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5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1

第一章现状研究 1

一、现状概述 1

二、现状分析结果 3

三、GIS分析 4

第二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5

一、景观资源概况 5

二、景观资源评价 7

三、规划建议和对策 8

第三章规划总论 10

一、规划目的 10

二、规划指导思想 10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本 10

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性质 11

第四章分区规划 12

一、原则 12

二、布局 12

第五章风景环境容量分析、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 13

一、环境容量分析及游人容量 13

二、生态原则 14

第六章专项规划 15

一、保护培育规划 15

二、风景游赏规划 16

三、典型景观规划 20

四、旅游设施规划 23

五、基础工程规划 25

六、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8

七、分期发展规划 31

第七章实施措施 33

一、管理体制 33

二、管理保障体系规划 33

三、政策、资金 33

附表1幕燕滨江风貌协调区内单位面积表 34

附表2幕府山植被恢复绿化工程一览表 34

附表3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欣赏价值评估表 35

附表4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历史价值评估表 35

附表5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游憩价值评估表 36

附表6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科学价值评估表 37

附件一幕燕滨江风貌区现状景观资源介绍 38

附件二幕燕滨江风貌区诗词、楹联选 40

42

前言

幕(幕府山)燕(燕子矶)地区是南京主城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四大结构性绿地之一,是主城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十年来,幕府山由于开山采石给地形地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1998年,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幕府山地区停止开山采石,幕府山山体、植被开始得以改善和恢复;2001年,幕燕市级风景名胜区成立。

2002年4月,南京市规划局会同市园林局、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开展了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国际方案的征集工作。

美国G70集团、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应邀参加了方案的征集。

2002年7月,经专家组评审,一致同意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2号方案为优秀方案,其方案研究全面,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分析研究地形特征、风景资源,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2月,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受市园林局的委托,在2号中标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完善,进行《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合理的保护和整合风景区景观资源,引导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保障。

在2006年12月7日市长规划审批专题会议上,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汇报,为了使幕燕地区的景观建设与整个滨江地区的开发更好的结合,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为《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

该规划中对于风貌区用地范围的界定,根据2001年7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幕燕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研究》规划用地边界图确定,华宏D地块根据规划局划定的红线进行了调整。

总体规划中对重点地段燕子矶古镇风貌、纬一路入口、滨江湿地景观区等,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定位,具体的布局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专题研究。

2007年10月,为了解决项目融资问题,加块推进幕燕地区的滨江环境整治,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会议纪要(2006年42号)精神、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2007年14、47、49号)精神,将白云石矿1075.08亩土地进行收储,挂牌出让,作为商业休闲、旅游配套用地;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土地划拨到幕燕地区环境整治项目公司名下,作为居住开发用地;73857部队仓库码头规划迁至风貌区滨江带内。

为了能更好的指导风貌区的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进展,进行了此次总规修订。

此次修订对风貌区的分区、道路系统以及旅游设施配套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7年11月1日,在市园林局召开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的专家咨询论证会。

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

规划期间得到了市园林局、规划局等部门及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第一章现状研究

一、现状概述

(一)概况

1.地理位置、面积

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市城北的长江之滨,江岸全长近6公里。

区域交通便利,水陆交通发达,东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相接,西与南京长江大桥相连,纬一路、和燕路由西向东从风貌区南面穿过;南京长江二桥、地铁迈皋桥终点站和即将修建的滨江路、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隧道等,更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

风貌区规划面积700.07公顷。

2.地质地貌

该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主要由河漫滩平原、岗地、低山、平地组成。

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4-7m,分布在幕府山北坡与长江岸线一带,长江多年平均水位5.5m,汛期平均水位7m左右;岗地海拔20-50m;低山主要为幕府山,海拔最高205m(已开采),现存最高峰海拔199.3m;平地主要分布在幕府山东面,多为居住、工业、仓储等建设用地。

此外,还有江岸附近的断块构造、江水冲蚀而成的独特江岸地貌和开山采石而形成的众多矿坑。

3.气候水文

1)气候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裕,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5.4℃,一月最冷,月均气温1.7℃,7-8月最热,月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106.5mm,降水多集中于6月中旬至7月中上旬的梅雨季节,年均降雨日数为120天,年均雾天31.9天。

2)水文

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地表水除长江外,另有北十里长沟及一些小型水库。

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水、裂隙溶洞水、裂隙水。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要类型,最大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m3/日;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幕府山山坡、山脊一带碳酸盐岩层区,其天然总量为58.5万m3/年。

4.土壤

区内地表的各类岩土体主要有人工填土、亚粘土、粉细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基层岩,它们的地基承载力分别为8~9t/m2、15~18t/m2、150~180t/m2,承载能力多较强,表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丰富。

5.生物

1)植被

区内山林基本为七八十年代后逐渐生长起来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总体看来除局部地段的采石场、垃圾场造成严重破坏外,幕府山植被尚好,但植物种类不是很多,植被色彩单调,除雪松、黑松、马尾松外,还有盐肤木、黄连木等少量秋色叶树种及结缕草、白茅、芦苇、河八王、野古草、鸭嘴草、狗牙根等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不多。

从1999年开始至今,幕燕风景区管理部门对采石场、裸崖进行了植被恢复的绿化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八期,绿化面积达到210.68万M2,植物品种达到70多种。

2)动物

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绿啄木鸟、啄木鸟、斑啄木鸟、红嘴蓝鸟、画眉、八哥、大山雀、棕头雅雀、大杜鹃、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卷尾等。

(二)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状况

目前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共有居民1809户,合计4356人,其中大部分为城镇人口,总计1535户,3661人,农村户数274户,仅695人。

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进驻企业20余家。

2、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

1)土地利用现状

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各类土地利用分布较为凌乱,各种厂矿企业、工业、仓储及为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与山体相互间杂,其中山林绿地和露天矿用地为用地主体,面积约为545.08公顷,占总面积的77.9%;工业用地面积57.44公顷,占总面积的8.2%,主要包含三部分:

东部以新联机械厂和火花塞厂为主;中南部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曙光机械厂为主;西部以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为主;仓储用地面积18.31公顷,占总面积的2.6%,主要有:

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炸药库等;居住用地除各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外,还有燕子矶镇燕子矶村、永安村,多为三类居住用地,面积43.62公顷,占总面积的6.2%。

此外,风貌区内还有城北水厂、烷基苯水厂等的取水口、变电站、铁石岗公墓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8.70公顷,占总面积的2.7%;冶金技校、南栖厨师培训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面积3.09公顷,占总面积的0.4%;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5.40公顷,占总面积的0.8%。

对外交通及道路用地5.66公顷,占总面积的0.8%。

目前用于风景游览的公共绿地仅有2.77公顷,占总面积不到0.4%。

2)土地权属

幕燕滨江风貌区总面积700.07公顷,其中国有土地474.77公顷,集体土地225.3公顷,景区地跨栖霞、下关两区。

目前的土地状况是,土地归国家所有,使用权为各家单位瓜分,红线内土地管理权除原白云石矿开采区的生产用地约133公顷的土地于2005年7月14日一次性移交给南京市幕燕风景区管理处外,其余均不属于风貌区,这对风貌区的建设与管理非常不利。

3、游人量及经济收入

燕子矶公园年均客流量约在7万人次,但购票人数只占三分之一,多为持老年证、年卡、军人证的游客。

2005年公园门票收入为60万元。

4、周边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居民区用地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有:

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金陵科技学院、新联机械厂、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城北水厂、上元门水厂、港务一公司、联珠小区、烷基苯水厂、燕子矶中学等(详见附表1)。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沿和燕路西侧纵深500米的地段内,另有吉祥村、晓庄村及小市街道、五塘村等散乱分布的村镇居民点。

(三)人文风景资源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该区现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其主要资源有:

陶行知墓、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宏济寺石刻等。

(四)基础设施现状

1、对外交通

引导游人进入风貌区的主要外部交通是:

南边为南京城市快速路——纬一路;东北边为南京城市主干道——和燕路和燕笆公路,使这些道路成为景观路,作为风貌区的景观铺垫,并在这些道路沿线设社会停车点,方便游客来风貌区游览。

到达风貌区的公交线路主要为8路车,连接燕子矶和江苏路,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为5分钟;此外纬一路有53、77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西边中央北路有15、38、69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北边南京港一公司为307路公交车终点站,连接上元门与南京河西地区。

2、区内交通

经过多年的建设,幕府山地区已建成防火道7800米。

滨江地带现状道路宽5m左右,等级低,西段道路雨时泥泞。

3、给排水及电力电讯情况

目前,幕府山地区的电力电讯设施、给排水设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排水依靠地形自然排水,排往北部的北十里长沟。

二、现状分析结果

(一)风貌区发展潜力分析

1、交通便利,旅游可及性好

风貌区北靠黄金水道——长江,沿江有码头可直通八卦洲、江心洲。

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公路四通八达,东与沪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绕城公路和312国道相接,西与长江大桥相连。

市内交通也非常便捷,西临中央北路,南靠纬一路,东有和燕路贯通。

从市中心到风貌区最北端的燕子矶交通用时少于1小时,市内绝大部分人口到风貌区内任一点途中花费时间不超过2小时。

风貌区的旅游可及性非常好,适合市民周末的休闲游憩。

2、与市内其他景区互补性强

燕子矶到钟山风景区的直线距离是10Km,到玄武湖公园9.5Km,到雨花台风景区18Km,到城西沿江风貌区13Km,到秦淮河风光带15Km,到八卦洲只有1.2Km,到江心洲12.5Km。

如果在劳山南侧建一入口,那么到市内其他景区的距离则更近。

和南京市其他同级别的、以南京客源为主的景区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异质性,易形成互补关系,能相互加强旅游吸引力。

南京市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城东、城南一带,且以山体及人文景观为主,而本区滨临浩瀚长江,江边崖陡壁立,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于一体,为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最能体现南京滨江城市特色。

与八卦洲及江心洲等纯亲水型景区相比,该风貌区集水陆风光为一体,规模较大,且位于主城区内等优势,级别较高,而加强与八卦洲和江心洲之间的旅游联系,会大大增强其整体旅游吸引力。

3、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燕子矶、头台洞、三台洞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随着风貌区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必将为风貌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源。

(二)风貌区存在的问题和规划实施建议

1、风貌区内自然生态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地处多年以来以工业建设为主的城北地区,特别是幕府山地区的开山采石、堆填垃圾等活动,对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山内矿山采掘剥离对景观的肢解和蚕食、粉尘污染等十分严重。

现在风景资源基础较好的只有幕府山部和中部。

从长江大桥上看幕府山的裸露山体,宛如一段数公里的灰白色斑驳石墙;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沿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残缺不全;从南京的北大门,人们见到的不是南京的青山绿水,而是千疮百孔的荒山秃岭。

作为南京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风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幕燕地区的生态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使其更好的发挥生态屏障的作用。

2、风貌区内滞留的单位较多,影响风貌区的景观建设。

目前,景区内滞留的单位主要有:

白云石矿、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

其中白云石矿的东西山头、矿坑、排土场及码头用地,生态恶化,景观极差,将其纳入风貌区,彻底改造恢复生态。

厂区划入风貌协调区范围。

冶金技校、预构件厂、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十四化建公司、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单位应择机迁离,其用地划入风貌区。

风貌区内五塘村、燕子矶村、吉祥村、晓庄村居民点及所属村镇小厂等单位应分类逐步拆迁置换。

铁石岗公墓、炸药库应尽早迁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绿化抚育,恢复生态。

风貌区内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应与风貌区协调管理,择机迁出。

城北水厂取水口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予以保留,对水源保护区按相关规定控制管理。

3、风貌区规划范围内原有较多的居民。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设适合风貌区特点的居民点系统,分期分批予以整体搬迁。

4、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严重不足。

风貌区内部道路等级较低,且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没有形成网络,游客大多沿原路返回,且没有游览车接送,对步行游客造成不便,大大降低游客的游兴。

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风貌区内仅有劳山水库旁的仙人湖度假村与燕子矶公园的燕江楼两处综合服务设施,制约了游客的数量。

近期除完善现有景点建设外,要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旅游发展。

三、GIS分析

规划采用三维GIS技术对风貌区山体的地形地貌等规划必须考虑的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1、数字高程分析

通过数字高程分析(和三维分析)增强对基地整体的感性认识;增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

2、山体立面及视觉敏感度分析

利用视觉敏感度分析、山体立面分析为山体的破环程度评估和景观恢复与处理提供理性依据。

3、可视性分析

利用基地的可视性分析为视线与视域评价、景观布局和景点选址提供有效依据。

4、坡度与坡向分析

利用坡度与坡向分析为植被规划(包括后期具体的植被种植设计)、排水规划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5、阳光及阴影分析

阳光及阴影分析为植物材料的选择及景点设置提供参考。

第二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指的就是幕燕地区。

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就占六景:

燕矶夕照、幕府登高、化龙丽地、永济江流、嘉善闻经、达摩古洞。

这里兼备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幽静的山林、宽阔的江面和奇异的地貌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山秀水阔、依山傍水的风景胜地。

(一)自然景观资源

1、山、洞、石景观资源

幕燕地区内山体由老虎山、幕府山、劳山、燕子矶、象山等组成,山脉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宽约0.5~2公里。

(1)幕府山

幕府山位于古城南京市西北角的长江之滨,西起上元门附近的老虎山,东至燕子矶,由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全长约6公里,是南京市西北的天然屏障,其山有五峰,各具雄姿。

幕府山主峰偏南,名曰北崮山,海拔高度205米,因被开采,现存主峰199.3米,南侧缓坡徐徐,南朝时是帝王们围猎宴乐的场所。

北坡悬崖陡壁,紧贴长江,山体岩石含有铁、锰、铜之类的成份,造就了幕府山特有的彩色山体。

山的西北侧有两个山峰,夹涧对峙。

“幕府登高”的景色集中在五峰中心的中峰,中峰周围深谷幽静,景色怡人,景点颇多,是游览佳地。

临江一侧约五公里的山体悬石,如刀劈斧削,挺拔江滨。

随着季节和天时的变化,有时悬崖削翠,花渡水香,青林蓝天;有时白云绕山,银花细雨,迷漫一色。

沿江一带,洞景也较集中,洞巧石奇,六月寒风,是避暑绝佳胜地。

(2)燕子矶

燕子矶是幕府山东北的一条支脉,其山石壁立江上,三面临空,独兀大江,在长江南岸形成如燕凌空的山崖。

燕子矶是长江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她具有山秀、水阔、洞幽、矶奇、亭古的特点。

岩脉峥嵘裸露,大小洞穴、岩龛密布,奇趣无穷。

长江南岸有大小七十二矶,其中南京的燕子矶、安徽的采石矶、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

燕子矶以其娇小玲珑,尤受游人喜爱,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

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燕子矶就以“燕矶夕照”入选,新金陵四十景燕子矶又以“燕矶临流”入选,她既是水路金陵城风貌的门户,给人第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又是南京城内让人欣赏浩瀚波澜的大江风光的理想景点。

(3)沿山十二洞

幕府山,又称岩山,山阴临江的陡崖之间,洞景最为集中。

清阮宗瑗曾写《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一文,并给各洞命名,遂有“沿山十二洞”之谓。

据《南京山水地质》记载:

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洞、达摩洞、玉笋洞、鳌鱼洞、猴心洞、水帘洞等。

而《南京园林志》根据阮宗瑗《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的记载:

有头台洞、吼子洞、八仙洞、朝阳洞、鲤鱼洞、石来洞、玉笋洞、天台洞、二台洞、达摩洞、仙鹤洞。

如今沿山十二洞很难一一查考,只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常有游人攀援观赏。

①头台洞

头台洞距燕子矶西约1.5公里,沿山十二洞的“鲤鱼洞”、“观音洞”、“八仙洞”聚集入此。

洞旁有罗汉堂,洞外石壁摩崖石刻一笔“寿”字,笔力雄健苍劲,传说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书。

②二台洞

位于头台洞西侧的二台洞,利用山岩筑成石崖,并凿成了一个观音龛,洞庭洞中有洞,深不可测。

③三台洞

在二台洞以西约200米处则为沿山十二洞之中景色最佳的三台洞。

三台洞有上、中、下三层,下洞宽广,有一眼观音泉,泉水清澈可鉴。

泉边洞顶有一小洞,据说每天正午时分,太阳能从洞中射入一缕阳光,恰似碟子大小,故称“碟子大天”。

洞内石笋耸立,钟乳悬挂,岩壁相拥,天光一线。

④达摩洞

在三台洞以西、幕府山北东侧,可瞰长江。

相传梁武帝时,达摩大师曾偃息于此。

2、水景资源

由于幕燕地区内断裂构造,且往往呈多个沉降中心分布,因而裂隙水、盆地水乃至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地表水除长江以外,另有金川河、北十里长沟及一些小水库。

大江风貌:

本段长江江面宽1000-3000米,水深15-30米。

江水茫茫,烟波浩渺,百舸争流,奔腾不息。

不尽的大江风貌让人心旷神怡。

劳山水库:

位于山前汇水盆地,给周围的山林景色增添了生机。

本区裂隙溶洞水比较丰富,除已在三台洞附近出露一口日涌水量约500立方米的涌泉外,在山间盆地仍有发现其它泉眼(群)的可能性。

3、地质景观资源

前述的大江、峰峦、断崖峭壁、矶头等已充分展示了由构造和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质景观。

此外,地区内因挤压造成的岩层塑性变形——褶曲、揉曲现象也较为多见。

山中观察到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各类岩矿石,如白云石、石灰石、泥页岩、煤层、泥炭层等;还可在不同地层中找到藻类、三叶虫、软舌螺、腕足类等古生物化石,将旅游观光者带入对远古的遐想。

(二)人文景观资源

1、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1)燕子矶公园

燕子矶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李白、王安石、朱元璋、史可法、康熙、乾隆、吉鸿昌等都曾多次登临燕子矶,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登矶,作诗题赋,由乾隆亲笔手书的“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至今仍保留在燕子矶公园的御碑上。

解放初期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登矶眺望,阅览秀色。

燕子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渡口,昔秦始皇之江乘渡;吴大帝之白马城;梁武帝之渡狮石;晋元帝之五马渡;宋韩世忠大破金兀术于黄天荡(今八卦洲);明郑和下西洋起航于龙湾,皆在矶侧。

公元1842年英军一万余人由此抢滩登陆,直至迈皋桥,胁迫南京城。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燕子矶脚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五万徒手军民全部遇难,燕子矶山脚下的遇难同胞纪念碑默默地控诉着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2)幕府山

幕府山又称岩山,相传东晋宰相王导曾把他的幕府(参谋部)设置在此,故称“幕府山”。

区内独特的景观风貌吸引古今贤人多次登临游览,历代文人墨客、英雄名流在此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

最著名的有达摩洞、永济寺、嘉善寺、玉皇阁、道士塔等。

(3)三台洞

三台洞东大门的门额上,题有“古三台洞”四个大字,字迹古朴苍劲,笔力不凡,为清光绪甲辰(1904年)两榜进士、探花商衍先生于50年代所书。

进入东大门,只见危崖高耸,上接云天。

崖壁下有达摩塑像静坐洞中。

院内,陡峭的岩壁由东向西延伸,岩壁旁是长长的石径与围墙,在峭壁与石径之间,有一狭长的荷花池塘,池水清澈,云光岚影倒映水中,别开生面。

池塘内设有汀洲、小桥,曲折蜿蜒。

池塘西岸有风亭、古井。

悬崖下有一大洞,径达18米,洞内钟乳倒垂,凉气习习,下有一水池,池内泉水暗涌,池底石脉丝缕清晰可辨,有一石桥架于泉池之上,桥中有一观音雕像端坐,故名观音泉,此洞为三台洞底洞。

观音泉又名龙泉,内有一著名景观——碟子大天,奇妙之处在于上方有一洞直透崖顶。

观音泉右侧有一石碑,上刻唐代吴道子所绘童子拜观音像,人物形象健硕、丰满运笔遒丽,所为吴带当风、飘飘欲飞,洋溢着盛唐风采。

石碑的左侧有一石洞,为观音泉之岐洞。

进洞后向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