学会提问)

这6个问题,哪几个问题那些意思接近?

能不能合在一起昵?

3和4,是蜡烛变化的种类,

2和6是蜡烛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我们就把他们和在一起,围绕这4个问题展开研究

3讨论学习方法;

(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作好记录也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

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研究呢/

实验。

对,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刚才老师的魔术也是用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过程中还要干什么?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能保证实验的正确,这是原始的证据,必须有,因此同学们要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吧

三、探究蜡烛的变化

(一)研究蜡烛“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

研究蜡烛“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

1提出研究方法

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鼓励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折断、生:

用刀切断。

点燃。

放在火上烤化。

用火直接烧

咱们给这些方法分分类:

折断,用刀切断、砸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让蜡烛什么变化/

形状的变化。

放在火上烤化。

用火直接烧都是给蜡烛加热。

观察“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

2做出预测;

实验前我们对将要发生的现象作出猜测

猜测

3进行实验;

看看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

小组商量一下。

[让学生充分考虑,使实验过程更趋科学,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

](生小组讨论)

用小刀把蜡烛切断。

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在酒精灯上加热。

用试管夹夹住铁,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实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强调安全问题

开始实验吧!

(生开始实验。

师参与指导,为学生当好参谋和助手。

4总结交流实验现象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第一种类型。

做完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好。

填好实验记录单。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同学们认真倾听,同组同学随时准备补充。

学生汇报:

汇总如下:

(1)我们用切割的方法,使蜡烛变成许多小碎块。

(2)砸,变成碎抹(3)把蜡烛碎块放进小铁盒里,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蜡烛熔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

(4)蜡烛点了一会变短了。

蜡油和蜡是什么关系/?

蜡烛熔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蜡了:

板书:

蜡加热蜡油冷却蜡

蜡烛变成的蜡油是什么发生变化了?

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形态改变

小结:

只是形态改变,没有生产新的物质

(二)探究“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做教材第14页上三个实验,从观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等现象认识蜡烛燃烧后变成了另外一些物质,这也是物质变化的第二种类型。

1提出疑问

我们刚才知道了蜡烛燃烧后会变成液体,而且变短了,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

蜡去哪里了?

蜡变成什么物质了/

蜡是不是消失了

蜡是不是烧完了

2作出猜测

你的猜测是什么?

3实验证明;

请同学们按照教材第14页上的要求做这三个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并师参与指导,为学生当好参谋和助手。

4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1)点燃蜡烛后,蜡烛火焰上方的铁上有黑灰。

(2)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3)“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

水雾。

冒黑烟

我们小组发现蜡烛燃烧产生了热,

板书;

热量

我们小组发现蜡烛燃烧有火苗

火苗,这火苗其实是光

同学们,你们想想看;

黑烟,热量,火苗它们是不是像蜡油一样,还会变成蜡烛?

生:

不会。

既然不能还原回去,说明他们不是蜡,就是新物质,对吗?

那么烟和水、热、光就是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有意说出产生新物质、形态改变等,为学生归纳提供指向。

产生的新物质,

四、寻找问题答案,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让蜡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我们看看那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师生一起看黑板上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蜡烛的变化分为两类

哪两类?

生2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师用红笔划:

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3我知道了蜡烛的变化的原因;

加热和燃烧,

生4我知道了蜡烛的变化的原因还有压和刀切;

学生1我知道了蜡烛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学生5我知道了蜡烛变化后会是什么样子?

有的变成蜡油,有的变成烟,有的变成热,有的变成光,

师引导;

有的变成烟,有的变成热,有的变成光,这是什么变化?

生2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有的变短,有的变成蜡油流下来,有的变软。

有的变短,有的变成蜡油流下来,有的变软这是什么变化?

产生新物质了吗,

生5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的变化,

你还知道了什么?

点燃蜡烛,产生了烟和水这两种新物质,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切割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的变化。

加热蜡烛,让蜡烛熔化,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变化。

老师刚上课的时候表演的魔术,是什么变化?

折叠8层,变成长条,对折成花瓣,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变化。

滴几滴紫甘蓝溶液在白花上,花变成绿色,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设计意图(强调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方法,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1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蜡烛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科学家给他们起了名字;

把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怎样区分这两种变化呢/?

看能不能还原回去。

物理变化是形态的变化能还原成原来的物质,而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不能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3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也有两大类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其他物质的变化

板书1、物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加热:

蜡块蜡油不产生新物质

(固体)冷却(液体)(形态变化)

点燃:

变短。

小水珠

黑烟产生新物质

(火苗,)光

探究其他物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强化两种变化)

(一)复习

1;

物质的变化有几类?

2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3怎样区分这两种变化?

(是否可逆)

4化学变化有什么标志呢?

(课件显示:

课文31页内容强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我们继续探究看看其他物质是否也有这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哪一种变化?

(二)、谈话:

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出示课件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

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亲自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发挥其能动性。

这些实验相对简单,效果明显,更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做下面的实验,看看这些现象属于那一类变化?

为什么/

实验1往醋中倒碱面

实验2捏橡皮泥

实验3把食盐放进水中

实验4折叠纸玩具

实验5把鸡蛋放进白醋中

实验6加热白糖直熔化,

实验7加热白糖直焦黑,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根据小组材料和兴趣,每组选3---4个实验进行探究。

现在小组成员凑在一起,赶快做出决定。

1小组实验

设计意图;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生小组商量)

2作出假设(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的程序)

小组长带领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小组长带领小组实验,师参与指导)

3总结交流实验情况设计(意图强化物质的两种变化)

现在来展示成果。

我们做了把鸡蛋放进醋中的实验。

把鸡蛋放进醋中后,鸡蛋壳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沫。

我们认为气泡是空气,是新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你观察的真仔细。

哪个小组也做了这个实验?

有没有不同的实验现象?

请没做这个实验的小组看看其他小组的醋中的鸡蛋。

讲解: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醋中含有3%---5%的醋酸,)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我们做了折纸玩具。

(展示纸飞机)这是物理变化,只是纸的形状变了,因为没有产生新物质

我们组做了把食盐放进水中。

我们发现把食盐放进水中后,轻轻搅拌,食盐不见了。

食盐哪儿去了?

分散到水里去了。

这个实验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不敢肯定)没有吧。

(肯定地)没有!

食盐变的很小很小了,不是新的物质。

也就是说,食盐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我们组做往碱中倒醋这个实验的出现大量泡沫。

是化学变化

这气泡是二氧化碳

同学们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小动物,有新物质产生吗?

没有!

只是——

形状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真棒!

我们齐心协力,把7个实验都完成了。

如果现在让你把物质的变化分类,你会吗?

(生思考,纷纷举手边举手边说。

两类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小结:

(总结板书)物质的变化,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通过学习这课你知道了什么?

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

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形态的变化。

我觉得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往碱中倒醋、把鸡蛋放进醋中,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把食盐放进水中、捏橡皮泥、折叠纸玩具。

五、生活拓展(当堂训练)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变化,你能举出几个例子?

水变成冰和冰化成水都是形态的改变。

煤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把木材加工制作成木家具,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把面粉加工成馒头,这是什么变化?

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是改变形态的变化。

有不同的意见。

谁能来说说理由?

(下课了)

到底是什么变化?

这个问题真把我们难住了。

看来,物质的变化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或老师等方式,继续探究:

1.蜡烛的变化

板书 

物理变化:

只有形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师简介

教师姓名:

张元芝职称:

小学高级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

教学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认为有了兴趣,能力,方法这三大法宝,科学课就不愁教不好。

知识是载体,所以,教师要用教材,而不能只会教教材,要举一反三。

主要教学荣誉;

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山西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2008年评为太原市百优教师.

教学反思:

一、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生活中的燃烧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蜡烛,学生也非常的熟悉。

所以开篇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因此我设计了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

我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有了问题,探究的目标才明确,为学生营造了提问的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第二,对问题进行归纳,交给学生学会提问。

第三让学生明确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应该怎么做,这样学生的学习就避免盲目性,增加主动性使他们知道我们就应该这样做,不这样是不行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就是主人,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

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已充分的展示和培养,体现了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仅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感知与认识的过程。

三、本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扎扎实实搞科学探究,而不是水过地皮湿,走过场。

上完这课,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课是开头课,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足;

石灰水准备的不好,这个实验有的组没做,有的组效果不明显。

原因;

教师准备不够充分,

今后要提前予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实验的成果率,不给自己和学生留下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