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52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课北投硫穴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人記山水能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宏道)」

清•劉鶚

老殘遊記

遊記體章回小說。

主角老殘其實就是作者的化身,此書不像一般的遊記,記述到各個地點的自然景物和風土民俗,反著重在許多事件的所聞、所見

清•郁永河

裨海紀遊

是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遊記專著,作者以日記體記錄其在臺灣九個多月的採硫過程。

包括他來臺的海上經歷、沿臺灣西部北上踏察所見所聞、臺灣的自然景觀、平埔各族的生活型態及採硫經過和技術等。

全書分三卷,共二萬四千多字。

行文夾敘夾議,興之所至常雜以吟詠

附註:

唐―詩人遊記;

宋―哲人遊記;

明―才人遊記。

二、臺灣寫真 

朝代/作者

書 名

說 明

明•陳第

東番記

被公認為中國人所寫有關臺灣的第一篇遊記,為最早記錄臺灣實際情況的文獻。

作者以軍事顧問身分,隨著金門把總沈有容追剿倭寇來臺灣,是最早對臺灣島上風土、民情有較具體描述者。

在其筆下,臺灣居民無文字、曆法、官長,裸體、結繩,男女雜居且易位司職,近海卻不捕魚,群居終日而飽食嬉遊,形構出一淳樸自足的淨土。

然紀錄僅及於今天臺南、高雄沿海附近的平埔族群

清•高拱乾

臺灣府志

清代自臺灣府志(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以後,各地先後修成的志書,大多會列入「番社風俗」等內容,這是對臺灣原住民的紀錄,但其中有許多僅按舊志抄錄,並未做實際考察。

註:

土番風俗:

男女皆跣足裸體,上衣短衫,以幅布圍其下體;

番婦則用青布裹脛,頭上多帶花草。

男女約十四、五歲時,編藤圍腰,束之使小;

故射飛逐走,疾於奔馬

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遊記專著,篇名是後人所訂,以日記體方式記存。

內容涵括臺灣歷史的建構、原住民論述、風俗物產、黑水溝航海險象,及陸地景象的描述。

作者工於詩文,故此書中亦雜以吟詠,頗具文史價值。

清•藍鼎元

東征集

平息朱一貴事件後,藍廷珍、藍鼎元彙輯平亂期間的相關書信、文件和雜著百篇而成,集中有藍鼎元以幕僚身分代其堂兄總兵藍廷珍擬撰的文書,也有鼎元帷幄謀略、參議機宜的個人見解。

四庫全書提要:

「東征集六卷皆進討時公牘書檄,雖廷珍署名,而其文則皆鼎元作。

」以散文寫作,除少數遊記文章,絕大多數為說理性散文

清•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槎,音ㄔㄚˊ,木筏)

以平埔族文化之記載最具特色,所述含括語言、服飾、風俗、經濟生活等,從中可見平埔族人遭受外力壓迫及漢文化衝擊的困境。

此書與裨海紀遊,被黃得時譽為「清代隨筆雙璧」

作者為第一任巡臺御史,字玉圃,晚號篤齋,順天府人

備註:

明代鄭舜功所著―日本一鑑中繪有臺灣島圖(他稱為「小東島」),島上有雞籠山,並註記附近產硫。

另有言:

「釣魚嶼,小東(臺灣)小嶼也。

」此書為鄭舜功兩次赴日,回來後將所見聞的加以記錄

三、裨海紀遊簡介

1.裨(ㄆㄧˊ)海紀遊:

亦作「稗(ㄅㄞˋ)海紀遊」。

採日記體方式書寫。

「裨海」的典故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

」司馬貞•索隱:

「裨,音脾。

裨海,小海也。

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

且將裨將,裨是小義也。

」郁永河大概認為在大清一統之下,臺灣海峽只能算是宇內的小海,因而以此為書題。

2.成書原因:

「余性耽遠遊,不避阻險,常謂臺灣已入版圖,乃不得一覽其概,以為未慊。

會丙子冬,榕城藥庫災,燬硝磺火藥五十餘萬無纖介遺。

有旨責償典守者,而臺灣之雞籠、淡水,實產石硫磺,將往採之。

余欣然笑曰:

『吾事濟矣』。

」(注:

慊:

音ㄑㄧㄝˋ,滿意。

事濟:

指事成。

濟,成就。

3.全書分三卷,共二萬四千多字,是依照日期推進記錄的日記體遊記,行文夾敘夾議,興之所至常雜以吟詠,這是許多舊文人共有的習慣。

(1)上卷記在閩地的遊歷、通過黑水溝的驚險過程,及抵達臺灣鹿耳門、安平城、赤嵌城、臺灣府之間的見聞。

(2)中卷記在臺灣府購買採硫用品,然後由陸路北上採硫磺,途中歷經危難。

最後描述採硫的過程,與大多數伙伴生病的經過。

(3)下卷對採硫行程做最後的記錄,並歸納在臺灣的所見所聞。

也提及對臺之治理與對番政的意見。

4.裨海紀遊,可以媲美徐霞客的滇遊日記,內容詳實,文字優美。

徐霞客是歷史上少數訪問少數民族的旅行家之一,非常看重少數民族的民情風俗,郁氏也具有相同的特色。

他對於原住民很有同情心,他看到一些在原住民各社中負責對外聯絡、仲介的「通事」欺壓原住民,常藉原住民語言隔閡、不諳法令的弱點而上下其手,剝削自肥,他內心忿忿不平,感慨萬千地說:

「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人若矣。

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

見其無衣,曰:

『是不知寒』;

見其雨行露宿,曰『彼不致疾』,見其負重馳遠,曰:

『若本耐勞』。

噫!

若亦人也!

其肢體皮骨,何莫非人?

而云若是乎?

馬不宿馳,牛無偏駕,否且致疾;

牛馬且然,而況人乎?

抑知彼苟多帛,亦重綈矣,寒胡為哉?

彼苟無事,亦安居矣,暴露胡為哉?

彼苟免力役,亦暇且逸矣,奔走負戴於社棍之事胡為哉?

夫樂飽暖而苦飢寒,厭勞役而安逸豫,人之性也;

異其人,何必異其性?

仁人君子,知不吐余言。

語譯:

全世界最當哀憐的,沒有比原住民更值得哀憐。

就因為他們異於漢人而歧視他們嗎?

看到他們不穿衣服,就說:

「他們不知道寒冷」;

看到他們在雨中行走,夜宿於外,就說「他們如此不會生病」;

看到他們背負重物走遠路,就說:

「他們本就耐操勞」。

唉!

他們也是人啊!

其四肢皮肉身體和漢人一樣,難道不是人嗎?

卻如此說他們?

馬不能整晚跑個不停,牛不能拉著牛車不休息,否則容易生病;

牛馬都如此,何況是人呢?

原住民如果有足夠的布料,難道不會注重穿著?

原住民若能悠閒無事,也會待在家裡納涼,何必去餐風宿露呢?

假如能免除勞役,原住民何必揹著東西送到那些無賴的社棍家裡去呢?

以吃飽穿暖為樂,受寒挨餓為苦,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

人種雖然不同,本性又怎麼會有差異呢?

仁人君子,一定能夠認同我的說法。

5.書中還記錄了一些有關鄭成功祖孫三代的傳聞,有許多是他書所不載者。

其中部分雖未必完全正確,但至少代表清領初期,他所接觸的仕臺官員及流寓人士的看法。

字裡行間對鄭成功的孤忠大節一直都給予高度評價。

「鄭成功年甫弱冠,招集新附,草創廈門,復奪臺灣,繼以童孺守位,三世相承,卒能保有其地,以歸順朝廷,成功之才略信有過人者,……而仍奉永曆之紀元,恪守將軍之位號,奉明寧靖王、魯王世子禮不衰,皆其美行。

6.對臺灣提出的遠見:

鄭克塽投降清朝時,大清帝國朝廷內,群臣卻曾激烈討論是否要保留臺灣。

「主棄派」認為:

「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加廣;

裸體紋身之番,不足與共守;

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語譯:

臺灣只是海外彈丸之地,不足以增加中國的土地;

臺灣的原住民只是裸著身體全身刺青的野蠻人,不足用來守衛臺灣;

只是耗費政府的經費於無用之地。

不如將當地的漢人遷徙回大陸,放棄臺灣這塊無用之地。

)郁永河卻說:

「不知我棄之,人必取之;

我能徙之,彼不難移民以實之,噫!

計亦疏矣。

」郁永河認為主張放棄臺灣的人,想法實在愚蠢。

如果放棄臺灣,盜匪一定會占據臺灣,假如出現一位像鄭成功一樣的人物乘虛而入,那麼中國沿海就不會有安寧的一天。

當年大清帝國勞民傷財,一直無法消滅鄭氏政權,就是因為鄭家有臺灣做為基地。

郁永河認為國力強大的日本,以及擁有強大艦隊的荷蘭人,都虎視眈眈的想占有臺灣。

怎麼還會有人提議說要放棄臺灣,讓它成為敵人的巢穴呢?

7.這本書忠實記錄了三百多年前臺灣西部的面貌,書中記錄了許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

此書深具歷史、地理、文學、人類學、社會學的意義。

葉石濤‧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

「我以為仁和郁永和所寫的裨海紀遊,是一部臺灣鄉土文學史上永不磨滅的偉大寫實作品。

本書不僅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記遊散文,對研究三百年前臺灣的歷史、地理、社會、種族等,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又說:

「流貫整篇作品的是脈脈搏動的濃厚人道精神;

他用卓越的觀察力和分析力,栩栩如生地記錄下來滿清領臺初期,離荷蘭、明鄭三代不遠的漢番雜居的社會情況。

他使用正確、簡潔、有力的筆觸如實的描畫殆盡臺灣那雄壯、美麗的風土;

榛莽未闢的荒原、蠻煙瘴癘的山河,莫不躍然紙上。

他的作品透露出來的跟大自然抗爭的人類充滿鬥志,永遠不屈的精神。

」日本治臺時,裨海紀遊甚受重視,是日人制訂政策時重要的參考文獻。

四、作者及注釋補充

1.竹枝詞十二首:

  「竹枝詞」也叫竹枝曲、竹枝歌、竹歌,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詩歌形式,以記詠風土為主,舉凡歲時風俗、百業民情都可抒寫,對社會文化史、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

後人或稱郁永河這組竹枝詞為「臺灣竹枝詞」,內容主要以臺灣的景色、物產為題材,或自詠心境、或言治理墾拓之事,大多和漢人生活較相關。

2.土番竹枝詞

  以平埔族習俗為題材所吟詠的作品,內容從衣著、裝飾、樣貌、飲食、婚俗,到勞動、社會等都有描述,大多以采風為主,較無個人寄託。

3.顧敷公

  顧敷公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追隨父親流亡來臺,住在臺灣將近四十年,熟悉臺灣的山海險夷。

當郁永河要北上採硫時,他警告說:

「走海路比走陸路危險。

」海船不怕在大海中行駛,但航行於水淺的近海,反而容易觸礁沉沒。

從臺南航行至雞籠,沿著近海航行,萬一遭遇風浪,又無港可停泊,那危險性反而超過在大洋中航行。

  顧敷公堅決地說:

「若要我選擇走海路,我就拒絕參加這趟旅程。

」於是郁永河聽從顧敷公的勸告,與他一起走陸路。

王雲森則貪圖坐船較便利,仍決定搭船北上。

五、修辭

修辭法

例 句

譬喻

1.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2.草木不生,地熱如炙;

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3.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4.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

5.左旁一溪,聲如倒峽,即沸泉所出源也。

6.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摹寫

1.視覺:

「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草木不生」、「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2.聽覺:

「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水潺潺巉石間」、「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3.嗅覺:

「風至,硫氣甚惡」。

4.觸覺:

「暑氣蒸鬱,覺悶甚」、「涼風襲肌,幾忘炎暑」、「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地熱如炙」。

層遞

本課第六段,由硫穴四周而硫穴旁,而至硫穴上。

六、北投溫泉詩

北投谷   鄭愁予

月遺落遍地的影子,

雲以纖手拾了去,

夜是濃濃的,溫溫的,像蓬鬆的髮。

銀河在這裡曳下了瀑布,

撒得滿山零碎的星子,

北投,像生了綠苔的酒葫蘆,

這小小的醉谷呀,太陽永不升起來。

北投溫泉   梁啟超

尋幽殊未已,言訪北投泉。

曲路陰迴壑,海流碧噴煙。

土膏溫弱荇,溪色澹霏煙。

苦憶湯山淥,明陵在眼前。

尋幽探勝未曾停止,我要去探訪北投的溫泉。

山壑中有曲折幽暗的山路,碧綠的海流噴出煙霧。

溼潤如膏的泥土滋潤了弱小的荇草,溪水湧起澹澹的煙霧。

苦憶山中清澈的湯泉,清明的山陵就在眼前。

北投雜詠   洪以南

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

盪胸忘俗慮,酣夢傲神仙。

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

松濤應一醉,風詠邁前賢。

這裡有溫泉,沐浴後神清氣爽。

洗滌後的胸懷能忘卻塵俗的煩憂,酣睡後的舒適可勝過神仙。

洗淨的身軀如無物牽絆,心裡澄澈似別有洞天。

在松濤吹拂下應可一醉,在風中吟詠實超越前賢。

七、裨海紀遊之竹枝詞 

※自註是郁永河竹枝詞的特色,客觀的描寫風土民情。

莽葛元來是小舠

,刳將獨木似浮瓢;

月明海澨

歌如沸,知是番兒夜弄潮。

自註:

番人夫婦,乘莽葛射魚,歌聲竟夜不輟。

(土番竹枝詞)

譯注:

莽葛原來就是小船,將樹木挖空像水瓢;

月明下的海邊歌聲如沸,知道是番兒的弄潮聲。

舠:

音ㄉㄠ,小船,因形如刀而名之。

澨:

音ㄕˋ,水邊。

胸背斕斑直到腰,爭誇錯錦勝鮫綃

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雙蛾不解描。

番婦臂股,文繡都遍,獨頭面蓬垢,不知修飾;

以無鏡可照,終身不能一窺其貌也。

從胸背到腰都刺上斑斕的文彩,爭誇身上的衣服勝過鮫綃;

若冰雪的肌膚、潔白如玉的手腕都刺青,只不懂得塗描蛾眉。

鮫綃:

相傳為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質量很好的薄紗。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

綑載都來糖部裡,只留蔗葉餉群犀。

取蔗漿煎糖處曰糖。

蔗梢飼牛,牛嗜食之。

萬頃的蔗田一片碧綠,一眼望去茂盛的蔗葉使人迷路;

砍下的甘蔗綑綁、載來糖部裡,只留下蔗葉餵養群牛。

獨幹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唇間盡染脂。

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莖體龍鱗,葉同鳳尾。

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

食檳榔者必與簍根、蠣灰同嚼,否則口且辣。

食後口唇盡紅。

獨立的枝幹聳入雲霄,沒有旁生的枝枒,一顆顆下垂的青色果子任由它紛散披垂;

摘下來和蔞草根共嚼,使得嘴唇盡紅好像染抺紅脂一樣。

臺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里長;

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臺郡之西,俯臨大海,實與中國閩廣之間相對。

東則層巒疊嶂,為野番巢居穴處之窟,鳥道蠶叢,人不能入;

其中景物,不可得而知也。

山外平壤皆肥饒沃土,惜居人少,土番又不務稼穡,當春計食而耕,都無蓄積,地力未盡,求闢土千一耳。

臺灣西邊俯視著一片汪洋(臺灣海峽),向東望去層層疊疊的山巒有千里之長;

一片平坦的沙土盡是肥沃的土壤,誰能來思慮教番民耕田種桑?

肩披鬢髮耳垂璫,粉面紅唇似女郎。

馬祖宮前鑼鼓鬧,侏離

唱出下南腔。

梨園子弟垂髻穴耳,儼然女子。

土人稱天妃神曰馬祖,稱廟曰宮。

天妃廟近赤崁城,海舶多於此演戲酬願。

閩以彰泉二郡為下南,下南腔亦閩中聲律之一種也。

演戲的男子長髮披肩,耳上垂掛著珠玉耳環,臉擦白粉,唇塗胭脂像個女子。

馬祖宮前面鑼鼓喧天在演戲酬神,侏離唱出下南腔的音調。

侏離:

古代西夷地區的音樂。

可形容方言或少數民族。

此以郁永河的眼光來看臺灣百姓。

八、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選一)

男兒待字

早離娘,有子成童

任遠颺。

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番俗以婿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故不知有姓氏。

男孩子十五歲早早就離開母親,兒子年稍長就任他到遠處去。

(原住民)不重視生兒子,重視生女兒,因為家園是不傳給兒子的。

待字:

本指女子及笄而字,約十五歲。

成童:

指十五歲以上的青少年。

九、課外閱讀

裨海紀遊(節選)

  出戶,草沒肩,古木樛結,不可名狀;

惡竹叢生其間,咫尺不能見物。

蝮蛇癭

項者,夜閣閣鳴枕畔,有時鼾聲如牛,力可吞鹿;

小蛇逐人,疾如飛矢,戶閾之外,暮不敢出。

海風怒號,萬籟響答,林谷震撼,屋榻欲傾。

夜半猿啼,如鬼哭聲,一燈熒熒,與鬼病垂危者聯榻共處。

以視子卿絕塞、信國沮洳為何如?

柳子厚云:

「播州非人所居!

令子厚知有此境,視播州天上矣。

一出門,野草高過肩膀,老樹枝幹糾纏盤結的樣子無法形容;

裡面長滿了令人討厭的竹子,以至於近在咫尺也看不到東西。

脖子長了瘤的毒蛇晚上在枕邊閣閣地叫,有時聲音像牛打鼾,牠們可吞下一隻鹿;

小蛇追人快得像箭一樣。

大門之外,晚上不敢出去。

海風怒號,大地所有的孔竅都發聲回應,以至於山林溪谷都受到震撼,房子和床榻好像要倒塌似的。

半夜猿猴叫得像鬼哭聲,在微弱的燭光下,與得了怪病而垂危的人隔床相處。

這種情況,和從前蘇武被拘留於人煙稀少的塞外、文天祥被囚禁在低溼的牢房相比,究竟如何?

柳宗元曾說:

「播州不適宜人居住。

」假如他知道有此地,就會把播州當作天堂了。

癭:

音ㄧㄥˇ,頸部的囊狀腫瘤。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

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播州,今貴州省尊義縣。

郁永河臺灣採硫   連橫 臺灣通史•流寓列傳

  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諸生也。

性好游,遍歷閩中山水。

康熙三十五年冬,省中火藥局災,毀藥五十餘萬斤。

典守負償,聞淡水有磺可煮藥,欲派吏往,而地尚未闢,險阻多,水土惡,鄭氏以流罪人,無敢至者。

永河慨然請行。

  三十六年春正月,啟程,至廈門,乘舟,二月抵郡。

四月初七日北上,途經各番社。

自斗六門以上皆荒蕪,森林蔽天,麋鹿成群;

番亦馴良,不殺人,所至供糗

糧,負矢前驅,為左右衛。

蓋其時漢人鮮至,未肆侵略,番得無事,故無敵愾之心也。

  既至淡水,命通事張大先赴北投築屋。

五月初二日,率僕役乘舟而入。

兩山夾峙,中闢一河,為甘答門,則關渡也。

水道甚隘,入門忽廣,如大湖,渺無涯涘。

行十里許始至,而工夫

、糧糈

、鼎鑊,自海道亦來。

  張大集番酋飲,告以採磺事,與約一筐易布七尺。

番喜,各運磺至;

命工煮之。

產磺之處為內北社。

永河往探,入深林中,忽有大溪,水若沸,石作藍靛色,熱氣薰蒸,白煙縷縷。

上升山麓,是為磺穴,觸之或倒。

已而工人多病痢,廚者亦病,至無人執爨,呻吟斗室。

永河氣不餒,以船送歸。

顧毒蛇惡蚊,出沒戶牖,爭噬人,且苦熱,新至者亦前後病。

居無何,風雨驟至,屋毀,永河自持斧伐木以支。

而山水暴發,不可居,急呼蟒甲,涉水行三、四里,至巖下番人家。

日暮,無所得食,乃脫衣與番易雞,煮而啖之。

水退,再集工人,築屋煮磺,遂竟其事。

十月初七日乃歸,至省復命。

  永河居臺半載,著裨海紀遊、番境補遺、海上紀略,志臺灣者足取資焉。

  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縣的秀才。

生性愛好旅遊,遊遍福建一帶的山水。

康熙三十五年冬天,福建省火藥局發生火災,燒毀火藥五十多萬斤。

負責的官員要賠償損失,聽說臺灣淡水有硫磺可熬煮成火藥的原料,打算派官員前往採硫,只是當時臺灣北部尚未開發,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是當年明鄭流放罪犯的地方,因此沒有人敢冒險前去。

郁永河卻很爽快的自動要求前去。

  三十六年春天正月,郁永河出發,到廈門搭船渡海,二月抵達臺灣府城(今臺南巿)。

四月初七朝北前進,途中經過各個番社。

從斗六門以北都是荒蕪地帶,森林濃密得遮蔽了天空,麋鹿成群結隊;

番人也都善良溫馴,不會殺人,到了番社,番人便供應乾糧,背上弓箭作嚮導,在左右保護著前進。

因為那時漢人來的不多,還沒有發生後來任意侵犯掠奪的情形,番人能平安無事,所以沒有仇視漢人的心理。

  到了淡水,命令通事張大先趕到北投蓋房子。

五月初二那一天,郁永河率領隨行人員乘船沿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

只見兩座山巒矗立兩岸,一條大河從中間伸展開去,這裡叫甘答門,就是後來所稱的關渡。

本來水道很窄,通過甘答門後突然開闊起來,好像一口大湖,水面廣大得看不到岸邊。

船行約十里才到北投,而另一方面從海路北上的採硫工人、糧食、鍋爐等也都運到了。

  張大召集各番社酋長過來喝酒,告訴他們採硫磺的事,跟他們約定一籮筐的硫磺換七尺長的布匹。

番人很高興,各自運來了硫磺;

郁永河便叫工人開始熬煮。

生產硫磺的地方在內北社(今臺北巿北投)。

郁永河前往探勘,走入森林深處,忽然出現一條大溪流,溪水像煮沸的熱水,溪石呈現靛藍色,四周熱氣蒸騰,白煙縷縷不斷。

再向上走到山麓,就是硫磺噴氣孔穴,人一碰到就會昏倒。

不久,工人很多得了痢疾,廚師也生病,以致沒有人煮飯,小房子裡不時傳來呻吟聲。

郁永河不氣餒,用船送病者回去。

但是毒蛇和凶狠的蚊子,在房裡進出,爭著咬人、叮人,加上天氣極熱,新來的工人也先後生病了。

過了不久,突然來了場大風雨,屋被吹毀,永河自己拿著斧頭砍來樹幹,把房子撐住。

然而山洪又暴發,沖下大量的水,沒辦法再住下去,趕忙找來獨木舟,在水裡行了三、四里,到山岩旁一番人家。

傍晚,找不到東西吃,就脫了衣服與番人換了雞煮來吃。

水退了,再召集工人,蓋房子繼續煮硫磺,終於完成任務。

十月七日才回到大陸,向福建省府交差。

  郁永河在臺灣待了半年,寫了裨海紀遊、番境補遺、海上紀略,撰寫臺灣歷史的人,可以從中找到不少有價值的資料。

糗:

音ㄑㄧㄡˇ,乾飯。

工夫:

工人。

糈:

音ㄒㄩˇ,糧食。

幾番踏出阡陌路(節選)   馬以工

  本文是馬以工循著郁永河的腳步再走一次所做的記錄,節選呼應郁永河到北投採硫及探察硫穴這一段,配合課文閱讀頗有趣味。

再從淡水搭船就只能走到甘答門,也就是關渡,就得上岸了,現在關渡內不再是大湖,而是繁榮的臺北市。

這程水路與當年的景觀相比,右側觀音山雖然仍是非常美麗的矗立在那裡,百餘年來,獅子頭附近卻新添了無數墳塚,左側是大屯山脈連綿靠竹圍一帶水邊,長成了一片片茂茂密密的紅樹林。

這種只有在含鹽分的河口沼地才生長的小喬木,是稀有的胎生植物,紅樹林濃密的綠枝上停著不少白鷺鷥,再逆水行舟來到關渡,已無當年兩岸夾峙的景象,靠關渡這邊已在民國五十二年炸開,不然我們可以體會一下「魁籐一線風搖曳,飛渡何須莽葛來?

」早年番人駕籐飛渡關渡的情形。

在關渡渡船頭上岸後,眼前就是建於康熙五十六年的靈山廟,現在成了關渡宮,一小塊基地上還有三將軍廟、玉女宮等。

登上關渡宮的山頂,整個臺北盆地盡收眼底,依著大屯山脈的綿延青山的北投、天母,就是當年的內外北頭、麻少翁三社,其他郁永河所提到的番社,在山頂可以看得到的有巴浪泵,即為基隆河岸的大龍峒,奇武卒是大龍峒南的大稻埕,八里分是對岸的八里,麻里折口是松山區,這些古老的名字一經改變就慢慢給遺忘了。

下了山來,就往天母行義路底,也就是磺溪的源頭。

整個山谷除了部分河邊的平地給一些商人開了露天的土雞莊外,靠近山邊仍是採硫土的主要礦場,只是硫磺的重要性,隨著黑火藥只能拿來做爆竹,早已一落千丈,真無法想像當年郁永河採硫回去後不久,清廷下令封礦,怕硫磺落入歹人手中私製火藥。

到乾隆年間甚至四季派北路營兵將燒山,以杜絕私採者藏匿之所。

以後採硫在臺灣一直被禁,珍貴的資源就一直等到它的價值完全消失後才被利用。

我們來到磺溪頭時,整個附近的環境像西部電影裡的荒野,一幢小木屋在山腳下,走近才知道是一個小小的煉硫工廠,我們先問廠裡的人硫土在哪裡取,引來那人一陣大笑:

「山邊挖土就是硫土」,他這麼回答,我才想到郁永河的茅舍並不搭在這裡,這裡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